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609-伤寒论纲目 >

第45章

609-伤寒论纲目-第45章

小说: 609-伤寒论纲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纲】仲景曰。阳明病。脉迟。微汗出。不恶寒者。其身不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 
外欲解。可攻里也。 
【目】张元素曰。此为短气之实者也。 
【纲】仲景曰。风湿相搏。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甘草附子汤主之。短气。但 
坐。以汗出不彻故也。 
【目】张元素曰。此邪在表而短气者也。 
陶华曰。短气者。呼吸短促。不能相续也。千金方谓少气不足以息也。大抵心腹胀满而短气者。邪 
在里而为实。承气 
汤下之。心腹濡满而短气者。邪在表而为虚。桂枝汤解之。食少饮多。水停心下而短气者。小半夏 
汤主之。 
李中梓曰。若汗出不彻。以致短气。葛根加人参汤。水停心下短气。五苓散。 
【纲】仲景曰。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故未和也。十枣汤主之。太阳病。医反 
下之。短气。烦躁。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目】张元素曰。此邪在里而短气者也。 
成无己曰。虚也。实也。在表也。在里也。皆作短气。又何以辨虚实也。大凡心腹胀满而短气 
者。邪在里而为实也。胸腹濡满而短气者。邪在表而为虚也。 
王肯堂曰。短气。骨节痛。不得屈伸。汗出。小便不利。恶风身肿者。由于风湿。宜甘草附子 
汤。短气。腹满胁痛。若脉浮弦大。外不解。无汗。嗜卧。身黄。小便难。有潮热者。小柴胡汤。此 
皆为表症。若表未解。手足 然汗出。或有潮热者。宜大承气汤。若表解。心下痞硬。干呕短气者。 
宜十枣汤。此皆为里症。短气烦躁。若发汗不彻。续微汗出。不恶寒。表症不罢。面赤者。为并病。 
更发汗则愈。此为汗不彻之症。若下后心中懊 。心下硬痛者。大陷胸汤。此为下后之症。 
吴绶曰。因汗吐下后元气虚弱。脉来微虚。气不能相接而短少者。人参益气汤。凡阴症脉弱沉 
细而迟。手足逆冷。面上恶寒如刀刮。口鼻之气难以布息而短者。四逆汤加人参。又食少饮多。水 
停心下。令人短气烦闷。茯苓甘草汤。 

卷九
不得卧
属性:【纲】仲景曰。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加烧针。心怵惕。烦躁不得眠。栀子豉汤主之。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 
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伤寒下后。心烦腹满。起卧 
不安者。栀子浓朴汤主之。 
【目】朱肱曰。汗为火之液。汗多则神昏。故不眠。大热则神不清。故不眠。大下则动血。心 
主血。故不眠。瘥后热气未散。阴气未复。故不眠。 
吴绶曰。阳明标病。头额痛。目疼身热鼻干。不得卧。脉长者。葛根解肌汤。若自汗。脉洪数。 
表里俱热。烦渴。舌燥饮水者。白虎加人参汤。蒸蒸发热。大便秘硬者。调胃承气汤。外有伤寒已 
解。或因食复烦剧。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眠。黄连解毒汤。表里大热。舌燥饮水。人参白虎 
汤合解毒汤。若太阳脉浮数。身疼无汗。烦躁不得眠者。汗之则愈。凡少阳发热口苦。心烦不得眠。 
脉弦数者。小柴胡加山栀、黄连。若虚弱人津液不足者。加麦冬、枣仁。凡汗下后虚烦不得眠者。 
加味温胆汤、酸枣仁汤、栀子乌梅汤、朱砂安神丸。选而用之。 
柯琴曰。三条。心烦则难卧。腹满则难起。起卧不安。是心移热于胃。与反复颠倒之虚烦不同。 
栀子以治烦。枳朴以泄满。此两解心腹之妙剂也。热已入胃。则不当吐。便未燥硬。则不可下。此 
为小承气之先着。 
【纲】仲景曰。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 
气汤。 
【目】王肯堂曰。不得眠。阴阳皆有之正病。有因汗下而然者。有不因汗下而然者。有因火逆 
而然者。但不得眠皆为热症。其有太阳汗下之后。昼日烦躁不得眠一症。虽用干姜附子汤。盖复其 
汗下所亡之阳。非治其所感寒也。 
魏荔彤曰。小便不利。大便忽难忽易。胃固未成实。不应下。而燥屎为病滋甚。容漠视乎。加 
以时有微热。即烦躁发作有时之兆也。乃更下不通而上逆作喘。阴不降而阳升为冒。卧则不宁。坐 
则少息。其肠胃有燥屎。晓然矣。此亦毋论胃腑积热。实与不实。但从燥屎起见。无不可攻。用大 
承气。亦荡涤浊污使清气流行也。 

卷九
身痒
属性:【纲】仲景曰。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目】赵嗣真曰。虫行皮中状者。即太阳症言身痒是也。久虚者。以表气不足。津液不充于皮 
肤。使腠理枯涩。汗难出也。若谓虚则当补。毕究阳明受邪。为病邪可补乎。如活人用术附汤、黄 
建中汤辈。皆收汗药。则荣卫郁闭。邪无从出。内热发矣。何况又无吐利胃虚等症。病不在里。 
但皮肤中表气虚乏。理宜和解可也。莫若借用合半汤。或有热者。柴胡桂枝汤。庶几甘辛之剂。可 
以和其荣卫。通行津液而解也。 
程郊倩曰。此胃热协寒邪而郁于肌肤之症也。言久虚者。明所以不能透出肌表之故也。 
方中行曰。阳明主肌肉。腠理开。宜多汗。故以无汗为反也。无汗则寒胜而腠理秘。所以身如虫行 
状也。 
魏荔彤曰。如虫行皮中状者。此邪热欲出表作热作汗。而正气衰弱不能达之也。所以胃亦不能 
成实也。明以久虚。治者欲其热透表。必令其汗透表。然阳明已成里症。且中气虚。又无发汗法。 
惟有清其热。补其虚而已。但此汗非发汗也。亦非解肌也。乃补虚清热。两解表里。喻氏谓如人参 
白虎汤是也。此症言胃虚热则可。言胃寒则无据。太阳篇病将入里成胃实。多言胃未成实。不可遽下。合此可知病初传 
入阳明。亦多在经而不归腑。不可遽谓除下法无他治也。 

卷九
身重
属性:【纲】仲景曰。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 
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然而汗 
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 
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 
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 
动膈。心中懊 。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 
【目】成无己曰。身重之由。有风湿。有风寒。有风寒湿俱见。有火逆。有易病。有三阳合病。 
虽所得不一。然悉属三阳。非但若身疼兼有里寒也。坏病有矣。寒则无之。识者鉴之。 
魏荔彤曰。潮热二字。原兼汗出而言。太阳发热汗出。自是汗。阳明大热汗出。自是潮。潮者。 
潮润。汗者。汗漫。各有意象。谚谓潮湿即此。乃由热气薰蒸。郁闷而作潮湿者。热也。湿既潮矣。 
无不兼热。不兼热则寒湿矣。方喻谓潮热在申酉戌三时燥气盛行而作。误也。潮热若必于此三时至。 
不又为少阳之病乎。不几为太阳如疟状乎。何取于阳明也。他条曰。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 
发热者。属胃也。详蒸蒸之意。潮热之义可见。盖三日发汗不解。必发汗不如法。乃表症转属于里 
而蒸蒸发热也。太阳发热。自表而入里之热。阳明发热。自里而出表之热。太阳汗出而热。汗自汗。 
热自热。阳明汗出而热。热揣之有似汗。汗揣之有似热。大约其热经胃腑郁闷而出。与在表卫疏自 
出之汗。形状迥异。粘滞湿腻。着于衣被必粘。按之手足如蒸。此乃汗热二症各为一症。以此验胃 
热。洵要诀也。观此而三时作热之非明矣。脉经云。沾汗者。即潮热也。 
【纲】仲景曰。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 
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 
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 
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 
【目】成无己曰。腹满身重难转侧。口不仁谵语者。阳明也。针经曰。少阳病甚。则面微尘。此 
面垢者。少阳也。遗尿者。太阳也。以阳明症多。故出阳明篇中。三阳合病。为表里有邪。若发汗攻 
表。则燥热益甚。必愈谵语。若下之。表热乘虚内陷。必额汗肢冷。自汗出者。三阳经热甚也。 
张元素曰。身重难转侧者。下后血虚。津液不荣于身也。身疼不能转侧者。风湿搏于经。而里 
无邪也。故二汤各有所主。 
鳌按。太阳少阳少阴。皆有身重。然非三经主病。故专列款于阳明。其余诸款有特见于一经者 
亦从此例。有二经并举。三经并举者。则以其款在三经二经中。俱为主病之故。阅者以意会之可也。如身 
重难转侧。为阳明主病。因列阳明经。其太阳少阳少阴。虽亦有身重难转侧症。而不但不于三经中 
各举此款。并不烦赘于阳明经者。以所主为重也。其他各经各款皆然。可以类推。 

卷十
循衣摸床
属性:【纲】仲景曰。太阳中风。以火发汗。邪风被火。两阳相熏。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 
小便难。但头汗出。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 
者可治。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 
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怵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 
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目】许叔微曰。有人病伤寒。小便不利。日晡潮热。手循衣缝。两手撮空。直视喘息。医见 
之皆走。此诚恶候。得之者十中九死。仲景虽有症而无法。但云脉弦者生。涩者死。已经吐下。难 
以下药。谩且救之。若大便得通而脉弦者。庶可治。与小承气一服。而大便利。诸疾渐退。脉且微 
弦。半月愈。或曰。下之而脉弦者生。此何意也。余曰。金匮云。循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视。 
脉弦者生。涩者死。承气汤主之。余尝观钱仲阳小儿直诀云。寻衣领及捻物者。肝热也。此症在 
金匮列于阳明部。盖阳明者胃也。肝有热。淫于胃经。故以承气泻之。且得弦脉。则肝平而胃不受 
克。此所谓有生之理。读仲景论。不能博通诸方书以发明隐奥。不可也。 
王好古曰。许学士作循衣撮空。是肝热。风淫末疾。此论诚当。然莫若以为肺热之邪。其人 
必妄言乱语。难经云。肺邪入心为谵语也。 
赵嗣真曰。此条分三截看。自起句至如见鬼状一截。是将潮热谵语不恶寒不大便列为现症。下 
又分两截。以辨微剧之殊。微者但发热谵语。但字为义。以发热谵语之外。别无他症。用承气。 
日一服利止后服。见其热轻。犹恐过下也。 
若剧者起至涩者死。此热极危症。不可不决其生死。此阳热已极。若脉弦为阴未绝。犹可下之以复 
其阴。脉涩为阴绝。不必药矣。 
王肯堂曰。循衣摸床。危恶之候也。有二症。一由太阳中风。以火劫汗。因成坏病。捻衣摸床。 
此则小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