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尤文化神秘之谜 >

第10章

尤文化神秘之谜-第10章

小说: 尤文化神秘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后,便点着火把,走过稻田,穿过椰林,循声而来。这种舞蹈不需要舞
台,在空地上用香蕉枝叶围出一块不大的地方就行。观众在地上席地而坐,
一看就是一个通宵。当朝霞映红了椰子树梢时,人们才尽兴而归。他们最喜
欢看的是史诗《摩诃婆罗多》里的选段:“难敌王遇害”、“那罗传”和史
诗《罗摩衍那》里的“悉多受诱拐”和“神猴哈奴曼大战波那”等等。

卡塔卡利舞开始时只由男子演出,后来发展到也有女子参加,也被称为
莫赫尼亚特姆舞。卡塔卡利舞给人的感觉是乡土气息浓,古朴开朗;故事性
强,载歌载舞,有着舞剧的特点。

(三)卡塔克舞。

卡塔克舞产生于北方邦的首府勒克瑙,是北方邦和拉贾斯坦邦的著名舞
蹈,也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

印度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以讲述两大史诗等故事为业的民间艺人,他就叫
“卡塔克”。这些人为了加强敕果,边说边做一些动作,后来动作部分越来
越丰富多采,再配上音乐,于是渐渐发展成了“卡塔克舞”。这一派舞蹈尊
奉的舞王不是湿婆神,而是善舞的克里希纳神和他的情人拉达。克里希纳小
时候当过牧童,非常淘气和多情,女孩子们都喜欢同他跳舞。他同拉达的双
人舞是卡塔克舞的著名舞段。

到近代的莫卧儿王朝时,这派舞蹈受到王公贵族的恩宠,成了豪华的宫
廷舞蹈。它吸收了波斯舞蹈的很多特点,节奏加快,脚步动作越来越复杂。
如果说婆罗多舞是以手指动作变化无穷而著称的话,那么卡塔克舞是以疾驰
急蹴的脚上功夫而闻名的。演员跳舞时脚上要系上50 到200 个小铜铃,随着
节奏的徐疾变化,时而如驼铃远来,时而清脆,时而震响。功力深的演员可


以只让200 个铜铃中的一两个作响。

卡塔克舞的节奏感极强,鼓手与演员有时可以在台上比赛。不管鼓点多
么急促,演员都能步步合拍,当鼓手突然放慢鼓点时,演员也能从容地松弛
下来,给人刚柔相济的优美感,真可谓“环行急蹴皆应节”,“鼓催残拍腰
身软”。

这个舞蹈的基本节拍是:“得、得得、帕易。”在跳舞时,演员可以唱
歌,再配上手和脚的动作以及脸部表情,观众比较容易理解表演的故事内容。

卡塔克舞给人的印象是:开朗奔放,热情欢畅,鼓点有力,节奏鲜明。
当演员在飞快旋转时,颇有点我国新疆维族舞的味道。

(四)曼尼普利舞。

曼尼普利舞产生于曼尼普尔地区,因而得名。曼尼普尔素有“舞蹈之乡”
的称号,舞蹈是曼尼普尔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妇女必备的一种美
德。

曼尼普利舞是由优美的民间舞蹈发展而来的。据民间传说,在上古时,
湿婆神和雪山神女创造了一种舞蹈,并且选择了一片适于跳这种舞的山谷地
带,但地势低洼,淹于水中。于是湿婆神用他的三叉戟劈山排水,填平了洼
地,开辟了一片跳舞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曼尼普尔。湿婆神和雪山
女神在曼尼普尔跳的第一个舞叫拉伊哈罗巴舞。拉伊哈罗巴舞就是曼尼普利
舞的原始形式,它是一种祭奠村神的舞蹈,跳舞时,往往全村人参加。

曼尼普利舞是几种舞蹈的总称,属于曼尼普利舞的有与颂神有关的班
格·贾兰恩舞(快步舞)、格拉达尔·贾兰恩舞(击掌舞)、表现克里布纨
(黑天神)童年生活的拉卡尔舞(伙伴舞)、泼水节时跳的塔巴尔·金格比
舞(月光舞)等。平常人们所说闻名全印的曼尼普利舞,是指充满艳情的拉
斯·利拉舞而言。据说,大约在1700 年前,曼尼普尔地区出了一位国王,名
叫杰辛格。一次,他在梦里看到了拉斯·利拉舞,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便教
他的女儿学会了这种舞蹈。从此,这个舞蹈便开始在曼尼普尔地区流传。

拉斯·拉利舞又包括瓦森德·拉斯舞(春舞)、衮古·拉斯舞(林舞)、
马哈·拉斯舞(大舞)、尼碟那·拉斯舞和迪沃·拉斯舞等。所有这些舞蹈,
都是表现克里希纳和高比族姑娘们之间的爱情和嬉戏情景的舞蹈。舞蹈的主
角是拉达和克里希纳。拉达和高比族姑娘们穿一种叫巴尼格的圆圈裙,没有
褶纹,裙子上罩一件薄纱,腰部系一根腰带,上身穿一件紧身短衣,头戴薄
纱巾和帽子。克里希纳则穿黄色衣服。他们的服装色彩,同舞蹈气氛十分协
调,使舞蹈者显得更加婀娜多姿,优美动人。

这一派舞蹈给人的印象是,有点像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舞蹈,大概是文化
传播的缘故吧。

当然,在印度,除了上述四大古典舞蹈流派外,各地还有许多著名的民
间舞蹈。它们有些是属于宗教性的,有些则属于生活性、季节性的。内容丰
富,形式不一,深受群众欢迎,这也是它们能够得以长期流传的原因。现择
要介绍如下。

旁遮普邦:

旁遮普人性格开朗活泼,语言诙谐,能歌善舞,流行于该邦的舞蹈,有
的早已传至它邦,有的则被电影界广泛采用。

彭戈拉舞,是旁遮普最著名的民间舞蹈,是一种庆贺丰收的舞。当庄稼
开始成熟,丰收在望时,人们高兴万分,于是翩翩起舞。舞者不拘老幼,任


何人都可参加,只要有块空地,一群人聚在一起,敲起鼓,便可跳起来。鼓
手站在场地中央,舞者围着鼓手转圈;鼓手击一会儿鼓,便把鼓槌向上举起,
跳舞的人看到举起的鼓槌,便加速步伐,越跳越快,全身也随着快速抖动,
并且一只脚着地,举起双手,不断跳跃转圈;跳到高潮时,他们双手击掌,
不时发出“巴莱!巴莱!”或“荷!荷!”喊叫声。喊叫声异常威武雄壮,
舞跳得欢乐活泼,有人常常乐而忘形,看的人也往往手舞足蹈。高潮过后,
就变为慢步舞,随着悦耳的音乐,用一只脚缓缓地跳。这时其中一个人突然
用手蒙住左耳,唱支歌,大家又立刻像起初那样狂舞起来。如此快慢相间,
反复多次,跳的时间有时可达8 小时。

彭戈拉舞有几种,其中主要有鲁迪舞、秋莫尔舞、纠格尼舞,彼此略有
区别。但从总体上讲,这类舞技巧高超,虽队形多变,但并无矫揉造作之感。
用音乐和手鼓伴奏,旋律优美,和谐有致,而且自然感人。

舞者的服饰也颇讲究,头上缠有时髦的头巾,下身围条漂亮的围裤,上
身穿一件丝织宽衣,衣上染着蓝或深红的颜色,绚丽夺目。脚上系有脚铃,
舞者往往足部动作熟练,伴随着音乐、手鼓和脚铃的节奏响声,生动地表现
出勤劳、勇敢的印度人民对生活的热爱;那愉快的曲调和灵巧、优美的舞姿,
以及那丰富的表情,表现了劳动人民战胜自然,获得丰收的决心和乐观精神。

格塔舞,是旁遮普最古老的舞蹈。格塔的意思是击掌。从前跳格塔舞主
要是为了取悦天神。

格塔舞非常简单,然而很吸引人。这种舞通常是在月夜跳,参加跳舞的
人,先围成一圈,然后随着急促的鼓点,把圆圈扩大开来。这时有三四个人
走到圆圈中央开始起舞。他们边跳边唱,起着领唱作用。他们唱的歌叫塔拜
或巴德,每次唱到最后一句时,其他人一边拍手,一边重复唱一句。如此反
复,直到结束。

格塔舞一般是妇女跳的,男子也可以跳,但是要和妇女分开,另外围成
一圈。只有庆贺结婚时,男女才可以共跳。

古吉拉特邦:

古吉拉特邦古称“阿纳尔德”,意思是舞厅,可见自古以来舞蹈就是古
吉拉特人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说,古吉拉特的民间舞蹈是从克里
希纳和他的儿媳邬夏时代传下来的。在这,最著名的民间舞蹈有波瓦依舞和
格尔巴舞。

波瓦依舞,是古吉拉特邦的一种著名民间舞剧,形式很特殊,舞中有音
乐、舞蹈和戏剧表演,与歌舞剧相似。角色全由男子扮演,观众也全是男的。

表演波瓦依舞的是袍吉格族、纳椰族和迪拉格尔族的祖传职业,他们组
成剧团,串乡走村,四处巡回演出。尤其在九夜节时,一定要表演此舞,以
迎接波瓦依神母(难近母),这也是舞剧名之由来。

这种舞没有舞台,在露天广场或庙宇的庭院内都可以演出,不过在演出
时,需要在庭院或广场里放一个难近神像,并在像前点盏油灯。演出常常从
头天晚上持续到次日清晨。每一个波瓦依分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叫做一个
斯旺格,每个斯旺格有一二个角色,表演某一个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或社会
人物。舞剧中往往夹杂一些讽刺性的笑话,用以达到某种挪揄目的,很有情
趣,深受人们喜爱。

格尔巴舞(即顶罐舞),是古吉拉特邦最受欢迎的舞蹈。它有两种形式,
即“格尔巴”和“格尔比”。格尔巴是女子跳的,格尔比是男子跳的。


妇女跳格尔已舞时,把点着灯的陶罐或某种农作物的青苗放在舞场中
央,然后围成圆圈,头顶带灯孔的陶罐,在伴唱声中尽情舞蹈,以表示对大
地母亲的祈祷。此舞别具一格,由于头顶的是带灯孔的陶罐,随着身体的摆
动发出闪烁的灯光,如同钻石一样美丽,灯光照出的影子也特别好看。过九
夜节日,妇女们尤其喜欢跳格尔巴舞。美丽的姑娘们头顶点灯的陶罐,成群
结队地跳着舞前往各家,邀请大家前来参加。连续九天的节日期间,处处是
舞蹈,家家有歌声。

格尔比舞是在九夜节时男子们为纪念难近母神而跳的一种舞蹈。舞场的
布置和跳法同格尔巴舞一样,只是男子跳舞时,头上不顶陶罐。跳格尔比舞
的男子,一般上身裸露或穿带花边的古式长衫,下身穿一条拉贾斯坦式的裤
子。

在古吉拉特邦,除上述舞外,还有拉斯舞、迪巴里舞等。

阿萨姆邦:

阿萨姆人有句俗话:“会纺织的姑娘都会跳舞”。确实,阿萨姆人家家
户户都会织布,她们织出的布,精致美观,令人喜爱。她们喜好艺术,不仅
表现在织布上,而且表现在跳舞和唱歌上。那里著名的舞蹈有:

盖里高巴尔舞,又叫克里希纳·拉利舞(即克里希纳生平舞),是阿萨
姆邦著名的传统民间舞,又是一种寺院中的颂神舞,专门表演克里希纳生平。
童年的克里希纳带着一群小牧童出场,魔王巴迦苏尔随之而来,并威胁说,
要吃克里希纳及伙伴,克里希纳奋起搏斗,消灭了巴迦苏尔,大家狂欢跳舞,
庆祝胜利。这时,克里希纳少年时的女伴,牧女们也参加进来,忽然又一个
魔王出现,舞者惊慌逃走,克里希纳立即上前迎敌,打败了敌人,舞蹈也再
一次进入高潮。

比忽舞,是阿萨姆邦的另一著名舞蹈,是在比忽节时跳的一种民间舞。
比忽节是阿萨姆邦特有的节日,类似我国的春节。当一年的收割完毕,在家
里坐不住,便兴高采烈地把耕牛擦得油光发亮,然后成群结队地牵着各自的
耕牛涌向池塘或河边,给牛洗澡。接着他们一边跳舞唱歌,一边给牛喂茄子、
黄瓜等。比忽节是阿萨母农民一年一度最欢乐的节日,比忽舞因此而得名。

节日期间,人们在皎洁的月光下,坐在熊熊燃烧的火堆旁大吃大喝,男
女青年则在激烈的鼓声和牛角号的伴奏下,如醉如痴地跳舞。他们的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