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分钟放下压力 >

第8章

5分钟放下压力-第8章

小说: 5分钟放下压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结的,他才能保证团队是相对平稳的,他才能保证团队是不会出问题的。
如果在一个团队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无法在客观上保证团队处于一定的压力水平之上时,那么不妨给大家放假,让大家回家去,让大家到别的领域去释放自己的精力,释放自己的注意力,以避免大家把那些在闲暇中产生的所谓是非释放在工作环境中。如果公司的管理者不能保证自己的团队处在一定的压力水平之上,时间长了这个团队的团结就会成问题,团队里一定是闲言碎语满天飞。
压力是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适当的压力就是动力,可以催人奋进,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使个人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压力的缺失会导致积极动机不足、自我价值感来源不足、注意力空置等不良表现。如果压力水平特别高的话,会摧毁人们的心理环境,导致广泛性焦虑、强迫倾向、注意力碎片化、偏执型压力感受,甚至引发抑郁症。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让自己的团队成员保持一定的积极动机水平,以避免出现自我价值感来源不足等问题。
                  他为什么会在深夜裸奔?(1)
要点:防止压力升级
他得挣儿子的留学担保金,得给外甥找工作,得应付妻子的不满意、姐姐的抱怨、母亲的不理解,还有三个亡命徒顶在太阳穴上的枪口——最后他崩溃了,深夜裸奔。
这是因为他浸泡在多重压力中太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因此,我们要及时减压,防止压力升级。
大男人为什么深夜裸奔
在多重压力的夹缝中崩溃
2007年的一天夜里,一个比较熟悉的警察同志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想寻求我的帮助。原来那天夜里,北京和平里的一个老式筒子楼的一些住户突然报警,说在深夜里被一阵特别怪异的声音惊醒。其中,最早报警的是一个年轻女孩,她一个人在那儿租了一间房子住,说听见楼道里有人光着脚在水泥地上来回乱跑,一边跑一边还哼着一种很熟悉的旋律。这女孩爬起来了,拉开门对着那黑影嚷嚷了一嗓子:“大半夜的,折腾什么,再折腾报警了。”
看见楼道里突然之间有了亮光,那黑影非但不怕,还迎着亮光就扑上来了,一头撞在女孩家的防盗门上。他满嘴酒气,看着这女孩不停地说:“哈哈,我不是一个人。”女孩吓坏了,报了警,警察来后当场就把那人控制住了。那人身上的服装少得可怜。半夜三更的,不但醉酒,而且扰民。可警察一查看,那人没有任何前科,一筛查他的背景,发现是一个挺规矩的红酒商人。他为什么会出现在和平里的筒子楼里呢?因为他在那儿租了一间民房,储藏了各种各样的红酒,好多还是高档红酒。
后来,警察把他的家属全召来,一调查,发现他不是什么道德败坏的人,应该说在生活中是那种不招灾、不惹祸的人。这时,警察摸不着头脑了,于是就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不管怎么看,这人也不像道德败坏的人,撑死了是酒后闹事,但是为什么他这回折腾得这么出格?我把他的家人送到你那儿,你给分析分析,要不然弄得我这没法工作。但是这个人我们得先拘留他,他做的事毕竟是一些有伤社会风化的行为。”我说:“成,那就让他的家人来吧。”
那个人姓钟,我们接下来称他为钟先生。
钟先生的妻子来了,一进门就对我说:“他平时挺蔫的一个人,窝囊着呢,做什么事他都不是出头的那个,每天谨小慎微的,实在是窝囊。没想到蔫人出豹子。”
我说:“他平时窝囊吗?”
她回答:“很窝囊,别提他多窝囊了。他父亲早已去世,母亲寡居。他还有个姐姐,是农村的,现在来到北京生活。他姐姐离了婚,带着一个儿子。我这外甥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干一些体力活。可他姐姐天天让他给这个外甥安排工作。他不得不管。但同时她这个当姐姐的,既然没有什么工作能力,为什么不照顾一下老母亲呢?他母亲有什么事都找他,每天晚上他还得过去给他母亲做一顿晚饭,好像老太太只是他一个人的妈。说他窝囊一点也不为过,他一点也不敢跟他姐姐有脾气,好在跟我也没什么脾气。”
这是妻子对钟先生的评价。
后来,钟先生的姐姐来了,她说:“我这个弟媳妇她自己故事多了,要批评先批评她吧。”
“你知道她的隐私吗?”我大概明白是什么事了,接着说,“钟先生知道吗?”
她说:“我那弟弟不知道,要不怎么说他窝囊呢。”
过了一会儿,我说:“你弟弟那天晚上可能出现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你能不能告诉我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
                  他为什么会在深夜裸奔?(2)
钟先生的姐姐一听,拍着桌子说:“我就知道你是他们雇来数落我的。那天发生了什么事?那天晚上6点半,我弟弟答应请北京一个高级饭店的经理吃饭,好安排我儿子去这个饭店的后厨帮厨,找份工作。”我说:“原来是这么回事。”
钟先生的姐姐接下来又发表了一通不满:“你说我这弟弟,我弟媳妇有了隐私的时候他没有心理崩溃,他亲儿子需要留学担保金的时候他没有心理崩溃,他在青岛的门市部被别人查封的时候他也没崩溃。”顿了顿,又说了一句,“怎么偏偏给我儿子找了一个在饭店后厨帮厨的工作他就崩溃了呢?这不是大事啊?”他姐姐显然很不服气。
大概过了三天,钟先生拘留结束,我们约在一个饭馆见面。我问他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跟我讲了一下那天发生的事情。原来,那天下午5点,他给人家送完货,开着自己的比较老款的捷达车,着急地从京郊的一个地方返回北京市。没多久,他的车快没油了,刚好在城乡结合部边上有一个加油站,于是他减慢车速,靠路边排队等候。就在他停车的一瞬间,一只手从驾驶位的窗户伸进来了,一把枪顶在他的太阳穴上。随后,三个人拿着三把土质的火药枪坐进了车里,前后过程就15~20秒。在这种情况下,他被困在了车里。
钟先生当时嘴唇发麻,浑身冒冷汗。肌肉开始僵硬,是压力警觉期的生理指标,他倒没僵硬,却已经使不上劲了。他那车是老款的捷达,手档的,挂了几下档,愣是没挂上,手都软了,脑袋轰轰的。在犯罪分子的威胁下,他没有加油,开始往前走。
等钟先生明白过来,他想了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今天晚上没人给老妈做饭。第二件事情,外甥的工作要泡汤了。他急急忙忙往城里赶,就是因为这天晚上6点半他约了一位高级饭店的经理吃饭,给他外甥找工作。这回,外甥的工作要泡汤了。
这时,犯罪分子手中的火药枪是威胁他生命安全的压力源,他不得不听从犯罪分子的指示,去了城乡结合部的自动提款机。坐在右后方的犯罪分子下车奔向那个自动提款机取了点钱。随后,到了离自动提款机很近的一个火车票售票点,还是坐在右后方的犯罪分子去买了火车票。等那个犯罪分子回到车上,坐在他身边的犯罪分子问:“买了几张?”“买了两张。”“到哪?”“赤峰。”“什么时候到?”“明天早上X点。”
钟先生这时心里咯噔一声,心想他们根本不避讳我,放心大胆地让我听到这些细节,为什么?很简单,没把我当活人……三个犯罪分子两张火车票,还有一个怎么逃跑?
其实,后来钟先生逐渐镇定下来。压力的警觉期过去之后,他开始调动自己的思维,跟他们攀谈。在攀谈过程中他了解到一些信息。第一,这些人为什么挟持他。因为这些人看中的就是他这辆老款捷达,老款捷达很普通,银灰色车身,把这老款捷达开上路,它是最不起眼的车。第二,这些人要干什么。这些人先是希望有这么一辆车,然后取钱,然后买好火车票,再开着这辆车到离城乡结合部比较远的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有个酒吧,这三个人打算去那个酒吧里实施一些犯罪行为。之后,这三个人中的一个开车拉上他们在酒吧中抢劫的东西逃跑,另外两个人坐火车逃跑。他大概知道这些人的目的了。第三,他已经知道身边喽啰的外号叫石头,右后方喽罗的外号叫大龙。唯独身后这个人,一句话不说。
                  他为什么会在深夜裸奔?(3)
“这些人在言谈中没把我当活人,所有的细节对我也毫不避讳”,当钟先生再次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的偏执型压力被凸显出来,他想逃跑的偏执型动机也被激发了。
夜色越来越浓,一个压力重重的中年男性,孤零零地被三个歹徒劫持在自己的车里,向着自己根本不熟悉的城乡结合部很偏僻的小巷里开去。终于,车开到一个村落里,而那个酒吧就在这个村落里。这时,身后的人说话了:“石头你看着他,我跟大龙去办事。”
两人沿着村街隐没在黑暗深处,没过一会儿,大龙又出现在村街的小路口,他没有大声说话,而是冲着钟先生那辆老式捷达挥手。在这和压力集中搏斗的最关键时刻,钟先生反而显得比谁都明白:“石头你看,大龙叫我们,可能酒吧里人多,他们两个人去不够。你注意到没有,大龙没出声,就说明酒吧里的人还没发觉,我们现在如果突如其来地把事情做了,还会起到偷袭的效果。大龙他是叫我们过去帮忙呢。”
钟先生一说完就熄火、拔钥匙,下车沿着村街走了过去。因为在钟先生看来,事到临头须放胆。坐在他身边的石头这时傻了,心想这是我们挟持的司机啊,他怎么现在比我还勇敢,他怎么比我还明白?他倒成拼命三郎了。石头随后下车来,跟在钟先生后面。
钟先生顺着土坡往前走,突然间假装脚底下一个趔趄,伸手抓了一把土,一扭头在黑暗中一声大喝,一把黄土糊在了石头脸上,石头的眼睛迷了。钟先生再一蹲,两百多斤的体重撞了上来,这么庞大的一个身躯一顶,石头就栽进旁边一米多深的排水沟里了。这时,石头开始嗷嗷地叫“跑了,跑了”。钟先生爬起来赶紧奔向自己的车,往车上一坐,钥匙往车上一插,噌的就蹿了出去。
钟先生脱险了。他一路狂飙到四环路,刚想哭,手机响了,一看手机,是自己寡居的老母亲。他拿起电话,老母亲很不客气:“这都快8点半了,你想饿死我啊。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老了我指望不上你,让你每天晚上给我做顿饭,夸张吗?过分吗?”老太太在电话里把钟先生数落了一通,又接着说,“有你这么一个儿子我还不如请一家政服务员呢。”说完把电话挂断了。
钟先生刚从死亡线上捡回了条命,接到老母亲这样的电话,他一肚子愤懑。因此他情绪来了,而情绪导致认知偏差。这时,他最先想到的是他的姐姐,心想:这是我妈也是你妈,你就不能过去给她做顿饭吗?他给自己的姐姐打电话,谁知电话那头响起的是外甥的声音,他立刻反应过来自己今天晚上应该请王经理吃饭,给外甥安排工作。外甥在那边问:“舅,我那工作咋样了?”这边他的气还没撒呢,说道:“我不跟你小辈说,叫你妈接。”“我妈去医院了。我妈找了一个临时工,去医院做护工,可能一夜都得在那儿。”
钟先生突然意识到,姐姐生活也不易,外甥这么大人了没个工作,也不易,朝他们发什么脾气啊。于是他忍了,情绪转向了自己的妻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