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十大经典传奇 >

第12章

十大经典传奇-第12章

小说: 十大经典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情的最奇特之处,并不是游过白令海峡本身,而是考克斯这样做的原因。她为什么要跳到冰冷的海水中,从美国一端游到俄罗斯一端去呢?    
      下水之前,面对众多的媒体,考克斯如是说:“原因是为了和平,这能证明美国与苏联之间的距离,并非是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那样遥远,而仅仅是小戴米德岛和大戴米德岛之间的一小段距离。”    
      这就是她美好的愿望。    
      其实,早在1976年,考克斯就开始申请横渡白令海峡,虽然她很快获得了美国政府的许可,但要获得俄罗斯政府的许可却很难。11年过去了,依然没有任何进展,但考克斯从未放弃过她的梦想。直到1987年,考克斯终于听到了她渴盼已久的好消息,她得到了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许可,可以实现多年的梦想了。    
      这是历史性的海峡横渡,有几百万人在瞩目。    
      考克斯如海豚般在海水中畅游着,她克服着种种困难,向前方游去……不久,巨大的威胁来临了——刚游入前苏联边境,那儿就开始下雾了,雾越来越浓,很快,考克斯和随行人员就迷失了方向。    
      过了大半航程时,开船的印度人说,他们不知道此刻的位置是在哪里,他们不知道她应该向哪个方向游了。而当领航员告诉考克斯前苏联的欢迎团就在对岸,在他们以南半英里的位置时,实际上,她离目的地只有4。5米远了。    
      大家有些沮丧,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考克斯将在可能错误的引导下,游向错误的方向,她甚至可能离目标越来越远!    
      考克斯还在坚持,她想,如果游不到对岸的人们面前,这次努力就算是半途而废了。她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握住在对岸等候的人们的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2小时6分钟后,考克斯登上了大戴米德岛的海岸,并受到了上百万前苏联公民的热烈欢迎。    
      这次横渡被一致认为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海峡横渡,考克斯所取得的成绩,在三周后的里根和戈尔巴乔夫间的一次简要会谈中,显出了更为深远的意义。会谈中,戈尔巴乔夫提到:“在夏天,一位名叫李尼·考克斯的勇敢美国女孩,用两个多小时游过了隔开我们两国的海峡,她以她的无畏和勇敢向人们证明了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亲密无间。”    
      人们认为考克斯的行为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她是想把俄罗斯人和美国人联合在一起,希望人们会说:“我们是一家人。”    
      虽然以自己坚韧不拔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高度赞赏,考克斯只是朴实地说:“当人们看见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那么他们自己也会去尽力这么做的。”    
    


第三章 十大终极纪录超音速车速纪录保持者

     接下来介绍内华达沙漠上响起的第一声超音速陆地车的轰鸣。    
      这是在内华达沙漠进行的一次速度终极测试,一个人被绑在两个功力强大的喷气式发动机之间,他想成为第一个驾驶汽车的车速超过声速的人,他的目标速度是——每小时750英里以上。他要在陆地上以超过音速的速度前进,而不是在空中,这个人就是安迪·格林,超音速车速纪录保持者。    
         
      安迪·格林是一名皇家空军中老练的战斗机驾驶员,不过,现在他的搭档不再是战斗机,而是一辆车。他叫它“冲击力SSC”。    
      冲击力SSC是革命性的空气动力机车,是由10万人和224家公司花了大量的时间参与设计完成的。它是有史以来最大、最重,动力最强的陆地高速车,它有16。2米长,3。6米宽,重达10吨以上,速度最快时可产生10多万马力的动力。    
      车子制作完后,仅是试车就用了一年多时间,然后,“冲击力SSC”队来到了内华达的黑岩沙漠,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直线跑道,有近21公里长。    
      与飞行不同,任何一次正式的路面车速纪录,都要求在一小时内得换一个方向行驶,包括车转弯用的时间,然后将两个方向的速度加以平均。这大大增加了控制难度,因为要将一辆超音速疾驰的车转弯,是非常危险的。    
      正因为如此,格林和他的队友们,在每次上路前都会十分仔细地检查一遍整个路面。他们仔细地检查每一寸土地,有时简直是吹毛求疵,他们会捡起路上的每一块小石子、废渣和空壳。他们知道,如果任由它们留在路面上,就很难让车行驶得平稳。而高速下遇到的这些细小威胁,很可能会危及驾驶者的生命。    
      1997年10月13日,冲击力SSC队决定冲击他们的目标:车速超过声速。格林坐在车内,全副武装,他的同伴们紧张地关注着场上的情形:在刚开始滑行时,格林使用的加速度很慢,然后他点燃了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在20秒钟内车速由每小时200英里猛增至600英里。    
      外人永远无法体会格林在车内的感受,他们只见到黄沙突然腾起,遮天蔽日,所有的耳朵都在等待——砰!这个声音表示格林成功地打破了声垒,他成功了!全世界都听到了汽车的第一声声震。    
      格林完成了这次测试,但遗憾的是,由于机械问题耽误了他宝贵的时间,格林和他的队员们超出了预定时间46秒,所以,这不算是一次正式的纪录。    
      他们只好准备下一次冲击,这期间,天气也开始和他们作对,沙漠里居然下起了阵雨,队员们很沮丧,他们担心糟糕的天气很可能会毁了跑道。    
      然而,什么也阻挡不了勇敢者的意志,两天后,所有的人又聚集起来,密切地观注着格林,因为“冲击力SSC”号队员们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尝试。    
      这次,有不错的开端,第一次滑行的速度颇为惊人,为每小时766英里,特技性的动作只用了40秒就完成了。    
      但是新的麻烦又来了,又出现了机械故障。工作人员在发动机启动之前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把减速装置联结起来,实际上是要联结一些很小的螺丝,但他们发现其中一颗螺丝被高温烧坏了。工作人员大概是太紧张了,怎么也换不上备用件。计时器还在嘀嗒嘀嗒地走着,格林打算冒险,他说:“算了,我就用一个减速器吧。”刚说完,工作人员就告诉他:“好了,接上了。”    
      排除机械故障之后,格林和他的队员们成功地打破了陆地速度的纪录,他们打开大瓶的香槟,金色的泡沫涌出瓶口,流入金色的沙漠,仿佛和他们共同分享着胜利的喜悦。    
      应该说,这次成功不是格林个人的功劳,他该为出色的队伍而感到自豪,他们高超的技术是以前从未有人能达到的。    
      冲击力SSC队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他们为以后的每个人都提供了更多可能。我们来与他们一起欢呼吧!    
    


第三章 十大终极纪录不带氧气,独攀珠峰的勇士

     位居第二的是一位传奇般的登山者,他登上了世界的最高峰。你也许会有疑问,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勇士不计其数,为什么要将桂冠戴在这个人头上呢?    
      原因是,这个人,莱因霍得·麦斯纳,他给现代登山运动赋予了新的意义。世界上共有14座最高的山峰被称为“8000米山峰”,因为它们的山顶都超过了8000米,而第一个全部登上这14座山顶峰的人就是他——莱因霍德·麦斯纳!    
         
      17岁时,麦斯纳就和他的哥哥冈瑟抢先登上了一座8000米山峰——喜马拉雅山的南伽峰。可惜他们的胜利好似昙花一现,下山途中冈瑟就惨死在一场雪崩之中。亲眼目睹哥哥生命的消逝,麦斯纳曾一度发誓再也不登山了。但他后来想,即使这样,他也不能挽回哥哥的生命。而且,巍然耸立的高峰似乎总在对麦斯纳发出呼唤,于是,半年后他又开始了这项运动。    
      1978年,麦斯纳又回到了珠穆朗玛峰,不过这次他还带了一个朋友——彼德·哈伯勒,这两位登山者接受了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挑战。这对其他的登山运动员和医生们来讲就好似天方夜谭——他们要在不带氧气装置的条件下登上珠穆朗玛峰。    
      不带氧气装置攀登那么高的山峰是很困难的,缺少氧气,人很快就会体力不支,全身都觉得冷。关键是,大脑供氧不足,会让人觉得身体不听使唤,人变得笨拙,麻木,总会犯些愚蠢的错误。而在攀登过程中,在即将遇到许多不可预测的问题的情况下,大脑反应不够敏捷,往往带来致命的后果。    
      周围许多人试图阻止他们,但这两个固执的人决心已定!克服了重重险阻之后,麦斯纳和他的同伴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从此,麦斯纳就迷上了这项运动。    
      不久他又将目标瞄准了一项终极挑战——再一次不带氧气登上珠穆朗玛峰,再一次,而且只有他一个人。    
      麦斯纳选择的登山时间是在8月份,就是人们所说的季风季节,通常一年当中这个时间的雪崩是最严重的,而且雪下得特别大,非常危险。    
      1980年8月17日,就在麦斯纳独自向8848米高的珠穆朗玛峰攀登时的第一天,他突然在一个被积雪覆盖着的冰洞旁跌倒,掉进了这个24英尺深的冰窟中。    
      掉进这样的冰洞,可能永远也不会被别人发现。如果不想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出去,可能用不了一个星期,就会冻死或饿死在冰洞里,成为一具冰冻的木乃伊。    
      奇迹般地,麦斯纳居然用斧头为自己凿出了一条生路——也许是他的哥哥在冥冥之中保护着他。但是这已经耽误了他的登山日程,严重威胁到了他的生存,时间延长,他的给养就可能不够。    
      到第三天,缺氧成了新的危险,与此同时,高山病也开始出现了。高山病是导致登山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登山者们并不知道高山病出现什么样征兆时才是最危险的。    
      我们知道,在海平面高度,氧气浓度为21%,大气压平均为760毫米汞柱。随着高度的增加,氧气浓度不变,但每单位空气中氧分子个数却减少了,这时为了满足身体的充分供氧,登山者必须加快呼吸的频率(即使在休息时),这种额外的呼吸增加了血液中的含氧量,但还不能达到在海平面高度时的浓度。之后,高海拔和低气压能使体液从毛细管泄出,进而引起体液积于肺部和脑部。    
      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登山者会陆续出现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朦胧的现象,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继续下去,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到那时,人的生命就面临危险了。    
      麦斯纳最后克服了困难,他战胜了高山反应,1980年8月20日,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但他终于到达了顶峰,站在了世界之巅。    
      莱因霍得·麦斯纳之所以名列第二名,不仅仅是因为他征服了世界之巅,而且是因为他无可比拟的勇气。    
    


第三章 十大终极纪录热气球上的全球旅行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