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

第27章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第27章

小说: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想把江山交给哥哥。于是,他再让,让出太子之位,请哥哥当太子。 
  武则天死后,李显登基,因为这个位置是兄弟李旦让给自己的,所以,这位唐中宗就想立其为皇太弟,也就是说,有一天我不想做皇帝了,或者是我死了,我的位置还是你的。 
  李旦坚决不干,并且还辞去了太尉和相职,一个人开始过起了与世无争的平民生活。四年后,也就是710年,中宗被他一向宠爱的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韦后也想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一时,“韦氏宜革唐命”的呼声甚嚣尘上。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韦后显然没有武则天那样的本事,更没有武则天那样的好命,就在她张牙舞爪准备称帝时,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率领精兵将其诛灭。而李隆基行此事所打旗号就是“以相王安天下”,自然打着谁的旗号,谁就是负责人,到了这个时候,李旦只好登基称帝。 
  可他在皇位不久,又赶上了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闹事。又是李隆基先于太平公主动手,将其党羽诛灭,太平公主被赐死。李旦累了,身心疲惫。三十多年来饱受政治风云的侵袭,他太累了,真的该歇歇了。不久,他不顾亲信反对,将皇帝所应有的一切权力尽交给了李隆基,从此后,“无为无事,闲居大庭”。快乐之极。 
  716年,李旦去世。在遗诰中,他把自己“三为天子,三以天下让”当作重头戏来大肆演绎了一番。他引以为自豪,后人也并没有觉得他傻。 
  一个人把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让出一次,不难。让出三次,其实也不难,因为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还会有第三次,这是惯性。而难的是,他的这种谦让之品德能影响到儿子。 
  李旦的长子李成器生于678年,生下来被封为永平郡王,684年被李旦立为太子。武则天把皇位从李旦手里拿了过来,将李旦降为皇嗣,李成器也跟着成了皇孙。父亲小心翼翼地活着,他也小心翼翼地走路,很怕错走一步路,被奶奶武则天夺了脑袋去。693年,武则天见其和其父亲一样那么老实听话,就封其为寿春郡王。这个时候的寿春郡王依旧小心地走路,也是不敢错走一步路,还是怕奶奶夺了脑袋去。后来入朝廷参与政事,升为左赞善大夫,加因青光禄大夫。 
  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又封其为蔡王,迁宗正员外卿,加赐四百户。李成器小心惯了,对这位伯伯的赏赐,还是秉着不敢走错半步路的调子,拒绝蔡王之封。他对皇帝伯伯说,我对寿春郡王情有独钟。 
  710年,皇帝伯伯被韦后杀掉,韦后将唐中宗的灵柩迁到太极殿,召集文武百官公布中宗驾崩的消息,并宣布由她自己临朝摄政。韦后想到了李成器,毕竟他可是当初的太子啊。便封其为宋王。不久,韦后被李隆基杀掉,父亲李旦登上了皇位。在其宋王的基础上,李旦又拜其为左卫大将军。李成器领受,在他父亲面前,他没有什么可推辞的。小心走路和大胆地走路,他心里还是有数的。但也就在此时,立太子一事又提到了李旦的日程上来。 
  李旦很为难! 
  这在其他皇帝那里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在总喜欢礼让的李旦这里就成难题了。他经历的事情太多,凭借着多年的学识与经历,他深知,政权是从枪杆子里面出来的。别人立你为皇帝,并不代表你就是名副其实的皇帝了。他当年的皇帝之位就是一空壳子,如今,三儿子李隆基有平叛之功,这平叛之功其实并不重要,国难当头,匹夫还有责任拯救呢,更何况是李氏家族成员呢。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李隆基已经掌握了枪杆子,万一弄不好,政权就得从李隆基出。乐观一点,他还要做回他的傀儡皇帝,悲观一点说,李隆基敢杀伯母,这样的年头,与权力相比,父亲算个屁啊。 
  按照立长为太子的传统,本应立李成器。况且,李成器早在十六年前就是太子了。这么多年来说话不敢大声,走路不敢挺胸,现在终于扬眉吐气了,不立他为太子,儿子的命该有多苦啊! 
  就在他前后思量之时,有大臣认为,该立李成器,符合规矩。又有大臣说,咱们大唐的规矩早就没了。这位大臣只言尽于此,后来的历史也再也没有见到对这句话的发挥与延伸。但据笔者所猜测的,他后面的话应该是:太宗就是乱了规矩得的天下,武后不乱规矩怎么能有今天? 
  两方大臣的论战还没有开始,李成器出场了。他平息这场论战的方式和让父亲摆脱苦恼的方式一样:让。 
  李旦真想哭,多么善解人意的大儿子啊!而且,理由充分得让文武百官五体投地——太子乃天下之公器,非庸人之所能为也。天下太平时可以按照立长原则,国难之时,该立有功之人。倘若不如此,天下百姓不服,这就不是社稷之福了。儿臣愿以死请求立三弟隆基为储君。 
  李旦张着嘴,不说话。李成器以为父亲在考虑什么,就痛哭流涕,坚决不做太子,坚决要让李隆基来做。李旦激动得手直哆嗦,心想,果然有父之风,不愧是我的好儿子。 
  大臣们见到这样的情景,自然要把这出戏唱得更加完美一些。都上奏认为李隆基的确功高盖天,况又仁义,理应为将来天下之主。 
  李隆基听得此事后,马上进宫跟李旦说,自己也坚决不做太子,但他给出的理由却是:李成器是长子,按照传统,就应该立他。 
  李旦是什么人?是一个和大儿子小心走路走过来的人,一听李隆基这话,就知道了李隆基并不是真不想做太子,只不过是为了给这场戏一个美妙的结局罢了。那么,既然儿子已经演到如此程度,作为父亲也应该大声鼓掌才好,三天后,李旦下制*说:左卫大将军、宋王李成器是我的大儿子,按照祖制,应该立为太子。但是,我三儿子李隆基对大唐社稷有无限大功勋,而大儿子深知这一点,在我面前哭泣让出太子之位予隆基,我答应了。念大儿子如此之仁义,特封其为雍州牧、 
  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别加实封二千户,赐物五千段、细马二十匹、奴婢十房、甲第一区、上好的田地三十顷。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李成器让出了太子之位。没过多久,他父亲也让出了皇帝之位。不管怎样,江山还在李家手里。两个人无论怎样让,不过是把东西从左手换到右手而已。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左手拿到东西后会不会把已经没用了的右手砍掉。   
  和兄弟一起破太平(1)   
  无数的历史惨剧证明了一件事情:有始作俑者,就必有后来人。唐朝自李世民杀兄夺位后,就有诸多皇子把李世民当作榜样。武则天以一女流称帝后,就有诸多女流之辈把这位女皇看作榜样。 
  李成器让出太子位是从父亲那里学来的,但是,在宫廷那样的复杂环境下,人人都以先人为榜样的情况下,他让出太子位并不代表他就远离了是非圈子。相反,因这一让,他反而走进了是非圈子。 
  李隆基当太子还不到四个月时,宫廷中就有了“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飞语。此一流言飞语传播的速度之快让李隆基大为头痛。他马上下令追查,凭借着手中的实力,几天后,他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制造这种舆论的不是长兄李成器,而是姑姑太平公主。 
  这一年是710年末,离太平公主被侄子李隆基打败还有三年零七个月。在这三年时间里,姑姑与两个侄子的斗争或明或暗,煞是好看。 
  首先,太平公主找到让出太子之位的李成器,很可能是先骂了他太愚蠢,然后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才对李成器说:“我们联合起来把李隆基废了,你来当太子。” 
  李成器觉得姑姑的想法非常天真,试想,如果自己真要当太子的话,还用玩这种“欲取姑与”的游戏吗?他根本就没有做太子的心思,现在,姑姑拉着一张仇恨的脸对他言传身教。以他的性格,他肯定不会当面反驳的,但也不会应承下来。于是,他跟姑姑说,容侄子我考虑一下。 
  太平公主一走,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李隆基。当初,李隆基与这位姑姑在废韦后时合作很是愉快。如今天下太平了,这位姑姑怎么还是把斗争看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呢? 
  李隆基对大哥的“忠心”激动不已,他想给姑姑一点颜色瞧一瞧。但李成器却道:“你看,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你只是叫你防备些。我如今已经是对不起姑姑了,你却要给她颜色看,我就更是大罪人了。” 
  李隆基听了此话,就把这件事忍了下去。宫中还在继续着“太子非长,不当立”的舆论,但是,这种舆论因为没有士兵作后盾,所以就显得苍白无力。太平公主在大造舆论声势的同时,开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在朝中,窦怀贞、萧至忠、崔湜等担任要职的大臣都是她的支持者。这群脑袋进水的大臣们一面给李家打工,一面又给太平公主作兼职。据说,当时的唐朝,天下人只知道有个美丽的太平公主而不知道天子是谁。 
  711年初,太平公主把朝中几个宰相约到了宰相门到中书省必要经过的光范门内,建议这几个只吃饭不干活的宰相上劝皇帝废黜太子李隆基,改立李成器。宰相们的表现是:张着嘴巴,大惊失色。太平公主在这样的地方宣称要废黜太子,这几个人不张大嘴巴才怪呢。 
  太平公主的这一系列活动让李隆基右眼时不时地跳,他和太平公主都知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太平公主还是在继续找李成器谈心,谈理想,谈人生,最后归结为谈太子。作为一心不想当太子的李成器来讲,这种谈心简直就是煎熬。 
  他跟李隆基说,京城之地恐怕不是自己长久所呆之处。也正在这个时候,宰相宋璟和姚崇为了巩固李隆基的太子地位,向睿宗提出了三个方法: 
  第一,太平公主现在之所以这样起劲,就是因为李成器有当太子的资格,如果将李成器迁出京城,太平公主在舆论上就输掉了。第二,太平公主废太子后必要找出另外一个李氏子孙来继承太子之位,为了绝她这种念头,可把歧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任命为“左右羽林大将军”。第三,这也是比较冒险的一招,就是把太平公主安置于东都洛阳。 
  这样,李成器外任刺史,太平公主安置东都,太平公主找不到可以废太子理由的傀儡,想不作罢也不成。而被任命为羽林大将军的歧王和薛王,就是为了把太子和他两个弟弟的势力集结一起,以此来巩固东宫的实力地位。 
  睿宗觉得这三个办法都不错,但是,他不能立刻执行。在他心里,第二个办法完全可以立即执行,但是,第一个办法和第三个…… 
  他先找到李成器,希望他能去同州任刺史,李成器高兴万分。但他也觉得担子很重,因为到了那里不仅仅是当刺史,还要有牵制太平公主的任务。解决了李成器后,睿宗又找来太平公主,希望她能去洛阳,那里有盛开的百花,有山有水,其乐无穷。太平公主不干。 
  睿宗一想也是,只为了一个李隆基,却要我把两个亲人踢出长安去,有点不人道。于是,他对那两个出主意的宰相说:“我现在没有兄弟了,只有太平公主一个妹妹,还要弄到那么远的洛阳去,于心不忍,于心不忍!” 
  两个宰相给睿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