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

第450章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450章

小说: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学会的高妙技巧。




流浪者帕迪


流浪者帕迪
  
   ◎刘士聪 译
  
   流浪者帕迪是一只黄棕色小猎犬。20世纪30年代,在惠灵顿码头一带,帕迪是一只非常有名、非常让人喜欢的狗。据说,他原来的名字叫“达什”,是一个名叫埃尔西·马里恩·格拉斯哥的小女孩儿的宠物狗。小女孩儿的父亲是海员,名叫约翰·格拉斯哥。每当她父亲的船只返回港口时,埃尔西·马里恩和她的母亲艾丽斯就带着她们的小狗去迎接他。这样,“达什”很快就跟码头混熟了。
  
   不幸的是,埃尔西·马里恩生了病,于1928年死于肺炎,年仅3岁半。因为感到迷惑和失落,“达什”便离家出走,开始在码头区流浪,像是在寻找已经失去的曾与他一起玩耍的伙伴。他再也没回家,而是决定留在码头区。
  
   在30年代,帕迪逐渐成了码头上人们熟悉的景观,并经常被写进文章登在报纸显著的位置上。他得到码头工人、港务局工作人员、海员和当地出租车司机的关照,他们轮流为他缴纳年度犬牌税。出租车司机经常带着他在城里,有时也到新西兰北部地区兜风。帕迪还坐船到过新西兰沿海的一些港口,也到过澳大利亚。
  
   据说帕迪的腿特别适合在海里游泳,而且他的“鼻子真是灵敏,可以嗅出即将来临的风暴”。1935年,他乘坐一架“舞毒蛾号”双翼飞机飞行了一回,他显然很喜欢这次在敞篷驾驶舱里飞行的感觉。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帕迪获得了“助理巡夜人”的荣誉称号,戒备啮齿动物、走私犯和海盗。帕迪和巡夜人成了好朋友,彼此都为能在寒冷的长夜里相依为伴而感到高兴。
  
   帕迪13岁的时候开始显露年老的迹象,并拒绝去远的地方。人们常常可以在皇后码头大门口内倒的理货员的台子上看见他。后来,在他的身体逐渐不行的时候,他被放在一号库房的一张病床上,并有一个兽医照料他。常常有人打电话询问他的健康状况,要求看望他。
  
   1939年7月17日,帕迪死了。当地报纸登载了讣告,把他的死讯通知大家。有一长列黑色出租车,在一名交警的带领下,组成一个送葬车队,从皇后码头拉着他的棺材到市教堂后院去火化,
  
   帕迪的老朋友们募捐了一些资金以修建一个纪念饮水泉。饮水泉于1945年建成,所用石料是从伦敦运来的被炸毁的滑铁卢大桥的石头。当饮水泉上面的水槽积满了水,水就会流到下面的水槽里,由此路过的狗渴了就可以喝下面的水。
  
   (雷越摘自《英语世界》2007年第10期)
    





漫画与幽默


  
  不会说话
  
   有次,某单位干部调整,单位领导宴请新上任与刚离任的同志。宴会上,有一位敬酒时说:“今天是一个好日子,一个大喜的日子,在这样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里……”结果,弄得几位离任的同志满脸不高兴。
  
   (于立庆摘)
  
   象形文字
  
   一位初学汉语的外国人对中国的象形文字颇感兴趣。一位中国朋友知道他认识“车”“马”二字,便指着书上的“连”字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略加思忖,答道:“这是一辆正在爬坡的车。”
  
   朋友强忍住笑,又指着“骂”字问他:“那么,这个呢”
  
   他呆愣片刻,答道:“这不是一匹多嘴的马吗”
  
   (郝翠英摘)
  
   考上北大
  
   刚考上北大那会儿放假回家。有一天和长辈出去吃饭,到一家饭店,老板跑过来打招呼,问我是在上学还是在工作。长辈说考上北大了,我谦虚地说我学习不好,“全靠运气”几个字还没说出来,老板接了一句:“唉,别这么说,好赖是所大学啊!”
  
   (赵永跃摘)
  
   仙鹤独立
  
   “爷爷,仙鹤一只脚站立时在想什么”
  
   “傻孩子,多么简单的问题!它当然在想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
  
   (郝翠英摘)
  
   上下摆动
  
   一位游客问伦敦人:“为什么你家的狗,尾巴不是左右摇摆,而是上下摆动呢”
  
   “这完全是环境造成的,我家地方太狭窄了。”
  
   (爱琳摘)
  
   择偶标准
  
   前几日和朋友小路一起吃饭,席间说到娶老婆的事情。小路之妻比他大,我问他为啥找了一个比他大的。小路答:“同样花钱谁不挑大的。”
  
   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有一天又因数学屡教不会,被他个性急躁的妈妈痛骂。爸爸在书房外听到儿子被骂得很惨,心想等一下儿子出来,要安慰他一下,免得在他幼小心灵里留下阴影。儿子被骂完,哭丧着脸出了书房,为了先了解他被痛骂后的感受,爸爸问儿子:“被妈妈骂,你有什么感觉”只见儿子用哀怨的眼神看着爸爸说:“你为什么要娶她”
  
   (以上两则马树强摘)
  
   口渴
  
   上课时,小聪口渴难忍,很想到教室外去喝水,可又怕老师不允许。于是他对老师撒谎说:“老师,上厕所行吗”老师看了他一眼还没来得及做声,小聪就迫不及待地说:“我实在太渴了。”
  
   (非马摘)
  
   考题
  
   某单位内部考试,考题如下:秦始皇是哪一年统一国家的A.公元前221年B.公元1999年C.公元2000年D.公元2005年,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徐敬党摘)
  
   学开车
  
   一名警官拦住一辆正在公路上歪歪扭扭行驶的汽车,问司机在于什么。
  
   “我在学开车。”司机回答。
  
   “什么没有老师跟着”警官惊叫道。
  
   “噢,是的,”司机回答,“我上的是函授课程。”细心的乘客
  
   有个出租车司机在火车站拉了一名乘客,见乘客老实巴交的又是外地人,就想宰他一下。于是拉着他在火车站附近绕了一圈又一圈。
  
   绕到第六团的时候,乘客指着路边一尊雕像说:“你们这座城市的雕像可真多,一路上我看见了六尊,还是一模一样的。”
  
   司机一惊,心想:这家伙还挺细心的。于是眼珠—:转,说:“我们这儿就爱在路旁竖雕像,而且大部分都是一模一样的。”
  
   乘客点点头,说:“噢,原来是这样,不过还有一点我不明白。”
  
   “什么”司机问。
  
   “为何六尊雕像,每尊下面都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老头在卖苹果”
  
   (以上两则洪兆育摘)
  
   油对鱼的危害
  
   在学校,老师让学生写关于油对鱼的危害。
  
   一个11岁的学生写道:“昨天晚上,当我妈妈打开一听沙丁鱼罐头的时候,里面有满满一罐油,所有的沙丁鱼都死了。”
  
   (孟涛摘)







1℃要值多少钱


  1℃要值多少钱
  作者:谢在永 来源:《青年文摘·彩版》
天气预报所指的气温是指在离地面1。5米高度的位置上所观测的气温,以℃表示。
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候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暖,还跟经济盛衰、经商成败有关。
美国气象学家对全球平均气温变化1℃的评价是:气温上升1℃,经济效益也跟着上升;气温下降1℃,经济效益也跟着下降。世界平均气温下降1℃,全球产值就减少70亿美元。
气温变化1℃,对世界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是惊人!据估计,农业生产区气温每下降1℃,就会减少一周(7天)的生长季。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比20世纪70年代平均气温下降1℃时,玉米在全球的60%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地区损失9。56亿美元;森林产品在前苏联时期损失13。83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1℃,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气温变化1℃时,中国华南因全年的日平均气温基本上大于10℃,故积温变化为365℃,这可种植三茬作物,相当于每一茬作物有122℃的积温变化。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均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
经济学家发现,酷夏可激发人们消费热。若夏季平均气温偏高1℃,则35℃以上的高温天数就会飙升,空调器、电风扇、纸扇、冷饮、啤酒等销售量就会成倍增多,商家个个无不拍手称快。
德国刑侦专家研究发现:每年3月犯罪率开始上升,到7至8月可达顶峰,9月开始下降。统计分析:每当气温升高1℃,犯罪率上升15%,气温达37℃,碰到红灯待停时间长,司机间争吵比气温32℃时,高出达30%以上。
混凝土浇灌工程,务必严格按照每天气温来安排,夏天不超过28℃,冬天不能低于零下5℃,否则,会出现影响工程质量问题,百年大计可能毁于一旦。
气温变化1℃与人的死亡有关。如上海市在炎热日(≥34℃以上),夜间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8人;午后每升高1℃,死亡增加10人。广州市炎热日最高气温的时候,每升高1℃,死亡增加2。3人;炎热日最低气温每升高1℃,死亡增加1。5人。
附高温预警信号:它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黄色预警信号,标准是连续三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二,橙色预警信号,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三,红色预警信号,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当您收到高温预警信号后,按照预测的高温等级,应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保护措施,收到趋利避害目的。




分享原则


  分享原则
  
   ◎韦业宁
  
   分享作为一种分配原则,与平等文化、契约精神一样,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稀缺元素。在古代中国,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理想,还是温良恭俭让的私人美德,都产生于专制集权,其核心也还是专制集权,与现代的分享原则相去甚远。
  
   中国人传统的分配理想是平均主义,孔夫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寡,就难以建立财富积累的意识和机制,人们不去创造出越来越丰富的财富,就谈不上分享。滋生平均主义的最好土壤是贫穷,但历史告诉我们,平均主义的本质不是贫穷,而是欺骗。
  
   直到有一天,邓小平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多数中国人才算突破了孔夫子那句话所概括的社会原始生态。在此之前,中国人只能以孔融让梨式的美德,来超越“不患寡而患不均”意识。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这是正统的幼学必修课。这一课的关键词是“让”而不是“分”,它追求的是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