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故事会 2009年第1期 >

第4章

故事会 2009年第1期-第4章

小说: 故事会 2009年第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默的气氛一下打破了,广场上的老乡议论开来:这是谁家的孩子? 
  张强瞪大眼睛盯着屏幕,觉得这些孩子全像自己的女儿珊珊,但到底哪个才是,他拿不准,他小声问身旁的老婆小丽,可是小丽的语气也十分犹豫,这一下张强来了气:“做娘的连自己女儿也不认得,真是岂有此理!” 
  小丽听了不舒服,造成这种局面的,还不是他张强?原来两口子计划两年回一次家的,可到今年,说不休年休假的,可以拿三倍的工资,两人一算,两口子要是回家一次,三倍的工资再加上广东到四川的路费,可要损失四五千块钱,结果一咬牙,就没回去。这一没回家,就三年没见女儿了,小孩子三年不见,变化可大了,哪里认得准?怎能怪她小丽做娘的不称职? 
  小丽不服气:“我不称职,你称职,你称职你去认!”两人斗气,张强一急就说:“我认就我认,认对了有手机,认错了不过就是表演个节目!”张强的流行歌曲唱得不错,怕什么?于是他就往人群里挤,可是,张强没走两步又回来了,他觉得现在不能认,三个孩子都有点像,把握不大,如果有人认出一个孩子,他再上去在两人中认一个,这样把握就大些。 
  张强没上去,也没有别的老乡上去,大概都是和张强一样的想法,不敢上。看没人上,纪娜丽又把难度降低一些,继续放了几个特写镜头,这几个镜头刚放完,有个中年女人上台了,她指着1号说,这是她的女儿。 
  纪娜丽乐了,说她认对了,马上就拿出一部手机奖给她,可是那中年女人不要,她眼里湿漉漉的,说:“我哪里有脸面要这手机?开始我看到几个孩子的时候,我就没认出来,那一刻我的心像刀在绞,要不是后来的特写镜头,看到女儿耳朵下的那颗小痣,我哪里认得?我上来不是想领手机,我是想说声谢谢,谢谢你让我明白了——做母亲的不仅要为孩子赚钱,如果为了赚钱,连自己的孩子都不认得,赚钱有什么用?”女人说完,掩着脸,泣不成声地冲下台去,消失在人群中。 
  
  此时此刻,广场上的老乡又是一片沉默,小丽的胸口堵得慌,张强却没有小丽的感觉,他一心想要认出自己的孩子,想得到那份奖品,这时看到台上只有两个孩子了,他来精神了,便冲上台去。张强上台后定了定神,他想了想,觉得2号应该是自己的女儿珊珊,于是就指着2号说:“这孩子叫珊珊,是我的女儿!” 
  可是,纪娜丽明确告诉张强,2号根本就不是珊珊,台下的老乡们哄堂大笑。纪娜丽让张强表演一个节目,张强会唱歌,就唱了一首流行歌曲,歌唱得很好,可就是没人鼓掌,唱完之后,他不好意思地下了台。 
  看到张强下台时的尴尬样子,再也没有老乡敢上来认了,纪娜丽见没人再认,又继续放录像,下面的录像是三个孩子对着镜头报自己的名,说自己是谁的孩子。报出名后,孩子的父亲自然要上台表演节目,但后面的两个孩子,没一个是珊珊,小丽和张强很是失落:怎么不是珊珊呢? 
  小丽想不通,脑子里很乱,后面老乡表演节目,她也没有心思看,只是最后,她听清楚了纪娜丽的话,纪娜丽说:“我们这个活动不是广告,是我回家乡后有意选了一些几年没回家的老乡,做出来的节目,做这个节目当然有目的,目的是什么,大家想必都明白了吧?” 
  活动结束,在回家的路上,老乡们一个个地相互打听着:“你几年没回家了?”小丽和张强两人一直没吭声,默默地走着,而且走得很快,生怕有人认出他们来,可尽管这样,还是有人认出来了,有人在他们背后说:“就是前面那两口子,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了,哈哈……” 
  听到老乡们这样说,小丽心里怎么也不是滋味,晚上哪里睡得好觉?她想起三年前离村时女儿珊珊哭鼻子的样子,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最后,她流着泪对张强说:“强子,我想明天就请假回去看珊珊……” 
   (题图、插图:杨宏富) 

都是转正惹的祸作者:尹利华故事会 年1期 字数:2838 字体: 【大 中 小 】 

   
  王小宝从广播电视学院毕业后,做了电视台娱乐节目的策划人,可眼看着三个月的试用期将过,他还没有拿出一套让总制片满意的策划方案来,这让他忧心忡忡。 
  这天下午,王小宝上街溜达,随手在报亭买了份晚报,一则新闻入了眼帘。新闻里讲,一名小伙子靠“口技”刷卡逃票,却被公交车的售票员慧眼识破。看完后,一道闪电般的灵感击中了王小宝:如果将这个素材做成一个娱乐节目,肯定有戏! 
  回到住处,王小宝连夜草拟了一份节目策划方案,第二天一大早就将这方案递交给总制片。总制片看后很感兴趣,立刻敲定,将这个节目提到录制日程。 
  眼看转正有望,王小宝十分兴奋,他通过报社联系到了写这篇新闻的记者,从他口中得知,这个靠口技逃票的小伙子叫常庆福,本市人,家住哪里不清楚,只知道他是在田村路西口的988路公交车上逃的票。 
  听了记者的介绍,王小宝决定去田村路西口附近碰碰运气,寻找主角常庆福。运气还真不赖,在一个摆地摊的老头的指点下,王小宝敲开了常庆福的家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以及来意。没有想到,常庆福听后,立刻将王小宝往门外搡,还脸红脖子粗地喊道:“请我录制电视节目?别扯了,是不是嫌我在报纸上丢人没有丢够,你们电视台也来凑热闹?” 
  王小宝急忙解释说:“你别误会,我们这个节目只是一个娱乐节目,如果你同意合作,录制一期,电视台付给你两千块钱酬劳……” 
  常庆福原是话剧团的职工,曾经专门练过几年口技,自从口技逃票的事情被登上报纸后,就被停职在家,他的女朋友也因为这个事情,跟他黄了。他正在为工作的事情发愁呢,听到这么高的报酬,不禁心动,就将王小宝让进了家。随后的一切都在王小宝的预料之中,两人顺利地签订了拍摄合同,常庆福答应明天八点到电视台报到。 
  王小宝策划的这个娱乐节目名字叫“民间高手”,是专门介绍各种民间绝技的,虽然口技这种技艺不算新鲜,但利用口技来模拟刷卡的声音逃票,却很有“噱头”,颇能抓人眼球。录制这样的节目,需要一定的保密性,这样才会让观众觉得更真实、更刺激,所以王小宝决定用微型摄像机秘密拍摄。 
  说拍就拍,随着王小宝的一声“开拍”,风度翩翩的节目主持人开口说道:“口技是一门深受大众喜爱的表演形式,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一位口技高手进行表演,看他能不能以假乱真、瞒天过海。如果该嘉宾能成功逃票10次以上,证明他具有模仿天才,我们要给予重奖,下面,开始我们的刺激之旅……” 
   
  这时,一辆公交汽车靠站了,常庆福上车,把一个空钱包往刷卡机前一伸,口里配合着发出“嘀”的一声响,随后就走进了车厢。车内的售票员面无表情,显然没有发觉。 
  下车后,主持人欢呼一声:“恭喜常庆福,首次口技表演成功!现在让我们跟着镜头来到下一辆公交车上,看这次,我们的嘉宾能否顺利过关……” 
  摄制组把常庆福带到了下一个拍摄地点:公交988路车站。常庆福一看,脸色就变了,气呼呼地对王小宝说:“这辆车我不去,你们另找别人拍吧!”王小宝笑了笑,说:“我知道,你在这辆车上难堪过,心里难免留下阴影。可是,咱们现在不是在做节目嘛,节目就需要设置特定的场景:假如在这路车上,你遇到了上次抓住你口技刷卡的售票员,而你又必须再次施展绝技,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正是观众最想看到的。至于报酬,领导说了,可以加倍。” 
  常庆福阴沉着脸,点了支烟,狠抽了两口,终于答应下来。 
  摄制组一行人上了988路公交汽车,售票员是位漂亮的姑娘,站在刷卡器旁,提示上车的乘客刷卡。王小宝等人都掏出公交卡来一一刷过,却见常庆福躲躲闪闪的,王小宝拉了一下常庆福,示意他表演口技刷卡,常庆福神色有些慌张,迟疑了一下,竟然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他嘴唇一努,冲着漂亮的售票员发出“嘀”的一声,然后一言不发,气鼓鼓地扭头就往车厢里走。摄制组众人看得一头雾水,常庆福这么做,不是有意让售票员逮住自己吗? 
  更加出人意料的是,那位售票员看见他的这个动作后,却视而不见,只是“哼”了一声,将眼睛瞟向了窗外。主持人想了想,对着微型摄像机悄悄说:“刚才嘉宾逃票的举动非常明显,售票员却视而不见,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就这个问题在现场采访一下。”接着,主持人便装做普通乘客的样子,上前问道:“售票员同志,刚才那人……好像没买票吧?” 
   
  没有想到售票员脸一红,说:“怎么会呢,他不是刷卡了吗,你没有听见刷卡器响吗?”主持人一下子愣住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更加离奇的一幕发生了,常庆福从车厢里走过来,冲着售票员大声说:“我就是没刷卡,我逃票了,你还等什么,快去上报呀!” 
  漂亮的售票员默默地看了他一眼,从兜里掏出一枚硬币,投到投币箱里,说:“这票,我替你买了。” 
  这下,整个摄制组都看不懂了,王小宝心想,这里面一定有隐情!他把常庆福拉到一边,低声问他怎么回事。常庆福苦笑了一下,终于道出了自己的隐衷:“还不都是事情逼的吗?她曾经是我的女朋友,好不容易找到份售票员的工作,试用期三个月,要在试用期间表现突出才能转正。我和她商量后,就想了这么一个破点子:我上车用口技刷卡逃票,她发现后马上上报,算作是她的立功表现,这样也好方便她转正。谁想到那天车上还有个报社的记者。事情闹大了,她倒是因为表现突出转正了,可我的工作丢了,她嫌弃我没有工作,我们的关系也就黄了……” 
  王小宝想想,自己也在为转正而拼命工作,不禁一阵感慨。他向那个售票员表明了自己的身份,问道:“你替他刷卡,是不是还旧情难忘?” 
  不料那姑娘一本正经地说:“你瞎说什么啊,我已经转正,可他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我们怎么还能在一起呢?我是看在他帮我转正的份上,给他买次票,也算两清了。” 
  王小宝叹了口气:都是转正惹的祸啊!要不是为了转正,自己也不会在这里拍这样的节目啊…… 
   (题图、插图:魏忠善) 
   
调解员的高招作者:黄宣林故事会 年1期 字数:4290 字体: 【大 中 小 】 

   
  小扣子从盐城来到上海,打工三年,觅着一个老婆,大后天,就要在鸿福酒家举行婚礼。今天晚上,他和新娘子一起布置新房,忙了个通宵,依旧精神十足,连个哈欠都没有。 
  这新房,是单位里同事老胡借给小扣子的。虽说是旧房子,眼下,旧貌变新颜,新漆的墙壁,新铺的地板,新买的家具,新挂的窗帘……他们又添了一只玻璃橱,橱内有两样东西,对小扣子来说,那是无价之宝。一只像盆子形状的瓷器画屏,上面写着:科技发明三等奖。另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