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 >

第76章

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第76章

小说: 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 体方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正见缘起中道
  佛对迦旃延说:「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 佛的圣弟子呢?「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者,则不生世间有见。”
    这里用佛陀对迦栴延的开示来让我们了解什么叫缘起的中道说。世间人都依两边(即实有或实无)极端的观念在取决:看到现象生起的有,就认为是实在的有;看到现象变动消失的灭去就认为是完全实在的无,执着在有无二见。佛的圣弟子的思维与我们恰恰相反:“正观世间(现象的生起、五蕴六处、烦恼皆称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观察到有一现象因条件的聚合而集起,既然世间能产生缘起的现象,那就表明不是什么都没有,因而不会落入什么都没有的断灭无见观念;看到这现象因为缘起而必归于灭,明白这不是实在的永恒不变的实有,因而不会落入永恒实在的有见观念。也就是说,看到现象生起,明白世间不是什么都没有,因而不起断灭的无见;看到灭无,明白缘起的有是假有幻有,因而不起实有见。注意喔!这就是思惟模式的不同:世间的思惟模式是断常、有无二见,“有”就是实有即“常见”,“无”就是实无即“断见”,有无、断常两边的见地就是众生的执着。圣弟子的思惟模式恰恰是离开断常、有无二见的,万法集起时知道不是断灭空无,因为会集起,所以不落无见;有的现象坏掉灭去时,表明不是永恒的存在,那就不会落入实有见,这样就离开了实有实无、常断二边,不会执着在有无、常断,这就是缘起的中道论。
  “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佛陀之所以说真正的中道,就是让我们不执着在实有实无的二边,中道就是在破二边的执着。中道的内涵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由于因缘条件的组合才会产生一切的现象,“此”就是因缘条件,“彼”即一切现象,没有“此”的条件,不会生起“彼”的现象,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既是由条件因缘组合的,同样必然会由于条件因缘的变化而消失,当“此”的因缘条件变化而消失时,“彼”的现象也跟着消失了,即“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就在讲缘起,一切只是因缘条件的组合与消散,有,也不是实在的有,只是条件的组合而起的现象而已。无,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断灭,只是条件的变动而产生现象的消失,不是有一个实在的东西生出来,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又灭掉了。
  “世间人见人出生了,就执为实有而起有见。等到死了,大都执为实无而起无见。”
  人生出来了,我们都会很执着地当成永恒不变的实体,染着在实有中。我们之所以会爱染执着,完全是实有感起的作用。感觉人生出来就是实在的,那就是有见;人死了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不再回来了,那就是无见。
  “但是,佛弟子依着缘起中道去观察时,见到世间灭,也就是生死解脱了,不会起有见。因为,既是可灭的,在生起时就决非实有,实有是不会依缘而灭的。”
  佛法讲只要依缘而起的都不是实在的,叫假有、幻有或缘起有,不会认为是永恒不变的实在的有。一个东西或现象(包括生命的出生)只是条件的显现,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真相确实如此,谁能主宰使其永恒不变!我们从小长大到老到死都在变化不停,包括心灵也是如此,出生、上小学、青少年、成人、老年,这期间思想观念都是不一样的。不管是物质的色或心灵的思惟模式都在迁流变化,没有一剎那是停住的。客观去观察这些现象,哪一法是实在不变的?怎么可以当作实有呢?在实有的见地基础上,看到人死就会认为是什么都没有的断灭。其实,没有解脱前的意识执取力量即业力是不断的,表面上这个身体没有了,但生命的执取力量还会相续,而去执取新的五蕴身心。虽然轮回中相续的生命与现在的生命不一样,却是不即不离的,新的生命不是前面的生命——不即,但不离前面生命的作用而有——不离,这就是不即不离的轮回相续现象,所以死了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断灭。
  “如见到生死世间的集起,就不会起无见。因为缘起的如幻假有,不是什么都没有,而且既是可生的,在灭时也决非实无。”
  新的生命之所以会出生,不是没有原因的,是由于新的条件组合而形成的,这就表明不是死了什么都没有,缘起的如幻假有不是什么都没有,明白这点就不会起无见;而且既是可生的,在灭时也决非实无。既然现起的现象是缘起的如幻假有,不是有一个实在的东西生起(非实生),所以在灭去时,也不是有一个实在的东西灭去(非实灭实无),这样也就不会起无见了。
  “了解缘起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就不会觉得一死了事而起无见了。”
  很多人都怕死怕断灭,其实不用担心,说实在的,不解脱的话,你即使要无、空、断还不容易呢!所以了解缘起很重要。 
  “知道缘起的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当生死解脱时,也不会执有实我得解脱的。总之一切惟是缘起的集灭,并没有实我,实法,所以不起有见,不起无见,也就能依中道的正见而解脱了。”
    此生故彼生,只是条件的产生作用,条件变了,一切的现象就变。我们对缘起的观念要逐步体会深刻一点,就在你的生命生活中去观察外在的山河大地、人事物或自己的身心,会很容易发觉:既然缘起讲的是条件因缘的组合,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哪里来永恒不变的实在的我或实在的法?只要是缘起的组合,就一定是迁流变化的,其间没有一个永恒不变实在的我或法,这样就不会起有见(即实有见、自性见、我见),也不会起无见断灭见。离开有见与无见,离开断灭见与真常见就叫中道,中道即法的真相实相。当你体会到不落两边的中道时,执着颠倒都歇下来了,这才是真正体证所谓寂灭法性即见法。有了见法经验的人,才真正明白离有无二边的中道义。所以不离有无二边就不可能证中道,不可能见法性空寂即悟道,这是关键的地方!
  “(2)正见四谛
例如苦:这些生死有为,是无常的,不安稳的,是无我而不自在的;对这种生死事实的苦迫性,能深知深信而必然无疑,就是见「苦谛」。”
  佛法就是建立在四圣谛苦集灭道的“知苦”上,这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生命展现的一定是生死有为法,凡是有为的都在不停地剎那变化,是无常不安稳的,就没有自由自在永恒不变的我。一定要先明白剎那迁流变化的无常性所带来的苦迫性,苦的确是事实。由于众生迷失在万法的执着中,没有心情来反观了解生命的本质,被外在的物质条件一切情境迷惑了,每天争啊求啊希望这样那样。却没有发觉它的无常性与苦迫性,只有随着物欲及情感而产生执着颠倒造业。等到年纪老了病了面对死亡时,感觉到那种病苦、老苦、死的恐惧苦迫,却为时过晚无法解决了。所以有智能的人应及早发现这个问题,才有时间来解决。即使我们还没有老病面对死亡,总看到有父母长辈及周围的老人,甚至年轻就病就死的都有。即使还没有面对老病死,但每天在欲望中的苦难道没有吗?一切的不得意不能随心所欲的那种苦迫性还是一样的。迁流变化无常就是苦,还有人人必须面对的最后死亡的苦迫性,那是真正的苦。过去的生命不知从哪里来,未来也是茫然无知,这种无知(即佛法说的无明)更苦,糊里糊涂来,糊里糊涂的走,苦不苦?所以首先要见苦,这就是苦谛。
  “无明烦恼,是生死的真正原因,对惑业的招感性,深知深信而必然无疑,便是见「集谛」。”
  这些苦不是无中生有的,它的条件就是烦恼。为什么会烦恼?因为无明无知,不了解苦集灭道的真相,不知道一切万法缘起的本来面目即真相。现在慢慢明白生死的真正原因,明白我们由于迷惑而招感业力的真相,就是见到集谛即苦集起的条件内容。
  “断了烦恼,不起生死,那种出离的超越性,没有任何系缚的自在性,深知深信而不再疑惑,便是见「灭谛」。”
  灭谛是在自己的身心体证后才有的体会,断了烦恼,知道不再受生死了,那种出离苦迫的超越,感到身心真的得大自在,不再有任何的束缚。也就是在活着时就能体证到一切贪瞋痴烦恼痛苦的止息,得自在清净,知道不再受业力的束缚,未来的生死不再相续,那种大自在的解脱,真的清楚明白不再疑惑了,叫灭谛。
  “确信八正道是向涅槃所必由的行径,而不再疑惑,名为见「道谛」。对于苦、集、灭、道的如实知见,即是正见四谛。”
    达到解脱的灭自然是有方法的,达到涅槃唯一的路就是八正道,明白其间的路而不再疑惑,叫道谛。故如实知苦集灭道就是正见四谛:如实地亲身体证苦果的内容、集起的条件、灭而清净自在的内容、灭苦的道路方法。所以学法听闻后回去还要思惟消化,最后还要体证,才能真正达到所谓的正见四谛。大家要注意“正见”两字,不是泛泛听过就明白了解的,修行是“闻、思、修”三慧的修学过程,先从听闻起闻慧,还要思惟消化起思慧,最后体证真相了然于胸即修慧,到修慧的体证才能真正明白受用,这就是正见。
  “(3)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
在中道的正见中,有先后的程序。七十七智经说:一切众生的生死缘起,现在如此,过去未来也如此,都是有此因而后有彼果的(如无明缘行) ,决不离此因而能有彼果的,这是法住智。所以,法住智是对于因果缘起的决定智。”
  这是修行的真正唯一次第。众生为何有生死不断的相续?这个生死相续的生命之流一定有其必然性,过去现在未来都一样不会变的。必然有因缘条件才会产生相续的生死,进一步探讨生命轮回相续的原因条件,方知十二缘起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前因后果就是这样环环相扣地相续,像时钟一样圆环式的生死不断的轮回。
  最前面的因就是无明,无明就是对真正实相的无知,由于无明才会造作,在意识中又起爱染而造新因。只要意识的爱染执着不断,此身灭了,意识(有取识)又会去执取新的生命,这样生死便相续不断。明白环环相扣的“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生死轮回的内容条件,叫法住智。“法”就是一切法,“住”就是安住即人间的生、住、异、灭,“智”即明白一切法生住异灭过程的智能。法住智是对于因果缘起的决定智,没有法住智就不懂因缘果报及生死相续的条件因缘。如果连生死轮回的条件内容都不知道,怎么可能解脱涅槃?就像医生治病,首先得知道病因病源,才好对症治疗,药到病除。
  “这虽是缘起如幻的俗数法,却是正见得道所必备的知见。(如不能了解缘起的世俗相对性,假名安立性,而只是信解善恶、业报、三世等,这是世间正见,不名为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