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

第243章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243章

小说: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云娘就来到了我们村。据说,她还是个大学生呢。因为被城里的小白脸甩了,一赌气跟了在煤矿下窑的云二叔。云二叔快四十了,领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媳妇回来,一天到晚乐得屁颠屁颠的。见了我们,说,孩子们,快叫,这是你云娘。

  就这样,美丽的云娘仙女一样落入凡间,成为我们村学历最高的人。父亲常常叹息说,云娘这媳妇是给恋爱害的,放着城里的干部不当,愣是嫁给你云二叔,成了个农村人。

  按父亲的话说,云娘是个很拧的人。然而,就是她,却干了一件更傻的事情。

  有一年,和云二叔一起下煤窑的同村孙姓男人,被煤窑掉下来的一方石头砸成了重伤,矿主给了几百块钱,就把人打发回来了。男人回来之后,就不行了,临死之前,把云二叔云娘喊到跟前,眼泪汪汪地说,我家女人和两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们了,我走之后,希望你们能帮我照顾他们。当时,男人的床前,他的两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正在嬉戏打闹。云娘看着不谙世事的孩子,又看着在一旁啜泣的孙家女人,说,孙大哥,你放心吧,嫂子这里,我会帮衬的,将来,只要我能吃上饭,就一定让嫂子和孩子们也吃上。

  生活最困难的几年,云娘一家人也吃不饱,但总忘不了周济孙家。有一年,年成欠收,云娘回到城里,从娘家那里背回一袋子杂和面。二话没说,就倒出一半,给了孙家。然而,他们家并不够,冬天还没过完,只好和别人家借粮食吃。人们都说她傻,她笑笑说,孙家孤儿寡母的,他们也没的吃啊。

  有一年冬天,孙家正在上初中的一个孩子病了,云娘骑着自行车去学校接他回来。结果,在去的路上,由于雪天路滑,云娘一下子摔倒在路边的沟渠里,不省人事,半天的工夫,没人发现,差一点冻死。

  为了孙家的孩子,竟然差一点搭上命。有人风言风语,说煤窑上给孙家男人的钱,一定是她得了,不然,她怎么会这么舍得出力气。这些话传到云娘耳朵里,云娘听了,淡淡地笑过,什么也不说。

  孙家女人后来得了严重的脑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村里人多次打电话,给孙家两个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的孩子,要他们把母亲接到城里去。这两个孩子都以工作太忙,没法照顾为由,拒绝了。村里人都骂这两个丧尽天良的儿子,说,既然孩子们都不管,干脆,把他妈饿死算了,看他们怎么办。云娘什么也没有说,每天吃饭的时候,就提着一个圆形的盛饭小桶,给孙家女人送饭去,自己吃什么就送什么,一日三餐,风雨无阻。

  人们都有点恨这两个孩子,觉得他们有些欺负老实的云娘。也恨云娘。觉得她这样做,有点助长孩子们不孝顺的风气。但恨归恨,云娘依旧送她的饭。也有人说,这么一个瘫痪病人,云娘坚持不了几天的。但掐指算来,她这一坚持,已经六年了。

  仿佛,云娘来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村,除了嫁给云二叔,就是为了践行这个承诺而来的。而且,二十多年,她一直都在默默地做着这样一件并不轰轰烈烈的事情。人们说,云娘是个老实人,答应过别人的事情,不会耍滑;有人说,云娘是读过大书的人,懂得人情事理,眼界比别人高;有人说,什么都不是,是孙家太幸运……

  我想,也许,云娘就是上天派给村庄的一个天使吧。当她推开孙家那扇门,当她的温暖与爱漫延开来的时候,整个村庄,已经因为这种爱和温暖,变得不同寻常。

  
自然最好


  ●查一路


  河南矿工谢延信,三十二年如一日,照顾亡妻年迈的父母和智障的内弟。央视“面对面”主持人王志问他,图啥?这位憨直的汉子,想也没想,回答,不图啥,就是因为自己答应过亡妻。一诺千金,孝行天下。一肩挑两家,风雨三十年。拮据的经济条件,困顿和劳累,谢师傅像牛一样负重。一般人很难想象,这三十多年,谢师傅是怎样度过的。

  王志是位有个性的记者,以目光犀利,提问尖锐而闻名。阅人甚夥,眼里揉不得沙子。然而,当他面对谢师傅,竟被这个汉子深深打动。这位实在的汉子,口讷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采访之后,王志感慨,在谢师傅身上,有很多可贵的地方,每个采访的记者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到他们所要挖掘的东西。让王志感触最深的却是两个字——自然。

  谢师傅的善行和孝心,用三十多年的时间来践诺,不易。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突然一夜扬名,平静众多媒体的追捧,更不易。以王志的经验,许多人对着媒体,难免有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在表述中,难免有矫饰,以便盛名与事迹相称。配合媒体尽可能把自己塑造得完美,这是普通人的精明。对此,帕斯卡尔分析总结出:人们哪怕在自私的欲念中,也懂得要抽出一套可赞美的规律来,并把它绘成一幅仁爱的画面。然而,谢师傅却不懂。谢师傅的言辞和表情中只有——自然。

  在谢师傅那里,他所做的一切都那么自然。答应亡妻临终前的请求,是一件自然的事;照顾那个苦难的家庭,是为了践诺,也是一件自然的事;孝顺老人,扶危济困,是自己的义务,也是一件自然的事;生活中难免吃苦受累,更是一件自然的事。

  贺拉斯有一句名言:任凭天崩地裂,美德岿然不动。谢师傅的孝行感人至深,这个中原大地上的汉子,却如大地一样平静和朴实。自己所为只是日常生活的内容,甚至苦难也是生活中一个部分,这是谢师傅的理解。因为自然,就可以坚持;因为自然,就没有抱怨。

  风行水上,自然最好。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艰难之日与得意之时,生命的过程,都应当从容如水流。西哲蒙田告诫人们:“最艰难之学莫过于懂得自自然然过好这一生。”自自然然过好这一生,对每个人来说,确实是平易而艰深的一课。

  本文摘自《读者》2007第12期P42


   

国际志愿者在中国
●金 水

  中国最早的志愿者来自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1979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共15人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参加志愿活动的人在祖国大陆有几种称谓:“志愿者”、“义工”,在台湾被称作“志工”。

  “志愿者”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译法?熏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组织,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其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在中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不求名利,不计报酬,完全是无私的奉献,下面,就是几个典型的事例。

  
大山深处的加拿大教师


  2007年春节,在北京,笔者接待了来自加拿大的Colin。这个28岁的高个小伙子金发碧眼,会讲流利的汉语。他向我介绍了在四川省凉山州的支教经历。

  他是苏格兰移民,出生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顿市,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电脑,毕业后曾当过7年的电脑工程师。在童年时代,他就对遥远的东方感兴趣,因为他爸爸就是个中国迷。他们常常在家里玩三国游戏,爸爸扮演曹操,哥哥扮演孙权,他喜欢扮演刘备。他说他们全家人都迷恋东方文化,这是他来中国的原因之一。

  2004年的8月,他来到了地处偏僻的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当了一名英语老师。他负责高二的口语课,带了90多个学生、每周12节课。他的工资是每月2000多元,他省吃俭用,大部分资助了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给他们买书包,交学费,买书本。自己的伙食是方便面和面条,每顿饭只有3元钱左右。他自己穿的极为普通,一身牛仔服穿了三年没换,但是,每到六一国际儿童节,他都要自费给孩子们买衣服。

  这样一来?熏他的收入显然入不敷出?熏无奈?熏他只好向他的父亲——一位知名实业家求助。前提是,他仅仅是和父亲借钱,将来要还的,包括借贷的利息。他爱孩子们,在学校,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单调丝毫不影响他和孩子们的学习乐趣。除了英语,他还主动教授孩子们手工等课程,不计报酬。据高林介绍,在凉山民族中学,有来自德国的一位老太太,来自日本的一对夫妇,都是义务支教。这些外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熏自己的生活极为简朴,简直到了抠门的地步,但是,工资几乎全部都花在贫困孩子们身上,来自朋友们的捐款和资助也全部用在山村小学的开支上,而他们则心甘情愿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四川凉山的日子里,他偶尔结识了一位来自印度的姑娘,并开始了他们之间的恋爱。这位来自印度的志愿者在云南省思茅的一所农村小学当老师。为了和心上人在一起,高林辞去了在四川的工作,现在已经到了云南,和他的未婚妻一起继续他的支教生活。

  
义务支教的语言学博士


  一位意大利语言学博士千里迢迢来到烟台,第一个奔向的目标就是烟台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他要以志愿者的身份开始他的烟台助学之路。阿鲁道(ABJ),57岁,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意大利人,具有伦敦大学MBA和语言学博士学位。

  作为一位精通七国语言的老外,阿鲁道有个愿望:他想让全世界所有想学英语但没有条件的贫困学生都能接触到外教。带着这个心愿,他千里迢迢来到了中国。

  2001年,他以一名国际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哈尔滨,从此开始了他的中国志愿者助学之路。在哈尔滨,他发现了很多爱好英语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外教,就立即租了一间小屋,专门教授那些没有能力找外教的孩子学习英语。

  在哈尔滨期间,阿鲁道边工作边助学,对他来说,工作赚钱只是为了生活和帮助更多的孩子。有一次,他为了帮助贫困的孩子,自己的房租拖欠了几个月,最后只得拼命工作赚钱,但交上房租后,他又将所有剩余的钱用在志愿者助学工作上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一位烟台学生朱燕妮向他提起了烟台,美丽的海滨令他对烟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一段时间,他不断从网上、电视上看到烟台这座中国极具魅力城市的消息。

  他在烟台青年志愿者协会填写了志愿者注册表,正式成为一名烟台志愿者。阿鲁道热情洋溢地介绍着他的经历。他非常喜欢志愿者这个帮助别人的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经历,他对这份职业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当你有困难的时候,能帮助你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既富且贵的大老板,而是一些本身并不富裕的人们。他在黑龙江大学任教的时候,一个贫困学生因为父亲重病缠身,没有条件支付学校的学费,想要卖肾上学,他知道这个情况后,挤出生活费用,资助这个女孩子上学,现在这名幸运的孩子已经在美国留学了。

  “我没有钱,有时还要靠我在意大利的儿子来资助,但对所有贫苦孩子来说,我任何时候都有钱。”阿鲁道对开设助学英语班提出一个要求:我要教的是贫困孩子,那些没有能力接触外教的孩子,而不是有钱人的孩子。

  
一位英国老太太的慈善义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