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当代-2006年第2期 >

第59章

当代-2006年第2期-第59章

小说: 当代-2006年第2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腾了!电视画面立刻切换到徐一加身上,他穿着银灰的西装,头发梳理得蓬松柔顺,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他先是起身拥抱了一下身边一个穿着紫毛衣的瘦女人,然后箭步走上主席台,说了一大堆感谢话后,他特别指着台下那个穿紫衣的女人说,我更要感谢我的妻子,榆树岗机场的设计,使我很少有时间和她在一起,谢谢她的——没等徐一加把话说完,蒋宜云抓起一只玻璃杯,将它砸向电视机。荧屏在爆裂声中窜出一股股蓝烟,散发出刺鼻的焦煳味。陈青明白,这股气味就是徐一加带给蒋宜云的爱情的味道。 
  蒋宜云确实不是一只待宰的羔羊,当徐一加还沉浸在喜悦之中时,蒋宜云主动找到媒体,《寒市早报》的“再婚堂”用半版篇幅刊登了一篇姚华采写的文章。蒋宜云在里面大胆披露了一年来与这个城市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徐某某的婚外恋情,讲了他如何蒙蔽妻子,带着她去菊花谷、小西湖、翁家岭等寒市著名的风景点度假,又如何许诺要离婚娶她。她说这个风月场上的老手如今取得了榆树岗某著名建筑的设计权利,她呼吁全市的女性要警惕这个衣着洁净、脸色润白、气质温和的中年男人。虽然文中没有点出徐一加的全名,但大家都明白那个道德沦丧的男人是谁。蒋宜云的这一击果然奏效,一周后,传出了徐一加的妻子将他轰出家门的消息。 
  陈青看到这篇报道时苦涩地笑了。她想她这一家人跟自己供职的报社真是有缘啊,几年来轮番登场,先是马每文在“菜瓜饭”以《海苔窗》露面,接着是陈师母的杀人案的连续报道,现在又是蒋宜云。没有出场的,只剩自己了。 
  春天就像一个打发不掉的短工,又老着脸皮来了。丁香花开了。马每文依然住在医院。陈青已经不用去上班了。《寒市早报》的总编给她打过一个电话,说是为了更大地提高报纸的发行量,“菜瓜饭”暂时停办,让位给另一个新栏目《寒市夜话》,这是个谈“性”的栏目。老于退休了,总编说如果她上班的话,可以先到广告部工作一段。陈青明白,自己等于提前退休了。她心里一点也不难过,她对总编说,没了“菜瓜饭”,我可以专心伺候我爱人了。 
  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陈青步行去菜市场。路过一家餐馆时,碰见了老于。老于红光满面地提着一袋打包的食物从旋转玻璃门里钻出来。他见着陈青异常兴奋,说是退休后的生活实在太好了,他为一家小报卖手腕子,专写产品的推介文章,稿费从优,车马费如数报销,人家还好吃好喝款待他。他抖了一下手中提着的塑料袋,说,这不,今天是一家酱油厂的副厂长请吃饭,我要了条鲅鱼,没吃完,人家让我把剩下的半条带回去给老伴吃!陈青仔细打量那个塑料袋,发现坚硬的鲅鱼的鱼刺将它刺破了一个洞,一股浊黄的浆汁正从里面像鼻涕一样流泻出来,溅到老于穿着的已被磨秃了皮的黑皮鞋的鞋面上。这让她心里有痛的感觉。 
  这天傍晚,陈青为丈夫煲了一锅香浓的鲫鱼豆腐汤。当她捧着汤罐走进病房时,马每文正提着一份报纸站在窗前看落日。听见陈青的脚步声,他转过身,轻轻地叫了一声“老婆——”,颤颤地迎上前,把陈青和那罐汤一起揽入怀中,哭着说:亲爱的,我想回家—— 
  马每文提着一份当天的《寒市晚报》,三版用整版篇幅刊登了遗梦的文章《当街为驴戴凉帽异地为人做晚餐——女记者缘何“发疯”》,文章配发了两张隐去面容的新闻图片,一张是她在红蓝巷为驴戴凉帽的照片,另一张是她在北京小南里菜市场举着“免费为你做一顿晚餐”的纸牌时的照片。文章不指名地指出,照片中这位才华横溢、年轻貌美的女记者供职于某报社,只因报社在记者的工作环境中安装了多部摄像探头,致使这位在受窥视状态中工作的女记者心灵压抑、人格变态,她做出了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怪异行为。比如某年某月某日在正午的红蓝巷为驴戴凉帽,某年某月某日在紫云剧场毫无来由地放声大笑,某年某月某日又在某座城市的菜市场举着一个纸牌,要为陌生人做一顿免费晚餐。文章指出,当代知识女性受到的侵害不仅仅来自家庭,还有来自社会生活的。他呼吁人们对女性给予更多的精神上的关爱。这篇文章的立意很明显,它在以关心和同情这个女记者为借口,攻击一份报纸。而《寒市早报》在工作环境中安装了摄像探头的事情,业内人士没有不知晓的。虽然两张照片的头部被打上了马赛克,但马每文还是从那个女人熟悉的身姿上认出了妻子。 
  陈青怎么也没有想到,卑鄙者将卑鄙推向极端时,竟然产生了喜剧效果。她也终于像家人一样在媒体上亮相了,只不过不是在《寒市早报》的园地上,而是《寒市晚报》为它的老对手设置的擂台上。 
  第二天马每文就出院回家了。他们又回到了大卧室,相拥而眠。天气一如既往地热了起来,陈青把去年夏日正午撕裂了的那件白地紫花的睡衣又缝补起来,穿着它在厨房为丈夫精心操持着一日三餐。她用了金黄色的丝线连缀那条长长的口子,所以它看上去既像从天边飞来的一缕晚霞,又像一株摇曳在紫花丛中的黄熟了的麦穗。 
   
  2005年9~10月初稿于美国爱荷华 
  2005年12月~2006年1月修改于哈尔滨 

小狗博美
于 卓
于卓 
  男,1961年生,中国作协会员,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现居河北廊坊市。迄今已在《当代》《十月》《收获》《人民文学》等刊发表小说30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互动圈》、《红色关系》、《第二落点》,中短篇小说集《鱼在岸上》、《过日子没了心情》、《明日回头》等多部。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中国石油文学贡献奖、中华铁人文学奖,以及多种文学刊物奖。 
   
  给小狗打狂犬疫苗回来,康晗没有急着回家。康晗居住的能源六区,是能源局处级以上领导和有高级职称人居住的小区,局一级的房子,扎堆在小区西南角上,独门独院的二层楼,像康晗这样的处级干部,一律住六层高的楼房,三室两厅。康晗把怀里的小狗放下来,他打算从今天开始遛狗。这时节,小区里的花草树木,不再是返青时的样子,绿得很上劲了。小狗抖了抖毛,像模像样地往四周看看,走到就近一棵槐树下,谨慎地嗅了嗅,转几圈,小身子贴到树身上,翘起一条后腿,浇了一泡尿,然后就茫然地站在原地,看着康晗。这是条棕红色的博美狗,刚过半岁,体重不足四斤,细长腿,短小的三角耳,尖长的狐狸脸,圆圆的眼睛,尾巴盘在背上,像一朵绽放的花。也难怪小狗对康晗的居住地陌生,在过去的六个多月里,小狗只出来过一次。养这条小狗前,康晗对狗知之甚少,说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平时在小区见了狗,就跟没见似的,除非是熟人养的狗,他才会看上几眼,逗一两句。 
  狗通人性,一个退了休的人,如果身边再没个老伴,养狗就很容易投入进去,刚刚走进退休生活的康晗,对此体会不浅。在过去的一个冬季里,他由一个养狗的门外汉,渐渐变成了一个养狗高手。在小区北门南侧,有一家宠物用品专卖店,康晗去了几次,就成了人家的金卡会员,买东西打八五折,像《宠物伺养手册》、《名犬护理指南》、《小动物疾病防治》等专用书籍,康晗就是以金卡会员身份从专卖店里买来的,以后陆续买回来的东西,就多了,有小狗专用的防渗尿垫、气垫床、草编筐、吹风机、铁梳子、木梳子、指甲剪、沾毛滚、餐盆、水碗、浴盆、浴液、浴巾、小毛巾等,都是货架上数一数二的上等货(布衣、绒衣、雨衣,还有拴狗绳这些东西,康晗考虑到小狗的个头还得长一些,暂时没买)。用品不含糊,小狗的吃食也够份,狗粮是皇家牌狗粮,钙片是进口钙片,牛奶跟他喝一个牌子——蒙牛,偶尔还买些牛羊肉罐头调剂一下口味。零食呢,备有狗咬胶、鸡肉干和牛肉脯。再说玩具,品种也是不少,毛绒小猪、小熊、小猴、小牛牛、洋娃娃,以及塑料球、橡胶圈、绒线棒。对养狗人来说,做到这份上,还不能说是周全了,小狗要是闹常见病呢?所以说,还得备几种治疗常见病的药。康晗对待小狗的精细态度,很能体现出他一个老知识分子的修养和德行,尤其是在研究博美狗的生活习惯上,康晗花的功夫就更大了,一碰到难题,他就上网去浏览,如今他对博美狗的眼神、叫声、习性,以及饮食和疾病防治等,都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他认为狗的品种好,加之调教有方,差不多就等于养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孩子,网上叫狗儿子、狗闺女的人多了。 
  小路对面,是一块长形的草坪,康晗一指草坪说,去,到草坪上玩玩吧。小狗抖擞起精神,望一眼绿茸茸的草坪,嘴里呜呜了几声,盘卷着的尾巴打开来摇晃几下,康晗就明白了小狗在说什么,笑道,去吧,没事。谁知就在小狗横穿小路时,从另一条岔路上,拐过来一辆红色别克,受到惊吓的小狗,尾巴往下一落,身子在原地转了一圈,不会应急了,康晗刷地出了一身冷汗,下意识大喊一声,局领导——小狗挺起身子,眼神恐慌,调头跑向康晗。车子点了一脚刹车,但是没有停下来,擦着小狗身边开过去了,康晗吊起来的心,咣当落下来,刚想猫腰抱起小狗,忽听身后有人喊他绰号,就本能地转过身子。 
  我说处楔子,你这一嗓门局领导,差点儿没把我老尿吓出来,我说你这是后脑勺长眼睛,还是有特异功能?我在你身后不声不响你都知道,邪气了。说话的这位,个子不高,长条脸干瘦干瘦,拄着拐杖。康晗面对老局长毕聚华,脸色尴尬,紧紧巴巴叫了一声老局长。毕聚华是能源局第二任局长,十几年前就退下来了。毕聚华咧了一下嘴说,你刚喊我局领导?处楔子,你扯什么蛋?还什么局领导不局领导的,这都是哪辈子的事了?小狗歪着头,疑惑地望着毕聚华,毕聚华光顾着跟康晗说话了,就没在意正在看他的小狗。康晗倒是把小狗对毕聚华反应捡到了眼里,他暗中瞪了小狗一眼。毕聚华接着说,没听我刚才叫你处楔子啊?咱们这些退下来的人,甭管局级处级,往后见了面,要么喊外号,要么就老康老毕打招呼,叫着顺口,听着也顺耳。康晗这才反应过来,毕聚华误会了,但他又不好解释,总不能跟毕聚华说,我的狗叫局领导,我刚才没叫你,我是在叫我的狗。老……毕,最近身体还好吧?康晗找话说,觉得叫毕聚华老毕别扭,嘴里像是含了什么东西。毕聚华说,还什么好不好的,混吃等死的人啦!我这台解放前出厂的造粪机器,时常维修维修,好歹凑合着运转吧。哎处楔子,前阵子我才听说,你去年退之前,给局领导气到医院里去了?唉,弄个副局级待遇,又能比你一个正处多啥?看见没,到头来,也得像我这样,拄着拐出门,挑着眼皮子看景,弯着腰跟人说话,撒泡尿不比抽袋烟省时间。哎,处楔子啊,别怪我说风凉话,说你是个正处,到什么时候,你都是响当当硬邦邦的正处,可要说你是个退休后享受副局级待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