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质量管理手册-生命线 >

第14章

质量管理手册-生命线-第14章

小说: 质量管理手册-生命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和时间等。

    工序管理是在“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管“原因”保“结果”
两个基本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因而,建立工序管理点,首先必须抓住关键工序的
关键质量特性,同时,还要把管“结果”(质量特性)转变成管“原因”(工序
要素)。具体地讲,就是把一种产品或一种零件,应用质量分析找出关键工序的
关键质量特性;其次,利用因果分析图和系统图法进行工序分析,找出影响关键
质量特性的支配性工序要素,并将这些要素进行展开,直到便于管理为止。最后,
对这些要素建立标准,落实责任者,进行重点特殊管理,以此来保证产品或零件
质量。例如,陕西彩色显象管厂玻璃分厂的生产全过程,是通过控制1462个工序
要素来保证制品的128 个质量特性;总装分厂是通过控制396 个要素来保证产品
的72项质量特性。

    对于一种零件而言,如果把它从投料开始到加工完成的全过程的关键质量特
性及支配性工序要素,都建成管理点进行管理,那么这种零件的质量就有了保证。
同样,把一种产品(零件和装配)的全部关键质量特性和支配性工序要素都建成
工序管理点管理起来,并且管理得很好,则这样产品的质量也就有了保证。总之,
建立工序管理点,就可以使生产现场处于受控状态。

    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发生不合格品,同时还可以收集大量数据和信息,为提
高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一种产品生产现场应建立多少工序管理点,要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和工序质量
稳定情况来决定。产品复杂、工序质量不够稳定的,要多建一些。反之,可少建
;但关键质量特性,不管它是否稳定,始终都要控制不能取消。一般来说,以下
情况都应建立工序管理点:(1 )产品的性能、精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
以及对它们有直接影响的零部件的关键质量特性和影响这些特性的支配性工序要
素。

    (2 )工序本身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影响的质量特性,以及影响这
些特性的支配性工序要素。

    (3 )工序质量不稳定,出现不合格品多的质量特性或其支配性要素。

    (4 )用户反馈用来的,或抽检(审核)不合格的质量项目。

    □建立现场质量管理点的步骤1。确定工序管理点,编制工序管理点明细表应
根据产品质量特性分级、工艺规范和存在的质量问题,按建立管理点规则的要求,
确定产品生产现场应建立的工序管理点,并编制工序管理点明细表(表5。)。4 
2。编制工序管理点的有关文件(1 )由工艺部门设计并绘制管理点工艺流程图。
该图是在制品或零件工艺流程中表示工序管理点所在工序位置的图,一般是在装
配系统图、工艺流程图上标出工序管理点所在序位置。

    表5。4 工序管理点明细表产品名称年月日

    零件工管理序管理点技术检验检测检验质量特管理号及序点名号编号要求方
式工具频次性分级手段名称号称

    A B C

    (2 )由工艺部门组织工艺员、质管员进行工序分析,找出影响管理点(质
量特性)的支配性工序要素,经过验证核实后,编入工序质量表(表5。5 )。

    该表是单元工序设计所用一种基础表,是作业指导书、设备周期点检卡、工
装周期检查卡等工序文件编写的依据,它的左半部分是应用系统图法,以保证工
序制品质量特性为目标,按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进行展开,可展开一次、
两次或多次、直到能够管理为止。展开时,只展开对保证工序制品质量起支配作
用的工序要素,或需进行重点特殊管理的工序要素。能按常规标准或规章制度进
行管理的工序要素,可不列入该表中进行展开。表中“检验项目”栏下的“项目
及方法”栏,是按最后一次展开的工序要素填写“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所用检
具”:“允许界限值”栏是填写最后一次展开工序要素控制的极限值,该值是根
据工序分析时经反复试验验证,在获得的数据变化范围内,考虑留有一定的余地
而确定的。“标准名称”栏,系指该工序要素纳入的管理标准,一般有作业指导
书或工序操作卡、设备周期点检卡、工装周期检查卡、量具仪器检定卡和自检表
等。“责任者”栏指负责该项工序要素的有关人员,随表列操作者、班组长等人
员外,还有设备员、工具员等类人员。

    表5。5 工序质量表

    产品名称零件名称工序质量表零件号零件材质工序要素展纳入工序管理点检
验项目责任者开标准工设是工检验点项允序备否质检标序目许操班工名编关编量 
一二三四验准编其号自巡专及界作组段备称号键号项次次次次频名号他检检检方 
限者长长注目次称法值

    更工更标记×修改改更改通知作:作业指导书艺车间改审核编制处数日期理 
编号工序:工序操作卡片科主任人由代设:设备标准长

    号工装:工装标准说计量:计量标准明控:控制图自:自检表工:工序能力


    (3 )由工艺部门负责制订工序管理点的作业标准和检验规程,并编制作业
指导书(表5。6 )(或工序操作卡)和工序质量管理点表(自检表)(表5。7 )。
作业指导书是装配性工业指导工人操作的文件,在大批量生产企业,每工序均应
编制,成批或小批生产企业,则只在关键工序和建立管理点工序编有该类文件。
作业指导书一般有“工序图”和“工艺参数和加工方法说明栏”两部分,内容应
尽可能详细具体,据此操作,即可达到工艺规范的质量要求。工序质量管理点表 
(自检表)是用来指导操作工人进行质量检验的检验规程,对一般结构简单的工
件,可与“作业指导书”合印在一张表上;对结构复杂,检验项目多的零件,可
单独印成一张表;该类表是由工序检验图和表格说明两部分组成的。

    表5。6 作业指导书设备型号指导书编号作业指导书设备名称工序号夹具编号 
零件编号工序名称夹具名称零件名称加工部位

    表5。7 作业指导书简表

    序号项目内容

    加工工具工具吃刀量次转速切削程度时给量mm换工具部位编号名称 mm 数转
/ 分 m/ 分分或mm转条件

    准备班产定额换刀时间单件工时切削液时间(件)

    表5。8 工序质量管理点表(自检表)

    零件号及名称工序质量管理点表(自检表)工序号及工序名称设备型号名称

    表5。9 工序检验表代加工精度测定方法要度管理手段检验项目号调整尺寸工
艺要求测定工具频次

    注(1 )检验次数(2 )重要度(3 )管理手段(4 )首检(全):百分之
百检 a:关键 a:控制图N/D :日(班)检N 件 b:重要 b:计量用表1/N :N 
件检1 : c:一般 c:技术用表N/M :月检N 件 d:不用记录制表校对审核日期

    3。对支配性工序要素进行重点特殊管理设备、工具、计量、检验、生产、供
应等部门,应根据工序质量表的要求,对与本部门职能有关的支配性工序要素,
制订管理办法、应用调备周期点检卡、工装周期检查卡等来进行重点特殊管理。

    4。建立控制手段质量管理部门应组织质量管理员和工艺人员,收集数据,进
行计算处理;当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则要建立数据记录表和控制图或其他形式
的控制手段。

    5。建立管理制度建立工序管理点管理制度和自检管理制度,制度应明确规定
奖励办法,经厂长批准后执行。

    6。培训员工,熟悉规定分别组织操作工人和检验员学习有关工序管理点的技
术文件和规章制

    度,并经过考试达到要求。

    7。创造实施条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工序管理点实施所需条件,如补充量
具仪器、增添工位器具、印刷所需图表等。

    8。组织实施组织工人实施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诊断并
提出改进建议。

    9。正式验收,发给标志质量管理部门和工艺部门共同组织有关人员,按工序
管理点验收条件正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发给合格标志。

    □现场质量管理对人员的要求1。对操作者的要求(1 )学习并掌握现场质量
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现场与工序所用数据记录表和控制图或其他控制手段的用
法及作用,懂计算数据和打点。

    (2 )清楚地掌握所操作工序管理点的质量要求。

    (3 )熟记操作规程和检验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检验规
程(工序质量管理点表)的规定进行操作和检验,做到以现场操作质量来保证产
品质量。

    (4 )掌握本人操作工序管理点的支配性工序要素,对纳入操作规程的支配
性工序要素认真贯彻执行;对由其他部门或人员负责管理的支配性工序要素进行
监督。

    (5 )积极开展自检活动,认真贯彻执行自检责任制和工序管理点管理制度。

    (6 )牢固树立下道工序是用户、用户第一的思想,定期访问用户,采纳用
户正确意见,不断提高本工序质量。

    (7 )填好数据记录表、控制图和操作记录,按规定时间抽样检验、记录数
据并计算打点,保持图、表和记录的整洁、清楚和准确,不弄虚作假。

    (8 )在现场中发现工序质量有异常波动(点越出控制限或有排列缺陷),
应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2。对检验员的要求(1 )应把建立管理点的工序作为检验的重点,除检验产
品质量外,还应检验监督操作工人执地工艺及工序管理点的规定,对违章作业的
工人要立即劝阻,并作好记录。

    (2 )检验员在现场巡回检验时,应检查管理点的质量特性及该特性的支配
性工序要素,如发现问题应帮助操作工人及时找出原因,并帮助采取措施解决。

    (3 )熟悉所负责检验范围现场的质量要求及检测试验方法,并按检验指导
书进行检验。

    (4 )熟悉现场质量管理所用的图、表或其他控制手段的用法和作用,并通
过抽检来核对操作工人的记录以及控制图点是否正确。

    (5 )做好检查操作工人的自检记录,计算他们的自检准确率,并按月公布
和上报。

    (6 )按制度规定参加管理点工序的质量审核。

    □现场质量管理主要应用领域现场质量管理是一种综合、有效的质量管理方
法,适用于机械、电子、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电力、纺织、运输和建筑安
装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施工现场,如炼钢生产流水线、机械加工过程、建筑工程施
工现场等。

    五、线内质量管理法

    线内质量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内实施的质量管理。目的是使工序维持在稳定
状态,降低不良品损失。其主要内容包括:工序诊断和调节,预测和修正,检测
和处理以及售后服务。前两项涉及的对象是工序本身;后两项的处理对象则是工
序生产活动的结果———产品。线内管理的主要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