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

第23章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第23章

小说: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脉则逆,此阴脉也。《得效》曰:水气浮大则宜,沉细则愈而复作。又曰:上气浮肿,浮滑可安,微细难治。《正传》曰:水肿脉多沉伏。又曰:病阳水,兼阳症,脉必沉数;病阴水,兼阴症,脉必沉迟。《三因》曰:阳虚阴实,为水必矣。(此系浮肿脉。)  
【胀满为真脏病】  丹溪曰:胀满由脾虚之极,乃真脏病。如反胃痨瘵,亦皆真脏受病。凡人真脏不病,则五行相生相制,以适於平,虽不服药而自愈,如火极伤金,有水以制之,有土以生之之类,所谓亢则承,害乃制也。虽然亦有恶药忌医而误之者,说正气与病邪不两立,一胜则一负,久则病剧正脱,而不免於死。然则有病不服药,可乎?不延医,可乎。  
【胀满症治】  《内经》曰: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填满闭塞。又曰:腹满填胀,支膈  侸,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又曰:胀者皆在於脏腑之外,排脏腑,廓胸侸,胀皮肤,故命名胀。《内经》注曰:寒气在上,聚而不散,则成胀。《脉经》曰:胃中寒则胀满。仲景曰:腹满,按之痛者为实,不痛者为虚。又曰;腹胀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宜温之。又曰:胀满不减,减不足言,须当利之。  《入门》曰: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治比水肿更难。说水肿饮食如常,鼓胀饮食不及,每病根深痼,必三五年而後成。治肿补中行湿足矣,治胀必补中行湿,兼以消导,更断盐酱、音乐、妄想,不责速效,乃可万全。又曰:胀有虚实,虚胀阴寒为邪,吐利不食,时胀时减,按之则陷而软;实胀阳热为邪,身热咽乾,常胀内痛,按之不陷而硬。《医鉴》曰:中满腹胀者,其面目四肢不肿,而肚腹胀起,中空似鼓者是也。《本事》曰:脐腹四肢悉肿者为水;但腹胀,四肢不甚肿者为蛊,蛊即胀也。《回春》曰:胀病亦谓鼓胀,其侸痛面黑,是气鼓;侸满少腹满,身上有血丝薄,是血鼓;嗳气作酸,饮闷胀腹,是食鼓;恶寒,手足厥冷,泻水,是水鼓;胸腹胀满,有块如鼓者,是痞散成鼓。  
【胀病有七】  《医旨》曰:一曰寒胀,腹满濡,时减,吐利厥冷,宜温之。二曰热胀,以阳并阴,则阳实阴虚,阳盛生外热,阴虚生内热,脉必浮数。浮为虚,数为实,阴虚不能宣导;饮食如故,腹中胀满者,为实胀。三曰谷胀,即食胀,失饥伤饱,痞闷停酸,朝则阴消阳长,谷气易行,故能食,暮则阴长阳消,谷气难化,故不能食,是为谷胀。四曰水胀,脾主水湿,水浸肠胃而溢皮肤,漉漉有声,怔忡喘息者是。五曰气胀,七情郁结,气道壅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身体肿大,四肢瘦削。六曰血胀,烦躁漱水,迷忘惊狂,痛闷呕逆,小便多,大便黑,妇人多有之。七曰蛊胀,但腹胀而四肢头面不肿是也。而此症之类,又有名蜘蛛蛊胀者,单腹肿大,四肢极瘦,皆由脾气虚极,真脏已伤病也。古方虽有诸蛊保命丹,用肉苁蓉三两,红枣、青矾各一斤,入罐内?     A为末,再将香附一斤,便制麦芽一斤半炒为末,和前末糊丸,食後酒下二三十丸以治之者,然为死症,未必尽效也。  
【胀满不治症】  《灵枢》曰:腹胀,身热,脉大,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脉大,二逆也;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三逆也;腹胀,使血,四逆也。并不治。《得效》曰:腹胀末久,或胀或消,腹皮稍软,不泄不喘,此则随治随差。若脐心突起,利後腹胀急,久病羸乏,喘息不得安,名曰脾肾俱败,不治。又曰:腹满咳逆,不得小便,不治;腹大满而下泄,不治。《纲目》曰:腹满或兼身热,或兼如疟,皆不治。《直指》曰:久病羸乏,卒然腹满,喘息不得,与夫脐心突起,或下利频频,末见一愈者矣。  
【浮肿微兆】  《内经》曰: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於目下,以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也,必使目下先肿也。(鳌按:如男子阴囊、女人阴户两傍,亦必先微肿。)又曰: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肢胫者,人之管以趋翔也;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故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津液内溢,乃下流於睾,血道不通,日夜不休,俯仰不便,趋翔不能,此病荥然有水也。  
【浮肿形症】  《内经》曰:水病,下为侴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又曰: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跗肿。仲景曰:水病有五种:一风水,其脉自浮,外症骨节疼痛,恶风;二皮水,脉亦浮,外症跗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三正水,脉沉迟,外症自喘;四石水,脉沉,外症腹满不喘;五黄汗,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生痈脓。又曰:久则肌肉溃烂,阴囊足肿水出。《直指》曰:其状目胞上下微肿如裹水,通身浮肿,喘咳怔忡,股间清凉,小便涩黄,皮薄而光,手按成窟,举手即满,此浮肿也。  
【浮肿可治不治症】  《入门》曰:凡浮肿阴囊软者,可治。又曰:男从脚下肿而上,女从头上肿而下,皆为逆,不治。《得效》曰:浮肿善症,男从上而下,女从下而上,所患未久,旋利,肿退喘定,则愈矣。又曰:凡水肿大喘,气粗不食,乃肾水盈溢上行,旁侵於肺也,不治。《直指》曰:大凡肿病,先起於腹而後散於四肢,可治;先起於四肢而後入於腹,不治。又曰:蛊胀而肚上有青筋,或腹满而大便滑泄,或久疟而变作虚浮,与夫肝伤而唇黑,心伤而缺盆平,脾伤而脐突,肾伤而足心平,肺伤而背平,皆不治之症。又曰:卒唇肿而苍黑者死,掌肿无纹者死,脐肿凸出者死,阴囊阴茎俱肿者死,脉绝口张足胀者死,足跗肿胀如斗者死。  
【水肿禁忌】  《入门》曰:凡水肿,极忌甘药,助湿作满。《本草》曰:病嗽及水,全宜忌盐。  
【胸腹胀闷导引】  《保生秘要》曰:双手交叉,低头观脐,以两手贴胸口,将身往下,不论数推沸,能宽胸胀,止腹疼,兼後央效。  
【运  央】  《保生秘要》曰:先定归元,後行斡旋,至胸前  撤散法,左右分开,如末通畅,以艮背佐之,无不效矣。  
【臌胀导引】  《保生秘要》曰:坐定擦手足心极热,用大指节仍擦摩迎香二穴,以畅肺气,静定闭息,存神半晌,次擦手心,摩运脐轮,按四时吐故纳新,从玄雍窍转下至丹田,扪气面,撮谷道,紧尾闾,提升泥丸,下降宫,复气海,周天一度,如此七七,身心放下半炷香部,如久病难坐用得力人扶背,慎勿早睡,恐气脉凝滞,神魂叁错,效难应期,手足可令人摩擦,患轻者,一七能取大效,重则二七、三七,五臌尽消,屡屡取验,妙入神也。  
【运  央】  《保生秘要》曰:反瞳守归元,念四宇诀,定後斡旋,推入大肠曲行,提回抱守,能情鼓胀。气胀加推散四肢,时吐浊吸清,饮食宜少,降气安心,而食自然加。或病酒过用汤水而成,宜通其二便,摩脐轮肾轮二穴,吹嘘其气,或开腠埋,以泄微汗,其胀自效。血胀加运血海效。  痞满  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填满,故有中气不足,不能运化而成者,有食积而成者,有痰结而成者,有湿热太甚而成者。虚则补其中气(宜调中益气汤,)实则消食(宜资生丸、)豁痰(宜豁痰丸、)除湿(宜二陈汤加猪苓、泽泻,)有湿热清热(宜当归拈痛汤。)而消导之,亦不可用峻剂,致伤元气。又有伤寒下早,因而成痞结胸,则从伤寒门治之。夫痞与胀不同,痞则内虽觉其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痞只见於胸侸  膈间,胀则连腹少腹都急也。  
【脉  法】  仲景曰:凡痞,关脉须沉。若关脉沉者,三黄泻心汤。  
【痞满症治】  仲景曰:心下满而不痛,此为痞。陶节庵曰:胸满者,胸膈间气塞满闷也,非心下满;侸满者,侸肋下气填胀满也,非腹中满。说邪自表传里,必先胸侸以至心腹入胃,是以胸满多带表症,宜发汗,惟侸满多带半表半里,小柴胡汤加枳实和之。治肿胀方五十六    藿香正气散    ”总治〔  藿香  紫苏  白芷  厚朴  桔梗  茯苓  半夏  陈皮甘草  腹皮  姜  灯心    木香调气饮    ”又〔  白蔻仁  木香  藿香  砂仁  甘草    苏子汤    ”又〔  大腹皮  苏子  草果  半夏  厚朴  木香  陈皮  木通  白术  枳实  人叁  甘草    加味枳? Y    ”肤胀〔  枳壳  肉桂  紫苏  陈皮  槟榔  桔梗  白术  木香黄芩  半夏  甘草  五灵脂  加姜    调中健脾丸    ”鼓胀〔  人叁  苍术  黄    吴萸  茯苓  白术  沉香  陈皮半夏  香附  查肉  苡仁  黄连  白芍  苏子  泽泻  草蔻  菔子  五加皮  全瓜蒌  川椒硷  荷叶腹皮汤打黄米粉糊丸。此方分量合法,详後痞满方内,查之可也。    二陈汤    ”胀喘〔  茯苓  陈皮  半夏  甘草    宁肺汤    ”喘胀〔  黄芩  桑皮  贝母  花粉  杏仁  知母  天冬  沙叁  枇杷叶    沉香降气散    ”七情〔  沉香  香附  乌药  砂仁  甘草  加盐。    香砂调中丸    ”食伤〔  藿香  砂仁  茯苓  苍术  半夏  厚朴  青皮  陈皮枳实  甘草  便泻,去枳实青皮,加麦芽、山查、黄连、肉果。    代抵当汤    ”畜血〔  桃仁  蓬? @大黄  芒硝  当归  生地    人叁芎归汤    ”血热〔  人叁  肉桂  乌药  蓬勫  木香  砂仁  炙草  川芎当归  半夏  苏叶  五灵脂    枳壳散    ”气痞〔  三棱  蓬? @枳壳  陈皮  槟榔  肉桂  厚朴  乾姜  青皮  甘草  木香  肉蔻  益智仁    六君子汤    ”泻虚〔  人叁  茯苓  白术  炙草  陈皮  半夏    香朴丸    ”老人〔  厚朴二钱  附子七分  木香三分    人叁养荣汤    ”又〔  肉桂心  人叁  黄    陈皮  白芍  当归  白术  熟地炙草  茯苓  远志  五味子    夺命丹    ”血败〔  丹皮  乾漆炒烟尽  大黄各一钱  附子五分    金匮肾气丸    ”误药〔  熟地  山萸  山药  丹皮  茯苓  泽泻  附子  肉桂牛膝  车前。    补中益气汤    ”病虚〔  人叁  黄    当归  白术  陈皮  甘草  柴胡  升麻    五痹散    ”壮盛〔  人叁  茯苓  当归白芍  川芎  细辛  白术  甘草  五味子  姜    石干散    ”又〔  石干  槟榔  黑丑头末  海金沙各一钱  葶苈八分  西珀  沉香  木香各五分  共为末,先服五痹汤二帖,後以葱白汤空心送此末一钱,隔日再服,轻者二服,重亦不过三服,愈後服健脾药。忌食盐酱,晕腥。    叁术健脾丸    ”蛊胀〔  人叁  白术  陈皮  茯苓  当归  白芍  炙草  大枣    阴阳攻积丸    ”又〔  吴萸  乾姜  官桂  川乌各一两  玄胡索  黄连  半夏  橘红  茯苓  槟榔  厚朴  枳实  菖蒲  人叁  沉香  琥珀  桔梗各八钱  巴霜另研五钱  皂角六两,煎汁泛丸,每服八分,渐加至一钱半,姜汤下。    木香顺气散    ”气滞〔  丁香  檀香  木香  蔻仁各二两  藿香  炙甘草各八两砂仁四两  每服二钱,滚汤入盐少部下。    承气汤    ”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