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十大经典传奇 >

第6章

十大经典传奇-第6章

小说: 十大经典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章 十大生存故事鲍曼:失去双腿的飞行员

    他失去了双腿,但他没有失去信心。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执行军事任务的截肢飞行员。    
      第四位感人的生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勇士——达纳·鲍曼。由于一次飞行表演的失误,鲍曼失去了双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仍在继续战斗。他以惊人的毅力与命运做着无畏的抗争,以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讲述了一段人类勇气的故事,并以自己的事迹      
    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和理想。    
      鲍曼是美国空军伞兵优秀跳伞团队“金色骑士”的成员。这在美国军人中是一个了不起的荣誉,因为“金色骑士”的成员都是经过百里挑一精选出来的,是美军最优秀的飞行跳伞队员。当年的鲍曼身穿迷彩服,头戴贝雷帽,是位英姿勃发的青年,他们每天都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跳伞练习和表演,一年当中差不多要跳上好几百次。那种生活是非常快乐、充实的。他们似乎从没有意识到这项职业可能潜在的巨大危险。然而突然之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994年2月6日,在亚利桑那州尤马进行的一次例行训练中,鲍曼和队友约瑟正在做一个名叫“钻石轨迹”的动作,不料平时演练了无数遍的动作这回却出了偏差。鲍曼和约瑟按计划分开,完成自由落体动作,但他们回来时脱离了既定轨道,以150英里的时速相撞了。    
      鲍曼回忆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时说:“约瑟离我那么近,直向我飞来,我知道我们就要撞上了。我看到了约瑟的脸,看到了他脸上的痛苦。他的眼睛似乎在说:哦,鲍曼,我很抱歉。他想转向,但已经来不及了。”    
      这场事故结束了约瑟的生命;鲍曼侥幸活了下来,但失去了双腿。勇敢的鲍曼并没有被伤残所打倒,他勇敢地正视现实。他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多想的,想多了只能增加痛苦。他只希望伤痛能在时间的洗刷下渐渐淡去。    
      但是这个最小的希求也未能如愿,命运没有施恩给这位不幸的人。在医院休养期间,军队要求他退伍;新婚三个月的妻子也向他提出了离婚。生活完全脱离了他原先的轨迹。事业、家庭一夜之间突然失去,鲍曼变得一无所有。    
      现实的残酷并没有使鲍曼消沉,他思考着未来的人生计划。终于有一天,他又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对自己说:“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为此鲍曼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第一,他要协助开发假肢,拓宽截肢者的生活范围;第二,他要重新服役,重新飞上他热爱的蓝天。    
      鲍曼来到汉尔矫形集团,将他的头一个目标付诸行动。他要改进假肢的生产工艺和材质,以便使它像真肢一样灵活而舒适。另外,他希望自己能得到一个造型特别适合他的假肢,假肢要牢牢镶在他的腿上,要能承受很强的冲击力。这也是实现他第二个目标的必要条件。    
      在他的督促下,假肢生产企业不断改进自己的工艺和产品。鲍曼成为了最早的试用者,他以自己的实践体会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他的执著感动了周围的所有人。在医生和厂方的帮助下,他们用高科技材料,如钛和碳化纤维——都是航天飞机上使用的材料——设计了很多种假肢。最后,真正人性化的假肢诞生了,这大大拓宽了假肢的应用范围。    
      现在鲍曼可以用他新设计的假肢潜水;可以用它骑车;可以用它滑水橇;还可以用它滑雪。对他而言,生命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生命是没有极限的。    
      出事9个月后,鲍曼完成了他的第二个人生目标,重新加入了“金色骑士”跳伞小组,成了执行军事任务的第一位截肢者。    
      3年后,鲍曼退伍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开始在世界各地宣传他的“生命无极限”理论。    
      “只要你努力,生命就没有极限。”鲍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身处困境的人们。“要知道,我永远都不会放弃的。我要继续挑战未来,帮助别人。”    
      他战胜了命运。他是个英雄,勇气非凡。事故之后他反而活得更有光彩了……    
      今天,鲍曼过着高品质的生活,他不会让残疾左右他的命运。    
    


第二章 十大生存故事米莉:车祸余生后的安全天使

    一位在车祸中幸存的母亲,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了美国驾车者的未来。    
      在1982年前的田纳西州,酒后驾车并不算犯法。在这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共有2000多万辆汽车,由于缺乏禁止酒后驾车的法律的约束,醉酒驾车的事故频频发生,对社会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多的是对人生命的威胁。    
         
      “酒后驾车不是什么事故,而是犯罪,是一种暴力犯罪。”这是米莉·韦布在经历了一场家庭惨剧之后的深切体会。    
      1971年的一个夏夜,怀有7个月身孕的米莉和丈夫罗伊正开车行驶在离家3英里远的公路上。他们4岁半的女儿和19个月大的侄子就坐在车子的后座上。一辆车从后面快速地撞上他们的汽车,致使汽车发生了爆炸。事后事故调查人员告诉米莉,肇事人的车子里全都是一瓶一瓶的啤酒,当时他已经醉得不省人事。听到这些,她的心都快碎了,就因为这酒鬼,她们一家人付出了如此惨烈的代价……    
      米莉的丈夫罗伊和汽车司机都因严重烧伤当场离开了人世;米莉虽然在这场车祸中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她颈部骨折,全身75%被烧伤。在米莉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们的侄子米奇和女儿洛丽也相继死去了。    
      当米莉得知女儿死了,而且已经被火化了的时候,由于烧伤很重,她连举起手来擦眼泪的能力都没有。痛苦还远远没有结束。米莉由于伤势过重,提前两个月生下了她腹中的女婴卡拉,孩子生下后却看不到任何东西。    
      瞬息之间家破人亡,当时米莉觉得世界都快崩溃了,她的精神再也承受不了任何东西了,只能靠生存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不倒下。后来米莉在回首往事时说:“或许这是上帝在考验我吧。”    
      上帝的考验还没有结束。由于当时没有禁止酒后驾车的相关法律,所以酒后驾车并不算犯法。最后法院只得以谋杀罪将肇事者逮捕,只判了2年监禁。这对于米莉来讲是难以接受的,对于死去的亲人而言也是不公平的。在岁月的煎熬中,米莉独自承受着这一切,她希望自己能学会忘记过去,然后抚养孩子,继续生活。这真是太不容易了,时间并不能解开她的那个心结。    
      终于有一天,米莉意识到她还有一个选择。    
      车祸发生11年后,米莉在田纳西州成立了“反酒后驾车母亲协会”,她是这个全国性组织的主席。协会认为,由于在饮酒后驾车会导致神志不清,视觉及听觉判断不准等问题,给驾车者自己和其他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应严格禁止,严厉打击。米莉觉得当时反酒后驾车的法令不够严厉,许多酒后驾车的人未能得到应有的惩罚,政府应该出台更为严厉的法规。于是在该团体的组织下,民间人士发动了一波接一波的游说及宣传攻势。    
      在米莉的反酒后驾车母亲协会的努力之下,美国各州议会先后通过了2300多条有关禁止酒后驾车的法律,这些法律一方面加强了对酒后驾车人的惩罚,另一方面降低了醉酒驾车的酒精含量标准,使许多饮了一些酒但还未到达原有醉酒程度的驾车人士也受到法律的限制。“酒后驾车不是事故,是犯罪,是暴力犯罪。”在法律上得到了很好的支持。    
      自各项法案陆续出台后,现在酒后驾车引起的车祸已经下降了43%。    
      现在,美国50个州都将酒后驾车定为犯罪,这不能不说是这个组织的功劳。    
      对于那些深受酒后驾车之害的无辜者来说,这些法律的确能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安慰。    
      米莉·韦布的毕生努力使美国公民出行变得更加安全。    
    


第二章 十大生存故事海迪亚:挑战艾滋病

     她看上去只是一个平常少女……有着天真的容颜和灿烂的笑容,但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那笑容背后却隐藏着一股和命运抗争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第六个传奇生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勇敢少女——海迪亚·布罗德本特。她是一名艾滋病的感染儿童,却有着比疾病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她身上,生命的悲惨遭遇没有消磨人的意志,反而使心灵得到了升华。    
         
      自艾滋病被发现以来,这种致命疾病的蔓延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料。它对儿童的侵害更为严重。据统计,到2001年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患者人数已超过4000万,受感染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庞大,且数目还在逐年上升。这个问题十分严峻,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1年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商讨对付艾滋病流行的全球协作方案,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说,“我们要为今后世代负起责任,必须现在就采取果断行动,扭转这一可怕疾病的发展。”    
      美国国际开发署是一个有40年历史的向全球提供人道和经济发展援助的政府机构,它为防止艾滋病扩散所提供的资金居世界首位;同时,它将帮助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作为防治艾滋病病毒扩散、制定艾滋病战略的六个组成部分之一。这个机构在鼓励捐助国和组织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和动员资源、争取国家领导人参与等诸多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    
      然而外界的帮助与支持对于一个艾滋病患儿来说太有限了,生活的一切还要靠自己来争取。    
      海迪亚是一名黑人艾滋病孤儿,命运之神自她出生以来就没有垂怜过她。她生来就带有免疫缺陷病毒,从5岁到12岁的岁月里她一直在病床上度过。之后海迪亚的病发展成了艾滋病,医生说她活不过15岁。这对一名步入人世不久的儿童而言是一个十分可怕的预言,这昭示着她生命的链条随时会被掐断。    
      海迪亚虽然从小就知道自己有病,但她并不了解艾滋病与其他病的不同。开始她以为人人都会有这种病,虽然她的身体不太好,但与别的小朋友并没有什么两样。之后她所经历的一切和遭受到的歧视,让她明白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幼儿园,老师因为怕染上艾滋病,只要海迪亚打喷嚏,擤鼻涕,就会跑过来向她喷阿贾克斯(一种消毒剂)。也没有小伙伴愿意与她玩,只要她一走近,他们就向她喷药水,远远地躲着她。看着同龄孩子愉快地在一起玩耍,而自己只能在远处观望,海迪亚备感孤独。她幼小的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从人们的言谈中知道了艾滋病,知道了她将面临的残酷现实,有关死亡的话题第一次出现在了她的言语中。一次,她孤独而无奈地问养母:“妈妈,如果我死了,你会来参加我的葬礼吗?”这让善良的养母备感辛酸。养母不愿接受海迪亚患有不治之症这个残酷的事实,决心帮助她重新站起来。    
      海迪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