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领导是什么:如何在一个混沌的世界驾驭他人 作者: 美 玛格丽特·魏特利 >

第19章

领导是什么:如何在一个混沌的世界驾驭他人 作者: 美 玛格丽特·魏特利-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不利的动态过程呢?
  这需要整体的努力。人们必须明确各自的目标,当人们对整体了解得越多,自己就会越努力。因为他们知道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更加恪尽职守。
  要强调的是,个人寻求改变的原动力并非出自老板的命令或个人的自觉,而是出自整体荣誉感。人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在为个人或个别部门工作,而是为整个组织工作,因而更加主动、积极。
  重新学习组织的联系方式
  上述过程只是第一步。我们要做的第二步是组织生命系统的动态过程。生命系统的组织方式与组织系统图中所勾画的不同,因为生命系统是一个网状的组织,而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可以描述的。人们会通过关系网络自觉地进行组织。要成功地实现改变,就要放弃已有的组织观,重新学习组织的联系方式。
  新科学提醒我们,在这个参与的宇宙中,没有生命可以独立存在。万事有因。
  我们在不断地与信息、人、事件、想法和生命打交道。就连现实都是参与各种关系的产物。我们选择要注意的事情,同时忽略了其他事情。通过选择性的接触,我们缔造了世界。如果想寻求改变,就一定要牢记:我们所面对的是关系网,而不是机器。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了解组织变化的真谛。很多人都摸过蜘蛛网,因此都知道它是非常有弹性的,轻轻地使劲就会牵动整张网。如果网破了,需要修补。
  蜘蛛既不会削掉一块,替换上,也不会撕破整张网,重新组织。它会利用蛛丝间的衔接关系重织受损的部位,结果网变得更结实。
  改变生命网络的最复杂的策略体现在生物学中。如果系统出现了问题,它可以通过建立更多的连接来修复。要使系统变得更结实,我们必须发展更广泛有力的关系。这个道理让我明白:应该相信系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需要的解决方案通常存在于系统中。如果系统出现问题,就表明它还没有完全调整好。对此有四种可能的解释:一是缺乏信息,二是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三是关系不协凋,四是忽略了有洞察力的观点。
  帮助系统丰富自我
  要保持系统健康,就要在它的内部建立更多的连接。采取一些关键性的改变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改变,系统需要加强对自身的了解,还需要一些过程来凝聚自身。这些过程——无论是促进系统自发现的,还是创造新的关系的——都要同时起作用。总之,整个系统最终都要参与这项工作,而不是靠外行或小型项目组来完成。
  我和我的许多同事都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帮助系统丰富自我。首先,人们应具备基本的组织意识,这可以通过回答下列问题来完成:我们是准?要变成什么样?应怎样一起工作?其次,人们应接受新的信息,要经常问自己:“我们还需要知道什么?
  到哪里去发现新信息?“再次,人们应突破传统的边界,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要不断地问自己:”还有谁和我共事?“
  系统具备了这三方面的能力后,就会对自己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于是,就会主动关心自己的身份,关心周围的环境和客户,关心系统中的每个角落。这些新的关系越巩固,系统就越强大。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尽管有时连执行者自己都不明白组织为什么强大了。例如,在最好的情况下,员工们首先对工作(如特定的客户服务或设计高散的工作方案)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新的理解;然后利用新的统计工具发现了新的信息。结果他们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具有共同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团队有助于员工间的合作。我们都知道,与新客户和供应商建立联系非常重要,因此也应明白邀请外行参与组织事宜的重要意义。
  审视自我。改变图存
  作家E·M·弗斯特说:“只联系就足够了”,但问题并没这么简单。我们都参加过大量的会议和事件,它们为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最终我们并没有利用这个机会,都蜷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等待“星探”。
  这表明我们还需要增强生命应有的寻求改变的能力。任何一种生物,只要它想生存下去,就要改变。
  所有生命都被潮水般的数据包围着,从中应该怎样选择需要的数据呢?这需要我们首先审视自己。如同所有生命一样,只有明确了自我之后,我们才能进行选择。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使用自参考过程来自由地选择。这个过程如此重要,否定它,生命只能走向消亡。它是促使生命改变的原动力。只有改变,才能生存。
  人类的自组织过程十分复杂,正是它将我们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我们拥有意识,能够做出反应;我们有能力去思考过去、未来,而不仅仅是现在;我们一方面梦想着所要的,一方面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味中。尽管仍然通过自我去看世界,但这个“自我”已经被赋予了多重含义。
  要考察当代生活和我们的自应能力非常困难,因为我们还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而只是被动地跟着变化走;事情变化得太快了,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要完成的任务太多,没时间思考;我们很少注意到这些,直到病卧在床,悲剧发生或失业在家。但不管有多忙,我们都不应该停止作为生命所应有的自参考过程。只要需要改变,就要开始这个过程,而不是否定它的存在。我们要理解所有这些类型的改变。改变源于对自我的寻找。它能帮助我们实现自我或是达到预期的目标吗?
  从自身做起
  从开始适应这个动态过程起,我就相信个体和组织的改变缘于同一个原因,即寻找新的目的。因为人们只有相信新的观点、想法或外形会对自己有所帮助,才会改变。如果整个组织或社团都在改变,那么对新动机的找寻就会变成一种集体行为。
  要实践上述过程,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现在,首先要知道的是,组织是谁以及他们怎样进行自参考?通过聆听几场自参考方面的报告以及少数几个人的只言片语,我很难得出结论。我是通过观察他们的工作情况来了解的。接着,我又问自己:有哪些事情和行为会引起组织的关注,有哪些主题会激发组织的活力,哪些不会?我很想知道答案。所以必须亲自去寻找,而不是冷眼旁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另外,对我来说,这项工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我假定自己已经明确了整体意识,但整体中的每个人对此还可能做出不同的解释,同时,又假定对发生的每一件事都会有不同的解释。所以我开始接纳各种不同的解释,而不是简单地把人划分成三六九等(尽管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希望得到各种回应,并且正在学习接纳它们。研究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解释非常有趣。在感到震惊的同时,我也深信,正如量子理论和生物学所讲,没有两个人眼中的世界是相同的。
  实践出真知
  怎么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作为人、群体和组织的价值所在。通过日常的工作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抽象地谈论某些行为或方式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懂得所做的一切,即实践出真知。要培养自我观察力,就需要坚持实践、保持好奇心和耐心。
  但是,在研究不同解释和学习观察各种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常会找到一种一致的能量,它引导着我们做出改变。例如,当发现一件事很重要,就把它与人分享;同样别人也会继续我们的做法。如果我们能意识到分享不公和梦想的必要性,奇迹就会发生。过去的伤害和失败都一扫而空,人们携手向前,不再犹豫徘徊,不再一味后退,也不再心猿意马。我们开始与人接触,急于找到有所帮助的人。解决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逐渐淹没了过去的悔恨或恐惧。我们发现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做,同时也发现,要改变就要共同制作工作方案。
  细细品味分享的价值
  我渐渐地明白,只有细细品味分享的价值,个人行为才会真的有所改变,整个组织也才会发生大的改变。我们不会仅仅因为领导的命令就重新设计组织。但如果知道了重新设计组织可以实现我们的价值,就会接受它。我们之所以不喜欢多样化,是源于后天所受的教导否定了它。只有共同致力于有意义的工作时,我们才能了解不同的观点对自己有多么重要,也才会珍视它。如果我们都能感受到工作的意义,那么改变很容易就会发生,许多烦恼和传统的障碍也就不存在了。
  我曾经和几个大学老师共同探讨技术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求知欲越强的老师越无法忍受故步自封的同事,他们痛斥那些不愿意跟上科学脚步的人。我建议大家换个方式来谈话,不要再讨论技术对老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也不要抱怨那些不愿意采用新技术的老师是老古董。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开始谈话,充分了解我们每个人的不同想法。暂时不谈技术,只需要问彼此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当老师?这时我们就会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踊跃发言。我们发现所有选择这一职业的人都怀着可敬的目的——他们希望学生的生活会不同,希望增进人类的智慧。
  如果我们先进行这样的谈话,就会发现彼此的共同点,然后再谈技术,效果会很不同。还可以再谈谈计算机对一个教授有多么大的帮助。讲技术可以使每个人珍视的工作变得多么容易。一旦教授们认可了教学目的和技术工具之间的联系,就会自觉地使用电子邮箱,使用计算机。
  寻求工作的意义
  寻找工作意义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打破常见的对立心理。过去,我们习惯于迅速给人定位,然后排除异己,就好像真的了解这些人。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认为有利于组织生存的改革。我们以为如果不是那些异己设置了重重障碍,顽固地拒绝接受任何新事物,自己早就成功了。另外,我们还标榜自己为走在时代前沿的人或文化先行者。
  由于行动太仓促,我们无暇细想与自己相左的人是谁,以及他为什么要那么做?
  但开始思索每个人工作的意义时,我们就会发现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只有达成共识,改变才成为可能。我们应抛却成见。注意别人是怎样致力于共同关心的事情的。求同存异。通过共同的参与,创造了多少瞩目的成果啊!
  对意义深层次的探索像火把一洋照亮了整个组织。相比之下,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信息就像淤积在门前的脏物,必须往上泼冷水才行。自我交流能力是组织的一项重要素质,它所激发的创造力远远超过了其他方式。但有生命的组织只传递有意义的信息。我曾观察过某个跨国公司的远距离信息传递过程,发现凡是四色图标注的信息都很快被淘汰了。在使用组织交流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有意义的信息才能被一直传播下去。
  让每个人体会对组织的意义
  看到了组织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流重要信息的过程,我渐渐相信天主教式的“说教合唱”是很有效的。对于那些已经分享了某种信念和梦想的人们,如果能帮助他们明确目的,增强自信,就一定会带动整个组织蓬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