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9年第08期 >

第21章

长江文艺 2009年第08期-第21章

小说: 长江文艺 2009年第08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感受永存下来! 
  我终于不再犹豫地拿起笔来。于是;熟悉的钟声、欢笑声、蝉声、歌声和朗读声;甚至“皇村中学”之外的鸟儿们的叫唤声……便渐渐逼近和清晰;昔日重临我的心头。于是;一篇篇诗歌反复诉说的;都是少年维特式的烦恼、忧郁与渴求。关于生命。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家园。关于童年的炉火和梦想的碎片的记忆。关于母亲的记忆。……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我自己”。就像童话大师林格伦所说的;“那个孩子”活在“我”的心灵里;从那时候起一直活到今天。在所有词语和细节的深处;那个已经“成年的我”;以这些诗歌的形式;重新参加了“童年的我”的诞生。 
  当我为逝去的童年;为身边的孩子写作的时候;我的耳边总是回响着一首名为《小世界》的歌: 
   
  我们只有一个月亮 
  和一个金色的太阳。 
  一个微笑对每个人都意味着友好。 
  这毕竟是一个小世界; 
  这毕竟是一个小世界。 
   
  说到底;儿童文学这个世界;毕竟也是一个小世界。德谟克里特说;“人就是一个小世界”。然而;也可以举出一千条理由来说明;儿童文学的世界;分明又是一个大世界。世界上没有渺小的体裁和题材;而只有渺小的作家。 
  最后;我要向我故乡的出版社——明天出版社的老朋友刘海栖先生、孟凡明先生致敬和致谢。谢谢他们热诚的约稿。在儿童诗越来越被编辑、读者 
  和评论家所忽略;因此也越来越边缘化的今天;他们能够想到要为孩子们出版一套儿童诗歌;我从心里感到十分欣慰;并充满深深的感激。 
  附记: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本只收录了40来首诗歌的诗集;明天出版社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印刷到了5万册!我担心这会不会造成他们发行上的压力;编辑却信心十足地说:希望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他们的话使我对诗歌又有了无限的信心。 
   
  2008年3月早春时节;武昌梨园 
   
  《童话诗十二月》序言 
   
  我最早接触的童话诗作品;是俄罗斯伟大的抒情诗人普希金的童话诗。那是在三十多年前——20世纪70年代;我还在家乡的村小学里念书时。一位从城里来的小姐姐——来我们村“插队”的知识青年;见我勤奋好学;就送了我几本在当时很难见到的小书;其中就有一本带彩色插画的《普希金童话诗》。这本书的封面上画着一只黑猫;正在系着金链的橡树上散步。那是普希金的一篇长篇童话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的开头所描写的情景: 
   
  海湾旁有一棵青翠的橡树; 
  树上系着金链子灿烂夺目: 
  一只猫可以说是训练有素; 
  日日夜夜踩着金链绕着踱步; 
  它向右边走——便把歌儿唱; 
  它向左边走——便把神话讲。 
   
  三十多年过去了;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后来我查对了一下;那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梦海、冯春先生的译本。使我感到荣幸的是;三十年后;我和老翻译家冯春先生不仅有了交往;并且还做了他的这部翻译名作《普希金童话诗》的责任编辑。这其中莫非也有某种因果联系? 
  我曾在童话诗自选集《徐鲁童话诗——七个老鼠兄弟》的“后记”里;写到过普希金童话诗对我的影响。在那充满了饥荒和书荒的年代;《普希金童话诗》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它像一团小小的炉火;温暖着我幼小而寂寞的心灵;激发着我童年时代的微弱而可怜的想象力。直到今天;我仍可以全文背诵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篇什。 
   
  在蔚蓝的大海边; 
  住着一个老头儿;和他的老太婆。 
  老头儿出海打鱼; 
  老太婆在家中纺线。 
   
  这样的诗句是那么朴素和自然;美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大概也就是小说家汪曾祺先生所说的“一个人最初接触的、并且足以影响到他毕生的艺术气质的纯诗”吧。 
  到了90年代;当我自己也尝试着动笔写作童话诗的时候;我对《普希金童话诗》仍然旧情难忘。我重新找来了冯春先生翻译的《普希金童话诗》的最新版本。这是我的童话诗创作的灵感之源和唯一的参照。 
  我一遍遍地读着非常熟稔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读着《神父和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母熊的故事》……当我读着它们的时候;我的思绪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回到了那些寒冷的冬天的夜晚;在一个温暖的土炕上;我躺在被窝里听着老祖母在闪闪的灯花下讲故事的日子。 
  呼啸的大风雪掠过严寒的北方的旷野;它吹向村口;拍打着门窗;老槐树枝在天井里发出吱吱的声响;黑色的影子画在白色的纸窗上;不时地摇摇晃晃。年老的祖母半闭着眼睛;一边搓着那永远也搓不完的麻线;一边缓缓地给我讲着那不知道已经讲了多少遍的灯花姑娘的故事、狗尾草的故事和金粪筐与银纺车的故事……说到伤心处;她会叹息着抹起老泪;而说到冗长乏味的地方;她也会不知不觉地打起了瞌睡。有时候听着听着;我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已经睡着了。一觉醒来;但见老祖母依然坐在橘黄色的灯影下;不停地搓着她的麻线——到现在我也没有想明白;那时她搓那么多的麻线干什么呢! 
  我有时也想到;这情景不也正与普希金在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和他那善良的奶妈阿琳娜?罗季奥诺夫娜在一起度过的;那些又寒冷又温情的日子时的情景很相似吗?普希金曾在一封信中赞美过年老的奶妈给他讲的童话故事: 
  “这些故事多么美啊!每一个都是一篇叙事诗……” 
  我觉得;童年时我的老祖母给我讲的那些民间故事;每一个也都是一篇美丽的童话诗。事实上;我的童话诗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就是在这种想象和回忆的氛围中诞生的。我的一些童话诗的题材;也直接是根据记忆中的老祖母所讲述的民间故事改写而成的。如前面已说到的《灯花姑娘》、《金粪筐和银纺车》以及《田野上的狗尾草》等等。 
  我对童话诗的理解;其实很简单。 
  首先;它应该是“诗”的;能够起到对人间的真、善、美的传播作用;能够表现出人间的智慧、勤劳、正直、追求和愿望。 
  其次;它应该比一般的叙事诗多一些幻想的成分和浪漫色彩;应该具有童话的想象力和超现实的特质。而对于情节过于曲折复杂、不大适宜入诗的题材;则应尽量避开;让其他形式来担当好了。 
  第三;在语言上;童话诗应尽量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在不影响诗的美感的前提下;多采用一点有情趣的、谐谑的民间文学风格的口语;也未尝不可。 
  现在;呈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童话诗十二月——24堂童话诗阅读欣赏课》;可以说是对我童年时代的那个童话诗旧梦的重温与追寻。 
  我也从内心里真切地希望;今天的孩子、家长和老师们;还有我们的诗人和作家们;都能够喜欢上童话诗这种美丽的文体。 
  这是因为;我隐隐地有点感觉;甚至有点担忧;这种古老的儿童文学形式;在今天似乎快要“失传”了!不仅创作的人少;能够认识到它的美;并且喜欢阅读和欣赏这种文体的小读者;也越来越少了。 
  我相信;和我一样怀有同感的人也是不少的。这本书的策划者和责任编辑刘蕾小姐;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好像也一直怀有一种“童话诗情结”。多年前;在她编辑的一份幼儿文学杂志上;她曾特意开辟了一个专栏;名为“大声朗读童话诗”;每月一篇;约我创作了十二篇童话诗。同时她还约请了国内一些著名的童书插画家;为这些童话诗配上了彩色插图。 
  那一年十二期的童话诗专栏;是我儿童文学写作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现在;承蒙刘蕾信任和邀约;我们又一起合作了这本《童话诗十二月》。我对童话诗的全部的热爱和牵念;就都写在这本小书里了。 
  我用这本小书;向一种古老而美丽的文体致敬。 
  我用这本小书;穿越汗漫的时空;向我所热爱和敬仰的经典童话诗人们致敬。 
  我也用这本小书;感谢刘蕾和明天出版社对我的信任、鼓励和邀约。 
  最后;顺便预告一下;这本《童话诗十二月》;也是我正在写作的儿童文学阅读与欣赏的“三部曲”之一;另外两本书分别是《图画书十二月》和《经典寓言十二月》。 
  2009年春天;东湖边 
   
  责任编辑易山 
   




家乡的峒茶 作者:李传锋                 文章来源:长江文艺                  
  你喝过故乡的茶吗?故乡的茶是最有滋味的;它可以喝出儿时的记忆;喝出漫山的翠绿和遐想;喝出无尽的亲情和故事。 
  我的故乡;地处武陵山余脉;傍三峡;近洞庭;山高林密;气候温润;百草为灵;土壤富硒;盛产峒茶;绿茶最优。文献记载;土司茗贡已近千年;百姓每日必饮;赋客禅师尤喜。戊子清明后;北京和武汉的文友来鹤峰办笔会;适逢县里举办首届茶叶节;一时宾贾云集;见十余万亩茶园天地皆绿;春暖花开;坐饮新茗;感慨系之;作鹤峰峒茶引: 
   
  鹤峰产峒茶 
  茗贡千载传 
  根植武陵谷 
  滋养云雾间 
  芽嫩汤色好 
  春深汁更酽 
  远客骑龙归 
  呼朋煮翠泉 
  一盏尘心净 
  三杯活神仙 
   
  作罢这段顺口溜儿;很久没能“引”出下文;时隔一年有余矣。 
  三百多年前;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就在《桃花扇本末》里记载:“楚地之容美;在万山中;阻绝入境;即古桃源也。”“楚地之容美”就是现在的湖北鹤峰;鹤峰在清1735年改土归流之前近千年间由土司自治;有四关四口作为门户;门户之内为峒地;峒地所产之茶曰峒茶。我的故乡历史上有过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容美;从汉字字面上看;是说这个地方风景秀丽;容貌十分美丽;但容美这个词是土家语;也有写作容米、雍米、容阳的;据土家语学者考证;在古土家语中;“容美”是“妹妹”的意思;如此说来;这个民族在远古;是由美丽的女人当家的。 
  在我们村里;很多家庭都是由女人当家的。我的家里;就是母亲当家;母亲的能干远近闻名;父亲巴不得清闲;像个听话的长工;每天只认吃饭干活;里外一切交由母亲料理;说一不二。比如;父亲爱喝茶;但我们家没种茶;每当春茶出来的时候;父亲想要买点新茶来尝鲜;但母亲不同意;她认为新茶只是个名;寡淡;花钱不值;要等春茶摘过了;伏茶也过了;母亲才会去向人讨摘些老茶;精心地炒晒;那样的老茶叶;用铜罐放在火塘边一煨;满屋生香;汤色极浓;父亲劳作回来;放下疲乏的身子;接过一壶茶;喝得有滋有味。我曾偷偷地尝过;极苦。 
  我还记得;家里若是来了贵客;得做一碗“泡儿茶”。做泡儿茶是极讲究的;首先得用上好的糯米;用冰凉的山泉水浸泡;上甑蒸熟;大晴天;摊开放在阴处;阴干;就成了“阴米儿”;然后密封在瓦坛里备用。来了客人;把“阴米儿”拿出来;用油炒或食盐放在锅里爆炒;阴米儿就炸成了“爆米花”。爆米花做成了还不够;还要抓一把茶叶;用油炸一下;和爆米花一起放在碗里;放上白糖或蜂蜜;用滚烫的开水冲泡;有的还会打一个荷包蛋在里面;这完全要看家底条件;看客人高贵到什么程度;或者说要看妈妈当时的心情而定;比如姐夫第一次上门;比如舅舅过来了;那碗里的内容就十分丰富。吃泡儿茶也很有讲究;要做出很斯文的样子;慢慢地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