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430-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

第90章

430-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第90章

小说: 430-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论主岁之运。统司一岁之气。而四时又有春之温。夏之热。秋之凉。冬之寒。故曰风温春化同。热曛夏化同。燥清秋 
化同。冰雪冬化同。此主岁之气。与时气之相得也。如水运之岁。至夏而热。火运之岁。至冬而寒。又如水运之岁。至 
夏而寒。火运之岁。至冬而热。或从岁运。或从四时。此岁气与时气之不相得也。甲丙戊庚壬五阳年主太。乙丁己辛癸 
五阴年主少。以丁壬木运为初正。故以壬辰壬戌太阳司天之岁为运首。次丁卯丁酉之少角。壬寅壬申之太角。自太而少。 
少而太。从壬而丁。丁而壬。皆以木运为首。水运为末以主岁。木运为初。水运为终以主时。张玉师曰。司天在泉之六 
气。总归于阴阳精气。似属先天之水火。五运之化。始于丹 苍素元之气。经于五方之分。盖天地开辟。而后分五方五 
时。故五运属后天之五行。) 
太阳 太征 太阴 戊辰戊戌同正征。 
(戊癸化火。戊为阳年。主火运太过。故为太征。火运太盛。而寒水上临。火得承制。则炎烁已平。而无亢盛之害。 
故与正征之岁相同。正征之岁。乃火运临午。所谓岁会。气之平也。金西铭曰。午属少阴君火。火运临午。是二火相 
合。其热更盛。而反为平岁者。何也。曰。此论地支之主岁。与运气相合。故曰岁会。非司天之上临也。岁有十二辰。 
子午为经。卯酉为纬。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主岁亦然。故木运临卯。火运临午。金运临酉。水运临子。以运气上临于 
岁辰。非司天上临于运气也。午者。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为平岁。如水运临子。阴盛而一阳承之。皆得承 
制之为平也。卯酉亦然。)其运热。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热者。火之气。暄暑郁燠。火之化也。 
火运太过。故其变炎烈沸腾。郁、郁蒸也。火热太过。故为热郁之病。玉师曰。火运上临太阳。故热郁。) 
太征(戊) 少宫(己) 太商(庚) 少羽(辛终) 少角(丁初) (戊主火运太过。故为太征。以太征居上 
者。尊主岁之气也。四时之气。始于角木。故从丁之少角生戊火。火生己土。土生庚金。金生辛水。从少而太。太而少。 
自上而下。下而复上也。余运仿此。) 
太阳 太宫 太阴 甲辰岁会。甲戌岁会。(甲属阳土。故为太宫。土运临四季。为岁会。四季者。辰戌丑未岁也。) 
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云雨昏瞑埃。乃湿土之气。故其运阴埃。后节曰。其运阴雨。 
柔润重泽。土之化也。土运太过。故其变震惊飘骤。湿重。脾病也。) 
太宫(甲) 少商(乙) 太羽(丙终) 太角(壬初) 少征 
(从壬之太角。起初运以主春。角生癸火。火生甲土。土生乙金。金生丙水。盖从壬而癸。复从癸而甲也。) 
太阳 太商 太阴 庚辰 庚戌 其运凉。其化雾露萧 。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满。(庚主金运太过。故 
为太商。商主秋金。故其运凉。其化萧 。金气太盛。故其变肃杀凋零。燥背胸满。皆肺部之病。肺俞在肩背。胸中乃 
肺之宫城。瞀、目垂貌。经脉篇曰。肺是动病。甚则交两手而瞀。皆太盛而目伤也。) 
太商(庚) 少羽(辛终) 少角(丁初) 太征(戊) 少宫(己) 
(丁接上节所终之丙。辛接下节初起之壬。五运之十干。皆连续不断。) 
太阳 太羽 太阴 丙辰丙戌天符。(辰戌太阳寒水司天。丙乃水运。与司天之气相合。故为天符。)其运寒。其化 
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寒者。水之气。凝惨栗冽。水令之化也。水运太过。故其变冰雪霜雹。 
变、盛极而变易也。肾主骨。大寒留于溪谷者。溪谷属骨。运气与脏气相合而为病也。) 
太羽(丙终) 太角(壬初) 少征(癸) 太宫(甲) 少商(乙) 
(主岁之气。太过者三年。皆从壬起。壬癸甲乙丙。不及者三年。皆从丁起。丁戊己庚辛。俱横以观之。六岁一周 
而复起也。主时之气。阳年从壬起初。而终于丙。阴年从丁起初。而终于辛。俱竖以观之。一太一少。而递相沿袭。因 
以主岁之气。提出于上。故止于角下注初。羽下注终。当知每岁皆应角木主春。 火主夏。商金主秋。羽水主冬。若另 
立一主时之图。是皆以角为首也。学人以意会之。容易了然。不必多赘图象。玉师曰。司天之气。以间气主时。乃加 
临之客气也。五运之气。以余气主时。乃四时之主气也。)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 
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 。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 
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 
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溢。(此统论六气之主岁而主时也。主岁者。司天在泉。主时者。主气客气。六气虽 
各有分部。而司天之气。又为一岁之主。故曰。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营运先天。夫子午寅申辰戌为六阳年。气主太 
过。 
丑未卯酉巳亥为六阴年。气主不及。凡主岁主时之气。太过之年。皆先天时而至。不及之年。皆后天时而至。故曰运太 
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太阳寒水司天。故天气肃。太阴湿土在泉。故地气静。寒临太虚。故阳气不能章其 
政令。水土合德。故上应辰星镇星。其谷主元 者成熟。感司天在泉之气。所谓岁谷是也。肃者。天之政。徐者。地之 
令也。泽无阳焰者。谓阴中之生阳。为寒水所抑。盖二之气。乃少阴君火主气。因寒政大举。故必待时而后发。待时者。 
至五之气。少阴间气司令而后发。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司天之所胜也。少阳中治者。少阳相火主三之气。而又为寒水 
加临。是以时雨乃涯。此言四时之主气。而为加临客气之所胜也。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而加临 
之三气主寒水。四之主气属太阴。是以寒水之气。至三气止。而交于四气之太阴也。太阴所至为云雨。雨朝北极者。在 
泉之气。运化于上也。泽流万物者。湿土之气。周备于下也。寒敷于上者。太阳寒水之在上也。雷动于下者。少阴之火 
气。在太阴之右。至五气而始发也。寒湿之气。持于气交者。上下交互也。民病肉萎濡泻诸证。皆寒湿之气。发而为病 
也。此节总论太阳司天。太阴在泉。有四时之主气。有加临之客气。以五常政论之图象推之。六气之次序。了然在目矣。)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此分论加临之间气。间气者 
纪步。而初气始于少阳。地气迁者。谓上年在泉之终气。而交于今岁司天之初气也。岁前之终气。乃少阴君火。今岁之 
初气。乃少阳相火。二火相交。故气大温。草乃早荣者。长气盛也。春始交而大温。故民病厉。温病乃作。为身热头痛。 
呕吐疮疡。)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二之气。阳明金气加临。故 
大凉反至。化炎热为清凉于岁半之前。故云反。民乃惨者。寒凉之气。在于气交之中。草乃遇寒者。寒气之在下也。中 
下寒凉。而上临之火气始抑。盖谓司天间气。皆从下而上也。气郁中满者。阳气遏抑于内也。寒乃始者。谓司天之寒气。 
自二之气乃始。此司天之气。又为间气之所胜也。)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 
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司天寒水之气。加临于三气。故其时天政乃布。而寒气行。雨乃降也。夏时应热。而反为寒气加 
临。故民病寒而内反热也。痈疽瞀闷。皆火郁之病。勿治将自焚矣。)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 
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加临之气。乃厥阴风木。四之主气。乃太阴湿土。是以风湿交争。风化为雨者。 
加临之气。从时而化也。夏秋之交。湿土主气。故乃长乃化乃成。盖夏主长。秋主成。而长夏主化也。民病大热少气者。 
风热之病也。肉萎足痿者。湿土之气也。注下赤白者。湿热之交感也。按以上论司天之气。及主时之气。皆为加临客气 
之所胜。此论加临之风木。又从湿土之气化而为雨。是主客之气。互相盛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欲明岁运之精微。 
又当随时审气。随气论时。若固执于文言。何异按图索骥也。张玉师曰。风木之气旺于春。今加临于四气。是为秋金所 
制。故从时气之化。)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二气之少阴君火。为寒凉所加。至五气而复治。故 
阳气复化。即所谓泽无阳焰。火发待时。而雷动于下也。火气复化。故草乃长。湿土之气。主岁半以下。故乃化。五之主气。系阳明秋金。故乃成。火郁发之。故民乃舒。)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 
以至。反者孕乃死。(在泉之气。临于终气。故地气正而湿令行。阴凝太虚者。太阴之气。运于上也。埃昏郊野者。湿土 
之化。布于下也。民乃惨凄者。阴湿之气。行于中也。易曰。至哉坤元。资生万物。土主化育 虫。而人为 虫之长。 
如寒风以至。是土为风木反胜。故主胎孕不成。此谓非时之邪。而胜主时之气。与至真要大论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 
大义相同。张玉师曰。太阳终三之气。而雨乃降。是司天寒水之降于下也。太阴主终之气。而阴凝太虚。是在泉湿气 
之布于上也。上下之气。互相交感者也。故曰。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 
纪毕矣。当知司天之气。始于下而主于上。在泉之气。始于上而主于下。上者下行。下者上行。又非上者上而下者下也。) 
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苦乃火味。火能温寒。苦能胜湿。凡此太阳司天之岁。乃寒湿主气。故宜燥之以胜湿。温之以胜 
寒。所谓调之正味而使上下合德也。下文曰食宜同法。)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化源者。谓五运为六气之生源。折 
其郁气者。折其致郁之气也。如太征之岁。太阳司天。则火运受郁矣。太羽之岁。太阴在泉。则水运受郁矣。故当燥之 
以折太阴之土气。温之以折太阳之寒邪。六气同义。玉师曰。下文云。五运之气。郁极复岁。即此郁也。)抑其运气。扶 
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凡此太阳司天之岁。运气皆主太过。故当抑其淫胜之气。而扶其所不胜。如太角之岁。风 
木淫胜。则土受其制矣。是当抑其风木之胜。扶其土之不胜。如太征之岁。火运太过。则金气受其制矣。是当抑其火之 
太过。扶其金之不胜。所谓和其运。调其化。无致暴过。而致生民疾也。后少阳少阴岁相同。)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 
以安其正。(岁谷者。元 之谷。感司天在泉之气而成熟。食之以全天地之元真。虚邪者。谓反胜其间气之邪。如太阳司 
天之岁。初之气乃少阳相火。而寒反胜之。是寒邪淫胜其初气矣。二之气乃阳明燥金。而热反胜之。是热邪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