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亚非文学史 >

第68章

亚非文学史-第68章

小说: 亚非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作品以日本资本家在济南开办的火柴工厂为中心,真实地描写了我国工人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生活,尤其童工(包身工)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几个敢于造反的日本下级士兵,他们来自工农,受到本国革命运动的鼓舞,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不满本国反动政府的侵略政策,后来却遭到上司的暗算,被秘密杀害了。最后写出中日两国革命群众携手进行斗争。这部作品由于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引起当时政府的恐慌,因此在它出版之后立即遭到查禁的处分,直到1953年才第一次全文刊行。黑岛传治风格质朴简洁,他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深化主题,使作品生动真实,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日本革命文学在文艺理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平林初之辅、青野季吉以及“纳普”时期的藏原惟人在这个方面作了不少工作。平林初之辅(1892…1931)首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文艺作了科学的分析,指出文艺与时代、阶级的密切关系以及它的社会作用,提出确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文艺的伟大任务,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青野季吉(1890…1961)在《自发成长和自觉目的》等文章中,根据列宁的观点,阐发了无产阶级文学必须加强革命的自觉性,使它成为革命运动中的有力的一翼。藏原惟人(1902…)在总结前期革命文艺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革命文艺创作实践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文艺大众化和加强左翼文艺家的统一战线等问题,他在《无产阶级现实主义道路》一文中指出,革命作家“第一,要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观点观察世界;第二,要以严正的现实主义方法描写世界”。这对当时革命文学运动的统一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他的主张带有明显的机械论的倾向,对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作家世界观改造与革命实践等等重大问题缺乏全面的、辩证的论述。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开始以后,由于日本法西斯的残酷镇压,日本革命运动出现了低潮,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也进入了所谓“十年暗谷时代”。1933年小林多喜二的被惨害,给当时文坛以极大的震动。在反动政府的铁蹄下,不少作家表现出妥协、屈服,有的甚至背叛革命,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御用工具,一时间“转向文学”甚嚣尘上。但少数革命作家却站稳脚根、顶住恶浪。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评论,批判风靡文坛上的投降变节的风气,捍卫了以小林多喜二为代表的日本无产阶级的文学战斗传统,坚持了反法西斯斗争的精神。在他们的影响下,文坛上出现了抵抗文学的倾向。这时期西泽隆二(野山广)(1905…1976)的革命诗抄《编笠》是当时重要的革命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以日本宣告投降、法西斯彻底失败而结束。战后日本处在美帝国主义控制下的附庸国的地位。当时反对美军占领、争取民族独立和在政治上争取民主结合起来,形成了全国的民族民主政治运动。战后初期,日本文学发生了新的变化,它以无产阶级文学为核心组成了广泛的民主主义文学的统一战线,促进了文学的新繁荣。德永直(详见本章第三节)在这个时期先后发表的《妻呀,安息吧!》、长篇巨著《静静的群山》是当时革命文学的重要成果。中野重治、江口渔、壶井荣、江马修等作家的创作为这一时期文学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宫本百合子(1899…1951)是日本无产阶级的重要代表作家。她出身在富裕家庭里,从幼年就酷爱文学。十七岁时发表了《贫穷的人们》(1916),它以人道主义感情写出日本广大农民的贫困生活和农村的凋蔽、落后的面貌。不久又以个人生活经验为题材创作小说《伸子》(1924),表现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年轻女子突破家庭的牢笼,寻求新的生活道路的主题。1927年访问苏联,给她很大的影响,使她决心走上革命道路。回国后参加了“纳普”,不久加入日共。这时期发表了《一九三二年春天》(1933)等优秀的报告文学以及《乳房》(1935)等短篇小说,表现了当时高涨的革命斗争形势和革命知识分子在革命斗争中的英雄行动。在法西斯猖獗的年代里,她先后五次被捕,数次被禁止创作,身心受到很大的摧残。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她仍然坚持革命文艺创作,先后写出了《昼夜随笔》(1937)、《走向明天的精神》(1940)等作品,不仅表现出作为一个革命者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也批判了文坛上“转向文学”的投降变节的恶风,维护了革命文学的战斗传统。战争结束、法西斯统治的垮台使她精神焕发,恢复了创作青春。在战后很短的时间内,她写出大量的文学评论和文艺作品。1946年发表了中篇小说《播州平野》和《知风草》。这两部作品描写了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战后初期动荡、残破的日本社会现实,也反映了日共在战后积极开展重建工作的革命动向。嗣后,她又创作了《两个庭院》(1947)、《路标》(1950),与《伸子》一起构成三部曲。作品描写了一个青年女知识分子如何从小资产阶级的生活环境中突破出来,经过革命的洗礼,走上革命的道路。宫本百合子因长年的劳累和日本法西斯对她的迫害、摧残,于1951年1月逝世。她是以坚定的信念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分子,她的优秀作品是日本革命文学的宝贵遗产。 
  五十年代以后,革命文学阵营迅速扩大。在革命文学内部,有人以扩大民主主义文学的统一战线为由,提出偏离无产阶级文学方向的所谓的“民主主义文学运动”,遭到一些革命作家的抵制和反对,引起革命文学阵营的分裂。当时德永直、西泽隆二、江马修、岩山顺一等革命作家创办《人民文学》(后改为《文学之友》),组成新的革命文艺团体。在新的形势下,他们提出了文学要表现工农,要为工农服务;作家要深入工农生活,并且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观等重要问题,坚持了无产阶级文学方向,对战后的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予以有益的影响。 
  总之,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从不同的角度揭露了日本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描写了广大工农群众的苦难,歌颂了工农的英勇斗争和他们取得的伟大胜利,为日本文学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支强大的力量。 
  一些来自中下阶层的民主作家,受到现代时期的革命风潮的冲击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影响,在各自的创作中,对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日本资本主义社会黑暗,作了有力地揭露和抨击。老作家岛崎籐村、正宗白鸟、志贺直哉等都写出了具有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一些新起的民主作家也很活跃,反映了当时日趋尖锐的现实矛盾。广津和郎(1891…1968)是一个十分关注社会问题的作家。他继1917年发表了《精神病时代》而成为文坛上知名作家之后,又于1934年发表了《风雨方兴》。作品写一个出身没落资产阶级家庭的知识青年恋爱着倾心于无产阶级运动的女子,但由于时代风云的变幻,又和一个出身资产阶级家庭的小姐结合,表现了在动荡的年代里一代知识青年的精神不安。以后,他又发表《街的历史》(1940),描写在法西斯高压的统治下,一个左翼政治活动家的艰辛困难的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高涨的民主政治形势激发了他的政治热情,他为正义奔走呼号,控诉日美当局对革命人民的迫害。1953年所写的小说《走向泉水的道路》,通过日本青年参加营救反动当局制造松川事件而被诬害者的政治活动,反映了战后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表现了日本青年一代为了祖国、民族的未来奋勇战斗的事迹。作品赢得了广泛的反响,成为战后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 
  进入现代历史阶段的日本资产阶级文学有了新的变化。无产阶级文学登上文坛,给资产阶级文学以巨大的冲击。资产阶级右翼作家菊池宽公开提出“剿灭无产阶级文学”的口号,与无产阶级文学对抗。另外一些资产阶级作家为了逃避现实斗争,鼓吹“艺术革命”,提倡西欧盛行的现代主义文艺。他们以表现新奇的感觉来代替对现实客观的描写,组成“新感觉派”,其代表作家是横光利一和川端康成。以后他们又和一些资产阶级文人一起,成立了“新兴文艺俱乐部”。这些作家政治上有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在文学创作上努力追求艺术形式的新奇,他们把西方流行的现代派文学的手法诸如“意识流”、象征、心理分析等等与日本文学传统的手法溶合一体,为日本文学表现形式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但是,他们总的文学倾向是反映了城市生活中的腐化和颓废。 
  自侵华战争以后,日本政府日益强化法西斯政策,控制舆论,驱使一些文人组成“文人报国会”,派遣作家到各个侵略战场充当战地记者,歌颂日本军国主义所进行的所谓“圣战”。于是,美化日本侵略战争、歌颂血洗殖民地人民的日本侵略军的战地文学,风行一时,成为反动的文学潮流。然而,在日本法西斯的白色恐怖统治下,一些颇有正义感的作家敢于抵制,写出了一些表现人民反战情绪的优秀作品,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予以揭露和讽谕。其中金子光睛(1895…1975)的诗作《鲨鱼》和石川达三(1905…)以战地记者身分所写成的小说《活着的士兵》,就是这种文学倾向的重要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资产阶级文学出现了新的发展和演变。战后急剧的社会变化激化了日本社会中的矛盾,加深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危机。随着资产阶级没落、腐朽的意识形态的发展,文坛上色情文学、恐怖文学、颓废文学泛滥起来了,对日本人民起了有害的影响;为了适应反共反人民的政治需要,鼓吹军国主义复活的文学也有所出现。 
  与这种反动文学逆流相对峙,民主文学在战后波澜壮阔的民主运动的推动下,呈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涌现出不少颇有成就的作家和作品。 
  一些饱受战争创伤的青年作家,他们以急进的民主主义思想开展了文学活动,组成“战后派”的文学团体。他们来自小资产阶级,在战争中受到战乱和军国主义的摧残和迫害,尝尽战争给日本带来灾难和痛苦的滋味,怀着愤懑的心情,大胆揭露了军国主义的罪恶,引起人民广泛的共鸣。他们在与革命文学关于“政治与文学”的论争中,具有强调文学特殊性的唯心主义倾向,但是他们在创作实践中,敢于突破日本文学中固有的表现手法和文体,吸取西方现代文学的艺术手法,大胆创新,丰富了日本文学的表现能力,扩大了文学的题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野间宏(1915…)是“战后派”的代表作家。战前他是帝国大学学生,战争期间应征入伍,饱受了战争的痛苦。战后他以急进的民主思想进行创作,揭露战争的罪恶和战后混乱不堪的社会。他一度参加了日共,成为具有影响的左翼作家。他的代表作《真空地带》(1952)以极大的愤怒控诉了日本军队内部法西斯残暴的统治,描写了一个普通士兵遭到诬告陷害、受到非人道的监禁,最后成为长官争夺权利的牺牲品,被送到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