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亚非文学史 >

第36章

亚非文学史-第36章

小说: 亚非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抖贰ⅰ段骶┍鹎返劝楦枰ィ硐至四昵岣九运叩纳钋星樗己偷P谋灰牌目嗝瓢С睢!端寄盖芬孕〕⒘段饶猓硐殖隼投嗣袢劝突衬钌碇傅纳詈窀星椋镅源酒佣恕U庑┤嗣窀枰ザ院笫赖氖琛钡鳌⒏璐堑瘸使锸璧姆⒄蛊鹆肆己玫挠跋臁!
  1392年,长期陷于混乱状态的高丽王朝终于为新兴势力、中小地主的代表人物李成桂所推翻,自此开始了封建李氏王朝的统治。李氏王朝掌权后立即进行土地丈量、辨正奴婢、兵制改革。并改变高丽王朝对儒、佛两教并重的态度,竭力排佛崇儒,引进中国朱熹理学,以巩固王朝的思想统治。十五、十六世纪李朝社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 
  1444年,朝鲜文字“训民正音”创制完成,这对朝鲜国语文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十五世纪初,李朝“颂歌”文学一度盛行。《龙飞御天歌》赞颂了李成桂建国功绩,反映了李朝开国的新兴景象,但此时期普遍流行的朝鲜国语诗歌形式是“时调”和“歌辞”。 
  时调是由高丽十句体乡歌演变发展而成的朝鲜格律诗,是一种短歌,具有多种形式。它产生于高丽末期,盛行于十六世纪。这种诗歌的内容相当广泛:十五世纪爱国军人金宗瑞(1390…1453)的时调“朔风掠枝头,明月寒雪地,边陲遥万里,昂首持剑立”,表现了他坚守边防的英雄豪迈气概;著名的爱国将军李舜臣(1545…1598)的时调“闲山岛明月夜,只身独坐戍楼、大刀插在腰间,正为国事忧伤,忽地一声胡笳,怎不叫人断肠”,反映了他憎恨侵略者、忧心国事的思想感情。此外,女诗人黄真伊(1516…?)也创作了若干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时调。在这些时调里,她歌唱爱情,能委婉而细腻地表达备受封建社会歧视的妇女渴望争取幸福爱情的内心世界。她的汉文诗《送友》也写的情真意切、意境清新: 
  月下庭语尽,霜中野菊黄, 
  楼高天一尺,人醉酒千觞。 
  流水和琴冷,梅花入笛香, 
  明朝相别后,情与碧波长。 
  十六世纪下半叶,李朝社会开始动荡,王朝内部党争激化。一些士大夫产生了消极退隐的情绪;有些诗人在时调中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消极抗议,出现了一批隐居江湖的山水时调作者,其中最有成就的是尹善道。尹善道(1587…1671)长于歌颂大自然,创作有江湖时调《渔夫四时歌》、《山中五友歌》等。他的时调语言极美,在朝鲜国语文学发展史上具有较高地位。 
  歌辞是在时调(三四和四四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朝鲜国语诗歌,它保持了时调中的三四、四四音节,但形式更为自由,可以无限延长。与前期的时调相比,它带有较强的叙事性,是朝鲜国语长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产生于十五世纪李朝初年,盛行于十六世纪。最有名的歌辞作家是郑澈(1537…1594),他的《松江歌辞》是最早用“训民正音”写成的诗集。其中《关东别曲》以丰富的辞藻歌颂了朝鲜名胜金刚山的绝景;《思美人曲》、《续美人曲》原为作者在政治上失意时思念君主所作,但因作品语言的优美和情意的深挚、纤细被当做一般的男女恋歌诵传。诗人在《思美人曲》中唱道:“嗟此身之禀生兮,从美人以降之……余身兮幼艾,美人兮宠余,维斯情兮斯爱,欲比方兮无所,平生兮愿意,与颠覆兮一处”,诗歌文情并茂,它对后来朝鲜国语诗歌的发展影响很大。 
  十五、十六世纪,新的文学形式——小说开始在朝鲜文坛出现。 
  金时习(1435…1493)是李朝初年的诗人、小说家。出身于没落两班贵族家庭,一生是在流浪和隐遁生活中度过的。他的《金鳌新话》是受中国明朝瞿佑《剪灯新话》的影响而创作的朝鲜最早的短篇幻想小说集。书中共收录五篇恋爱传奇小说。《李生窥墙传》描写年轻的太学生和闺阁姑娘结奇缘的故事,反映了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要求婚姻自主的思想感情。《南炎浮州记》描写了不信佛的儒生朴某梦入阴曹地府与阎罗王谈论宗教政治问题,结果使阎罗王让位于朴某的故事。作者借朴某之口,痛烈批判了佛教的弊端,把“设斋荐魂,祀王烧钱”以使得有罪之灵魂得以超度的做法比拟为“以王者之尊而受人贿赂”,暗示出对李朝封建政治腐败现象的不满。其中的“国者民之国”、“有国者不可以暴民”等思想具有进步意义。 
  十六世纪,继金时习之后,林悌(1549…1587)又创作了寓言小说《花史》和《鼠狱说》。他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讽刺、揭露日益腐败的李朝君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由于封建土地关系的发展,十六世纪中叶,李朝社会阶级矛盾开始激化,京畿、全罗、江原道一带农民不断举行起义;统治阶级内部“党争”(注:“士祸”、“党争”是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李朝中小地主出身的士林派官僚同旧派官僚激烈的斗争。士林派起事几次被镇压,称为“士祸”;后来士林派掌权他们内部又发生无原则的争权斗争,简称为“党争”。)也更趋复杂。在此情况下,1592年日本侵略军乘虚入侵,战争持续七年之久,史称“壬辰战争”(注:1592年壬辰年,故称此次战争为壬辰战争。)。 
  壬辰战争以后,许多作家都以这次战争为题材进行创作,其中最有影响的小说是《壬辰录》,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歌辞作者)是朴仁老。 
  《壬辰录》是以朝鲜的民间传说为基础而形成的朝鲜国语小说。作品描写了李舜臣将军的爱国热忱和他在海上指挥战船战胜入侵者的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功勋;是描写了郭再铭等人组织义兵抗击侵略者的斗争。它不仅记载了许多朝鲜将士和人民英勇、爱国、忘我牺牲的故事,还热情地描写和歌颂了中国明朝派兵援助朝鲜抗击倭寇的正义行动。《壬辰录》在内容上虽有一些忠君、忠义思想,但也包含着揭露与谴责国王的昏聩无能和朝政腐败的富于人民性的思想,艺术手法上着重夸张,富有神话与传奇色彩,可称得上是一部反映壬辰卫国战争的英雄史诗。 
  朴仁老(号芦溪,又号无何翁,1561…1642)朝鲜十七世纪伟大的爱国者和诗人。少年时代就善作汉诗,有“奇童”之称。壬辰战争爆发后,朴仁老便投笔从戎,赴前线参加战斗,建立了许多功勋。战争结束后,朴仁老写下了著名的壬辰战争诗篇——歌辞《太平词》。歌辞开头,诗人痛切地描写了祖国江山横遭蹂躏的凄惨景象:平原上遍地“白骨”,“雄都巨邑”变成“豺狼窟”,“烟尘弥漫”,“日月无光”。接着,他以欢快的心情描绘了朝、中军队配合战斗,日本侵略军狼狈逃窜的情景: 
  猛将如虎,勇士如云。 
  旌旗蔽空,逶迤万里。 
  兵声大振,震撼山岳。 
  兵房御营大将(注:兵房御营大将是壬辰战争中中国明军的官职。),率之冲锋陷阵。 
  如暴风骤雨,如雷电霹雳。 
  清正小竖头(注:清正小竖头指壬辰战争中的日将加藤清正。),已陷我掌中。 
  最后,诗人歌唱了经过七年奋战,赢得太平岁月的人民的生活,士兵们“扬弓举矢”,高唱“凯歌”,“争唱欢声”响彻“碧空”。流落在“处处沟壑”的老弱难民象“东风新燕”一样回到“旧巢”,到处呈现一派“太平景象”。 
  1598年战争结束,朴仁老为了保卫祖国参加了武科考试,以后,官任罗浦万户和统舟师。1605年,朝鲜南海岸战争气氛又趋紧张,朴仁老抱病赴舟山指挥战船。他遥望对马岛,忆昔抚今,展望未来,又写下了著名歌辞《船上叹》。他想到自己的祖国遭受倭寇欺凌,自身虽年迈体弱,但却有杀敌的凌云壮志。最后,他唱出了对和平生活无限向往之情: 
  愿我邦国万岁无疆, 
  共享太平盛世, 
  于斯万年息兵革, 
  耕田凿井高唱击壤歌。 
  十七世纪初的战争危机刚刚过去,李朝统治者便忘却战争教训,他们只顾争权夺利,排斥武人。朴仁老便愤而辞官归里。还乡后,他对腐败的朝政和黑暗现实不满,同情人民疾苦,又写下了《陋巷词》、《岭南歌》等歌辞。诗人在耕田、作诗的清贫生活中度过他的晚年。 
  朴仁老的一生,除歌辞外,还著有许多汉文诗和六十余首时调,他的主要作品收集在诗集《芦溪集》中。特别是他的歌辞,思想上刚健纯朴,艺术上臻于完善,在朝鲜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壬辰战争以后,朝鲜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农民和手工业者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但是,李朝两班统治者却无意医治战争创伤,反而乘机加速土地兼并,强制实行“田政”、“军政”、“还政”(注:“田政”指土地税,“军政”指军保税,“还政”指高利贷;这是李朝对农民的三种剥削形式。),进一步搜刮农民;他们还运用已经成为教条的朱子学维护封建政权的思想统治。长期战争虽使农民贫困、破产,但却促进了他们民族意识的觉醒。他们不满于对外无能、对内残暴的腐朽两班(注:“两班”原指朝鲜封建王朝的文、武两班官僚,后将“两班”作为封建官僚阶级的通称。)的黑暗统治,纷纷举行起义。随着农民革命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两班阶级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也看到社会的痼疾。他们反对儒学者的空谈,提出学问应该为实际的社会民生服务,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探求真理。他们要求解放农民,使国家繁荣富强。后来人们称这派人为“实学派”。至十八、十九世纪,朝鲜商品货币经济有所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市民阶层不断成长,这就更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基础的瓦解,李氏王朝摇摇欲坠,濒于崩溃。 
  由于民族意识的增涨和先进实学思想的渗透,使这时期的朝鲜文学达到了中古朝鲜文学最兴盛、最繁荣的阶段。散文、小说、时调、歌辞、汉文诗各放异彩,获得了新的发展。 
  小说是这一时期发展较快的一种文学形式。先后出现了两位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过去幻想和寓言小说的基础上,创作了富有现实意义和浪漫精神的长篇小说。 
  许筠(1569…1618),虽出身于两班家庭,但有一定叛逆思想,对儒家思想抱有反感,因此不见容于当时的统治者。他与一些怀才不遇的文人结成了文学团体,最后密谋推翻李氏王朝事洩被判处死刑。许筠十分欣赏中国的《水浒传》,有“百读《水浒》”的记载。他的《洪吉童传》在题材、结构、情节上都与《水浒》有相似之处。《洪吉童传》是一部无情揭露李朝光海君(1609…1623)虐政、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洪吉童原是宰相庶子,因不满封建家庭的勾心斗角逃至森林成为绿林好汉,当了农民起义的领袖。他在全国组织活贫党,惩办贪官污吏,劫富济贫,抢夺财主和寺院的钱粮,把它散发给饥寒交迫的人民。最后因国王追捕而离开朝鲜去硉岛,推翻了那里的王制,自己执政。作品中的硉岛理想国”实际上只不过是当时起义农民对未来生活的一个模糊的幻想。作品把洪吉童描绘成一个具有超人智慧与神奇法术的非凡人物,颇富于传奇色彩。 
  金万重(1637…1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