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人际关系心理学]. >

第25章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25章

小说: [人际关系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在看望他们的父母的时候;                       与探望亲密的朋友 
和熟人有本质的区别。有妻子陪伴的时候更是如 
此。我们先不说意识问题;                    至少在日本的亲子关系 
上;    可以说永远都是一个共同体。 
       刚才我已经记述了孩子探望老人的比例;                             与欧 
洲相比;        日本还是偏低的。其理由之 一;                        也可以 
说是因为日本的住宅状况很糟糕;                         “小家庭化”的 
孩子不可能住在父母的附近;                       这是一个客观的事 
实。当然;         亲子心理的共同体也是其中之一。 

                                                                        177 

… Page 173…

  养老院人满为患 

       在探访东京郊外的养老院的时候;                       我们去拜访 
了那里的所长。 
      “最近;      希望进入这里的老人一个接一个;                         经 
常堆积几十份申请书。好不容易到了进入养老院的 
日子;     那些带着老人来的孩子说:                     ‘让老人进入养 
老院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                    但是由于家庭的原因 
怎么也没有办法住在一起;                   真是不好意思;           还请多 
多关照。拜托了。既然我已经拜托了;                          我就会经常 
来看望的……’;           这样寒暄后;          就几乎没有来过。” 
       这似乎不仅仅是限于这一个养老院;                         而且也不 
仅仅限于养老院;             我 听说在医院也有类似的情况。 
即使在高级医院;             情况也一样;          这样的倾向是很明 
显的。老人院、医院;                已经成了在现代越来越多被 
抛弃的老人的归宿。 
       然而;     对于这样的事态;             我认为指出以下事实 
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像这样被抛弃的老人;                             其结果 

 178 

… Page 174…

是不仅仅限于刚才所讲述的逃避的小家庭化;                                更准 
确说是小家庭现象化膨胀很多很多;                          或者说是更加 
浓密的亲子情绪结合的必然结果。 
       以小家庭化这样的名义抛弃老人;                         当我们自己 
也成为老人拥有孩子;                 与孩子形成一体的增长幅度 
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                   这种幅度随着时间的推 
移;    当我们自己也成为父母;                   我们的孩子成年后; 
他也会把我们当成包袱加以抛弃。招致这样的结果 
不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吗?  作为父母的我们;                              因为在 
将来会被自己的孩子所抛弃;                     所以在现在就尽量对 
孩子很好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为了不至于导致这样 
的悲剧;       可以说我们的出发点关系到现在的家庭中 
心;    作为中间一代的我们自身的处理方式;                            以及人 
际关系的处理方法。 
       刚才;      我们已经以 T           组为例;        就小组体验成 
立的 “眼光”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我认为;                               我们 
现在可以就其重要性;                 特别是日本人人际关系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进行重新访问。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 
讲述过有些东西是必须变化的。那么;                            究竟是什么 
呢?  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答案。但是;                         我相信;       作为 
本书主轴的 T            组存在的变化;              一定是其可能性 
之一。 

                                                                         179 

… Page 175…

思           第 
考 五 
             章 

 ﹃ 

真 
正 
 的 

 ﹄ 

人 
 际 良好而健全的人际关系 
关 并非单纯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系 而是在共同的时间与空间里 
             体验人与人情感交流的真实感受 

… Page 176…

         5。1             好的人际关系和 
                 真正的人际关系 

  好的人际关系的形象 

       我在本书的开头;              就已经对人际关系的问题在 
各个领域的学问和各个学者间;                         不是从 “没有变 
化”的侧面;          而是从 “变化”的侧面进行阐述。在 
这里;      我想对其意思进行再一次地说明。 
       不管意识形态的差异如何;                    不管职业和地位的 
差异如何;         也不管信仰和宗教派别的差异如何;                          所 
有的日本人都信仰日本教是没有发生变化的;                                伊扎 
亚·本达就是把人际关系说成其教义的人 (  《日本人 
和犹太人》;         日本山本书店)  。确实;               我们经常使用 

                                                                         183 

… Page 177…

“人际关系”这一词语。在工作职场上的人际关系 
发展到杀人事件的发生;                  由于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 
人;    在大城市的一角;             不堪忍受孤独的青年自杀的 
事件等;       在日本的消息报道中并不是罕见的事情。 
在人际关系的烦恼中;                最主要的原因和最重要的事 
例是失业。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学校;                          也不管是在 
 医院还是在政府机关;                有时在工会甚至在家庭中; 
都经常讨论 “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并 
努力去寻求其方法。 
       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中;                      人们究竟是抱 
着一种怎样的印象呢 ?  恐怕是人们之间友好的笑 
容、和蔼的态度和融洽的气氛、在外面轻松的言语 
措辞、谈话是流畅自如而不是笨手笨脚和保持沉 
默、没有不同的意见而是意见的完全统一……总而 
言之;      就是在所有方面都能够建立良好的联系。而 
且;    更为重要的是;            这样的联系;         永远都不会变化 
———就那样保持着。这种联系和持续;                          也就是说; 
不发生变化;          对于 “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说;                     在本 
质上很重要的。这种联系也可以说是一种共同性。 

 184 

… Page 178…

  所谓 “关系” 

       说起关系;        它不仅仅指人际关系;                 同时也指联 
系和共同性。例如;              在说到气压配置和天气有一定 
的关系的时候;           那是指人们通过长期的经验累积; 
总结出来的气压配置形成某种特定的形势时天气就 
好;    或者天气就坏。这是因为;                   人们注意到两者有 
联系或者在现象上有共同性。在不能认同这些联系 
和共同性的现象上;               我们就说它们 “没有关系”。 
例如;      河流的流速与气压的配置就没有关系。 
       然而;     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联系和共同性;                        说到 
底;    就是 “某某和某某的关系”;                它必须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对象或者事物才能构成。换句话说;                               关系 
的成立;       要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现象的存在 
为前提。实际上;            在完全的联系中;             或者说是在尺 
寸上完全一样的两个东西是不存在的。“相同的东西 
只有一个”;        如果要追究它的联系是没有意思的。例 
如;    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同样型号、同样材料、同样 

                                                                       185 

… Page 179…

价格的、摆放在同一商店的A                        和 B   两只 “手表”; 
如果要说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亳无意义的 “A                              比B  准 
确”、“B     比A  新”这样的关系;                只有在比较 “准确 
性”和 “生产日期”的时候才能构成差异。 
       也就是说;         在联系和共同性上;               构成事物和事 
物现象 “关系”的第二重要条件是这两个以上的事 
物或者事物现象存在差异。每个事物和事物现象; 
说到底;       是不会失去自身的事物和事物现象的。更 
进一步地说;          这两个以上的事物和事物现象;                       永远 
是各自所拥有的;              相互之间是对立的。 
       虽然具备了联系和共同性;                      但是;      在它们之 
间;    或者完全看不到它们的差异;                     或者只看到它们 
的差异;       这与看不到联系也看不到差异是一样的; 
都不能满足关系构成的条件。A  和B  之间要构成关 
系;    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 ( 共同 
全)    和差异。 

  人际关系的“关系” 

       无论是在说到自然现象还是人际关系问题的时 

 186 

… Page 180…

候;    在关系这一概念上是不会变化的。例如;                             刚才 
所说的;        气压配置和天气之间关系上;                     与血管中胆 
 固醇和血压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这也与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者所说的 “由于经济学是研究资本家集团 
和劳动者集团之间的关系的学问;                        所以也就是人际 
关系的学问”是一样的。 

  所谓 “关系”是主观的东西 

       例如;      经济学者抓住资本家集团和劳动者集团 
 的对立点;        然后分别根据这些共同的利益关系来结 
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说到这样相对利益的 “主 
从关系”时;           既是两者联系媒介;               同时也是两者相 
互对立的利益;            这就是经济学家;              以及他们所承认 
 的对象的属性。 
       根据对这些对象的观察;                  对其特征和属性予以 
“承认”和 “发现”的;                是对其进行观察的人而不 
是在于被观察的对象。看出气压配置和天气 “关 
系”的是气象学家;               看出胆固醇和血压 “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