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分钟放下压力 >

第3章

5分钟放下压力-第3章

小说: 5分钟放下压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我又不得不硬着头皮上门。这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了,可一上门,丈母娘一看:“你凭什么娶我闺女?你看看你,干什么工作的?”我说:“心理医生。”丈母娘问道:“干几年了?”我回答:“对不起您,今年刚刚开始干,才毕业。” 丈母娘又问道:“有房吗?”我低头说道:“还没来得及买呢。”
压力感受的特点:
●本质是情绪(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会导致认知偏差
在这种情况下,丈母娘可能说了些不太客气的话,这时候人的三套决策系统就会导致我的认知偏差。
每个人都有三套决策系统。第一套决策系统叫逻辑决策系统,它是理性的,也就是不带情绪的。逻辑决策系统这时对我说:小心,现在对你说话不太客气的这位老人家是那个你已经追了四年的女孩的亲生母亲,你必须对她表现出你的谦恭和顺从,否则,一旦你跟这个老人家有了矛盾冲突,你追她女儿四年可就白追了。
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两套决策系统:情感决策系统和情绪决策系统。这两套决策系统是感性的。它们告诉我另一个答案:凭什么啊,本少爷也是独生子女,什么时候受过这气!你凭什么门缝里看人,把我看扁了,不成,我得跟她理论理论。
人的三套决策系统:
●逻辑决策系统(理性)
●情感决策系统(感性)
●情绪决策系统(感性)
理性决策系统和感性决策系统给我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理性决策系统让我夹起尾巴来小心做人,一定要让老太太高兴;感性决策系统让我去跟她理论理论,凭什么看不起人。这时,我内心深处充满矛盾,而这矛盾本身就是压力。
另外,情感、情绪决策系统告诉我的答案是带着情绪、带着愤怒的。即使当时在面对未来丈母娘的时候,我咬着牙、跺着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给按住了,然后挂着迷人的微笑,带着阳光的表情说:“阿姨,您放心吧,以后我一定对您好。”老太太一听果然很高兴。可这事虽然过去了,但情绪已经在内心深处存在了。
这情绪就是,第一次见面你就看不起我,我很生气。而这种情绪导致我产生的认知偏差就是,这个老太太不好相处。由于有了这样一种情绪化的结论,因此以后如果我跟丈母娘在长年的家庭生活当中朝夕相对时,也许她无意中说的一句话,我就听出“意”来了,这就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者有意”的“意”从哪来的?就是从第一次见面由于情绪造成的认知偏差中来的。“这个老太太不好相处”的认知偏差慢慢积累还可能会演化成家庭矛盾,而家庭矛盾正是一种人际型的压力。
可见,压力的存在是由于压力源和压力感受共同存在的结果。压力感受其实就是一种消极情绪,它会使人们产生认知偏差,进而在生活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在职场中,在我们每天工作的环境中,压力导致的情绪以及情绪导致的认知偏差是不是存在?当然是存在的。
假如你是一个飞机驾驶员,每天穿着很精神的制服,天天开着飞机飞过来、飞过去……这工作听上去非常体面,可你每个月的收入比很多其他航空公司,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山东航空公司的飞机驾驶员都要少。这时,你肯定会有情绪,心里很愤懑:“我们都是飞机驾驶员,凭什么我这个航空公司每个月给我的工资就不如那些航空公司飞机驾驶员的高呢?”如果是第一年不如人家,那没关系,可第二年你的经验增长了,公司是不是该给你涨工资呢?后来发现就算工资涨了也没有人家的高,因为人家涨得更多。
这时,你的收入比别人少,就是一种客观压力。如果这种客观压力持续的时间一长,有可能你的妻子就不满意了,说:“你瞧你的那些同学,人家也是飞行员,每个月的收入都是你的两倍,甚至是三倍。” 妻子一不满意,你的人际型压力就产生了。你有情绪了,你的情绪指向谁?肯定是指向你所在航空公司的领导。你愤愤不平地说:“我们公司怎么那么小气,简直同工不同酬嘛!”这种情绪持续一天没关系,持续两天没关系,可一旦积累的时间一长就会导致认知偏差:“领导太可恶了,我必须给他一点颜色看看。”
结果可想而知,你极有可能在工作中用恶意行为来报复,至于是什么恶意行为我们就没必要在此猜想了,我们想要证明的是,压力导致的情绪以及情绪导致的认知偏差在职场是同样存在的。
                  同样的压力,截然不同的感受(1)
我们每个人都在面对压力,而且每个人面对的压力都是形形色色的。有压力就会有压力感受,而每个人的压力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差异?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自己独特的压力感受呢?
性别不同,压力感受不同
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两个人面对的压力完全一样?做心理医生这么多年,我个人认为没有。首先,我们的自然角色就决定了我们面对的压力不一样。自然角色就是性别。所以,男人和女人所面临的压力肯定不一样,甚至是相同的压力源,如果作用在不同性别的人身上,他们的压力感受都会不一样,造成的情绪也会不一样。
比如我们最大的躯体压力——衰老。这种躯体压力不但比任何疾病都可怕,而且人人都躲不开。我们国家现在医学挺发达的,有些人只要注重保养,比较科学地去健身,可能一生都不会患什么太大的疾病。但是不管你身体多好,都无法躲开衰老。可以说,衰老是各种各样的躯体压力中最极端的一种。
面对这种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躯体压力,男性和女性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这主要表现在税收上,压力是个让人讨厌的东西,但有时候它又很有价值,能创造税收。全世界给女性开的美容院、SPA生活馆、整形机构有多少?女性面对衰老的时候,面对巨大的躯体压力的时候,她该怎么办?她会去整一下形,去做个拉皮,美美容,去做个SPA,以此来延缓一下自己自然衰老的过程,把自己的青春延长一些,把自己的美丽保存得更久一些。
女性对这种躯体型压力的反应,给国家创造了不少税收。男性呢?男性也躲不开衰老,但是男性不会有那么敏感的反应。专门服务男性的美容院、SPA生活馆、整形机构,就比服务于女性的要少。
再比如失业,面对失业这种事务型压力,男性和女性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是这次男性的反应比女性要强烈,只有不到21%的女性会认为失业是身上所有角色的崩溃,而男性的比例要高得多。
有这样一份调查,如果失去工作,你认为在以下哪一种角色上会出现角色失败?在给出的诸多角色选项中,很多女性认为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如果做得不够好,会使自己的职业竞争面临一些挫折,可压力不大。
但是高于86%的男性认为,如果失去工作,如果自己的事业出现挫折,那么作为丈夫是失败的,因为做得很不够格,不能给妻子提供一种相对安逸的、相对轻松的生活;作为父亲也是失败的,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每天在外忙碌,为社会作贡献的人,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教育经费;等等。
由此可见,由于性别的差异,当人们面对相同压力的时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压力感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使压力产生因人而异的效果呢?
年龄不同,压力感受不同
压力和年龄有没有关系?
首先,我们每个人,不管年龄多大,都会面临这样一种压力——发展焦虑。只要从懂事时起,我们都面临着一种发展焦虑,就是十年之后,或是二十年之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细分的话还包括在社会生活领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私生活领域、家庭生活领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为学生,拼命读书、使劲读书,每天都通宵达旦夜以继日,为什么?因为要考上一个全国重点大学。为什么要考上一个全国重点大学?因为只要考上一个全国重点大学,以后就会从事一份好的工作,然后就会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作为职场人,拼命地努力工作,在各个领域证实自己。为什么?想升职、想加薪。可见,不管是何种身份,我们都面临这样的发展焦虑,就是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同样的压力,截然不同的感受(2)
另外,我们每个人所面临的发展焦虑又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尤其是那些家庭环境比较优越,没有经历过社会体验活动,没有经历过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他们不知道社会是什么样子,对社会相对茫然。他们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不清楚自己应该变成什么样子,应该在哪些方面增强自己,对这些他们完全没有意识。
现在甚至出现这种情况,大学生毕业之后出租自己,这在网络上比较常见。这些大学生用这种出租自己的方式与社会先接触两三年,从事不同的行业,但都是短期行为。比如他们把自己租给一个记者,帮他扛一扛机器,帮他开一开车,而这个记者一个小时付给他们一些报酬。渐渐的,他们熟悉了这个媒体行业。然后,某个人又把他们租走,让他们去给他的孩子辅导功课,比如做英文家教、数学家教等。渐渐的,他们又熟悉了家教这个领域……
在出租自己两三年之后,他们就大概地了解了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这时,他们才会对自己应该在哪一行业发展有个大概的想法,也就是说这时他们才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对职业方面的规划,他们的发展焦虑才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实现途径。
还有一种情况也出现在刚毕业的学生身上。一些学生认为,这个社会太可怕了,这个社会竞争太残酷了,自己家庭情况还不错,要不考研得了?要不还是找工作?因为这种发展焦虑,他们没有一种特别现实的、特别清晰的去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在这种焦虑下,在这种压力下,他们挫折了,心理学管这种情况叫做退形。
一般情况下,家庭情况比较好的学生选择回避社会竞争,他们躲回家里去,躲在一个温暖的领域中。但是待在家里久了,父母会说你怎么不找点正事做,亲戚们也说大学毕业了找工作吧。这让他们在面子上觉得不太好看。为了回避父母、亲戚们给他们的这种人际型压力,他们就假装考研、考GRE。然后每天在家长看得见的时候拿起一本书,家长看不见的时候就打开计算机玩魔兽争霸。实际上他这也是在回避。
面对发展焦虑所带来的压力,处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压力感受,处在茫然期的大学生会下意识地作出回避社会等行为。那么一旦走出茫然期,人们又会对发展焦虑产生怎样的压力感受呢?
25岁到35岁的人,毕业有一段时间了,他们面临什么样的压力?这一年龄段的大多数人已经开始慎重地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发展了,甚至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在职业领域找到自己比较满意的位置,开始一步一步往前走了,开始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拼搏了。
这种情况看上去挺好的,但是这种自我拼搏会带来什么?不会因为自我拼搏了,发展焦虑就消失了,发展焦虑在他们身上依然存在。刚刚说了,发展焦虑分为两个领域:社会生活领域,私生活、家庭生活领域。那么,在社会生活领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