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如意宝树史 >

第69章

如意宝树史-第69章

小说: 如意宝树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0'其他的论:指《五部地论》中除《地本分》外的其他四论:《摄抉择分》、《摄事分》、《摄异门分》和《摄释分》。
           '41'可器:可以受法者。
           '42'止:即寂止、三摩地,一切禅定的总括或因,即心不散往外境,专一安住于所修静虑。
           '43'自入法:指能怖金刚自入法,即自身进入智慧坛场,观自我与能怖金刚身、语、意、德、业五者无二无别。
           '44'神变月:即藏历正月,相传在此月佛祖示现神通变化,降伏外道,故名。
           '45'大赞:全名《宗切寺弥勒怙主赞梵天宝冠。。
           '46'三法衣:祖衣、七衣和五衣。
           '47'下三续部:指身远离繁杂、心远离邪恶妄想和三门远离凡庸执著的显密共同的三远离,故亦称三离。
           '49'诸蕴聚:指诸蕴的聚合体人。
           '50'有寂:生死轮回与涅槃寂静。 
           '51'六境: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52'四业:指息灭疾病邪魔危难之息业、增益福寿财富之增业、怀柔调伏神天人鬼之怀业和诛灭制伏怨敌邪魔之诛业。
           '53'八种悉地:指宝剑、丸药、眼药、神行、金丹、空行、隐身和土行等八种共通成就。
           '54'身寂:修习密乘圆满次第时;修微细点于下门,吸纳风息渗入中脉,生起俱生之融化乐,依自加持起幻化身。
           '55'资粮道:积集顺解脱分善业所摄广大资粮而通向解脱涅槃之道。内分修四念住的下品资粮道、修四正断的中品资粮道和修四神足的上品资粮道。
           '56'语寂:修习密乘圆满次第时:修三明点之心风于鼻、心及密处三尖端内渗,以生起四空,并通过金刚念诵起语远离。
           '57'心寂:修习密乘圆满次第时,使风渗入心间以生起殊胜四空,寻思心风,体性现为空乐无别,缘心为境起心远离。
           '58'譬喻光明:收摄心风入于胸间,由此之力,睡眠、错乱所起二障等不复现行的圆满次第法门。
           '59'胜义光明:睡眠、错乱所起见修所断二障种子,被道位强力光明永远断除,顿然离垢的圆满次第法门。
           '60'五次:指五次第。
           '61'三千:指三千大千世界。
           '62'增上三学:指七种别解脱戒和三种菩萨戒的增上戒学:大乘首楞严等健行三摩地及声闻乘的修不净观、四静虑和无色定的增上定学:通达人、法无我的增上慧学。
           '63'毗支迦:藏的梵音。
           '64'法四依:指学道时应选取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和依了义不依了义等四事。
'65'龙树师徒五尊:指龙树、圣天、佛护、月称、清辨。'66'原因:指大师不能应召亲往汉地的原因。周加巷《宗喀巴大师传》中说,大师接受诏书、赐物后向诸使者详细说明他去汉地障难大和利益小的原因,同时给永乐帝写信送礼,让使者带回。
'67'两种道次论:指《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
'68'托:亦作“度”,两手臂平举后的长度,约五市尺。'69'藏斗:每藏斗重约二十八市斤。
'70'轮王七宝:指金轮、神珠、玉女、大臣、白象、?马、将军等七宝。
'71'八吉祥徽:指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种瑞相。
'72'八吉祥物:指明镜、奶酪、长寿茅草、木瓜、右旋海螺、牛黄、黄丹和白芥子。
'73'五受用供品:亦称五供,指花、香、灯、净水和食物。
'74'五妙欲:色、声、香、味、触。
'75'相地:勘探建寺地点的方位、土色、形势、水、土等。
'76'格?吒波罗:药叉名,或为一护法神名。
'77'政教共主:掌握政教两权的上师头人。
'78'《集密四注合编》:宗喀巴审定广略本《圆满次第具四瑜伽导修注解》、《集密修行法》、《集密金刚根本续》、《集密经释明灯论》等,决断各章内容及全文难点,详加注释,综合要义,而写成的一部系统解释密乘四续的著作。
'79'央巴金殿(藏文):噶丹寺一殿名,义译为广严殿。
'80'过量头发:一般情况下僧人发不得过寸。为悼念宗喀巴圆寂,不剃发,留发超过规定长度。
'81'利见塔:藏语名“吞哇顿丹”,意为一见得利,见即获益。
'82'无想天:生于第四禅定广果天僻静处的补特伽罗。'83'小乘:指声闻乘和独觉乘。
'84'名首“(藏文)”字者:指宗喀巴大师,大师本名洛桑扎巴,“洛”的第一个字母即“(藏文)”。
'85'婆苏完杜:世亲的梵音,第一个字母亦为“(藏文)”。'86'改容:疑指改变大昭寺卧佛面容,重塑其身像。
'87'寂止胜观:一切禅定的总括或因,合称止观。寂止,指心不散往外境,专一安住所修静虑之中;胜观,指以智慧眼观察事物本性真实差别。
'88'慧称:宗喀巴本名洛桑扎巴的意译。
'89'师徒三尊:指宗喀巴及二上首弟子贾曹杰·达玛仁钦和克珠杰·格勒贝桑。
'90'释词学:分析词语、解释词义的注释方法方面的学问。
'91'四灌顶:指宝瓶、秘密、智慧及句义四种灌顶。
'92'《智树论》:龙树著,以教诫宰官和论述世俗道德为其主要内容。
'93'护轮:佛教密宗所说以药物、咒语、观想等构成能防灾难的保护圈。
'94'瑜伽现识:根、意、自证及瑜伽等四现识之一,指依各自不共增上缘即止观双运三摩地所生对真实自境的离分别、无错乱之智。
'95'意现识:指根现识之后一刹那,即从根现识引出,对知境第二刹那间所生之离分别、无错乱之智。
'96'皎月师:即公元七世纪时印度的声明学家?陀罗阁弥。
'97'坏聚见:亦称“身见”,五蕴之身原本刹那变坏,和合成聚,无有真实我及我所,对此反执为有的烦恼污染慧,称之为坏聚见。
'98'轮回三根:佛教所说贪、嗔、痴等生死三根本烦恼。'99'差施二处:指事物特征、属性或状态的依存之处和有名称事物的施设处,即差别事和命名处,实指名具体事物。
'100'等觉:佛的称号之一。
'101'习气:指内心对种种善、不善、非善非不善等外境长期惯习之气。
'102'阁释迦:指阁吾热绛巴·索南僧格和桑浦哇·萨迦释迦却丹。
'103'五部佛:指不动佛、宝生佛、无量光佛、不空成就佛和毗卢佛。
'104'威猛法:祈祷鬼神加祸于敌人的诅咒仪式。
'105'堕罪:指密乘教徒应戒除的十四根本堕罪,即1。欺凌金刚阿阇梨,2。违越善逝(佛)教言,3。仇恨金刚兄弟,4。舍弃慈心,5。遗弃菩提,6。诽谤佛法,7。泄露秘密,8。损害肉体,9。怀疑自性清净正法,10。对诸应行诛灭法者施行仁慈,11。以分别心?度远离名言妙法,12。破灭信众信心,13。不如法服用妙药,14。?骂智慧女性。'106'第一无量:指大乘人缘无量有情而修、引生无量福果的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和舍无量等四无量心中的慈无量心。
'107'自生:密乘行者自身现为本尊以进行本尊瑜伽念诵和收摄等程序的仪轨。
'108'现空:指现分方便和空分智慧。
'109'舍梵住:于诸众生,无有亲疏之想,以此舍对治爱憎之心。
'110'卡:拇指尖至中指尖伸开的长度,约十二指宽度。'111'肘:自肘尖至小指根节间的长度,相当于二十四指宽度。
'112'天授:即释迦牟尼的从弟提婆达多,曾持反对释迦牟尼、破坏佛法的主张。
'113'五要素:指藏历历算中的烖?、日序、宿会合和作用。
'114'悉达多王:释迦牟尼出家前之名。喀切:即迦什弥罗。
'115'喀切:即迦什弥罗。
'116'东君(藏文):指汉王朝皇帝。
'117'三毒:指贪、嗔、痴三大根本烦恼。
'118'睡莲:即根牟达花,亦称地喜花,是一种月出则开,日出则合的水生黄色小花。
'119'智库:与下面的“善言库”等,均指宗喀巴。
'120'蔗族:指释迦牟尼。
'121'月程:一月之路程。

     壬二  历任噶丹金座
     第二任噶丹金座至尊十难论师达玛仁钦(梵名跋止格热哈日热达),被称为是法种王白莲的化身,生于后藏娘堆曲昌(藏文)。从乃宁巴·仁钦坚赞出家为僧,依止四难论师仁钦多杰等人闻习佛法。后以垛劳巴·贡噶丹贝为亲教师,仁达哇为业轨范师,而受比丘戒。广习显密经论,成为学者,在萨迦寺、桑浦寺、泽塘寺等处以十部大论进行游学辩经,并辩败绒敦·释迦坚巴赫堪钦雅巴等人。继成为宗喀巴大师的首要弟子,按笔记的形式,作《现观庄严论释》、《究竟一乘宝性论释》、《宝鬘论释》、《四百颂释》、《入行论释》、《因明释》及密续部的许多释论。年五十年九岁时,登噶丹金座,被称为“贾曹”((藏文)摄政之意),护持寺院达十三年。期间在夏冬季节主要以观修本尊为务,春秋时季为教化而转法轮。退位后,专心静修,享年六十九岁,于五月初八日在布达拉去世。有众多的殊胜和普通弟子,另有洛追贡、贝僧、永丹嘉措、热达室、洛追丹巴、钦波仁绛、杜盖扎贝等人。
     第三任噶丹金座具祥上师法王格勒贝桑(梵名室斯那古日达磨梭木希雅室跋札),据称往昔其为佛陀弟子中的须菩提,亦受生为香跋位法种王妙吉祥称,时轮主(藏文)对月密言:“你要记住白莲河妙吉祥称。”这是克珠杰将要跟随宗喀巴大慧寺的授记。克珠杰前世转生为月称的弟子克秋且哇时,月称对其授记云:“未来之时,文殊为教化边地人众,将持比丘相,时你要弘扬其教法。”克珠杰与清辩、枳布巴亦是同一心识。转生为阿坝雅时,文殊菩萨为勉励其而将念珠旋转三次。在藏区同吉祥密集之主廓科巴·拉孜、班禅巴为同一心识。玛久兰卓藏于扎桑格雪地( )授记中亦言:“现今时之上上师扎巴,未来之时称名洛桑扎,协助其弘法者,在佛陀近前名须菩提,在印度金刚座中心,为调伏所有外道众,受生为名噶玛德哇的班智达,现今之时称索南上师,洛桑扎巴时期称克珠杰。”授记了其将要守持宗喀巴大师的教法。
        克珠杰生于后藏拉堆多雄绛曲下面的颇章盖波德丹地方(藏文),是来自于里域江拉梅波(藏文)的密咒师色氏的后裔,父名贡噶色,贡噶色有三子,克珠杰为其长子,因能忆念自己是克珠·旺洛而被称为“克珠”。依止仁波且嘉贝宁波和兰哲巴·叶贝、贡噶坚赞、仁达哇等人学法,因亲近过许多文殊言狮子的转世者,青年时就成为善巧。十七岁时,在昂仁寺龙年冬季法会上,众多善巧集聚如海,法王大司徒父子亦在座,时班智达博东乔勒南杰久美扎巴对《量理宝藏》从头到尾逐次予以批驳'1',而克珠杰又逐次予以驳回,使久美扎巴无言可答,只说大都认为这是经部内的矛盾,除外无言可说。但久美扎巴是位真正的圣士,后欢喜而向克珠杰做赞颂,于此克珠杰还辩败法王雅绸巴。继从仁达哇受比丘戒。二十三岁时,赴宗喀巴大师处辩论,途中于晚上梦见东方出现千柄宝剑围绕成的曼茶罗'2',每一剑瑞各有一太阳,而中间瑞坐有文殊菩萨。第二天在色拉曲登(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