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

第484章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第484章

小说: 读者 2007年合订本txt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林莉出门时,达尔心里非常难过。望着林莉远去的背影,达尔突然想起了保罗,那天勉强跟艾顿吃饭的保罗,会不会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呢?

  当天,达尔来到了保罗的家里,可是他赶上的却是一场葬礼,保罗的妻子过世了。达尔上去握住保罗的手,可保罗却默默地将手抽回。达尔意识到,圣诞那天他想说的话可能跟他妻子有关。

  隔了几天,达尔终于弄清楚,保罗的妻子病重时,需要一笔巨额费用,保罗想找达尔帮忙,以他的蛋糕店做抵押,简化程序快速贷一笔钱。但因为艾顿在场,他不确定达尔还看不看重穷人朋友,所以始终不敢把话说出口。就这样,他的妻子因为延误了治病时机,离开了人世。

  重新在办公室坐下,达尔仍在担心保罗。正在这时,艾顿打电话来,要办一笔很大的转账业务。达尔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念头大胆得令他害怕。艾顿有许多业务往来,如果从他那庞大的资金里套点钱出来,他会不会马上发现呢……

  2004年5月15日,达尔开始实施他的计划。随后的几天,达尔静观艾顿的反应,艾顿并没有电话过来,达尔如释重负。他给保罗打电话,说帮他申请了一种特殊贷款,这种贷款虽然是小额贷款,但是不必还利息。不久,达尔又利用一个富商调用资金的机会,套了一点钱打到了林莉太太的账上,随后他给林莉太太打了一个同样的电话……

  转眼几年过去了,2006年圣诞节即将来临。3年时间里,达尔遇到了许多陷入绝境的穷人,他都给他们申请了一种“特殊”贷款。每当达尔坐在电脑前,对劳达镇的财富进行再分配的时候,他的心里就会升腾起一种幻觉,仿佛自己就是劫富济贫的罗宾汉……

  温情判决融化小镇坚冰

  3年里,发生变化的不仅是达尔,还有整个劳达镇。艾顿的集贸市场建起来了,规模化的经营很快挤垮了劳达镇的许多零售商。可即便是这样,许多没有收入来源的人,也还能勉强维持生活。尤其是保罗,还扩建了自己的蛋糕店,生意越来越红火。而林莉太太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病治好了以后他找到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达尔每次走在大街上,内心都充满喜悦。劳达镇发生的这些变化都跟他有关系,但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他不能对任何人说,这种快乐他也只能独自品尝。

  然而,几个月后,达尔的“绿林”行动穿帮了。

  2007年2月25日,艾顿找到了达尔,说他反复进行过财务清算,却发现账上莫名其妙少了50万欧元。达尔强装镇定,他说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待问题查清楚后,一定给他一个答复。不知什么原因,一夜之间好像劳达镇所有的富人都警惕起来了。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达尔办公室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都是提示账上资金短缺的电话。2月27日,警方接到了报警电话,达尔再也无法应付下去了。

  2007年3月1日,达尔向警方自首,3年里,达尔一共从银行非法划出210万欧元,消息一下在劳达镇炸开了锅。当穷人知道这笔钱是达尔从富人那里“偷”来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多少年来,为了谋生,他们一直挣扎在富人们不屑的目光里,如今达尔替他们出气了,把钱分给真正创造财富的人。于是,许多人进而认为这钱就该是他们的,他们群体沉默,谁也不承认得到过“特殊”贷款。

  为了营救丈夫,安娜挨家挨户问人们是否收到过钱。许多人跟安娜一样难受,他们实在不愿意达尔坐牢,但他们谁也不愿意拿出钱。如果将钱全部交出去,他们的生活又要回到原点。安娜伤心到了极点,她去探视达尔,说劳达镇的穷人也变得和富人一样冷漠了,说达尔这样做真不值,但达尔平静地说,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他已经50岁了,最多将牢底坐穿,而如果将钱追回来,那劳达镇许多人的生活都要改变,那样做不值。

  2007年5月17日傍晚,一个人出现在安娜家门口,他是艾顿。一股莫名的勇气激励着安娜,她说:“如果劳达镇的穷人们从此过上新生活,我和达尔愿意牺牲。”没想到艾顿说:“夫人,您误会了,这一切因我而起,现在应该由我来收场!”

  2007年5月20日,巴伐利亚州法院开庭。银行惊奇地发现,一夜之间,账户上的钱一下回来了50万欧元。一旁旁听的穷人们用目光互相探询,随后也用目光交流了他们的决定。2007年5月28日,法庭宣判之日来临,可在前一天,银行惊喜地发现,不仅210万被盗用的赃款回来了,还不断有金额不等的汇款打到银行的户头上来,这种情况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鉴于这种情况,达尔给银行造成的损失等于零,法院做了轻判:达尔被判刑两年零六个月。随后法官宣读了他们收到的一封劳达镇富人们的联名来信,信上说:“达尔触犯了法律,可是也解冻了我们为富不仁的心。3个月来,遭到审判的不仅是达尔,还有我们的良心……”

  听着这些表白,达尔的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只有他知道,那些不断回到银行的钱是谁汇出的。他也清楚地知道,对于劳达镇来说,那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情义也在升温……

  (艾新摘自《知音·海外版》)






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大凶大恶、十恶不赦的下地狱,永远在地狱里烧。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若处境贫困,生性顽劣,生活艰苦,堕落比较容易。

  佛家轮回之说,说来也有道理。考验一次不够,再来一次。但因果之说,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个因是什么呢?当然,各种宗教的各种说法,都不属我自问自答的探索。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不过,宗教讲的是来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

  不是说,“留下些声名”吗?这就是说,能留下的是身后之名。但名与实是不相符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战争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与爱戴。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正中不是有“人民英雄纪念碑”吗?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有赖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做出贡献。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况且身后之名,又有什么价值呢?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得到什么价值呢?

  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俗语:“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

  其实,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人类天生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统治者只是借人类对神明的敬畏,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为宗教定下了隆重的仪式。虔信宗教的,不限于愚夫愚妇。大智大慧的人、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信仰上帝的虔诚,远胜于愚夫愚妇。

  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佛家爱说人生如空花泡影,一切皆空。佛家否定一切,唯独对信心肯定又肯定。“若复有人……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得如是无量福德……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为什么呢?因为我佛无相,非但看不见,也无从想象。能感悟到佛的存在,需有“宿根”“宿慧”,也就是说,需有经久的锻炼。如能把信仰传授于人,就是助人得福,功德无量。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流星雨摘自《文学报》2007年9月20日)








隐地


  眼皮下垂,睡一觉吧!

  睡眠不够,就会昏昏沉沉、头重脚轻。长期缺少睡眠,精神和身体都会出现严重病症。

  疲累之后,好好睡个舒服觉,把不足的睡眠补回来,立刻就会神清气爽,固扰人的烦恼,也常因补足睡眠而消失殆尽。有人前一夜感觉自己的前面已经绝望无路,睡一觉醒来,第二天想法立即改变,许多希望的种子又开始萌芽。睡觉是多么神奇的灵药。

  许多人舍不得睡,是因为迷恋白日的美好。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还有姹紫嫣红的百花,都要睁开眼才能看见。睡着了,一团漆黑,什么美景美事全消失了,于是即使夜已深,仍流连歌台舞榭,或整夜工作。但不睡,也留不住今天!所以就顺着“睡”这个字的本意——眼皮下垂,闭目休息吧!闭眼,可以减少许多烦心之事。

  睡是死的练习,死是睡的完成。人从生下来,死神就想捕捉我们,在平均两万多次的捕捉中,老天慈悲,一直让人醒来,所以每醒一次,我们就该感激天感谢地,让我们拥有美好而全新的一天!

  或者有人说,不,这全新的一天并不美好,只要一睁开眼睛,痛苦就向我袭来,需要解决的难题何其多!所以能睡,显然是一种幸福。但若真的一睡不起,也绝非大多数人所愿。还是让生与死,在睡梦中谈着若即若离的恋爱吧,如果醒来请为我添加爱和美食以及艺术与阅读吧,那样,人生才像旭日东升般灿烂而美丽。

  (林南摘自《广州日报》)






生命在于创造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廖世德译


  刚刚散步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河边有一个狭窄的池塘。河流又宽又深,水流很平缓。池塘却满是泥泞,是因为没有和河流的生命融通起来的缘故,也没有鱼,那是一池死水。然而那深深的河流,却充满了生命和元气,自在地流淌。

  你们觉不觉得人类就是这样:人类在生命急流之外,自己挖了一个小池子,停滞在里面,死在里面,然而这种停滞,这种腐败,我们却说是生存。换句话说,我们想要一种永久,我们希望自己欲望不停,希望快乐永不停止。我们挖一个小洞,把自己的家人、野心、文化、恐惧、神、种种崇拜塞进去,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