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人际关系心理学]. >

第13章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13章

小说: [人际关系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在重视诚恳和真实想法的人际世界里的真实状 
态。但是;         因为我们都或多或少带着修饰和虚伪生 
活着;      不可能完全脱离;             所以;      讨厌与人视线相对 

 82 

… Page 84…

是很正常的。 
       在这一点上;          还有来自于文化的最大差别。本 
书开头的地方曾叙述过;                  欧美人中;        “注视别人眼 
睛”( gazin g )      和 “用眼神交会沟通”( m utu al)  ;                 在 
数量上要比日本人多;                这一点不论是在临床现象中 
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出;                      从各式各样的实验 
社会心理学的资料中也已被证实。然而;                            就算是对 
欧美人来说;          过度地说 “注视别人的眼睛”也是无 
礼的;     有时甚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受到攻击 的 
感觉。 

  怎样做才能看得见呢? 

       注视他人的眼睛是需要勇气的;                      更不用说用自 
己的眼睛来接受别人的视线了。在被注视的时候甚 
至会感觉到身体在颤抖。但这只是在这些视线真正 
到达我的眼睛、我的内心的时候才可能有的现象。 
当某人的视线朝向这边;                 但却没有到达的时候;                这 
个人的眼睛只是一个单纯的眼球。在这种时候;                                与 

                                                                        83 

… Page 85…

其说这个人的眼睛是有生命的;                      还不如说看起来更 
像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水晶球体。 
       在 T    组中;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 日 
常生活的人际关系中;                如果稍微留心一下;              也肯定 
会注意到的。同时也是眼科医生的英国心理学家赫 
顿 ( J。M 。H eaton )          认为;       眼睛呈现 出这种状态; 
表示眼睛正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我们在看日常的 
事物时;       不会感觉到做了特别的努力。赫顿写道: 
“如果对什么东西特别注意;                    必须看 ( look )         它的 
细部的时候;          我们会允许 ‘凝视’( gaze )                被唤醒; 
使其停留在想看的东西的细节上。但是;                            当眼睛处 
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时;                 眼睛被物件 ( 物体)              化了。 
这种时候;         本来被世界里各个物件所引导的眼睛; 
就变成必须要通过另外的某种东西来进行操作的物 
体了…… ( 眼睛处在紧张的)                        患者们;        不是用 
 ( Wit h )   眼睛来看;         而是通过 ( T h rough )             眼睛来 
看。”(  “T h e  E ye :     p h en om e nology  an d  psych ology  of 
Fu n ction    and   Disorder ”;     19 68 ) 
       在 T    组中;      成员们努力将视线投向对方的眼 
睛;    而其他成员们却说:               “感觉不到被注视”;             “现 
在你眼睛完全就像是在看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一 
样”等———这种事情在 I R T                培训中可以说几乎是 

  84 

… Page 86…

每次都发生———这样的情况;                  我想可以说都是一种 
体验的、主观的表明;                 刚才说过的 “视线没有到 
达”同样是这种情况;                赫顿关于眼睛紧张的学说; 
与我们在 T        组里的体验不同之处在于;                  赫顿的学说 
是以大量的 “患者”为对象的;                     而我们体验的对象 
则是健康的社会人。在 T                组里体验到这种情况的时 
候;    我们曾向被对方认为 “感觉不到被注视”等的 
成员进行确认。这时;               我们知道了;          尽管他自己觉 
得拼命地在看对方;              但实际上他的心里同时也在想 
着 “到底要怎么样才能看得见呢?”“‘看见’到底是 
什么意思啊?”“能够知道些什么呢?”等念头。 
       稍微习惯了以后;             就能够清楚地区分这种状态 
了。在思考的眼睛和在感觉的眼睛是截然不同的。 
我甚至认为如果用精密的照相机一定能把它们的差 
别拍出来。 

  让视线自己飞翔 

       真正的看见 (  用眼睛来感觉) 、真正的听见 

                                                                        85 

… Page 87…

( 用耳朵来感觉)            与思考是势不两立的。比如说; 
一个边听着音乐;             边看书;        还一边在写稿子的人; 
就这样一个人而言;              我们可以知道如果神经主要集 
中在听音乐上;           那么读书时的思考和握笔的手很快 
就会停下来。而反过来;                 如果是在对读书、写作很 
专心的时候;          对音响里放的音乐则几乎是充耳不 
闻。如果在把视线投向对方的眼睛的同时;                             头脑里 
在转着各式各样的念头;                 那么;      就算假定视线的方 
向完全正确;          眼神也是无法到达对方的眼睛里的; 
因此;      也就不可能真正地看见对方。 
       在 T    组的培训中;           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 
小组里只剩下一个成员还一直低垂着眼睛;                             而他也 
因此感到自己越来越孤立;                   这时他在其他成员强烈 
地希望他抬起头来的要求之下;                      虽然自己的脑袋里 
还拼命地想搞清楚 “‘看见’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 
终于还是把头抬起来;                将视线投向了每一个人。但 
结果大家却说 “到底要怎么样做才好呢?”结果当 
然是更加看不到了。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在这种 
时候;     培训辅导员常常会向这个成员提问:                          “这个 
组里面有没有让你觉得有好感的人 ?”让他的思考 
和自我意识;          随着注意方向从自身内部而渐渐向外 
转移;      开启其被封闭的感性;                  让感性向 “察觉” 

 86 

… Page 88…

开放。 
       小组里某位一直封闭着内心、感觉孤独的成 
员;    顺着这样的引导;             在修正之后将意识投向其他 
成员的瞬间;          惊喜地叫道:          “看见了;       太好了 !”并 
流出欣喜的眼泪 !  ———存在主义哲学的学者称之为 
相逢的、鲜明强烈的体验———这样的情形在 T                                 组 
也是经常出现的。这样一件事的深刻程度;                              有时可 
能会对那个人今后的人生观;                     或者生活习性产生巨 
大的影响;         使其发生彻底的转变。 
       通过这样的或大或小的体验;                     最终所有的成员 
包括培训辅导员在内;                 小组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自 
由地使视线坦然地与其他人交会了。当大家都感觉 
到这一点时;          这个团体的全员也同时感觉到:                        “我 
们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集体 !” 

  何谓 “真正的集体” 

       在 T    组的培训过程中;               小组是否已经成为了 
一个真正的集体;              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而且; 

                                                                         87 

… Page 89…

“真正”这个词是绝对无法用某一种价值标准来判 
 断的。应该说;           它有着更真实、更实际的含义。就 
是包括培训辅导员 ( 有时也是研究者)                         在内的全体 
成员;      没有一个人例外;             都从心里实实在在地感到 
 ( 不是认为)       “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这样 
 的状态。在这种时候;               成员们的感受会通过 “小组 
 的圈子变小了 !”“现在;              所有人都真的在这里了 !” 
“散开的点已经连成了线 !”“我想永远待在这里 !” 
这些话语表现出来。 
       成员当中只要有一个人;                   或者甚至只有一个 
人;    或者甚至只有培训辅导员没有和大家心意相 
通;    都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和话语。如果有谁没有注 
意到这一点而说出 “终于变成一个真正的集体了” 
这样的话;         可能很快地培训辅导员;                 或者其他成员 
就会说 “我不这样认为”;                 “真的是这样吗 ?”等之 
类的话。 
       然而;      这样一种真正的集体;               传统学院派心理 
学的一个分野———社会心理学中所讨论的集体的概 
念或定义却几乎不是这么回事。 

  88 

… Page 90…

  如何认识 “集体” 

       比如说;       在日本某一社会心理学的教科书中; 
对 ( 小型)       集体是这样定义的:               以面对面接触的关 
系为前提;         由于成员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因此;     保 
持着彼此之间个人印象和知觉的小型的集体 (                                《现 
代社会心理学》;            日本诚信书房)  。另外;              日本某一 
本心理学辞典中;             关于集体一项的记述如下:                   按照 
广义的标准;          集体是被聚集在一起的人的集合体。 
就是指人口的统计范畴中比如同年龄层、电车乘客 
等之类;       因为偶然的空间上的接近而存在的集合 
体。狭义上来说;             集体是个人之间相互发生作用; 
被相互依存关系所联结在一起的个人集合体 (                                《心 
理学小辞典》;          日本协同社)  。 
       结果可以看出;           一般社会心理学者们关于集体 
的认识;       到目前为止;           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三个 
论点: 
       1。有数人以面对面接触的方式存在。 

                                                                        89 

… Page 91…

       2 。这些人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互关系;                            彼此之 
间或多或少有一定程度的相识。 
       3 。这些人之间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乃至共同 
的认识。 
       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