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股票金融电子书 > 大家的经济学 搞技术的人比较烦 >

第14章

大家的经济学 搞技术的人比较烦-第14章

小说: 大家的经济学 搞技术的人比较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只不过增加的幅度在降低。在边际效用减少到零的时候,总效用停止增长,达到最大。而在边际效用变成负值的时候,继续消费会使总效用减少(如左图)。  第二,边际效用递减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消费产生的现象。它的前提是人的偏好没有改变,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比如你在吃一顿饭的过程中,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过了半天,你饿了,又去吃饭,你不能把这顿饭的过程跟上一顿饭相比。再如,你本来不会喝酒,觉得酒不好喝。但你后来学会了喝酒,越喝越好喝。这似乎不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其实不然。这是你的偏好改变了。  第三,在极少数情况下,有的消费是量越大越满足,但始终存在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以后必然出现边际效用递减。比如许多人认为,喝一口红葡萄酒,品不出美味,红葡萄酒是越喝越有味。再如嗑瓜籽,本来你不想嗑,但嗑起来就不想停。这种情况,可以说前一阶段是边际效用递增,但到最后也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因为无论是喝酒还是嗑瓜籽,总有满足和厌烦的时候。  唯一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构成反例的可能是毒品。吸毒总是越吸越上瘾,对别的消费不再感兴趣。所以吸毒的人会卖掉家产,抛妻弃子,宁可吃不饱,穿不暖,却一定要吸毒。而且在吸食的过程中,吸毒者毫无节制,结果往往死于非命。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光存在于消费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例如,在同一块庄稼地里,施一点肥要比不施肥能产出更多的粮食。如果继续施肥,或许还能使产量有所增加,但增加的产量不会像先前那么多。如果施肥过量,不仅不会增产,还会导致总产量下降。在庄稼地里增加劳动力也是如此。刚开始增加一些人能增加产量,但如果增加的人越来越多,到最后连这块地都挤满了人,增加的产出就会变成负数。  生产领域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叫边际收益(产出)递减规律。18~19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说:“如果没有收益递减,在一个花盆里就可以种出养活全世界人口的粮食。”因为只需要不停地往里面添加肥料和劳动力就行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在其他行业的生产中也存在边际收益递减。例如,有一个蛋糕店,它的蛋糕是烤制的,但只有一个烤炉。在只有一个人工作的时候,他既要烤蛋糕,又要接电话、招待顾客、清理桌子等,他每小时可以生产10个蛋糕。如果增加第二个人,他可以专心地烤蛋糕,每个小时能增加生产15个蛋糕。但如果再增加第三个人,烤炉前面就会出现拥挤,每个小时很难再增产15个蛋糕。如果再继续增加工人,每增加一个工人增产的蛋糕会越来越少,直到增加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不可能再增加产出,这时候边际收益下降为零。


第三部分个人经济行为(3)

  上面说的生产活动有空间或设备的限制。我们再来看,如果没有这种限制,是否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比如一个独立会计师,他的工作是为私人纳税人准备报税单,这种工作可以说不受空间和设备的限制。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连续工作8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他的工作效率会越来越低。在靠后的时间里,他每个小时能完成的报税单一定会比前面的时间要少。到某个时候,他必须休息,停止工作,边际产出下降为零。可见由于人的头脑和体力的限制,边际收益递减是不可避免的。  要注意,边际收益递减的前提是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某种生产要素投入。在这个前提下,生产过程中迟早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即投入的生产要素越多,边际产出越少。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蛋糕店扩大了营业面积、增加烤炉的数量,或者会计师聘请了助手,或是改用了先进的电脑系统,就不能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描述。  更广泛地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说,初恋是最难忘的。其实这是因为从趋势上看,“二恋”、“三恋”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再比如大街上流行染金头发,最先开始染发的人非常引人注目。但如果染的人越来越多,就不觉得新鲜了。如果满大街的人都染金头发,就会让人看着难受。  俗话说,“虱多不痒,债多不愁”,意思是说,身上出现第一只虱子会痒得难受,但如果有101只虱子,就不会比100只虱子时痒多少;人在第一次欠债时会惶惶不安,但债台高筑时再添一笔也无所谓了。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可而止,因为批评一次会令人羞愧,要是没完没了批评,学生就可能“破罐子破摔”;再如,人们常说“久入茅厕不知其臭”、“久病床前无孝子”等等,背后都是同样的道理。  有人或许会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到底有没有例外?我们前面说过,毒品可能是一个例外。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不允许自由地生产和消费毒品。如果那样,很可能出现所有人都将忙于种毒品、收毒品、运输毒品、加工毒品、分配毒品的情况,不会有人从事其他任何活动。这将是一个疯狂、单调的世界。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大部分国家的法律都禁止生产和消费毒品。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这个世界上或许存在过某种动物,在消费某种物品的时候具有边际效用递增的特点。但因为消费无法节制,这样的最终结果是消费品耗尽,或者消费过量,导致这种动物走向灭亡。所以我们看到的生物和自然界都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特点。  思考和练习  1.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举一个亲身体验的例子来说明。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有没有例外?请就此展开辩论。  择优分配原理的应用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如果问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可能会说,幸福就是跟自己相爱的人在一起;有的人会说,幸福就是能周游世界;还有的人会说,幸福是天天睡懒觉;一个乞丐会说,幸福就是能吃到山珍海味;一个赌徒会说,幸福是整天都打麻将;一个游戏迷会说,幸福是自由自在地玩电子游戏……  但这些回答正确么?  如果我们有机会到幼儿园去问小朋友:“什么东西最好吃?”很多小朋友会回答:“巧克力最好吃。”如果我们拿来很多巧克力,让小朋友们吃个够,再接着问:“什么东西最好吃?”这时候小朋友们肯定不会说是巧克力,他的回答可能是水、瓜籽或者其他东西。可见“什么最好吃”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对每个人来说最好吃的东西是不断变化的。  我们再问类似的问题:什么最好听……什么最好看……什么最好玩?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在鲁迅的小说《社戏》中,描写过他和小伙伴们一起看京剧的故事。在舞台上,演员们不停地翻跟头,刚开始时小朋友们都觉得很精彩。但是看的时间一长,大家就觉得没有意思了。  可见,因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对于每个人来说,不管做什么事情,时间一长都难以为继。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腻味;再好玩的游戏,玩久了也会厌烦。哪怕是休息,保持某种姿势时间太长也会觉得不舒服。所以一个人要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最大满足,就要在不同的活动中进行变换。他不但要睡觉、吃饭,还要看电视、听音乐、旅游等等。总之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实现自己的幸福,就要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分配,要在不同的活动中进行选择。  为了说明一个人会根据什么原则来分配自己的时间,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你是一个上网迷。你只对三件事感兴趣:读书、睡觉和上网,其他的事你都不用操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将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


第三部分个人经济行为(4)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你不会长时间只做一件事,那样的话你会很不舒服。你正常的举动是:上网多了要休息,休息够了要读书,读完书又去上网。只有这样,你才会觉得舒服,才能最好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为了获得最大的满足,你首先要比较上网、睡觉、读书这三件事对你的重要性,去做最迫切需要的事。或者说,你要去做边际效用最大的事。但在你做这件事的时候,随着时间推移,它的边际效用会减少。当它的边际效用低于其他活动的边际效用时,你就会停止做这件事,转而去做第二件事。第二件事持续一段时间后,它的边际效用又会减少,你又会去做第三件事……如此轮流,你交替去做上网、睡觉、读书三者中的某一件事,其结果是,这三件事给你带来的好处趋于相等,你不会觉得某一件事比其他两件事对你迫切很多。  在这种状况下,你已经没有办法得到更多的满足,或者说你就实现了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为这时候你所面临的各种活动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均衡。  在这样的过程中,你有一种资源(时间),可以投入不同的用途(上网、睡觉、读书),你总是选择边际收益(效用)最大的用途,然后又因为边际收益(效用)递减规律的存在,你不断把产出较低的用途改配给产出最高的用途,最后使得资源投入的在各项用途的边际产出(效用)相等,这就是择优分配原理。  择优分配原理的核心观点最早是1854年由德国学者戈森提出来的。19世纪70~80年代,奥地利、英国、法国的几位经济学家更完善和深入地论证了这些观点。20世纪70年代,我国经济学者王国乡、茅于轼也曾独立地推导出择优分配原理的结论。  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广泛存在,择优分配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例如,一个农民在种田施肥的时候,不会把化肥全部投放在一块田地上。他首先要向可能增产最多的田地施肥,等到它的边际产出下降到一定程度,再向另一块田地施肥,使得每一块田地的边际产出相等。再如,一个学生在复习考试的时候,为了使总分最高,不应该把时间都花在一门功课上。他应该看哪门功课提高考分的潜力最大,优先给它分配复习时间,直到每一门功课能提高的分数大致相等。这样才能在施肥或分配时间的过程中取得最大的收益。  在理解择优分配原理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择优分配是把资源投入到边际收益最高的用途,结果各种用途产生的边际收益相等。但这并不意味着资源在各种用途上平均分配。例如前面说一个上网迷要把时间分配给上网、读书、睡觉这三种活动。但分配的结果不一定是每种活动各占8个小时。如果你对睡觉特别偏爱,那么你做这件事要很长时间才会厌烦。而如果你对读书不太偏爱,那么做这件事你很快就会厌烦。结果你用于睡觉的时间会比读书的时间多,但它们产生的边际效用是相等的。  第二,所谓边际效用相等,只是一种趋势,是一定时间内必然出现的结果。但我们不能说择优分配过程中的边际收益每时每刻都能保持相等。因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凭感觉行事,而且做每一件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难免会出现各种活动的边际效用不相等的时候。但一旦人们感觉到这种差异,就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