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

第130章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第130章

小说: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嘶者,喉破也,非咽门病。《入门》曰:用力颤掉声嘶,乃气虚卫冷甚也。丹溪曰:咳嗽声嘶,乃血虚受热之故也。(以上言声嘶)。《内经》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本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以上言息有音)。扁鹊曰:病人五脏已夺,神明不守,声嘶者死。《入门》曰∶内伤虚损,因疮失音者不治。病人阴阳俱绝,失音不能言者,三日半死矣。(以上言声音不治症)。治咽喉病方四十一喉  钦  ”总治〔  桔梗  元叁  贝母  荆芥  薄荷  姜蚕  前胡  甘草  花粉灯心  牛蒡子  款冬花清心利咽汤  ”痰盛〔  黄连   黄芩防风  荆芥  薄荷  桔梗  山栀  连翘  元叁  大黄  朴硝  甘草  牛蒡子吹药方  ”又〔火硝钱半  硼砂五分  姜蚕二分半  冰片二厘八味丸  ”又〔  熟地  山药  山萸丹皮  茯苓  泽泻  附子  肉桂归脾汤”又〔  石膏败毒散  ”热症〔通经丸  ”经闭〔  桂心  青皮  大黄  姜炭  蓬术  乾漆  当归  桃仁  延胡索牛蒡汤  ”喉  〔  升麻  牛蒡子黄药子  无叁  紫背浮萍  桔梗  甘草 天花粉外用通隘散吹之。通隘散”又〔  硼砂二分  儿茶青黛  滑石  寒水石各一分  黄连  黄柏清黄活B矾各半分  冰片二厘大承气汤”阳盛〔大黄  芒硝厚朴  枳实芩连消毒饮”项肿〔柴胡  羌活黄芩  黄连  防风  荆芥  白芷  川芎  连翘  桔梗枳壳   射干  大黄  甘草  牛蒡子  等分,惟桔梗加倍。急救方”口紧〔马兰梗叶打汁,入醋少部B滴鼻中,或灌喉中,痰自开。解毒雄黄丸”喉风〔雄黄  郁金各一两  巴豆十四粒  醋糊丸,绿豆大,醋磨,下七丸,吐痰即愈。不吐再服,或就肿处刺血,以牙硝吹点之,或刺手大指之少商穴。青灵膏”喉癣〔薄荷三钱  贝母一钱  百草霜  甘草各六分  冰片三分  玉丹二钱元丹八分  共研细,蜜丸噙化。犀角地黄汤  ”喉痈〔犀角  生地赤芍   山栀  丹皮  甘草   黄芩  灯心  口渴加麦冬。甘桔射干汤”喉杵〔桔梗二钱山豆根  甘草  射干    连翘  防风  荆芥元叁  牛蒡子各一钱二分  竹叶十片养金汤”咽燥〔生地  阿胶  杏仁  知母  沙叁  麦冬  桑皮  蜜百灵丸  ”结块〔 百草霜  蜜丸,芡实大,新汲水化服。元叁解毒汤”馀肿〔元叁  山栀黄芩  甘草  葛根  桔梗  生地   荆芥柿霜丸”嗽痛〔柿霜  硼砂  天冬  麦冬各二钱  元叁一钱  乌梅肉五分蜜丸,含化。木香四七丸”喉梗〔木香五分射干  槟榔  羚羊角  犀角  陈皮  厚朴半夏各一钱赤苓二钱  升麻  元叁  桑皮各钱半  生姜六味丸”相火〔地黄  山药  山萸  丹皮  茯苓  泽泻噙化龙脑丸”喉肿〔冰片  射干各二分半  钟乳粉  升麻  牙硝  黄儀各一钱  大黄甘草各五分  生地五钱  蜜丸。含化丸  ”食噎〔 杏仁五钱  枇杷叶  官桂  人叁各一两  蜜丸,含化,以愈为度。四七汤”梅核气〔苏叶  半夏厚朴  赤茯苓  陈皮  枳实  南星  砂仁神僸各一钱  青皮七分  蔻仁六分  槟榔益智仁各三分  姜五片苏子降气汤  ”痰塞〔苏子  厚朴半夏  陈皮  前胡  官桂各一钱  甘草五分连翘散”痰饮〔连翘  葛根  赤芍  黄芩  山栀  桔梗  升麻  麦冬  甘草木通牛蒡子少阴甘桔汤”咽痛〔甘草  桔梗川芎  陈皮  柴胡  黄芩  无叁  羌活  升麻清上丸 ”热毒〔 熊胆一分  雄黄薄荷  青盐各五分  硼砂一钱  胆矾少部B蜜丸,压舌下化。僵蚕散”痰盛〔僵蚕末  姜汁调灌,立愈。又方姜蚕炒研,生矾研,等分,白梅肉丸,皂子大,棉裹含化,咽汁良。此方治急喉闭神效。甘草鼠粘汤”肺热〔炒甘草二两桔梗米泔浸一夜炒一两  鼠粘根二两  每末二钱,水钟半,入阿胶一钱煎服。启关散”悬痈〔炒恶实  生甘草等分,水煎含咽。麦门冬丸”实热〔麦冬一两  黄连五钱  蜜丸,每二十丸,麦冬汤下。金锁匙”喉闭〔火硝钱半  硼砂五钱  姜蚕一钱  冰片一分  雄黄二钱  共研末,吹之,痰自出。如肿不消,刺少商穴。罗青散”乳蛾〔蒲黄五分  罗青盆硝各三分  甘草一分  冷蜜水调,细咽如吞,不下,以鹅翎蘸药扫入喉内。金丹”总治〔枪硝钱八分  生蒲黄四分  姜蚕一钱  牙皂分半  冰片一分研细吹。此方能消肿去痰。碧丹  ”又〔  玉丹三分  元丹一厘百草霜半匙  甘草炭三匙  冰片五厘  薄荷去筋二分  牙皂少部B凡喉  初起,金丹不宜多用,以其性善走,央B能达内,症轻则不胜药力也。此碧丹消痰清热,祛风解毒,开喉  ,出痰涎最效,不比金丹之迅利。凡喉  单蛾轻症,止用碧丹,重症金碧合用。初起碧九金一,吹过五管後,碧七金三。极重金碧各半。痰涎上壅,金六碧四。因症之轻重,以定药之多寡,最宜斟酌,无痰切莫乱用。玉丹”又〔即前尤氏方内之炼矾也。元丹”又〔即前尤氏方内之? O草灰也。雪梅丹”又〔即前尤氏方内之制梅矾也。配合吹药 ”又〔碧丹二分  元丹一厘  百草霜五厘  甘草  冰片各一分  薄荷末二分  牙硝研三分  硼砂五厘治音声病方八郁金汤  ”寒包热〔郁金  生地知母  阿胶  牛蒡子  杏仁  童便  桔梗沙叁蝉退补虚汤”舌强〔黄儀  白术  当归  陈皮各一钱  竹沥  姜汁各半盏大秦艽汤”舌
卷〔秦艽  石膏甘草  川芎  当归  白芍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白术  白芷  茯苓  细辛  熟地生地诃子汤”音浊〔诃子二个一炙一生  桔梗五钱半炒半生  甘草二钱半炙半生童便、水各半盏煎。三服愈。玉粉丸”痰结〔半夏五钱  草乌炮二钱半  肉桂一分半  姜汁糊丸,每夜含化一丸。杏仁桑皮汤”暴嗽〔杏仁一两桑皮五钱  姜汁  白蜜  砂糖各一两  五味子  紫菀各二钱  通草  贝母各四钱蛤蚧丸  ”久嗽〔蛤蚧一对去口足温水浸去膜刮了血脉酥炙  诃子  阿胶  生地麦冬  炙甘草  细辛各五钱  蜜丸,含化。清音汤”总治〔诃子肉  阿胶天冬  盐知母各五钱  蜜炙黄柏  麦冬  茯苓  归身生地  熟地各一钱  人叁三分乌梅二个  人乳  牛乳  梨汁各一盏  蜜丸,每一钱,含化。1
 
卷二十五   身形门2
 身形病源流人之生也,得天地之气化以成形,是故头圆象天,足方象地,四肢象四时,五脏六腑象五行六极,八节九窍象八风九星,十二经二十四哄B象十二时二十四气,三百六十五骨节象三百六十五度。推之眼目象日月,寤寐象昼夜,喜怒象雷电,涕泣象雨露,寒热象阴阳,血脉象水泉,毛发象草木,齿骨象金石。凡人所以备具於一身着,莫不与天地假合以成形,故前人屡中其旨,而人自不之察,故渺视其身,而不能与天地为昭也。惟其然,故天有阴阳寒暑之愆,人因有百疾之作,亦於是而相应。而百疾之作,由於气血之失常,其明者,能法阴阳,和术数,节饮食,慎起居,谨作劳,保精存液,以充其形,故能形与神俱,而百疾不作,否则一失其常,而或伤乎气,或伤乎血,气伤则馁,血伤则槁,种种病根,悉因乎此。又况风寒暑湿之感於外者,在可御不可御之间,饥饱劳役之伤於内者,在或知或不知之际,其来无端,其始无? A又岂可以智计定哉。然而疾之未作,思有以预防之,疾之既作,必有以调治之,是故医者,可以通神明而扶造化。欲通神明而扶造化,则必先於身形大概,以知其故,而审其原。《灵枢》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始通,真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盛,肌肉坚固,血脉充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鬓发斑白,气血平盛而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故目视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解堕,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故皮肤活bo 八十岁,肺气衰,魂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乃去,形骸徒具而已。《素问》又曰:人生四十,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听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和,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此人身气血盛衰之原也。  仙曰∶精者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故神太用则歇,精太用则竭,气太劳则绝,是以人之生者神也,形之托者气也,若气衰则形耗,欲长生者未之闻也。《类纂》曰: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悟真篇》注曰:一身之中,以精气神为主,神生於气,气生於精,修真之士,不过炼治精气神三物而已,此人身形存灭之故也。夫  洞彻乎盛衰之原,以无戾乎生灭之故,则即身形之内,亦何至有疾病之乘,偶或乘之,亦何不可以治之哉。”养生疗病要法〔太乙真人七禁文曰: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神;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人由气生,气由神旺,养气全神,可得真道。凡在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於元气。又曰∶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其道,使病者尽去心中疑虑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人我,悔悟平生所为过恶,便当放下身心,以我之天,而合於所事之天,久之遂凝於神,则自然心君泰宁,性地和平,知世间万事皆空虚,终日营为皆是妄想,知我身皆是虚幻,祸福皆是无有,生死皆是一梦,慨然领悟,顿然解释,则心地自然清净,疾病自然安痊,能如是,则药未到口,病已忘矣。此真人以道治心疗病之大法也。调养身形方二三精丸    苍术,天之精。地骨皮,地之精。各净末一升。黑桑椹,人之精,二十升,揉烂袋盛取汁。将二药末入汁中,调匀,入罐内密封口,置棚上,昼受日精,夜受月精,待自然煎乾,为末蜜丸,每十丸,酒汤任下。此方久服轻身延年,面如童子。延年益寿不老丹   何首乌赤白各四两米泔浸竹刀刮去皮切片黑豆煎汁浸透阴乾却用甘草汁拌晒乾捣末不部B蒸煮  地骨皮酒洗晒乾  白茯苓酒洗晒乾各五两  生地酒浸一宿晒乾  熟地酒洗晒乾  天冬酒浸三时晒乾麦冬酒浸三时晒乾 人叁各三两  蜜丸,酒下三五十丸。此方千益百补,久服央B难尽言。2
 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  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其主则属於肝,故曰:筋者,肝之合。按人身之筋,到处皆有,纵横无算,而又有为诸筋之主者曰宗筋。《内经》注谓:阴毛横骨上下之坚筋,上络胸腹,下贯髋尻,又经於背腹,上头项者是也。筋之总聚处,则在於膝。《灵枢》云:诸筋者,皆属於节。节即膝也,所以屈伸行动,皆筋为之。然则筋之有关於人身,岂浅鲜哉,试详言筋病。曰筋急,曰筋缓,曰筋挛,曰筋痿,曰筋惕,曰筋伤,曰筋结,曰转筋,曰筋绝,其名目如此。《灵枢》皆以寒热分急缓之由,谓寒则反折而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