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如意宝树史 >

第85章

如意宝树史-第85章

小说: 如意宝树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摹で堪吐遄分鞒值乃略骸4笸ê幼蟀兜奶笏峦兹锝芰郑ú匚800人),由鲁家喇嘛谢热尼玛创建于土羊年。智贡静房(藏文20人),后藏一位修士所建,与太东大寺同时形成。玛息静房(藏文70人),由被称为是谢热尼玛转世的谢热多杰创建。大通河右岸的色拉谷尾有太东小寺噶丹旦曲林(藏文300人,建立比太东大寺迟十年),开始只有一些修行者居住,小松巴阿阇梨·丹曲坚赞任太东大寺的上寺时做了授记,并派遣善群·洛桑扎西扩建,洛桑扎西在仁钦坚赞的协助下,扩建发展了太东小寺。太东小寺附近有一静房(20人),太东小寺的左面红卡(藏文)山顶有一修院噶丹曲宗(藏文15人),称“卓家续才庄园” (藏文)的僧俗建四座僧舍后,送给了笔者,从而形成这座静修院。
     从湟水左岸的下部到上部间,有莲花台的噶丹乃具雅培林(藏文400人),内藏许多经论的印板,该寺由李家活佛阿旺曲加创建于第十二饶迥的木狗年,东厦(藏文)下部的色登静房(藏文30人),是因一位色登僧人居住而形成。阿嘉静房(藏文 20人),由在祈愿法会上获热绛巴学位的阿嘉显仲· 敬巴嘉措护持。玛其静房(藏文100人),由色叶贡钦彭措嘉措护持,后移至芒玛梅(藏文),阿嘉噶哇和达波显仲曾予扶持。居巴拉毛曲科林寺(藏文100人),是依西藏卫地密续院的一位募化师的住地而形成的。静房三丹孜(藏文80人),由柳家贡干·格敦达杰(藏文)创建,其于格浦观修白文殊,使智慧广增,亦有著作。讲院扎西曲林(藏文300人),由格敦达杰的侄子岗息·格敦桑波建,经院的讲说甚佳。龙沟寺噶丹显珠林(藏文200人),原是岗息哇的住地,后其侄子柳家热绛巴·顿岳洛追建寺。桑托山下(藏文)有仓家衮本寺(藏文50人),由官隆巴仓家噶具昂索护持。扎子静房三旦林(藏文30人),扎子法王阿旺格敦建。钱玛隆静房(藏文20人),由法王格敦热丹从第十二饶迥的土虎年起护持(藏文),其近旁的郡息静房(藏文20人),由李家比丘扎巴扎西创建于第十二饶迥的木蛇年。
     从久绒(藏文)下部向上部间,依次有达隆噶丹旦曲林寺(藏文700人),吐坚噶丹曲登寺(藏文300人),此二寺的创建者是班禅洛桑曲吉坚赞的亲弟子官隆寺卸任堪布达隆活佛固始曲吉尼玛,其中达隆寺由额尔德尼法王洛追丹达任寺主,现今正由活佛固始洛桑丹达护持。祝贡寺(藏文200人),卫地止贡寺的一位募化师在官隆寺西面称绒波的地方建立住地,后被汉军摧毁,住地守护者桑仁桑坚(藏文)逃至久绒下部建祝贡寺,守持止贡噶举派教法,依止阿息玛(藏文)等为护法。波绒地方隆盖区(藏文)的夏玛扎底寺扎西曲林或名噶丹曲科林(藏文370人),是按加色·洛桑丹增的授记,由扎底昂索·扎巴隆珠修建,达隆固始予以扩建。朵什寺(藏文),创建者是阿旺洛桑嘉措的弟子朵什昂仁热绛巴·丹曲坚赞。久绒的扎底寺(藏文100人),由扎底昂索·贝桑护持。达完嘉尔多寺曲科达杰林(藏文),由阿罗热绛巴·贝觉嘉措修建。止苏的扎西曲林寺(藏文65人),第十二饶迥的土鸡年由乌索十难论师丹增桑波修建。扎西隆哇的修院日沃格浦(藏文10人),由扎底显仲·丹巴沃色建于土羊年。加雅(藏文)的曲科达杰林寺(藏文200人),由果香热绛巴·扎巴嘉措创建。那杨上寺措佐林(藏文),由藏巴喇嘛贡噶坚赞护持(藏文)。那杨下寺噶丹扎西曲科林寺(藏文300人),俄然巴·谢热洛追建,与此相近处有丹玛法王主持的显斯静房(藏文15人),姜、仁二寺中上寺噶丹彭措林(藏文),据说由加策热绛巴修建,下寺为噶丹曲林寺。另外在上述的寺院间有霍续恰寺(藏文)、洛哇小寺(藏文)、俄续静房(藏文)及永青的香热寺(藏文)等小寺。
     北方藏蒙交界处,即与黑水相近的甘州地方,在蕃木雅(藏文)王宫后面的山崖上有以绿度母为内供的达热拉康(藏文),及《噶当保函》中所说国王洛追培用宝剑降龙魔时所持的宝剑为内藏的宝塔等,此山崖上有二十五座佛堂和两个新佛堂及经堂等。其右角方有马蹄寺,即藏族寺院噶丹旦曲林(藏文500人),创建者是阿阇梨琼仓仁波且。在众多神殿前面有因朝拜者前来居住而形成的称汉寺的噶丹曲科林寺(藏文200人)。在众神殿处有古迹,据说是往昔回鹘(藏文)的拜达霍尔禅院(藏文)所在地,被吐蕃所毁,寺内的白哈神(藏文)神被迎往吐蕃。这些寺院的正面有一个山谷,谷内上下的三殊胜地有三座纯净的修院,萨班曾临其地。
     多康地区山谷高深狭长,并有许多辽阔原野,再加现今每年建造许多寺院、修院,故对多康地区的寺院很难一一叙述。
     另巴华日(藏文)地方有霍尔阔端王的大臣后裔称祁家(藏文?)、李家(藏文)的小官。霍尔王和大明朝皇帝给卓仓(藏文)、卡底盖(藏文)、佐摩喀(藏文)、丹波(藏文)、角扎(藏文)的国师赐予金印,给上部西纳(藏文)、新金(藏文)、龙珠芒多巴(藏文)、木雅(藏文)、玛藏(藏文)的国师,及麦巴(藏文)、叶格(藏文)、祁里(藏文)、央续(藏文)、江妥国师(藏文)赐予银印(重四十八两),另给玛钦(藏文)、吉夏禅师等(藏文),赐予较轻小的铜和象牙印章,其等有各自的大寺院和三佛田。安多地方现今除格鲁派外无其它教派,观修甚为纯净,护法无不相同,是为吉祥的区域。
     居住于上述寺院、修院的吾等带黄色宝冠者的无垢修持次第是:对佛陀显密经意、两大轨辙师的教规、寂天的教诀、阿底峡摄集一起的具方便智慧二分的三土道次第,以文殊教诀和殊胜三道装饰的菩提道次第,把文殊和宗喀巴及自己的根本上师视与本尊无二的观修,将上师瑜伽置于前位,依止善知识修止观,尤其是从文殊和勇士金刚等所传的“断” (藏文)等方面,护持空性之见;其时依止与下士、中士、上士的共通道的入行相一致的护法、法王、多闻子、智慧怙主,见的护法则依止龙树的守护神吉祥怙主。精习共通道后,转入四密续,最主要者是无上密续。其中密集主要显示父母续的开示方法,胜乐主要示显智慧,为进入方便智慧修持道而具五要的是怖畏金刚,此三本尊的瑜伽为二次第。简言之格鲁派对显密方便智慧未相分离而双合勤修,从而易断生死流转,且在浊世的短暂一生中能证得佛位,因而格鲁派教法堪称无与匹敌,是千百万大劫间甚难遇得的善规。现今对格鲁派教法信仰的诸具缘者,怀着喜悦,生起的精进如同要消灭头上或衣服上之火,而坚持圆满修习。
     译注
     '1'三怙主(藏文):指密宗事续部三怙主,即佛部文殊,金刚部金刚手和莲花部观世音。
     '2'或可译为“蕃和大蕃区”。
     '3'“摩#罗迦”是梵文音译,意译为“大腹行”,是一魔鬼之名。
     '4'妙音法王或音译为绛央曲杰。
     '5'杰仁波且:意为“至尊宝”,是对宗喀巴大师的尊称。
     '6'嘉央噶洛:意为“文殊喜慧”。
     '7'阿勒坦汗:在蒙古语中意为“黄金”,作者所引的八思巴语言,实为附会之词。
     '8'班盖增巴:意为“持白莲者”。
     '9'喇嘛仁波且:意为“上师宝”,是对达赖喇嘛的尊称。
     '10'郭莽札仓:意为“多门学院”。下文的洛色林札仓意为“明慧洲”,德央札仓意为“广乐院”,杜哇札仓意为“调伏院”,加哇妥散林意“胜闻思洲”。
     '11'装藏:指装进佛塔、佛像等的内部,作为诸佛身语意功德依附处的佛舍利、圣物、陀罗尼咒文经卷等物。
     '12'清凉寒林:是印度摩揭陀国金刚座东面一尸林名。
     '13'僧衣俗人:指着僧装而蓄发娶妻者。
     '14'除邪信佛:是拘留孙佛的别名,为七佛之一。
     '15'夺舍术:噶举派所传那若六法之一,使死者灵魂往生净土或进入其他尸体以借尸还魂。噶举派祖师玛尔巴曾将自己儿子达玛多德的灵魂进入鸽尸,飞往印度,详见查同结布所著《玛尔巴译师传》。
     '16'宗切:意为“宗外”。
     '17'积净仪式:指积福德资粮和净治罪业。
     '18'知事僧:梵文作维那,藏文作夏俄(藏文),为管理僧团的执事僧。又译作“铁棒喇嘛”,或译为“总管”。
     '19'玛海:指水牛,夏鲁玛海似指当地的神#之类。
     '20'四根本:别解脱戒的四根本学处:谓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说上人等,为出家僧人的四根本戒。如犯此戒,即败坏戒律根本,故名四根本。
     '21'赤铜洲:佛书所说南赡部洲中一小岛名。有解为相当于今之爪哇,亦有说今之斯里兰卡。
     '22'鼓音地:鼓音如来所住净土。
     
     庚二 其他教派概述
     内分七部分:辛初卓弥译师所指的萨迦派道果法;辛二玛、琼二师所传的噶举派六法二宗;辛三从梅只瓦等所传的大手印法;辛四从帕旦巴桑杰所传的“息杰三类”(藏文)和“决”(藏文)法;辛五果扎巴等的教法;辛六据称是从莲花生所传的宁玛派;辛七诸学者对藏区所出不纯正显密修持法的驳斥。
     辛初 卓弥译师所传的萨迦派道果法
     后弘时期,洛敦·多杰旺秋居住于如拉,吐蕃王室的后裔贝德、沃德、吉德三昆仲请求多杰旺秋派遣弘扬佛法的亲教师、阿阇梨,多杰旺秋遂派亲教师释迦宣尼和阿阇梨色·益西尊珠二人前去传法。后其二人派遣比仲敦巴大十二岁、生于蛇年的卓弥译师和达洛·宣努尊珠赴印度求法,嘱咐他们要学习佛法的根基戒律、佛法的心要般若和佛法的精髓密续。喇钦卓弥译师释迦益西亲近止噶玛拉希拉寺(藏文)的六门善巧师学法,特别是依止辛迪巴达几年,闻习了毗奈耶、般若密咒法。印度东部的毗汝巴大师的弟子是种毗黑若嘎(藏文),种的弟子为弥吐达哇(藏文),弥卓从弥吐达哇的弟子查咱恩扎日孜(藏文)受听喜金刚等的灌顶传承、讲说、教诀达四年,尤其是受听了无本续的道果法,之后反回西藏。于水阴羊年建第一座传授道果法的寺院芒喀柳沟隆寺(藏文),并居住于拉孜扎(藏文)等地广弘道果法。另班智达噶雅达热(藏文或称其为拉哇梅波针修坚 藏文),水蛇年生于跋噶拉,住世三百五十年,于水羊年,在卡仁妥吾的羊恩(藏文),寿将终时,据称飞逝虚空。噶雅达热曾三次入西藏,第一次来西藏时,卓弥将其迎请到柳沟隆寺,献黄金五百两,圆满受听了大宝教诀。卓弥大师如同玛法木湖,大弟子色敦·贡柔、昆·贡却杰波等似湖中流出的四条大河。玛尔巴、廓译师亦曾亲近卓弥译师。色敦有弟子香敦· 曲拜、玛久夏热兄妹等。但对噶雅达热所传法,俄师在《刺蒺藜》中(《藏文》)讽刺说:“本母续诀混乱中,出噶雅达热的金法。”
     卓弥译师所传经典和教诀的主要继承者是吉祥萨迦派。当先叙述昆氏家族的来源,往昔西藏神鬼兴盛时期,有天神吉仁(藏文)、玉仁(藏文)、布色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