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9年第05期 >

第25章

长江文艺 2009年第05期-第25章

小说: 长江文艺 2009年第05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居民区找到了王万才住的小楼。没想到的是王万才竟然很乐意接受采访;这使我们大喜过望。王万才年近六旬;却丝毫看不到衰老的痕迹。仍保持着当年电视广告上那种气宇轩昂。我们谨慎地回避着诸如“石花酒为何落入低谷”这类敏感的话题。小心翼翼地寻找着认为适合的话题。但没想到王万才猜透了我们的心思;爽朗地笑着说:“写文章的人跟我打交道很多;我知道你们难处;没得第一手材料再大本事也写不出来。想问什么你们尽管说就是。” 
  笔者深知石花酒今天的现状原因复杂;便绕开主题同王万才谈起了人生这个话题。也许是离开主流社会太远;也许是我们的采访勾起了他对青年时代灿烂时光的向往。王万才忆起往事仍显得激情满怀。 
   
  “石花酒凝聚了我一生心血”(实地访问记之六——石花酒厂原厂长王万才家中) 
   
  在出名之前;谁也想不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小伙子会成为打造石花品牌的一代“酒王”。王万才1961年(17岁)参加工作;1962年转正;1963年抽出来参加历史上有名的“四清”运动。由于工作出色;组织上对他颇为赏识;1964年当工作队从襄阳县转到随县时;王万才被作为骨干调去集训;集训结束后准备让他独挡一面当一个工作队的副队长。当时省长张体学坐镇随县抓试点;这也正是四清工作队培养出一大批领导干部的原因。对于王万才的人生来说这自然是个好机遇。当时的锦绣前程是显而易见的。然而正当他打好行装踌躇满志准备到随县大展宏图时;谷城县委却作了一个决定;留一部分优秀干部下来充实县直单位。当时还没有企业这个概念。王万才就被领导用当时盛行的“乱点鸳鸯谱”办法分到了石花酒厂。 
  王万才来了;当时以黄公顺酒馆为基础的厂子人并不多;连职务任命也不规范;王万才负责生产、财务、后勤等工作;另一位年龄较大的胡开学负总责。这一年王万才刚满20岁。在今天这个年龄只能是个刚入大学校门的学生。可是那个年代的人早熟;20岁的王万才就担起了一个工厂的重任。王万才是个有抱负的人;他悉心钻研业务;关注酿酒工业的新工艺;用当时社会最有效的手段将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酒厂逐步做大。王万才如数家珍地计算了他在石花酒厂工作的时间。从20岁毛头小伙时进厂;到最后55岁时心情郁闷地离开酒厂;由“指鼻子”协助负责人到副县级的酒厂厂长、法人代表;再到离开酒厂时的正县待遇。他经历了石花酒最初的发展和他创造的鼎盛期;也耗去了人生最宝贵的时期;整整35年! 
  “人一生中有用的时间就那二三十年;可以说石花酒耗去了我一生的心血。”这位曾被媒体炒为“酒王”的老厂长;对过去的岁月充满眷念;而谈到今天的石花酒;王万才除了有些感伤;却没发表任何评价性的看法。 
   
  大军区司令“点津”石花酒(王万才讲述之一) 
   
  企业发展的历程形同人生;婴儿向青年过度期间的岁月是漫长而平淡的;故事往往发生在充满激情的青春时代。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第二条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开始兴建;指挥这个大工程的是当时的武汉大军区副司令孔庆德。这位开国后第一批授衔的中将副司令在谷城的“三线建设”指挥部喝到了石花酒。将军对石花美酒赞不绝口;尽兴一醉之后便记住了石花酒。在关键时刻孔司令又给石花酒点了个“津”。在湖北省委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上孔司令说:“都说湖北人是九头鸟;我看充其量是一只傻鸟;茅台、汾酒卖那么俏;湖北人就甘心掏钱去买人家的水;就不晓得发酒财。我喝过石花酒;味道并不比茅台酒差呀;我也看过石花街的石花酒厂;那双泉井水未必就赶不上赤水河里的水?听说石花酒有上千年历史了;地方政府为啥不好好研究一下;发展一下?”孔司令的话在当时的湖北省委有一言九鼎的分量;当年省财政就拨给谷城县专款26万元;专用于扩建石花酒厂。70年代的26万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和市场上的价值超过现在260万;石花酒厂在政府扶持下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扩建改造。使石花酒厂告别了千百年的手工作坊传统生产方式;走上了现代工业化发展之路。 
  要论起来石花酒的历史确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无论是最早的楚霸王项羽、义军领袖李自成、到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买酒石花街;再到70年代的武汉大军区副司令孔庆德“点津”石花酒;竟都与指挥千军万马的威武将军紧紧关联。究竟是历史机缘的偶然巧合?还是石花酒内在英雄品质的必然? 
   
  石花酒在湖北白酒行业三分天下(王万才讲述之二) 
   
  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正由全民关注政治开始向发展经济转型;王万才顺应了这个潮流。作为经济转型初期的企业家;王万才以他出色的才干印证了“时势造英雄”的经典格言。 
  这时候老厂长胡开学已经退休。石花酒厂也从县酒厂分离出来成为单独建制的酒厂;王万才名正言顺走上了前台;成为实行厂长负责制后第一代企业法人。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石花酒厂经过几次投资扩建已具备相当规模。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成为谷城县财政强有力的支柱。当时全县财政收入600万元中;石花酒厂就贡献了270多万元!应该说在当时白酒市场尚未放开的情况下;王万才研究出了适应这个时期的经营谋略。他将竞争对手分为远近两个层面;这大概是受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哲言的启发。所谓“远虑”;是指多年来一直主导全国白酒市场的“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等“十大名酒”;而近忧;则是在湖北本省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白云边”和“黄鹤楼”。与“十大名酒”抢占外省市场份额;王万才采取优质低价的策略。对于近敌;他采取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战略。事实证明这个战略是十分成功的。在改革开放初期;整个国家仍处于平均主义大锅饭的低工资时期;收入决定消费;普遍低收入的社会对于名牌并不在意;尽管当时的茅台酒才30多元一瓶;而汾酒、泸州老窖也不过20元钱左右;这对于当时月薪普遍只有40元左右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这些绝对价值并不高的“名酒”仍成为高悬在空中的月亮。石花酒以她同汾酒不相上下的优良品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酒精度在53%以上的白酒尤其受到喜好烈性酒的东北汉子的钟爱。在整个八十年代;石花酒销往华北东北的白酒占整个石花酒厂年产量的40℅以上的份额。而对于省内;他紧紧咬住松滋的“白云边”和武汉的“黄鹤楼”;比起李白“将船买酒白云边”的著名诗篇和“白云黄鹤”天下名楼的知名度;小小石花街的千年历史和众多传说便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聪明的王万才明白;与这两家酒厂竞争;只能凭酒的质量真刀真枪的较量。那还是计划经济的时代;和许多行业一样;质量的认定并不完全在于消费者而在很大程度上由行业主管部门。具体到白酒行业;国家轻工业部和省轻工业局每年组织的评酒委员会便是对酒质量认证的唯一权威机构。王万才深谙个中厉害;对各种评比活动高度重视;每年头等重要的事就是准备各级评比。他亲自参与评酒会的样品酒生产、亲眼检查酿制样品酒的每一种谷物;亲自监督样品酒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在酒厂秀才涂明春积累的厚厚几大本报刊剪贴上;记载着各种媒体对石花酒厂在各种评奖中获得的各种荣誉的报道—— 
  1980年;石花酒厂生产的“石花大曲”获得全省第一名;“石花特曲”酒获得全省第二名; 
  1983年;石花酒厂生产的石花大曲获得全省清香型白酒评比第一名; 
  1985年;石花酒厂生产的“石花大曲”、“石花特曲”双双被评为全省清香型白酒第一名; 
  1986年;石花特曲获得全省清香型白酒第二名; 
  1987年;石花大曲再获全省清香白酒质量第一名;同年举办的全省白酒感官评比中位列全省第二名; 
  对于石花酒厂和王万才本人;1987都是难忘的年份;这一年;在全省130多家白酒生产厂家中;石花酒厂生产的“石花大曲”、“承恩大曲”等三种产品夺得三个第一名;成为本届评酒会的明星。《消费时报》、《湖北日报》、《轻工报》、《襄樊日报》和多家电台对这个消息进行了报道。 
  这时候的中国消费市场;广告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南方一批先知先觉的沿海企业已经懂得用广告诱导消费者;而内地的几乎所有企业仍处在被动的依赖新闻报道上。不过这时候的新闻媒体还因其自身的公正性在受众中尚有较高的权威性。权威机构组织的质量评比加上新闻媒体的权威报道;产生的效应是巨大的。王万才的聪明得到验证;高度重视评酒评奖活动的思路得到回报。1987年是石花酒开始步入快速上升时期的开端;这一年;石花系列酒不仅牢固地占据着已有的市场份额;并且不断开疆拓土;扩大销路。不仅国内20多个省份都有了石花酒的订单;而且走出了国门;石花系列18个品种行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新闻媒体把王万才炒成“酒王”(资料来源于石花酒厂报刊剪辑) 
   
  从这年开始;新闻媒体开始关注石花酒厂;酒厂厂长王万才也因为获得省劳模称号开始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人物。媒体从简单、客观的报道石花酒的各种产品和荣誉演变为主动宣传厂长王万才本人。地方报纸开始不惜版面、连篇累牍刊发王万才和石花酒的文章。1988年3月29日《襄樊日报》发表《运筹帷幄儒将风》的长篇通讯; 
  同年5月4日;《襄樊日报》再次发表通讯文章《美酒酿成不自醉;改革路上进一程——记石花酒厂厂长、省劳模王万才》; 
  1988年8月19日;《湖北日报》刊登了《石花大曲溯源》的文章;详尽叙述了龙王四太子与石花酒厂“双泉井”的关联传说;但凭这一点足可以证明当时石花酒在省内的地位。 
  1988年9月26日;也就是神话传说发表一月之后;《湖北日报》再次刊发石花酒厂的报道《石花酒香飘海内外的秘诀》; 
  1988年10月5日;即《石花酒香飘海内外的秘诀》发表10天之后;《湖北日报》再次刊发《谷城石花酒厂向技改要效益》新闻综述性文章; 
  1988年11月13日;即上篇文章发表后不到一月;《湖北日报》在“改革者足迹”栏目里;刊发了题为《1351工程录——记石花酒厂厂长王万才》的长文; 
  此后的5年间;关于王万才的名字高密度的出现在全国各种媒体上—— 
  1989年5月;《长江文艺》刊发报告王万才的报告文学《1351工程》; 
  同年6月;《襄樊日报》连载描写王万才个人事迹的长篇通讯《石花酒王》; 
  市委组织部一位干部编写的《汉江潮》一书将描写王万才的《石花酒王》收录在显要位置; 
  1989年1月11日;《消费时报》刊发了《石花溢香;华夏扬名——湖北石花酒厂纪实》的通讯; 
  1990年1月11日;《襄樊日报》报道了王万才同县政府签订承包经营责任合同的消息; 
  1990年;北京《经济通讯》杂志发表《走在青山绿水间》的长篇通讯; 
  1992年;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消息《石花酒厂荣获轻工部双奖》; 
  那篇《酿成美酒不自醉》的文章在各种报刊转载使王万才意识到了广告的作用;王万才开始在《湖北日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