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普济方·针灸 >

第60章

普济方·针灸-第60章

小说: 普济方·针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腹胀满
属性:治小腹胀满。烦渴。 疝。偏枯。四肢不举(资生经)。穴大巨 
治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 疝小腹痛。穴曲骨 
治小腹胀。穴然谷 
治小腹胀满。呕沫吐涎。喜唾。穴幽门 
治小腹胀。穴京门 蠡沟 中封 
治小腹坚急。穴胞肓 
治小腹满。引阴中痛。腰背强急。膀胱有寒。三焦结热。小便不利。穴水道 
治小腹痛。中热。喜寐。小便不利。小腹胀满虚乏。穴大敦。灸小肠俞。随年壮。 
治五脏虚劳。小腹弦急胀热。灸肾俞五十壮。老小损之。若虚冷可百壮。 
治小腹坚肿。穴委中。铜人云。小肠俞治小便赤涩淋沥。小腹痛。千金亦云。治小腹胀 
满。此治小腹胀痛要穴也。若及不效。方灸其他穴云。 
治小腹热欲走太息。穴日月 大横 

卷十二针灸门
鼓胀
属性:治腹坚如鼓。小腹肿鸣。胃虚胀不嗜食。绕脐痛冲不息(资生经)。穴水分 
治腹虚胀如鼓。穴公孙 神阙 
治鼓胀并水肿。穴中封。灸二百壮。 
治腹中雷鸣。腹胀如鼓。四肢肿五种水病。穴复溜 
治身黄羸瘦。四肢怠惰。腹胀如鼓。两胁积气如卵石。穴章门 
治鼓胀。穴中封 四满 
治腹鼓胀。腹中气大满。穴太白 公孙 
治水胀。小腹皮敦敦然。穴阴交 石门 
治鼓胀肠鸣。穴水分 

卷十二针灸门
水肿
属性:黄帝治水之俞。五十七处。尻上五行。行五。谓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 
出入 
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 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 
为喘呼。肾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兔上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之街 
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 
者。肾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治水道肿(资生经)。足第二指上一寸。灸随年壮。又两手大指缝头灸七壮。 
治虚劳浮肿。并水气身满。穴太冲。灸百壮。又灸肾俞。 
治头目痈肿。留饮。胸胁支满及水肿。穴陷谷。刺出血立已。 
治面目痈肿。穴陷谷 列缺 
治头面肿。穴阳陵泉 公孙 
治头面气 肿。穴完骨 巨 
治面浮肿。穴天枢 丰隆 厉兑 陷谷 冲阳 
治面浮肿。穴中府 间使 合谷 
治风。面水 肿。颜黑。穴解溪 
治肩肿不得顾。穴气舍 
治水腹胀皮肿。穴三里 
治腹肿。穴曲泉 
治寒热。腹偏肿。穴阴谷 
治大腹肿胀。脐腹悒悒。穴大敦 
治水胀。水气行皮中。小腹皮敦敦然。小便黄。气满。穴阴交石门 
治身肿皮痛。不可近手。穴屋翳 
治身胀逆息不得卧。风汗。身肿。喘息多唾。穴天府 
治身肿身重。穴关门 
治水气遍身肿。穴水沟 若是水气。唯得针此。若针余穴。水尽即死。 
治水肿。穴胃仓 
治水气。穴缺盆 
治身体肿。皮肤痛不可近衣。淫泺。螈 不仁。穴屋翳 
治身肿。穴肾俞 
治腹胀身肿。穴建里 
治身肿鼓胀。肠鸣如流水声。穴神阙 
治水肿。穴中极 石门 
治大腹有水。穴四满 
治腹肿脊强。四肢伤惰。穴章门 
治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五指端尽痛。足不得践地。穴涌泉 阴谷 
治水肿。穴三里 
治水分病。穴复溜 
治水肿不嗜食。穴维道 
治丈夫溏泄。腹胁胀。水肿腹坚。不嗜食。不便不利。穴地机 
治腹中寒。不嗜食。鬲下满。水肿腹坚。喘逆不得卧。腰脐痛难俯仰。穴阴陵泉 
治面目浮肿及水病善噫肠鸣腹痛。穴陷谷 
治腹肿不能食。及疗水病。腹肿绕脐痛。冲胸不得息。并水气浮肿。鼓胀肠鸣如雷声。 
时上 
冲心。及胃虚胀。穴水分(灸七壮。若是水病。灸大良。三因方云。可灸三阴交穴。及风门 
穴。明堂经云。灸二壮。主小便不利。身肿足痿) 
治水病胀满。穴曲骨 
治水肿腹胀。食饮不下。恶寒。穴胃仓 
治水肿。人中尽满唇。及死。穴水沟 
治身润。石水身肿。穴章门 
治小腹满石水。穴关元 
治大腹石水。穴四满 然谷 
治大气石水。穴气冲 
治四肿身湿肿。穴丰隆 
治汗出四肢肿。穴列缺 
治四肢肿。穴复溜 
王氏曰。水肿。惟得针水沟。若针余穴。水尽即死。此明堂铜人所戒也。庸医多为人针 
水分 
杀人多矣。若其他穴。亦有针得瘥者。特幸焉耳。不可为法也。或用药。则禹余粮丸为第 
一。予屡见人服验。故书于此。然灸水分。则取为要穴也。有里医为李生治水肿。以药饮之 
久之不效。以受其延待之勤。一日忽然灸水分与气海穴。翌早观面如削矣。信乎。水分之 
能治水肿也。明堂固云。若是水肿。灸大良。盖以此穴。能分水不使妄行焉耳。但不知明堂 
又云。针四分者。岂治其他病。当针四分耶。 
治百病水肿。穴肾俞灸百壮。胃仓灸随年壮。 
治水肿。穴陷谷。灸随年壮。 
治水肿上下。穴阴交。灸百壮。 
治水肿。穴曲骨。灸百壮。 
治风。四肢肿。穴丰隆 复溜 
治大腹。穴阴市。灸随年壮。 
治人中满唇肿。及水肿大水。穴脐中。石门。各灸百壮。 
治风水。穴上廉。各灸随年壮。 
治水肿不得卧。穴阴陵泉。灸百壮。 
治石水。灸然谷。气冲 四满 章门 
治水肿。腹满不能食。坚硬。穴水分灸七壮。至四百止。此穴忌针。针水尽即死。 
治水肿大。脐平。灸脐中。腹无纹理者。不治。 
治水胀腹大。及水气行皮中。穴石门 
治石水肿痛。引胁下胀。头眩痛。身尽热。穴关元 
治石水。穴刺气冲 
治石水。穴章门 然谷 
治水病。穴天泉 
治风水膝肿。穴巨虚 上廉 
治面 肿。穴上星。先取 。后取天牖风池。 
治风水面 肿。灸冲阳 
治胀满水肿。灸脾俞随年壮。三报。 
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灸足内踝下白肉际。三壮。 
治气热水身面肿。灸丹田穴三壮。女子禁灸。 
治水肿如鼓。 
用大蒜切作钱片。安脐心。次用甘遂为末。同作艾炷灸蒜上。热即易之。每日频灸。其 
水自下。忌一切毒物。并盐一年。 
治五水灸法。青水灸肝井。赤水灸心荣。黄水灸脾俞。白水灸肺经。黑水灸肾合。 

卷十二针灸门
脾疼
属性:治脾本虚。令人不乐。穴商丘 
治脾病身重。穴阴交 
王氏云。灸患脾疼。服治脾药。反膨胀。不得已。根据考城方。用面裹火炮蓬莪术末。水 
与酒 
醋煎服。立愈。已而告人。人亦曰。高良姜末米饮调服。亦作效。后郑教授传一方云。草果 
延胡索。五苓脂。并没药酒调三两钱一似手拈却草果子五苓脂四味等分为末。此亦平稳药 
也。有此疾者。宜服之。或不吐不泻。心中疼。甚日轻夜重者。用干盐梅并茶煎服神效。若 
灸者。宜上脘。中脘。下脘。脾俞。三阴交等穴。 
治疝癖。脾中急痛。循胁上下抢心。腹痛积聚厥气两乳。穴府舍 

卷十二针灸门
胃痛
属性:治胃气逆。穴鱼际 
治胃胀不调。胃虚不嗜食。穴水分 
治胃脘暴痛。穴鬲俞 
治肠胃不调。腹痛。穴下脘 
治胃寒胀。穴肾俞 
治胃中寒。穴胃俞 
治胃虚胀。穴水分 
治胃中寒。心腹胀满。胃气不足。恶闻食臭。肠鸣腹痛。食不化。穴三里。 
治胃热不嗜食。穴下廉 悬钟 
治胃中弱。食不下。穴心俞 
治胃气上逆。唾血。穴太渊 
治胃弱补胃。穴胃俞。灸百壮。 
治胃寒不能食。食多身瘦。肠鸣腹满。胃胀胃热。穴三里。三十壮。 

卷十二针灸门
反胃
属性:治食饮不化。入腹还出。穴先取下脘。后取三里。泻之。 
治食饮不化。入腹还出。穴章门 
治鬲寒。食不下。呕逆。吐食。不得出。穴中庭 中府 
治吐食。穴胃俞 
治胸胁支满。心下满。食不下。呕逆。吐食。入腹还出。穴中庭 
治胃气不足。反胃。穴三里 
治吐食不留住。穴意舍 
治吐逆。食不住。穴胃脘。灸百壮。 
治呕逆不得下食。今日食。明日吐。穴鬲俞。灸百壮。 
王氏云。有人久患反胃。予与镇灵丹服之。更令服七气汤。遂立能食。若加以炷艾。尤 
为佳 
也。老妇人患反胃。饮食至晚即吐出。见其气绕脐而转。予为点水分气海。并侠脐边两穴。 
他妇只灸水分气海即愈。神效。 
治反胃食即噎气 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期)。又脐上一寸一十壮。又内踝下二指稍斜 
向前 
穴三壮(一云一指)。中脘一穴。在脐上四寸。足三里二穴在脐下三寸。各灸七壮或九壮。其 
效尤着。 

卷十二针灸门
食不下
属性:治饮食不下。腹中雷鸣。穴魂门 
治吐逆。饮食不下。穴三焦俞 
治饮食不下。穴胃仓 意舍 鬲关 
治呕吐筋挛。食不下。穴胃俞 
治食不下。喜饮。穴大肠俞 周荣 
治鬲气食不下。穴中庭 中府 
治饮食不下。穴鬲关。期门 少商 劳宫 
治胃弱。食饮不下。穴心俞 
治鬲寒。食饮不下。腹胁满。胃弱少食。嗜卧。怠惰不欲动。身温不能食。又云主吐食 
穴鬲俞 
治食不下。腹中雷鸣。大小便下黄水。穴阳纲 
治饮食不下。穴紫宫 中庭 胆俞 
治完谷不化。穴三里 大肠俞 三阴交 下脘 三焦俞 悬枢 梁门 
治食不化。穴天枢 志室 肾俞 
治寒中食不化。穴腹哀 
治水谷不消。腹胀腰痛。吐逆。穴三焦俞 
治食不化。穴腹哀 太白 
治不欲食。谷入食不化。穴石门 
治食不化。不嗜食。夹脐痛。穴天枢 厉兑 内庭 
治食饮不化。穴章门 
治寒中伤饱。食饮不化。穴上脘 中脘 
治胸胁满。食不下。穴中庭 
治小腹积聚。坚大如盘。胃胀食不消。穴胃脘 三焦俞 
治食不下。穴志室 
治食不化。穴太白 公孙 
治食不下。穴中府 胃仓 承满 鱼际 周荣 
治食不化。穴中脘 三阴交 

卷十二针灸门
不能食
属性:治脑痛不能食(资生经)。穴然谷 
治不能食。穴丰隆 
治饥不能食。穴中极 
治呕吐筋挛。食不下。不能食。穴胃俞 
治三焦有水气。不能食。穴维道 
治不欲食。谷入不化。穴石门 
治醉酒风。热发不能饮食。呕吐。穴率谷 
治不能食。腹中气满。吃食无味。穴少商 
治不能食。穴水分 
治烦满吐食。腹胀不能食。穴胃俞 
治胃中寒。气不能食。胸胁满。身瘦。鬲上逆气闷热。穴大肠俞。灸二七壮。小儿减之 
治腹满不能食。胃气不足。反胃不能饮食。肠癖。脏腑积聚。及饮食不消。寒热。穴三 
里 
治不能食。胸中满。膈上逆气闷热。灸心俞二七壮。小儿减之。 

卷十二针灸门
不嗜食
属性:治不嗜食(资生经)。刺然谷多见血。使人立饥。 
治不嗜食。穴隐白 然谷 脾俞 内庭 
治食不化。不嗜食。挟脐急。穴天枢 厉兑 内庭 
治身黄有微热。不嗜食。穴中封 
治饮食不化。入腹还出。热中不嗜食。若吞而闻食臭。伤饱。身黄。酸疼羸瘦。穴章门 
治上气呕吐。支满不嗜食。穴肺俞 
治腹痛不嗜食。穴胃俞 脾俞 
治不嗜食。穴地机 阴陵泉 水分 幽门 小肠俞 
治六腑气寒。不嗜食。穴下脘 
治胃热不嗜食。穴下廉 悬钟 
治病饥不欲食。穴阴交 
治腹满。中焦客热不嗜食。心腹胀满。胃热不嗜食。穴悬钟 
治不嗜食。穴阳纲 
治胃虚胀不嗜食。穴水分 
资生经云。不嗜食有数端。有三焦客热不嗜食。有胃热不嗜食。有胃寒不嗜食。有六腑 
气寒 
不嗜食。宜随证用药治之。而针灸者。亦当知补泻之法可也。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