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4472-浙江发生了什么 >

第1章

4472-浙江发生了什么-第1章

小说: 4472-浙江发生了什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录:《浙江发生了什么》     
    自    序      
    绪论  论浙江的民主     
    浙江正在变得后儒家化,她比过去富足,更加讲究实用,注重实际,更加具有全球化心态,较少受到古代传统的左右。     
    PART 1  村社民主:新富竞逐的“魔”与“道”    
    当乡村新富成建制地走上村政前台,当民主和监狱、黑金、喋血胶着在一起,当创新的民主制度小心翼翼地迎击着“民主的敌人”,我们看到浙江村社民主舞台上的魔道之争,时而使人鼓舞,时而让人寒心。所幸黑金购买的毕竟是选民,而非“一把手”,所以我们并不气馁。村社民主中罕见的争斗,表明浙江民主已是中国民主版图上耀眼的红圈圈,但浙江是浙江,中国是中国。开香槟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chapter 1  通往监狱的门敞开着    
    寮东村的民主斗争,常让人联想起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chapter 2  疯狂的“魔”    
    黑金,长刀,绞索,“民主的敌人”疯狂地扑向刚刚破土的民主的幼芽。    
    温州劲吹“贿选风”    
    恐怖的民主    
    chapter 3  “魔”高一尺,“道”也高一尺    
    大多数人把村社民主的不如意归咎于制度的缺陷,只有他们在创设制度,治理混乱。    
    “协议村官”:当新富为政不仁    
    委托选举公证:不得不的民主创新    
    chapter 4  一问:浙江是浙江,中国是中国?    
    257名泽国镇民,像2500年前的雅典公民,聚集到乡镇小学,议论社区的未来。    
    PART  2  财绅民主:拒绝寡头的民主    
    像传说中的霍尔多科夫斯基那样,把政治民主挂在嘴上,希望俄罗斯修改宪法建立议会民主政体,以便捞取国家权力宝座,在浙江私营企业主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是不可思议的。    
    英国《金融时报》的副主编在确认“俄国的样板对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同时,还指出“莫斯科和北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差别”,譬如,“中国执政党的权力相当稳固”。    
    chapter 5  走向人民大会堂的浙江财绅们    
    一个处处以民主思维考量中国变局的西方驻华记者,绝不会轻易放弃那晚的记者招待会。    
    chapter 6  豪绅们的议员工作室    
    老板出身的人大代表缔造的中国特色的议员工作室,究竟为谁代言?私营企业主自费拓展民意渠道,如何知微见著地影响正在走向宪政的中国?    
    周晓光:“907室”的“两不原则”    
    周德文人大代表工作室为谁工作    
    杭州:1+1+1+1》4    
    金钱政治,可怕的不是金钱    
    chapter 7  商人从政与经济民主    
    如果硬要说他们对民主有什么追求的话,那只能是经济民主。尽管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导致民主。    
    徐冠巨:助益中国第一个私企党委    
    南存辉: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政治家”            
    chapter 8  二问:他们会成为俄罗斯式的寡头么?    
    执政党对他们的开放是有条件的,只要这种条件不变,他们就是士绅,而非寡头。    
    PART  3  谁的民主:新势力的多边角力    
    民主政治之所以比专制制度好,就在于他允许人民,允许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利益集团,为了一己之私利,对国家政治施加平等的压力和影响。在浙江,越来越多的利益分歧,越来越多的个人主义,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多的异见、宽容和妥协,一步步拉近了浙江和公民社会的距离。    
    chapter 9  黄岩:人大代表的不服从    
    罢会、罢选人大代表、罢免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岩人利用人大代表制度,合宪地捍卫他们不同于政府的异见。    
    chapter 10  劳工代言人:忧虑代表老板化    
    她已晋身显贵,却矢志不移地为劳工代言,忧虑人大代表老板化的代言机制,会否让人民的权力机关,变成资本家俱乐部?    
    chapter 11  穿过人大的舆论的手    
    抛弃“会否削弱媒体独立性”的西式民主观,我们就会发现温州人大和媒体的民主智慧。    
    chapter 12  一个民间商会的政经行走    
    他们利用日益主流的政治身份为会员企业维权,还影响事关全局的公共政策。    
    chapter 13  她们也可以重活一回    
    民主生活中的女性,跻身由官而商的职业经理人阶层,宣告历史上并不十分支持民主的中国政治文化,正在发生改变。    
    chapter 14  不像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    
    他们很少把自己当做知识分子,只是秉承朴素的认知,突破了经济和民主事务中的既有规则。    
    chapter 15  三问:民主,浙江有机会吗?    
    浙江的市镇生活,和托克维尔理解的公民社会越来越近。    
    后记


总序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叙述了浙江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民主生活。当金钱的影响开始及于国务,商业成为跻身权力之门的新阶梯,这个新兴阶层的民主生活就不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本书的叙事,不仅是逐渐壮大的私营企业主如何参政的个体叙事,而必然包含公民社会的人和事,以及基于人民伦理的国家叙事。作者认为,新兴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将带来民主创新的活力,亦将成为公民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序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章敬平,《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1998年大学毕业后,始以记者之名义谋生于新闻界,曾出任中国《新闻周刊》采访部副主任、《经济观察报》特稿部主任、《南风窗》主笔。著有:《向上的痛:目击2000年以来中国转型之痛》《权变:从官员下海到商人从政》《拐点:决定未来中国的12个月》。    
    


总序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浙江的民主究竟有着怎样的特征?浙江的民主和浙江经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因与果?浙江的民主是不是中国民主的未来?从浙江的民主看中国民主的未来,会不会再现俄罗斯式民主的厄运?    
    ◎2003年,谎言、偷窃、欺骗、暴力、野蛮、强制——寡头教父肆意践踏法律规范,俄罗斯转轨的内幕故事让人们对资本和权力的咬合感到颤栗。对此,中国学者问道:在俄罗斯努力成为“中国式的俄罗斯”的同时,中国会否变成“俄罗斯式的中国”?    
    ◎2004年,一场以浙商为主题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面对私营企业经济最发达的浙江的富豪,西方媒体问道:如果马克思来到浙江,他会有什么感想?    
    为东西方世界的问题所追赶,一名中国记者开始尝试调查论说浙江的民主,由此展示一个新兴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和正在缓缓绽放的公民社会。    
    


总序自序(1)

    自序:《浙江发生了什么》    
    母亲是幸运的。她看到的西湖,是一个从豪门权贵手中抢回来的完整的西湖。    
    两年前的初冬时节,我陪向往人间天堂半个世纪的母亲游西湖。不消半天光景,她就倦怠疲乏得迈不动腿,抱怨中含着惊喜地问我,西湖为什么这么大?    
    2002年春天之前的西湖,远没有她看到的那么大。“一半西湖一半笆,筑笆都是官宦家。”南岸5千米长的湖滨景观,被高墙耸立的官字号人家,切割得支离破碎。1980年代初,一个自杭州市府出发的临时性组织,还没叩响权势人物的宅门,就在我们想象的叹息和气馁声中铩羽而归。仰仗于后儒家民主的威仪,那些沾满遗老遗少气息的宅邸,终究没有脱过世纪门槛,从西湖堤岸的视野中消失了。    
    未能捕捉到西湖公共资源民间化的细节,是“新闻眼”的憾事。我始终以为,那些宅邸的消逝,远比鲁迅先生眼中雷峰塔的倒掉更具价值。想象中工人挥舞器具砸毁官家砖瓦的身影,是浙江民主化进程中的一个影像。    
    写一本记录2000年前后浙江民主的书,就这样伴随着遗憾和对弥补遗憾的心绪,慢慢滋生。    
    我不否认还湖与民是政府这个“守夜人”的功德,可我坚信,浙江民主创新的活力,源自一个新生的私营企业主阶层,一个裹挟在GDP当中缓缓绽放的市民社会。所以,叙述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民主生活,便是本书的意旨所在。当金钱的影响开始及于国务,商业成为跻身权力之门的新阶梯,这个新兴阶层的民主生活,就不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我的叙事,也就不仅仅是羽翼渐丰的私营企业主们如何染指民主政治的个体叙事,而必然包含着剪不断的公民社会的人和事,间或还有些许人民伦理的国家叙事。    
    国家的事也好,民主的事也罢,这些“大词”看上去庄重严肃的刻板面孔,几乎都不是事情发生时的原貌。正如我母亲那日看到的西湖南部堤岸,绿草茵茵,花木扶疏,遥想往昔墙垣杂陈,宅邸密布,其间变化殊非要员讲话和红头文件那般大义凛然,国土庄严。黄仁宇说,发生在我国朝廷之上的若干易于被历史学家忽略的末端小节,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的大事的症结,和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所以,我循着新闻记者历史观的一贯思路,从一个个人物、故事和细节,翻开我的浙江民主报告。    
    回到我母亲游湖时歇脚的华侨宾馆。过去,它是名义上“全民所有”的宾馆,当下,它是“广厦”董事局主席楼忠福治下的一处产业。就在胡锦涛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2003年,楼以全国人大代表的手指,以我们的名义,触摸了选举国家主席的电子设备。20年前,当胡主席出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时候,楼忠福还在距西湖百余公里的一个乡镇企业争做泥瓦匠的领头人。    
    非独楼,问问走进人民大会堂的浙江富豪们,被唤作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共党代表的他们,过去有多少不是皮匠,货郎,裁缝,村支书,工人,或者集体小企业的带路人。    
    华侨宾馆右前方一幢傍水的别墅庭院,有个颇有西湖特色的雅号“湖畔居”,它在外地人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昂贵的茶社。很少有人注意到,湖畔居还有一块牌匾:企业家俱乐部。新闻人称它为资本家俱乐部,牌匾是现今的中国电监会主席柴松岳在浙江省长任上题写的。    
    据说,绿城集团董事局主席宋卫平曾在这里和一班足球记者喝茶。这个最喜欢令狐冲的历史系毕业生,于2000年后的足坛扫黑运动中,向球迷们展示了民主的足球敢与体育总局官员公开叫板的新生活。    
    为宋助阵的,还有民间资本介入的杭州媒体。我好多次坐在湖畔居,听浙江民间资本染指传媒的故事。资本的介入,没有掀起意识形态领域的颜色革命,却篡改了浙江的文化制作方式。传说中,传媒大亨默多克为推托他国领袖早餐会而发愁的戏说,常常叫那些试图进军媒体的浙江老板们猛然张开的嘴巴,过好一会儿才能慢慢合上。艳羡归艳羡,他们认真费心思去做的,不过搞个影视基地,拍部电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