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武则天--女皇之路 >

第94章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94章

小说: 武则天--女皇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节未完待续)
    注:
    '6' 毛汉光:《隋唐军府演变之比较与研究》
    '7' 张说:《陇右群牧使颂》
    她开始慢慢变得平易近人,不再像以往那样颐指气使我行我素。或者是营州之乱的挫败让她意识到个人的智慧终究有限,确有必要听取臣下的建议,或者是执政以来长期一帆风顺让她渐渐放松了警惕,开始卸下盔甲,希望能重建君臣之间的信任和温情,毕竟她已经是个老人,据说老人总是更加害怕孤独一些。这是一种由心灵深处开始的苍老,不仅仅与年龄有关。明堂的大火、营州的叛乱、武家人的不争气、对江山后继乏人的恐慌,如白蚁般一点一点地啃噬着原本坚强的自信,那么转而向外界寻求安慰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长期生活在谋划和算计之中也很令人疲惫吧,这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君主,在70多岁生命已进入垂暮之年的时候,想必也不止一次地涌现过想向人一吐心事的念头。
    然而她毕竟自我封闭了那么久,要穿透她铜墙铁壁般垒筑起来的防御外壳直击心灵,非大智慧者不能办到。是幸运也是不幸,她身边正好有这样的人——狄仁杰,她的知己,她的敌人。
    狄仁杰,这个名字在传奇小说的不断渲染下已经迹近神化,他是明睿多谋的神探,他是爱民如子的青天。抛开这些耀眼的光环,寻找史实上的他,你会惊奇的发现这个人甚至比小说中描写得甚至更加完美而迷人。他可以算作是神探,“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何以不可谓之神?他当然是爱民如子的青天,在武皇欲尽诛李唐诸王激起越王叛乱,他明明知道武皇有心杀人立威,却甘冒性命之险上表据理力争,从而救回了几千名越州百姓的性命,自己落得被贬官外放的下场。他曾经落到来俊臣的手里,自承罪状免于酷刑迫害,也换得对方放松警惕,从而接送衣物与家人取得联系,将实情上告武皇,从而逃出生天,可见他的智慧。而在狱中面对要他牵连指控别人的威逼利诱,他宁愿以头触柱,流血被面,也决不屈从,可见他的肝胆。他是总括万机文能安邦的宰相,武皇倚为朝廷栋梁,也是上马治军武可定国的元帅,突厥入塞武周的诸路大军中唯有他敢于追击。甚至他的个人品德也无懈可击,在私,他是当世有名“孝友绝人”的孝子;在公,他是号称“狄公桃李满天下”荐贤举能不遗余力的君子。他宽宏豁达,从不计较别人对他的诽谤谗言;他正气凛然心境光明,为正风俗遍毁一地淫祠邪庙。他每到一地出任地方长官,都赢尽当地百姓的爱戴;他出任宰相,也深得同僚们的尊重,即使是最挑剔的人,也很难从他身上找到一点点缺陷。既能坚持原则,又能通达权变, “箴规切谏有古人之风,剪伐淫祠有烈士之操”'8',刚经历了神功元年那个多事的秋天,安抚河北百姓满载盛誉归来的狄仁杰被任命为鸾台侍郎,并于次年拜相。这不是这个传奇人物的第一次拜相(天授二年他就曾一度入阁拜相,随即被来俊臣陷害入狱),但这一次归来他不会再轻易离开——他将真正走进武皇的生活,走进她年迈孤独的心灵深处。
    (本节未完待续)
    注:
    '8'《朝野佥载》
    狄仁杰是并州太原人,算武皇的半个同乡,比她小六岁,神功元年备位宰相的时候,他67岁。经过几十年的宦海浮沉大起大落,在死亡的边缘行走过多次,他行事益发从容沉稳,智慧也渐达圆融贯通之境,对人性的认知更是入木三分,在当时便被视为城府凝深老成谋国之人'9'。而与他机警持重的性格相得益彰的,则是他超强的表达能力。据说狄公天赋雄辩,声音洪亮,说起话来长髯飘飘,激情四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配以他生动的表情和挥舞的手势,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对这个人的赞誉一千多年来从未停止过,即使用现代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也难对他有所微词,他既符合左派忠贞报国鞠躬尽瘁的标准,又能满足右派珍爱生命人文关怀的期许。而他侍奉的那个君王,则是旷古绝今的女皇帝,一生跟老公斗,跟儿子斗,跟群臣斗,跟看不见的世俗规律斗,对她的争议从古到今从未平息过。当狄公遇上武皇,当传奇遭遇神话,这样的君臣遇和又会激荡起什么样的风云变幻呢?
    不能不说,她与他之间的君臣相知也许并不是倾盖如故的浪漫故事,而更多的是狄仁杰刻意接近的结果。翻遍史籍,我们很少看到狄公对于武皇讳莫如深的私事加以劝谏,比如男宠,比如诸武。像张氏兄弟这对油头粉面的“解语花”,一些正直的大臣都不同程度上表示过轻蔑和敌意。宋璟就很喜欢跟武皇这两个没头脑的小情人过不去,没事就想把他们弄到监狱里去SM一顿^_^ 王及善(就是劝武皇杀掉来俊臣的那个宰相啦)、朱敬则等人也都有规劝武皇收敛情事,恐伤圣德,至少也要教会二张严格礼教不可张狂,但却很少有狄仁杰关于这方面的谏言记载。或者确如一些人猜测的那样,狄公是觉得此二人不足为患,甚至还可利用吧,但我个人倒是认为,狄公此举是出于对武皇隐私的尊重,看穿了这个寂寞妇人心底那些说不出口的幽微心事吧。可能在他看来,武皇养两个男宠,就像老太太养几只猫猫狗狗解闷一样,有时抱在膝头抚摸下皮毛,也没什么不可以的,用不着扯到君臣失序那样严重。
    这种态度还可以从他对待诸武的方式上反映出来。狄仁杰和武承嗣是有过节的,当初狄仁杰被来俊臣陷害入狱,背后就有武承嗣的影子,只因狄仁杰代越州百姓出头求恕一事大大得罪了要求严办越王一案的武承嗣。及至狄公凭聪明才智逃得性命,武承嗣干脆直接跳出来奏请诛杀狄仁杰,奏章一次次地递上去一次次地被驳回,还是不死心,又指使了一个小官叫霍献可的,头触玉阶寻死觅活地请杀狄仁杰。可武皇的脾气一向古怪,越是着急地要求她做一件事情,她越是不理,说不定一来二去地还把这个人给留心上了^_^ 不过狄仁杰复位之后却并没有向诸武报复,就连象李昭德那样背后挑拨离间的记载都没有。民间传说中曾有武三思设宴款待狄仁杰,传召美婢素娥侍酒,结果素娥悄然遁去,自言身为花月之妖,不敢接近狄公这样的正人君子。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出狄公似乎在表面上还能与诸武保持融洽,没有大的冲突。他曾和武懿宗等人一起抚慰河北,照理说是很了解武家人在河北的胡作非为了,但看着武懿宗被朝廷百官又是弹劾又是百般取笑,也很厚道地没有落井下石。反正武懿宗的丑态大家都有看到,也就不必再去刺激武皇那脆弱的自尊心了。他不说什么,武皇反而自己忍不住抱怨:“承嗣、三思是何疥癣”这句话,据说就是武皇在狄仁杰面前提起的^_^
    但若据此以为狄仁杰是个明哲保身唯唯诺诺的老好人,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的狄仁杰出了名的风骨峥嵘,史载他“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就是说他很喜欢当庭跟人吵架抬杠,而且独持己见决不让步,每次搞到皇帝都只好改变心意乖乖听他的。他的才华和名气早已得到公认,自己也决心不负此生,一心想做宰相,结果开始提拔上去的左右相却是王及善和豆卢钦望。狄仁杰大失所望,调戏起这两个顶头上司倒是一点也不客气。比如新官上任照例要说两句:“我等身无长行,滥竽充数罢了。”狄仁杰立刻道:“我看你们玩长行(一种唐代赌博游戏)很在行嘛,怎么能说身无长行呢?”想想还不解气,又说:“其实不该称为右相,应该称为有相才对。”王及善是个老实人,呆呆地问:“为什么呀?”狄仁杰促狭地一笑,道:“你没听说过么?聪明的不如命好的,你们两人都说得上好面相好福分呢!”满场大笑,王及善和豆卢钦望大为尴尬,也只得勉强跟着笑了笑,实在不是滋味。'10'狄仁杰个性之强悍,由此可见一斑,跟大众心目中那个温柔敦厚笑起来一脸高深莫测的狄公,还是颇有点距离。
    倜傥不羁和老成持重这两种乍一看仿佛冰与火般完全相反的特质,却完美地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使他充满了一种奇特的魅力,凡是接近他的人都很难不被他吸引。可怜的王及善就是一例,一面经常被狄仁杰调侃捉弄,一面心甘情愿地为他敲锣帮腔,只因狄仁杰总是能够一针见血地说出他结结巴巴半天也组织不起来的心里话。直率而富有幽默感,却永远拿捏得当不会过火;雄辩滔滔的背后是冷静的思索和理性务实的行事,这样的臣子恐怕也没有哪个君王会不喜欢,不管是男皇帝还是女皇帝^_^ 事实上在狄仁杰拜相的前夕,武皇就曾钦赐他一袭紫袍,上有十二个金字“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称赞他清廉而勤政,当荣升相位,特地赐袍表达对他的激励和期许。这十二个字据说是武皇亲自绣的喔,想象一下70多岁的老太太一针一线为狄公绣紫袍的样子^_^ 这首《制袍字赐狄仁杰》有收录入《全唐诗》中,见证着一代名相曾经的风华。
    (本节未完待续)
    注:
    '9' 《全唐文*授狄仁杰内史制》
    '10' 《太平广记*御史台记》
    既是同乡,又是高宗时代的老臣,狄仁杰和武皇一同经历过那些沧桑的岁月,对她的了解自非他人可比。再度拜相之后,机警沉稳的狄公逐渐赢得了武皇的信任,常被尊称为“国老”而不名,眷礼卓异,无以伦比。因武皇春秋已高,朝廷上下对诸武的反感也日益明显,武承嗣不能不急,求取皇储之位的心情越发迫切,屡屡遣人游说武皇,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大周的江山不能一代而亡”云云。武皇心中矛盾,多次问计于宰相,不过就算她本来无心征询他们的意见,狄公也总有本事把一切话题往这儿引^_^ 他可以不计较武皇养多少男宠,不奚落武家人的蠢笨无能,可是立储这等事关国之根本的大事,他一定严防死守,不给诸武一丝一毫的机会。
    “朕昨夜几次梦见跟人玩双陆(一种赌博游戏)都不能取胜,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次闲聊的时候武皇不经意地提起。
    “双陆不胜,必定是宫中无子。”狄仁杰一语双关地答道,“这是上天垂意,暗示陛下,久虚储位必定生变啊。”
    一语起兴,狄公的长篇大论随之而来:“太宗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高宗皇帝以二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把江山社稷传给其他家族,屡次梦到自己输棋,岂非天意示警,告诫陛下不可妄为?”
    “何况姑侄和母子比较起来谁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狄仁杰遗憾地摇摇头:“臣真是没听说过侄儿做天子在太庙里祭祀姑姑的。”
    这话正好说中武皇的心事,本能地就想逃避,立刻变脸:“这是朕的家事,不需要你多管。”
    但这怎么能消退狄公的热情呢?“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什么事情不是陛下的家事呢!陛下不是教导我们君为元首,臣为股肱,君臣义同一体么?何况臣备位宰相,岂能不过问!”
    武皇不禁语塞。她虽然广涉文史,又岂是辩论专家狄公的对手?就算还想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