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

第8章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第8章

小说: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甲二  顯義
乙一  總觀
丙一  觀集無生

丁一  觀四門不生
    諸法不自生   亦不從他生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生
    如諸法自性   不在於緣中    以無自性故    他性亦復無

此二頌,明四門不生,這在本論中,與標宗的八不頌,同是噲炙人口的
。凡是以為一切法是自性有的,那就必是生起的;所以觀察他是怎樣生的。
如生起不成,就足以證明非自性有的空義。講到生,不出有因生,無因生兩
類,有因中又不出從自生,從他生,從共生三種,合起來就是四門。既是自
性有,那從自體生嗎?不,就轉為別體的他生。這二者是一正一反,共是自
他和合生,就是合(正)。又不能生,那就達到非自他共的無因(反)。這
已達到了思想的盡頭,再說,也不過是層樓疊架的重眩7彩侵鲝堊孕杂械
,就可以此四門觀察,不能離此四門又說有自性的生。四門中求生不得,就
知一切自性有的不生了。所以這是能遍破一切的。像印度外道講生,雖有很
多流派,不出這四種:數論主張因果是一的,這是自生;勝論主張因果是異

的,是他生;尼乾子主張因果亦一亦異的,是共生;自然外道主張諸法自然
有的,是無因生。如果佛法中有執為自性有的,也不出這四門。

「諸法」的法字,或者譯作物體,梵語中是說實在性的枺鳎褪亲孕
有的枺鳌W孕杂械闹T法,「不」會是「自生」的。自生,是說自體能生起
的。假定是自體生的,那在洠в猩鹨郧埃呀浬鹬幔菦'有差別的,
依本有自性而生起,這纔合乎自生的定義。但是,不論在何時,何處,什麼
也不會這樣生的。為什麼呢?自生,本身就是矛盾不通。凡是生起,必有能
生與所生,既含有能所的差別,怎麼能說自體生呢?可以說,自即不生,生
即不自。同時,凡是生起,必然與未生有一種差別;未有而有,未成就而成
就。現在說自體如此生,生個什麼枺髂兀靠烧f是一點意義都洠в小K且自
體如此生,就不須其他條件,那麼,前念既如此生,後念也應如此生,生生
不已,成為無窮生。若說要有其他的條件,所以前念自生而後念不生,那就
失卻自生的意義了!所以洠в幸环ㄊ亲陨模蛔陨皇菑淖孕砸娝鸬耐龍

罷了!有人以為既不是自生,應該是他生,他是別體的另一法。其實,既洠
有從自體生,也就「不從他生」,要知他生是同樣的矛盾不通。可說他即不
生,生即不他。凡是此法由彼生的,彼此就有密切的關聯;決不能看為截然
無關的別體。別體的他能生,這是絕對不能的。譬如火從木生,火木不是能
截然各別的,不然,水呀,鐵呀,這一切法,豈不也是別體的他,他木能生
火,他水他鐵等也應生火了。同是別體的他,為什麼有生不生的差別呢?假
如說:他生的他,是有關係而親近的他;那無關而疏遠的他,不可為比例。
這也不然,既有親疏的差別,為什麼說同是別體的他呢?不能生的是他,能
生的就不應是他了。所以執著自性有的,說另一別體的他能生這實有法,是
不合理的。一般人執自生的少,主張他生的多,我們必須破斥這他生的妄計
!有人以為單自不生,獨他也不生,自他相共當然是可生的了。他們的見解
,就是果體已經成就了的,或是果體的理,或是果體的功能,再加以其他的
條件的引發,自他和合就能生諸法。「不共」生,在青目釋中是不廣破的,

因為共生不出自他,自體不能生,他體不能生,自他和合怎能生呢?如一個
瞎子不能見,許多瞎子合起來,還不是同樣的不能見嗎?所以說共生是犯有
自生他生的雙重過失。有一類外道,對世間一切的存在與生起,不知其所以
然,看不出他的因緣,於是便以為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然如此的,執著是無
因生的。果法從無因而生,這在名言上又是自相矛盾的,有因纔有果,無因
怎會有果呢?現見世間有情的事情,要有人功纔成就,若完全是無因的,人
生的一切作業,豈不都是毫無意義?貧窮的自然貧窮,富貴的自然富貴,這
麼一來,世間的一切,完全被破壞了。同時,如果是無因而有果,此地起火
,別地為什麼不起呢?同樣是無因的,為什麼有生有不生?別地既不起火,
可見這裡的火,是自有他的原因,只是你不能發覺罷了!所以說「不無因」
生。主張自性有的。都可用這四門觀察他的怎樣生起。一一門中觀察不到,
就可知自性生不可得,所以說「是故知無生」。

反過來問中觀學者,諸法究竟有洠в猩兀坑猩亲陨兀克兀抗

生呢?還是無因生?敵者還不是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破斥你。中觀者說:一
切法是緣生,緣生是不屬前四生的,所以就免除了種種的過失。古代三論宗
,從一切法無自性的觀念出發,說一切法唯是假名,不從自他等生。如長短
相待,他的初章中假說:『無長可長,無短可短。無長可長,由短故長;無
短可短,由長故短。由短故長,長不自長;由長故短,短不自短。不自長故
非長,不自短故非短。非長非短,假說長短』。這意思是:從長短的相待相
成中,理解無長短的自性(也叫做中)。唯其洠в虚L短自性,所以是假名的
長短(也叫做假)。這無自性的長短,觀察他的自性有(如四生),雖畢竟
清淨,一毫不可得;而假名的緣生宛然。他從緣起理解到無自性,在無自性
上成立相待假(這叫成假中中後假)。這一觀察過程,是非常正確的。天台
破他有他生過。照天台家的意思,一切法非自他等生,是不可思議的因緣生
,即空即假即中的緣起,是不可思議的。在他的解說中,有『理具事造』說
。台家的緣起說,是妙有論,與中觀的幻有論多少不同。西藏傳月稱的解說

:諸法因緣生,就是無自性生,無自性生,所以是緣生。這無自性的因緣生
,唯是觀待的假名,與三論宗的見地相近。常人直感中的一切,皆有自性相
浮現在認識上。就是有一自成的,常爾的,獨存的感相。若因此主張自性有
,以為是實有的,就可推究這自性有到底是怎樣生起的。這不是自生,就是
他生,或者共生,無因生,不能離這四生更說有生。在四生中,得不到自性
有法的可生,才知洠в羞@樣的生,就是無自性生。有中觀正見的學者,解了
一切法的無自性生,是如幻如化的緣生。一切法本洠в歇毩⒌淖孕裕欠N種
因緣的和合生。如鏡中像,不能說是從玻璃生,面生,光生,空間生;尋求
像的自性,永不能得,而在種種條件的和合下,就有此假像。生也不見有一
自性的像從那裡來,滅也不見有一自性的像到那裡去。這如幻的緣生,不以
為他是真實的,所以不應該作四門觀察,四門觀察是觀察真實的;而世諦假
名,是不為勝義觀所得的。因為外道小乘都執有實在的自體,所以用四門破
除自性生,而無性的緣生,不能與四生混濫的。

如諸法自性一頌,在其他的譯本中,在立四緣頌之下。青目釋卻提在前
面,我們就根據青目釋解釋。上一頌是標,這一頌是釋。八不頌雖列舉了八
不,但觀因緣品卻專釋不生;不生中初頌是用四門觀察,第二頌主要的在解
釋無自性生。自性生不可得,其他三生也就容易知道不可得。自性生是四門
的根本。如不生是八不的根本一樣。何以自生他生都不可能呢?「如」一切
「諸法」的「自性」是「不在於緣中」的,所以決洠в袕淖孕陨摹R蚓壓
合的存在,是由種種的條件所生起。自性卻是自成的,本來如此的。自性與
緣生,不相並立。所以凡是自性成的,決不假藉眾緣;凡是眾緣生的,決無
自性。一切法依眾緣而存在,所以就否定了自性有。洠в凶孕裕斎粵'有從
自性生了,自性生尚且不可得,他性生當然不成。這因為,他性實際就是自
性,從彼此互相對立上,說此是自性,說彼是他性。如在他法的自體看,還
是真實獨存的自體。所以說:「以無自性故,他性亦復無」。自他都不得生
,又怎能說共生?有因尚且不生,何況無因生?這是不難了解的,所以頌文

也就不說了。

丁二  觀四緣不生
戊一  立
    因緣次第緣    緣緣增上緣    四緣生諸法    更無第五緣

觀四門不生,遍破了一切自性實有者;觀四緣不生,卻針對著佛法內部
的學者。一切有系主張四緣能生諸法。論主說,因緣生不是自性生,他雖表
同情,但他以為四生中的他生,是洠в羞^失的,緣生還不是他生嗎?所以引
證佛說與阿毘曇中的四緣,成立他實有一切法可生。「因緣」,在大乘唯識
學上,說唯有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是因緣。但有部說因緣,體性是一切
有為法,在有為法作六因中的前五因(同類因,俱有因,相應因,遍行因,
異熟因)時,都名因緣。意義是能為親因的緣。「次第緣」就是等無間緣,
體性是一分的心心所法。前念的心心所法,能為次第的後念心心所法生起之
緣,所以叫次第緣。有部的因緣,是通於三世的,次第緣則限於過去現在,

因為未來世的心心所法,是雜亂的,還洠в斜厝坏拇蔚谛浴_^去現在中,還
要除去阿羅漢的最後心,因為剎那滅後,不再引生後念的心心所,所以也不
是次第緣。「緣緣」,就是所緣緣。心心所的生起,必有他的所緣境,這所
緣境,能為心心所生起之緣,所以叫(所)緣緣。像滅諦無為等,都是所緣
的,可知的,所以緣緣通於一切法。「增上緣」,不論那一法,凡是有生起
他法的勝用,或者不礙其他法的生起,都叫增上緣。這本可以總括一切緣,
這裡是指三緣以外的一切。一切法生,不出此四緣,此外更洠в叙N緣可以生
法的。所以說:「四緣生諸法,更無第五緣」。從緣生的一切有為法,不外
心、色、非色非心三類。色法是依因緣增上緣二緣生的。心心所法,依四緣
生。非色非心的不相應行法中,像無想定、滅盡定,有因緣、次第緣、增上
緣三緣;不是心法,所以洠в兴壘墶F渌姆巧切姆ǎ矎囊蚓墶⒃錾
緣二緣生。由此四緣,一切法得生。就是有名目不同的,也都可包括在這裡
面,所以說更無第五緣。同時,彈斥外道的邪因,像自然生,大自在天生等

。解深密經說:依他起不從自然生,名生無自性,也就是這個道理。

戊二  破
己一  審定
    果為從緣生    為從非緣生    是緣為有果    是緣為無果

這一頌的性伲菍彾ā7惨苿e人,必須先將他的執見,加以審定準確
,他才無可詭辯,無從諱飾。本頌的含義很晦澀,各家譯本都這樣。外人立
四緣生果,當然主張果從緣生,為什麼還要問是不是從緣生呢?依青目釋說
,這是雙定二關。立果從緣生的人,聽到性空者說緣生不成,他是會轉而執
著非緣生的。現在要審定所指的果性,究竟從何而生,所以作雙關的問定:
「果為從緣生」呢?還是「從非緣生」呢?使他進退不通,無路可走。這二
問,般若燈論的解說:是緣中有生果的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