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

第12章

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第12章

小说: 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尊光入尊自顶间,侍众光入侍众顶,尔时菩萨众获得,空前万种三摩地。 
象宝严饰金座上,净饭王子以金瓶,满四海水从尊顶,遍注全身而灌顶。 
授权能仁佛补处,诚祈慈尊对众中,由业受苦诸有情,得安置于无漏乐。” 
在未来世,至尊怙主弥勒来此世界,示现成佛事业的情况:是在佛的教法住世五千年中,渐次时间将完,到最后仅教相住世五百年时,以及教相住世也湮没的时期中,一切众生愚痴,而随烦恼转,彼此互相残害,完全造作恶业。以此福报愈趋愈下,人寿将减短到二十岁,乃至渐次减短到最后人寿只有十岁时,饥馑劫、瘟疫劫、刀兵劫等渐次而来。一切众生将彼此互相斗争,由此如处地狱,将受种种残害和痛苦。那时,至尊怙主弥勒出现于世,身长只一肘,披著法衣,威仪具足,身出光明。诸众生一见弥勒威仪,叹为稀有,生起敬仰。都问道:“尊身这般美妙,是从何而获得的?”因此,化身的弥勒说道:“我是由修忍辱而得来的。你们也当断离斗争,而修忍辱吧!能这样作,将得到同我一样的妙相。”以此由慈尊的发心加持力,使那些众生都修忍辱。由此福报渐渐增长,人寿也就渐增到二十岁、三十岁等,不断地还向上增长,安乐也随之渐渐增长。 
此间赡部洲的一切大地土,将成为平如手掌面宽广,完全没有峡谷瀑流、污泥秽渣、砂砾碎石等,草如铺茵般美饰大地。起足时地随起四指,踏时地如棉下动,谷物及香花藤木桑美树干等遍满诸方隅。气候温和,风调雨顺,时节调匀。大地产生美好芬芳、甘美异常的自然香稻。由于降下天界甘雨,地力也随之增长,滋生各种色彩鲜艳的花果美树,高约一俱卢舍,遍布于大地。中间出现美好清洁的泉水浴池等,说不完的美好功德。在这般美好的世间出生的人类,将是身出诃梨旃檀香气,身著憍尸迦美妙衣,受用天界福报,寿命能活八万岁,身语意三门远离恶业,身色美好,身材高大,量有今人八十肘或八十八肘,约二十二寻高度,都具足大力。这些人类,除有欲念、饮食、渐老外,就连疾病的名称也听不到,与天身一般无二。据说当佛教只有教相住世,或佛教没灭以前,进入上半长时劫(人寿从无量岁到十岁时)完时,从这时直到至尊怙主弥勒还未出世之间,将出现许多辟支佛,在中间“十八叠”开始时期,至尊怙主弥勒方出现于世。 
至尊怙主弥勒出世的地方,将在释迦能仁王佛示现涅槃处──拍尸那城,顶宝慧王的王宫中。这一王宫长十二由旬,宽七由旬,周匝绕以七宝建成的七重墙垣、七重城壕、七重宝树璎珞铃网以严饰,风吹动时,发出五支美妙音乐,而使诸众生起欢乐。复有天物所成的曼陀罗花、优波罗花、邬昙波罗花,以及人间所有各种香花,遍布庄严。复有八功德浴池,及湖泊中各种莲花以为严饰,各种水禽争鸣其间,发出悦耳歌声。复有美妙林园,各种奇花遍布其中。王城的东南西北中各方,都有最胜如意宝树行列周边围绕。这些美妙庄严,胜过天宫的富丽。住在这样美妙王宫中将出现权领四洲的转轮王,他具足八种军马,拥有七宝,生有千子,有八万嫔妃,权领小国王侯四千四十人,政教兼治,王名白螺。他有大臣名婆罗门梵种,他具足多闻,善巧诸学术。他的夫人名具梵母,容颜美丽,具备艺术美德。至尊怙主弥勒将生为这样美德父母的儿子。 
此一节中,至尊怙主弥勒观察时、处、种、世系、生母等五事已,而由兜率天宫下降,出生于赡部洲中。第一观时:是至尊怙主弥勒观察到人寿八万岁时,一切情器世间都非常圆满。也就是他堪度诸众生的度化时期。第二观处:是观到处所当在南赡部洲。第三观种:是观察到那时的人类中,以婆罗门种为最尊,以此观察到当在婆罗门种中。第四观世系:是观察到他应生的父母,都世系完善而无过。第五观生母:是观察到他当生的母亲婆罗门“具梵母”,具一切美德,并有大愿力等。经过这样观察后,临到降世时间,由诸天众供养无量不可思议供品,从兜率下降,而来到赡部洲中,入于佛母具梵母的胎中。继在住胎十月的时间中,每天为诸天善神说法,作广大的利益众生事业。到得十月已过,佛母具梵母去游“妙花盛开园”,她以右手攀树枝仰视天空时,菩萨即从她右胁而诞生,菩萨身光普照一切世间,刹那顷一切有情的诸苦顿息,而充满安乐。当由天王帝释引导来诸龙王以净水甘露启请沐浴,于是菩萨向四方各行七步,每步出生一大宝藏,及一莲花。目视四方而说偈道:“此为我之最后生,从此解脱无后有,常趣不还无漏果,最后示现大涅槃。”那时,至尊弥勒刚一诞生,同时,转轮王白螺也就生下了一千王子,以及世间中其他高族胜种也生下许多儿子,诸宝藏也都开现,由诸天神降下祥瑞花雨,白伞盖覆菩萨头上,一切方隅遍满音乐等无量供养。于是由菩萨父母请相师为其观相,诸相师记别说:“这是菩萨名‘慈氏’,将迅速成佛。” 
继此怙主弥勒示现幻术等少年游戏事迹,由此成熟解脱无数有情。到二万岁时都居俗家宫中。后来临到成佛的时候,白螺王以各种珍宝来堆集严饰出一座供塔,塔围粗量有六十四寻,高度为一千寻,赐给弥勒的生父“梵种”。梵种复转赐给诸婆罗门,诸婆罗门立即分受供塔。至尊弥勒思念供塔为无常性,启白父亲,得到允许,他也就同婆罗门及王子四千八十人,一起出家。出家的当晚在名叫“龙木”的菩提树,高逾一由旬,花叶果实盛茂的枝干,盖覆著约六俱卢舍的周围环境的树下,现证圆满正觉。成佛后说偈道:“我今已得胜妙处,以故不往其他方,从老病死得解脱,获证甚深甘露门。”说偈后,七天中默然不说一法。由梵天王以金柄五彩珍珠及宝铃网鬘所覆饰宽有三由旬的白伞,及以天界诸宝所严饰的千辐金轮供献予弥勒佛前,并普降宝、香、花雨,而启请道:“今请怙主慈氏尊,速转无上大法轮。”由这样启请,仍默然不语,未允说法,而前往“妙花盛开园”中。由于看见慈尊去到盛开园时所示现各种神通及神变等,所有国王及王子、王妃等,共有王族四千八十人,以及梵种等婆罗门共四千八十人,并有无数众生齐来园中集会,都在佛前出家;此即初转法轮集会,得证阿罗汉果的有九万万六千万人。二转法轮集会中,得证阿罗汉的有九万万四千万人。三转法轮集会中,得证阿罗汉的有九万万二千万人。那时,由于佛的光明神力,除尽一切黑暗,压倒日月光辉。昼夜的分界,是以诸花开时为昼,诸花闭时为夜;又以诸鸟鸣声时为昼,不鸣时为夜。除此分界外,是全无黑夜可言。所有世间环境,尽处在一片嬉戏欢乐中。由慈尊的加持力,一切众生都彼此互相慈爱,尽都如善法而行。继后佛同他的声闻众等一起入城行乞时,帝释及梵天等一切天神,都齐来供养,普降各种天花、花鬘、及各种供雨;佛任住何处,即于其处供设宝座,并且设柔软、抚触生乐的华美座垫,一切众生复常以美妙赞歌来作供养。就这样直到六万年的长久时间,慈尊作出利益无量无边众生的事业,广转法轮后,而示现涅槃,骨身将完整存在于世间。 
关于至尊怙主弥勒现证圆满佛陀时,身生父母,及来集的徒众,与寿量等,如《贤劫经》中所说:“弥勒佛所生之处,为王宫髻慧城,种为婆罗门种,光有一由旬,父名梵贤,母名梵母,子名‘福力盛’,承事侍徒名‘大海’,其中智慧第一名‘智光’,神通第一名‘精进坚’。初转法轮集会有九万万六千万人证声闻阿罗汉果;二转法轮集会有九万万四千万人证阿罗汉;三转法轮集会有九万万二千万人证阿罗汉。寿量为八万四千岁,正法住世八万年,骨身完整存在于世间,供塔只一座……等。” 
如果在此世释迦能仁王佛的教法中,出家善守戒律,并勤行闻、思、修三业,但未获得三乘成果的诸人士,将于至尊怙主弥勒出现于此世转大法轮时,获得他的摄受。这是释迦佛世尊所说的。而至尊怙主弥勒也亲自承许,如《弥勒授记经》中说:“若于释迦师子教,清净受持诸戒学,如佛所说善修行,彼将值遇我教法。于诸僧伽施法衣,以及饮食与各种医药治疗诸人士,彼将值遇我教法。十四与及十五日,半月形时初八日,以及示现神变月,若持八关斋净戒,供养善修长净法,彼将值遇我教法。”以此发愿往生兜率至尊怙主弥勒座前,依慈尊听受菩提道次第诸要法的人士,缘念至尊怙主弥勒身相,而常时勤供七支曼遮等,以及清净守持所受的诸戒律,并向导师释迦世尊及怙主弥勒勤行祈祷,将如愿获得成就。这是经中所说的。而至尊弥勒复亲许凡诵《弥勒誓愿陀罗尼》者,也能获得往生兜率,并得到慈尊摄受。过去有许多大德,意乐逝世后往生兜率,他们念诵《弥勒誓愿陀罗尼》,以及塑造弥勒像,与诵《弥勒愿文》并对他人也广为弘扬,这样的作法事迹是屡见不少的。 
《菩提道次第教授》的根本经教,为《大般若经》。运用《大般若经》中诸教义编制为《菩提道次第教授》的论著,则为至尊怙主弥勒所著之《般若波罗密多现观庄严论》。《现观庄严论》它实际表现出《大般若经》中的一切教义,它的内容分析决择出七十分教义。从其中第一义“发心”至最终教义“事业”之间,所有一切教义都是为开示一补特伽罗修行之法──《菩提道次第》。以此至尊宗喀巴大师广弘宣说:“这一菩提道次第,即是《现观庄严论》中教授。”就这样至尊怙主弥勒所著的菩提道次第的教授论著──《现观庄严论》;以及对于其中诸修要,引用许多佛经来广为开示,而著造出《经庄严论》;特别开示菩提道次第中止观两种修法,而著造出《辨中边论》及《辨法法性论》;复著造了菩提道次第中究竟正见的扼要论述,而是符合龙树所解释佛意的中观见,即决择心之法性,远离一切戏论边的真实理智,而成为究竟一乘的《大乘最上要义论》。这些论著,也就是普遍传称的“慈尊五论”。 
以此意乐以菩提道次第为修要的人们,应当谨向至尊怙主弥勒勤行祈祷,并当重视慈尊所著诸论,而勤修闻、思、修三业。 
三、圣无著菩萨的历史 
赞句中说:“佛所授记圣无著。” 
值得这般赞说的圣无著,根据《妙吉祥根本续》密经中授记说: 
“于我涅槃后,时已九百年,比丘名无著,善巧经论义。 
了不了义经,多门善分辨,成世说理主,善辨经论师。 
彼所著论述,名地之使母,彼由明咒力,将生为慧贤。 
为令教久住,能作摄经义,享寿百五十,圆寂生天界。” 
这样清楚地授记他是为了复兴衰颓的佛教,由悲愿力而出现于此世的一位菩萨。 
细说起来,当佛灭度不久,佛教的内部也就分成了十八家,许多说小乘声闻宗派的人士说大乘非佛所说的教法,他们执持这种邪见,使大乘教法遭受了极大衰损!而各小乘声闻宗派,复彼此诤论,说自为真实,他为愚痴,各各分裂,以此佛教遭受很大的衰损!特别是受了魔力加持而心随转的有一外道老妇人说:“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