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领导是什么:如何在一个混沌的世界驾驭他人 作者: 美 玛格丽特·魏特利 >

第7章

领导是什么:如何在一个混沌的世界驾驭他人 作者: 美 玛格丽特·魏特利-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间构成了宇宙的大部分。即使是在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原子世界里,最多的仍然是空间。原子中,亚原子粒子松散的排列着,几乎有99。99%的空间。而且,我们所知道的每样东西,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由这些空空的原子构成,而并非像看上去那么缜密。事实上,每个人的结构就如同广阔的星系一样空泛(肖普拉,1989,96页)。
  令人孤独的牛顿宇宙观
  牛顿理论所展示的宇宙空空旷旷,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孤独感。零星的物质点缀其中,这些物质很少有机会相遇,大部分旅程都将在无尽的孤独中度过。长久以来,我们的行为一直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存在主义哲学家所说的,生命除了自我创造以外毫无意义;还有美国历史上所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有许多的无论是西方还是在公司里的一些行为古怪的优胜者。实际上,在这个广阔、孤独的世界中,改变很难发生,因而需要一种巨大的能量去推动自己跨越空间,忍受漫长的煎熬,最终与其他物质相遇并发生作用。牛顿的因果世界是力与作用力的世界,它需要我们花费巨大的能量去前进、以期不白活一回。实际上,这样做不但令人备感孤独,同时也疲惫不堪。
  量子世界中演绎着完全不同的故事。世界不再是孤独的,空间中充满了各种场,无形的、非物质的作用构成了宇宙的基本结构。虽然无法看到这些场,但是我们却观察到了它们的作用,这不仅可解释远距离作用力,也可描述相距很远的两个物体发生改变的经过。
  从场论到关注整个空间
  科学界中,在量子物理学出现之前,为了解释远距离作用力,人们已经发展了多个领域的场论(场这个词来源于纹状防护网背景)。牛顿引入了第一个场——重力场。在他的模型中,来自作用力中心——地球——的引力,向空间辐射。假想的引力线充满了整个空间。将物体吸引到地球附近。在重力影响下,物体相互作用。爱因斯坦发展了一套完全不同的重力场理论一一相对论。他主张,重力作用创建了空间结构,物体之所以受到地球的吸引是时空为响应物质作用而发生的变形。重力不是一种力,而是~种媒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能直接感受到其他一些场的作用。
  比如说,如果在磁铁周围撒满铁屑,在磁场作用下,铁屑会呈规出一定的形状。每次打开灯或启动电器时,我们都会感受到场的存在。现代的发电站就是通过巨大的磁铁旋转来发电的。
  场有很多种,有重力场在时空空间中以曲线结构呈现出来;电磁场产生电磁射线,我们称为电磁干扰;量子场中,每个粒子产生不同的场,这时的场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只有在两个场相遇时才会以一定的形状显现出来。在以上所有理论中,有一点是相同的。场都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所起的作用只有通过最终效果才能感受到。
  由于19世纪的科学家们(如法拉第和麦克斯韦)更加关注整个空间,而非个别粒子,因而早期的场论得到了发展。科学家们本能地感受到空间并不空,而是充满了无形但强有力的结构,这与现代物理学家们的观点不谋而合。如同我们将目光由近处调至远处一样,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做了一个视觉变换,因而他们接触到了这个充满的世界。从微小、分散、可见的结构转向充满关系的无形世界,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突破(参见北极光的彩照,在这种光空间中,电磁场和能量场共同发生作用)。
  弗兰克·威尔切克和伯特西·德维恩(一个是物理学家,另一个早年是工程师,后来改行为作家),共同探索出一种有效的图像,用以思考这些感受到的无形力。观察鱼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水的存在。我们会把鱼的运动解释成为多条鱼间的相互作用。比如说,当一条鱼游动时,另一条鱼动了一下,我们就认为前者作用于后者。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所有的鱼都发生了同样的运动,于是我们开始怀疑存在一种介质影响了所有鱼的运动。尽管没看到什么,我们可能会开始寻找。
  比如说,制造一些干扰,注意鱼的反应。总的来说,从小小的原子到无边的宇宙,空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它却并不空,而是布满了各种场,这些场的作用使物质成形。
  充满困惑与魅力的世界
  新科学所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困惑与魅力。场正是其中的典范,所以生物学家拉波特·斯克德里克认为它“无法看到、摸到、听到,而且无色、无味”。的确,仅通过这五种感官,我们根本无法感受到场的存在,可是在量子物理学中,场却以粒子形式呈现出来。作家普里·祖可夫称粒子为宇宙物质。我们在实验中看到或观察到的物质,只是各种场的辅助表现形式。而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粒子是在两个场相遇瞬间闪现的,因为这一瞬间两种能量发生作用。事实上,粒子的出现就像是艺术家脑中闪现的灵光,是不同场持续作用的结果。尽管我们一直认为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可实际上粒子只是一种中间产物。这一说法实存难以置信,因为这无疑是说,现实存在的事物并不是物质。也就是说,场是现实存在的,但却是非物质的。
  这个矛盾将我们领进了一个新大陆,促使我们摆脱原有的事物观和将宇宙作为松散连接体的观念。场论描述下的宇宙更像大海,充满了各种无形力,这些力紧密相关,相互作用。宇宙是多么丰富多彩啊!在场的世界里,潜在的相互作用无处不在,一触即发。因此“牛顿描述的世界由许许多多独立存在的粒子组成的理论已经过时,代之而来的是场论所述的世界充满相互渗透的活动介质的理论,即我们生活在相互贯通的各种场中,每种场都贯穿了整个空间。所以,场论中的运动规律无异于海洋中的流动规律,其中种种的变化无非是宇宙海洋中各种成分交互作用的结果”(引自威尔切克和迪拜因,1988,163页)。
  在生物学领域,斯克德里克也提出了一种颇具争议的场论。他假定形态场影响着生物的行为。他认为,这种场自身没有多大的能量,但却能够借助其他的能源形成自身的能量。形态生物场是在同种生物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引自斯克德里克,1995,82页)。具体内容为,在同一种群中,当一定数量的生物学会某种技能(如骑自行车)后,剩下的生物就很容易掌握这种技能。因为形态场不断积累各种行为模式,一旦个体介入,就会对其做相应地规范,所以个体不必学会某种技能,只需从形态场中取用即可。根本上,个人是通过形态共振来掌握技能的。斯克德里克认为这种现象是同类生物相互影响的结果。伯赫说:“这些场提供了可被任何能量吸收器吸收的形式”(引自塔尔波特,1986,68页。参看斯克德里克,1988,1995)。
  无形力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场论中的很多假设都是颇具创造力的,它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空间。
  我们已经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理解去工作和学习。比如,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从无形的地方获得了信息,但是谁真正看到过电脑空间呢?总之,在现代生活中,无形力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在我们应该思索电脑空间之外的组织空间中还存在些什么?也许其中也充满了相互联系并起作用的无形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怎样才能洞察到组织中的各类场呢?如果我们知道的多了,这些场会为我们所用吗?无论如何,我们都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空间不空,是无形力影响了行为方式。
  近些年来,领导者们一直被鼓励思考组织中非物质作用力(如企业文化、价值观、眼界、宗教)的影响。其实这些非物质力都在组织生活中有所体现,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曾在一家大型连锁店主持过客户服务工作,当时,我派员工去参观了一些商店。随后,我们比较了各人的记录。的确,有些店会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试图通过分析各种可见的因素(如商品布局、店员的面部表情)来找到其中的奥秘,可最终这些因素都不能解释那种感觉。同类的事情还有好多,有时你根本无法描绘自己的感觉。
  观察组织场中人的行为
  我觉得场论无法准确地解释组织生活中遇到的神秘事件。不过,思考组织场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至少我们可以因此而关注无形力的影响,以及那些通过直接介入无法改变的行为。到底是什么力量在影响员工的行为,或是促使他们去尽力服务于顾客呢?这些问题都是场论提出的。我们探索着组织空间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一边思索着它们产生的原因,一边洞察着组织场中的种种奥秘,寻找着其中的不和谐因素。也许我们会发现,在我们想最好地服务于顾客时会遇到很多阻力。员工可能被告知无论如何必须完成季度销售额,或是为老板争光。
  尽管我们从没看到过场,但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它的作用。要想了解场中的奥秘,只需观察人们的行为就足够了。实际上,人们已经洞察并领会到了场中的信息,并相应调整了自己的行为。当组织涣散时,这些无形的不和谐因素就会展现出来,于是我们就能感受到各种各样的麻烦。随之而来的是争论、恶性竞争和玩弄权术,人们变得口是心非,缺乏基本的信任感。最终导致组织陷入一片混乱。
  尽管我无法断言拜访过的商店中都有场存在,但在其中一些店中我的确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店主以自己的言行做了很好的表率,整个空间充满了和谐一致。当场中的各种作用协调一致时,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向心力,结果组织工作成绩斐然,客户服务也无懈可击。
  利用不可见力进行组织管理
  发挥不可见力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组织生活中的无形方面。比如,利用憧憬——即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我们常把憧憬理解为对组织未来的设计和对组织发展方向的确定。同时我们也相信,目的越观确,动力就越大。这听起来有点像牛顿的地球引力学说。但如果我们转换思路,用场论去思考憧憬,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
  假设懂憬是一个场,想想我们该怎样利用它。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承认要凝聚一种力量,而不是达到某个职位;是要发挥憧憬的无形作用,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目的。把场比做幢憬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谐氛围的重要性。当然光有憧憬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付诸行动。只有整个组织都感受到这种憧憬,场的无形作用才会在每个员工身上体现出来。我们都体验过不和谐行为对实现目标的阻挠,因此,我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一种组织正义感,即言出必行。
  几年前,人们把组织比喻成垃圾罐,认为组织是人、解决方案、选择和问题的集合。整个组织活动都是这四个因素往复运动的结果。正如书中所说:“组织集合中包括以下内容:选择问题、事件、决断、解决”(引自科崽和奥尔森,1974)。
  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合情理,但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牛顿学说下的组织观:各种因素游离其中,可能会发生冲突,也可能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