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4年第06期 >

第1章

长江文艺 2004年第06期-第1章

小说: 长江文艺 2004年第06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目  录 :::。。。
[卷首语]
  培养阅读...............................方 方
[中篇小说]
  一个不肯犯错误的男人.........................傅爱毛
  乡党委副书记.............................张国强
[短篇小说]
  光明沦陷...............................许 旭
  玻璃.................................李 榕
  沙钟.................................小 思
  过继.................................智 漾
[新小说平台]
  口技.................................李 黎
  有关李黎和他的小说《口技》......................刘立杆
[理论与批评]
  纯情少女——史湘云..........................王新华
[诗歌阵地]
  寻找及其他(组诗)..........................李 瑛
  斜晖(外一首)............................严 观
[散文随笔]
  异性的村庄..............................陈 冰
  掰柚子................................罗文发
  一段回忆...............................张 生
  蓝天观云...............................黄 河
  长远的水压酸菜............................朱木森
[枝江酒页]
  未饮先醉三分.............................韦启文
[请你关注]
  美眼护理须细心............................小 笠
培养阅读
■  方 方
  有一种现象很有趣,我们看作品时,会发现,越是年轻的人写的东西,调度语言的能力越差。表面上看起来花里胡哨,但无法细看,一细看便知其文字粗糙,废话连天。有时一连看几段,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而一个老作家当年在二十岁时写的东西,与现在二十岁人写的东西相比,花哨的东西可能会少一些,小感觉也不那么细腻,但在语言的老道、凝练和干净上,在表达事情的准确和明了上,却是现在的年轻人所无法比的。
  有时与年长者谈起这样的话题。他们多半会说,我们年轻时读的是什么书?他们读的是什么书?他们的话让我意识到,问题出在阅读上。
  的确如此。老辈的人当年都是读四书五经出山的。他们对古文古诗烂熟无比。他们读书是从最难的书读起,以后反而越读越浅。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至少也在初高中时期,完成了对中国几大经典文学作品和外国重要作家作品的阅读。有些男生甚至还读了一些更深奥的哲学类书籍。而如今的年轻人呢?在常常与他们闲聊时,你会发现,那些重要的文学作品,只是他们书架上的装饰,他们几乎是不读的。当然,书中的故事他们也会知道,他们的来源是电视剧或缩写版或翻译本,而非阅读原作。这使得那些经典作品的语言魅力,他们根本无法领略到。随便找几个大学生或中学生打听一下,问问他们读过多少经典作品,答案肯定是让人失望的。非但是失望,有时你会急得跺脚,因为在他们中流传最广读得也最火的东西,很可能是一些低幼读物甚至是文化垃圾。他们在这样的读物中成长,我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写出来的东西文字漂亮?
  这是件很可惜的事。所以,在很多的人文章里我们都看到了“阅读危机”这四个字。
  阅读危机肯定是存在的。但我以为,表现最严重的并非一些普通读者或年轻学生。因为这世上阅读是件最自由的事。他们读书原本就是猫抓老鼠式的,逮着哪篇是哪篇;是赶热闹上集市似的,潮流说哪篇好他就说哪篇好。书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品味高低,打发过那段无聊的时光就行。我们对他们简直也没什么理由去苛求,只有耐心地等待他们阅读能力的慢慢成长。真正的阅读危机其实存在于那些专门的读家中。比方说,我们见得最多的文学评论家们。你只要看到他们欣赏、推崇和鼓吹的作品,你就知道他们的读书水准有多低,趣味有多俗,见解有多肤浅。你都不敢相信他们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并且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最要命的是他们自己不会读书不说,还老是要指导别人怎么读书。而且他们还特别敢发表言论。有的书,你相信他非但是不会读,非但是没读懂,甚至他读都没读过,就敢一派大家风范地发表自己的高见,就敢对着传媒说三道四,指点江山。
  正是他们以自己的无知和低俗来影响其它的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影响整个社会的阅读趣味,影响文学的品质,他们是一群很可怕的人。现在整个社会阅读趣味的低下,主要就是这帮人阅读趣味的低下。而他们自己全然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一直认定只有他们才是高品质文化的代表者。
  这是件没办法的事。
  所以我常常想,刊物是否可以把它的重点从培养作家写作转向培养读者阅读上来呢?因为作家本身是无需培养的。一个人的写作在于自己的天赋以及勤奋以及对文学热爱,而阅读却需要正确指导。
  让我们的读者读雅而非读俗,读真而非读假,读精而非读粗,其实这也是为他们的写作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一个不肯犯错误的男人
■  傅爱毛
  
  1、刘科
  
  近段时间以来,刘科一直在想方设法使王同良犯一个错误。一个不大不小的、男人们通常都习惯犯的错误。具体地说,是一个跟女人有关的错误。比如,在外头包二奶,到洗头城或别的可疑的地方去嫖娼,当然,最好是跟单位里的某一个身份敏感的女人发生什么嗳昧不明的关系。王同良一日不犯错误,刘科的心便一日不得安宁。觉也睡不着,饭也吃不香,跟患了抑郁症似的。刘科之所以这样挖空心思地想让王同良犯错误自然是有缘故的。
  说起来话长,那一天,刘科正在值班室里跟李小楠发生“亲密接触”的时候,被王同良迎面撞上了。按说这样的事情现在已经司空见惯,大家也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周瑜打黄盖,有人愿打,有人愿挨。谁愿意跟谁睡觉,就让他们睡去,关别人什么事呢?撞见了也就撞见了,虽然当时场面比较尴尬,但谁都没吱声,各自相安无事地走开了。问题是,李小楠是他们顶头上司虎占山的老婆。这就不好说了不是?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看出一些眉目来了,顺便需要简单介绍一下的是:刘科、王同良,还有李小楠他们都是一个单位的人,具体地说都是N市煤炭局里的职工。煤炭局局长姓虎,叫虎占山。李小楠是虎局长的老婆。现在发生的事情是:煤炭局的职工刘科睡了他们局长虎占山的老婆,被另一名职工王同良发现了。这样一来,刘科哪里还睡得着觉,吃得下饭呢?
  刘科在局里是一个科室长。努力很久了,一直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能不能进步,就看虎局长肯不肯替他美言了。在这个节骨眼上,若是让虎局长知道他睡了自家老婆,刘科不要说进步,怕是连饭碗也保不住了。弄得不好,连挨黑枪的可能性都有。
  事情发生以后,刘科已经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请王同良吃饭,买高档香烟给他,还投其所好地送了他一副外国进口的渔具(王同良唯一的业余爱好便是钓鱼)。王同良虽然拍着胸脯向他作了保证:宁可让事情烂在自己的肚子里,也绝不向任何人泄漏一个字。但刘科就是不放心。嘴巴长在他王同良的脸上,你不让他说他就不说了?你总不能拿针把他的嘴巴缝上。
  这事对刘科来说简直如同—颗定时炸弹。他总担心,这颗炸弹会出其不意地突然引爆,把他的前程炸个灰飞烟灭,把他的生活炸个一塌糊涂不可收拾。他整天都在想着,采取一个什么特别的办法把这件事情一劳永逸地摆平。当然,连傻子也知道,最好的办法是让王同良永远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不过,他晓得,那是掉脑袋的事情。他实在没有胆量也没有勇气下如此黑手。想来想去,他就想出了一个点子来:这个点子说来也没有什么新鲜的,就是“以毒攻毒”,或者叫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白了,就是让王同良也犯一个同样的错误来,然后,把他的小辫子抓到自己的手里。这样,彼此都长一身红毛皮,就谁也不说对方是妖精了。
  他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想让一个男人犯这样一个错误,简直易如反掌。到处都是陷阱,到处都是机会,就看你愿意不愿意趟那浑水了。女人们也全都把自个收拾得艳若桃李,花枝招展,浑身上下都香喷喷的,就是单等着男人们来对她们犯错误呢。不对她们犯错误,简直对不起她们的一番良苦用心。时代的大气候到了这样的地步,王同良他能把持住自己永远都不犯错误?
  想出了这个主意以后,刘科就偷偷地笑了。他想,只要自己肯耐下心来,稍动一下脑筋,在不久的一天,他就会把王同良的小辫子牢牢地攥在手里了。到那时候,那小子就会自觉地把嘴巴闭得紧紧的,怕是拿刀子撬也撬不开了。
  说到这里,我们显然有必要把王同良的有关情况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2、王同良
  
  王同良是个实在人。前面我提到过,他除了业余时间钓钓鱼以外,几乎没有别的爱好。老老实实地上班,规规矩矩地做人,从来不爱惹是生非。尤其在对待女人方面,都几十岁的人了,还跟个处男差不多,一跟姑娘家说话就脸红。那天自从在值班室里撞见那不尴不尬的一幕后,他自己反倒觉得欠了刘科什么。唯恐刘科对他生出嫌隙之心来。因此,那以后,他对刘科客客气气,言听计从的,两个人反倒成了好朋友似的。
  刘科知道,王同良是个思想陈旧而又保守的人。要想让他犯错误,首先得在他的观念上打开缺口。于是,有一天下了班以后,便约了几个相熟的哥儿们,又叫上王同良,来到一间叫作野玫瑰的酒吧去喝酒。王同良原本不爱喝酒,怕自己不去刘科不高兴,便跟着去了。心想,自己不能多喝便少喝,又不是毒药,喝一点也死不了,凑个热闹罢了。
  酒过三巡以后,几个人就口无遮拦地谈起女人来了。愈谈愈离谱,黄段子一个接一个,一个比一个露骨,一个比一个下流。王同良虽然是一个大老爷们,听着也直脸红。谈着谈着,一个姓江的哥们儿就提议:老谈别人没意思,再说谈来谈去都是虚的。大家索性像崔永元主持的电视节目那样,来个实话实说。问题呢倒也很简单,就是让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