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期刊杂志电子书 > 兵器知识 2009年第11期 >

第9章

兵器知识 2009年第11期-第9章

小说: 兵器知识 2009年第1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因为惯性效应在侵彻中开始居于支配地位,而材料之间行为差别的影响逐渐减少。 
  钨合金作为穿甲弹用材料,其特性也有优于贫铀合金的方面。首先,贫铀合金作为穿甲弹用材料易于造成环境污染,而钨合金不存在污染环境的状况。其次,贫铀合金的弹性模量小,约为钨合金的1/2,钨合金在刚度方面优于贫铀合金。为保证贫铀合金弹体在炮膛内不发生弯曲,就需要增加弹托的长度,这样就增加了消极重量,降低了初速。另外在外弹道飞行时,在气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变形,影响弹体的飞行稳定性及穿甲效果。 
  从目前穿甲弹的发展趋势来看。钨合金作为穿甲弹用材料有完全取代贫铀合金的趋势。第一,通过改变材料来改善弹丸的侵彻能力只是一种途径。影响弹丸的侵彻能力的因素还有弹丸的着速和着角、弹头部的形状和尺寸、弹体的质量和质量分布等。比如改变了火炮的发射方式。把现有火炮的初速提高到2000米/秒以上,钨合金就可以完全代替贫铀合金。第二,随着材料、工艺的发展和进步。穿甲弹用钨合金材料的机械性能逐年增加。并有赶超贫铀合金的趋势。如1972年钨合金的强度极限只有800兆帕,2000年已经达到了1800兆帕,第三,钨合金的结晶温度低,比较容易抽丝和编织,所以现在钨弹结构的花样要多一些,贫铀弹似乎有一直在坚持依靠自身材料特性优势“吃老本”的趋势。 
  美国选用贫铀弹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已探明的钨储量大部分都在中俄境内,美国比较缺乏。作为核大国,核废料贫铀应用在穿甲弹上,既保证了原材料便宜充足,又将核废料倾泻在别国的领土上。 
  王:目前坦克自动装填技术中,有尾舱式和座圈弹盘式两种,它们在性能上有什么不同?设计难度上哪个大? 


fctxw/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2




  冯:坦克自动装填技术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以俄罗斯T-72坦克为代表的转盘式装弹机,另一种是以法国“勒克莱尔”、德国“豹”2改为代表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 
  性能上,转盘式装弹机的优点是弹舱位于炮塔下方,不易直接中弹。缺点是供弹路径远、弹药垂直提升所需功率较大,装弹速度不如尾舱装弹机高。由于这种装弹方寨的乘员未与弹药分开放置,极容易遭受灾难性弹药爆炸伤害。 
  尾舱式自动装弹机是将自动装弹机待发弹舱置于炮塔尾舱,由链式(或带式)输弹机将所需弹种送至炮塔尾部装填孔位置,再由推弹机直接将弹药从装填口推入炮膛。在装填口处设置自动的装甲防爆舱门,使弹药与乘员隔离。其优点是供弹路径短、装填速度快,有利于提高火力机动性。通过装填门的隔离作用实现隔舱化操作,确保乘员的生命安全。 
  从设计难度上讲,两种自动装弹机各有不同的特点,设计难度也不一样。转盘式自动装弹机的难点在将车底部的弹药准确地提升到装弹位置,而尾舱装弹机的难点在于需要在尾舱狭窄的空间实现弹匣的旋转选弹。我国具有以上两种自动装弹机的研制能力,并在现役主战坦克上成功应用了自动装弹技术,成为应用该技术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 
  王:美国BLOCKⅢ号称要设计出防穿甲弹等效于5倍质量均质钢的复合装甲,这意味着50吨的BLOCKⅢ防护能力等于一辆250吨重的普通钢装甲坦克。请问这个“5倍”是不是夸大其词? 
  冯:坦克披挂的复合装甲是由两层以上相同或不同性能的防护材料组成的均质或非均质装甲。这种装甲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装甲。以及间隔装甲三种,它们比单层的金属装甲钢都具有较强的综合防护性能。复合装甲多采用复合装甲模块方式安装,采用螺栓或铁筐盛装的办法将其固定在车体或炮塔的相应部件。可根据敌方武器破甲威力的发展。随时增加或减少复合装甲组合件的挂装数量、厚度。在装甲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同时。先进的复合装甲抗破甲弹的能力是均质钢装甲钢的3倍左右,抗穿甲弹的能力是均质钢装甲的1。2倍左右。 
  因此按照现在的技术实现复合装甲抗穿甲能力的质量系数达到5,恐怕还难以达到。但如果对抗破甲弹,靠改进结构、增加夹层厚度等方案,将其抗破甲弹质量系数增加到5还是有可能的。 
  当然现在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复合装甲技术,只是还没有应用的例子。其中一种新型复合装甲是滑动式装甲。它由6层组成,外面两层为钢板,中间两层为先进的陶瓷板,内面两层为钢板。当坦克被穿甲弹击中时,外面两层钢板先使弹芯速度减慢,待弹芯碰到中间两层陶瓷板时,这两层陶瓷板同时左右来回滑动,使弹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甚至可把弹芯剪成3段。但这种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穿甲弹高速击穿装甲时,陶瓷板需要一个较大的加速度,实现从静止到有一定的移动速度。这一技术美国是否已经实现重大突破。我们将拭目以待。 
  另外,在复合装甲之外披挂反应装甲也可有效地防御穿甲弹的攻击现在各国的反应装甲发展也很迅速,新研制的反应装甲可将穿甲弹剪成若干段。 
  当然,即使上述任何一种技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也不会对坦克的重量造成根本影响。复合装甲厚度较大,其防护是靠破坏自身结构实现的,是不能作为基体装甲应用的。 
  王:我们的复合装甲技术水平与美国相比,处在什么位置? 
  冯:我国与美国的复合装甲技术虽然在技术细节、填充材料上有所不同,但在防护机理、防护结构上是一致的,而从现役装备来比较是基本相当的,在近几年的研制中,我们的复合装甲防护技术又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不过相信美国也不会放弃的。目前虽然没有得到美军确切的新复合装甲指标,但我们仍然可以得出结论,目前最新的两国复合装甲的防护能力应该还是基本相当的, 
  王:以巴冲突中,以军防护力最好的坦克也损失在地雷上,而坦克对坦克作战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冯:在二战后期地雷就被大规模使用,发展到朝鲜战争中,地雷损伤在整个战争中的比例已占到70%以上。近20年反坦克地雷技术进步很快,地雷对装甲车辆的威胁也更加明显。 
  防雷措施从防护机理上可分为主动防护和被动防护两种。被动防护如“豹”2A6M坦克采用新的防雷组件能提供全宽度防护能力,用以抵地雷爆炸冲击波。西班牙BMR轮式装甲车车底板是双层结构,可防中等级别的爆炸物和地雷。 
  在主动防护方面,可在坦克上安装扫雷装置:如电子干扰发射机,可以在战场快速简单地安装在任何主战坦克上,并适于任何军车:也可以通过机枪发射扫雷机枪弹;还可以在车体前安装扫雷系统,用于扫清坦克行驶路面上的地雷。 
  王:我国的坦克在这方面如何呢? 
  冯:我国对坦克防雷技术研究起步较晚。进展也较慢。目前国内装备的装甲车辆防雷性能较低,但通过近几年基础研究,我们的工程化进程得到了进一步加快。 
  王:火控系统中自动跟踪设计的主要难点在哪里?日本90式坦克自动跟踪系统常跟丢目标,是否这个系统过于自动化而不强调人本身的经验素质? 
  冯:自动跟踪技术最先是由空战发展而来,在陆地上由于复杂的地面环境,对目标捕获和跟踪的难度比对空目标更大,如何克服这种环境带来的困难是坦克火控系统自动跟踪设计的最大难点 
  自动跟踪的火控系统有多种工况,应根据实际条件综合使用,可使用自动跟踪工况,也可应用稳像工况等。 
  自动跟踪系统对空目标的瞄准打击能力已得到了很大发展,在针对地面目标的技术正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也已具备了相当的水平 
  王:俄系坦克都装备坦克炮射导弹/反直升机导弹,美国为何迟迟不见装备120毫米的炮射导弹? 
  冯:这样说实际上比较片面美国在1990年就成功进行了STAFF、(末端制导灵巧弹药)的演示验证试验,而STAI计、正是美国为其现役MIA1和MIA2主战坦克120毫米坦克炮研制的种坦克炮射导弹,该弹使用双层药型罩自锻成型侵彻战斗部,破甲威力较常规空心装药破甲弹提高了33%,可攻击隐藏于山丘后面或处于视野之外的目标 
  目前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一样,其主战坦克具备炮射导弹应用的能力而在伊拉克等战场上美军坦克没有应用炮射导弹的原因主要是:在美军介入的地方冲突中,MIA2的平均开火距离不超过2 500米,而美国装备的第二代热像仪已使MIA2S EP,在夜间具备3200米的精确有效射程,同时在这些冲突中,美军坦克根本不会面临空中的威胁,因此并不需要使用炮射导弹。 
  事实上,美军一直也没有放弃车载炮射导弹的应用,现在美国仍然在为其“未来战斗系统”研制和开发新型120毫米口径炮射超直瞄精确制导中程弹药。 
  王:俄罗斯搞 


fctxw/ 方寸天下网 方便您阅读(天涯易读贴 TXT电子书 免费期刊杂志)


3



的坦克用红外对抗设备,您如何评价其实际效能?它主要是针对什么武器和作战环境设计的? 
   冯:俄罗斯搞的坦克用红外对抗设备,属于“窗帘”-1光电干扰系统的一部分,通过辐射器发射出红外信号,进入反坦克导弹的红外测角仪,进而对其偏差信号进行干扰,使其不能正确分辨导弹的飞行位置而失去控制能力,达到干扰目的据有关报道,俄罗斯还研制了红外投影技术,使反坦克导弹无法正确找寻到真正的攻击目标 
   这种红外对抗设备是针对大量装备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即红外半自动制导反坦克导弹而研制的,它可以有效干扰其对坦克装甲车辆的攻击能力,它们包括了现代战争中常见的“陶”、“米兰”、“霍特”、“龙”式及我国的“红箭”8等红外制导反坦克导弹,从而提高了坦克装甲车辆的战场生存能力 
   王: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的前装甲防护死角很小。但德国“豹”!的楔形前装甲倾角很大,造成了相当于炮塔高度一半的窝弹区,另外以色列“梅卡瓦”4前装甲也类似楔形 
   冯:这实际上是一个视觉错误。我们看到的这种坦克是“豹”2系列的最新型“豹”2A5和“豹”2A6,它们的楔形前装甲实际上并不是炮塔体,而是炮塔前部的附加装甲,炮塔体本身的装甲与车体的间隙实际上是很小的我们看一下“豹”2A4主战坦克就会清楚的看清它的炮塔体结构,而“豹”2A5是在“豹”2A4的基础上改进的,其最大的改进就是在车体上和炮塔上增加了附加装甲,我们看到的“窝弹区”就是炮塔正面披挂的附加装甲形成的“豹”2A6相对于“豹”2A5的主要改进是将44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提高到55倍口径,而其炮塔前部的装甲外形与“豹”2A5完全一致。 
   “梅卡瓦”采用的炮塔确实采用了楔形结构,但其外形不同于“豹”2。它的炮塔是由两侧和上部宽处向前部大角度收缩,形成类似楔形结构,作用是缩小炮塔正面面积,从而减小最容易被命中部位的中弹概率,并没有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