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临证指南医案 >

第31章

临证指南医案-第31章

小说: 临证指南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以风陪说。互相发明耳。学人看书。不可不知此理。若夫脏腑一切内外诸风。各有现症。 
具载内经。尤当详考。(华岫云) 

卷五

属性:某(二二) 客邪外侵。头胀。当用辛散。(寒邪客肺) 
苏梗 杏仁 桔梗 桑皮 橘红 连翘 
某 寒热。头痛脘闷。 
淡豆豉 嫩苏梗 杏仁 桔梗 浓朴 枳壳 
某(五二) 复受寒邪。背寒。头痛。鼻塞。(风寒伤卫) 桂枝汤加杏仁。 
某(十九) 时邪外袭。卫痹发热。头痛。先散表邪。(寒邪兼湿) 
淡豆豉 苏梗 杏仁 浓朴 木防己 茯苓皮 
杨(四二) 太阳脉行。由背抵腰。外来风寒。先伤阳经。云雾自下及上。经气逆而病发。致呕痰涎头痛。 
小溲数行病解。膀胱气通。斯逆者转顺矣。当通太阳之里。用五苓散。倘外感病发再议。(寒客太阳膀胱经气逆) 
某(二八) 劳伤阳气。形寒身热。头疼脘闷。身痛。(劳倦阳虚感寒) 
杏仁(三钱) 川桂枝(八分) 生姜(一钱) 浓朴(一钱) 广皮(一钱) 茯苓皮(三钱) 
伤寒症。仲景立法于前。诸贤注释于后。先生虽天资颖敏。若拟其治法。恐亦不能出仲景 
范围。其所以异于庸医者。在乎能辨症耳。不以冬温春温风温温热湿温伏暑内伤劳倦 
瘟疫等症。误认为伤寒。其治温热暑湿诸症。专辨邪之在卫在营。或伤气分。或伤血分。更 
专究三焦。故能述前人温邪忌汗。湿家忌汗。当用手经之方。不必用足经之药等明训。垂 
示后人。此乃先生独擅见长之处也。若夫伤寒之书。自成无己注解以后。凡注疏者不啻 
数百家。其尤着者。如嘉言三书。景岳书。伤寒三注四注等篇。近有柯韵伯来苏集。伤寒论 
翼方翼。王晋三古方选注中所解一百十三方。诸家析疑辨义处。虽稍有异同。然皆或登 
仲景之堂。或造仲景之室者。业医者。当日置案头。潜心参究。庶乎临症可无误矣。(华岫云) 
伤寒一症。内经云。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又曰。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 
后夏至日者为病暑。又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症有六经相传。并病合病。两感直中。难 
经又言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再加以六淫之 
邪。有随时互相兼感而发之病。且其一切现症。则又皆有头痛发热。或有汗无汗。或恶风 
恶寒。不食倦卧烦渴等。则又大略相同。故其症愈多。其理愈晦。毋怪乎医者临症时。不能 
灼然分辨。即其所读之书。前人亦并无至当不易之论。将灵素难经之言。及一切外感之 
症。逐一分晰辨明。使人有所遵循。故千百年来。欲求一鉴垣之士。察六淫之邪。毫不紊乱 
者。竟未见其人。幸赖有仲景之书。以六经分症。治以汗吐下和寒温诸法。故古人云仲景 
之法。不但治伤寒。苟能悉明其理。即治一切六气之病与诸杂症。皆可融会贯通。无所不 
宜。此诚属高论。固深知仲景者也。然余谓六淫之邪。头绪甚繁。其理甚奥。即汇集河间东 
垣丹溪。及前贤辈诸法而治之。犹虑未能兼括尽善。若沾沾焉。必欲但拘仲景之法而施 
治。此乃见闻不广。胶柱鼓瑟。不知变通者矣。今观叶氏之书。伤寒之法。固属无多。然其辨 
明冬温春温风温温热湿温之治。实超越前人。以此羽翼仲景。差可嘉惠后学。观者幸毋 
忽诸。(华玉堂) 
徐评 此即俗名著寒之症。偶尔受寒之小疾。不入经络之病也。何必牵引伤寒大症。发诸议 
论。及细阅此编。竟无治伤寒一门。即此数方为伤寒之法。不禁失笑。夫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 
寒之理。则万病皆通。故仲景之书只有二种。伤寒论治伤寒之法也。金匮治杂症之法也。而金 
匮之方。则又半从伤寒论中来。则伤寒乃病中之第一症。而学医者之第一功夫也。今此编独 
阙此一门。则平日所习何书。所治何病耶。此老数十年医道大行。岂无数千百大症经手。乃竟 
只录此数方以了局。此非此老之过。乃编书之人胸中茫无定见耳。 

卷五
风温
属性:僧(五二) 近日风温上受。寸口脉独大。肺受热灼。声出不扬。先与辛凉清上。当薄味调 
养旬日。(风温伤肺) 
牛蒡子 薄荷 象贝母 杏仁 冬桑叶 大沙参 南花粉 黑山栀皮 
杨 脉左实大。头目如蒙。清窍不爽。此风温仍在上焦。拟升降法。 
干荷叶 薄荷 象贝 连翘 钩藤 生石膏末 
某 风温从上而入。风属阳。温化热。上焦近肺。肺气不得舒转。周行气阻。致身痛。脘闷。不饥。宜 
微苦以清降。微辛以宣通。医谓六经。辄投羌防。泄阳气。劫胃汁。温邪忌汗。何遽忘之。 
杏仁 香豉 郁金 山栀 栝蒌皮 蜜炒橘红 
叶 风温入肺。肺气不通。热渐内郁。如舌苔。头胀咳嗽。发疹。心中懊 。脘中痞满。犹是气不舒 
展。邪欲结痹。宿有痰饮。不欲饮水。议栀豉合凉膈方法。 
出栀皮 豆豉 杏仁 黄芩 栝蒌皮 枳实汁 
郭 风温入肺。气不肯降。形寒内热。胸痞。皆 郁之象。辛凉佐以微苦。手太阴主治。 
黑山栀 香豉 杏仁 桑叶 栝蒌皮 郁金 
秦(六三) 体质血虚。风温上受。滋清不应。气分燥也。议清其上。(风温化燥热) 
石膏 生甘草 薄荷 桑叶 杏仁 连翘 
又 照前方去连翘薄荷加陈蒌皮郁金栀皮 
某 风火上郁。耳后结核。目眶痛。(少阳风火) 
薄荷 牛蒡子 前胡 象贝 连翘 黑栀皮 赤芍 生甘草 
某 风温热伏。更劫其阴。日轻夜重。烦扰不宁。(风温伤阴) 
生地 阿胶 麦冬 白芍 炙草 蔗浆 
马(三五) 风温热灼之后。津液未复。阳明脉络不旺。骨酸背楚。治以和补。 
生黄 鲜生地 北沙参 玉竹 麦冬 归身 蜜丸 
某 阴虚风湿。气从左升。桂枝汤加花粉杏仁。 
风为天之阳气。温乃化热之邪。两阳熏灼。先伤上焦。种种变幻情状。不外手三阴为病薮。 
头胀汗出。身热咳嗽。必然并见。当与辛凉轻剂。清解为先。大忌辛温消散。劫烁清津。太阴 
无肃化之权。救逆则有蔗汁庐根玉竹门冬之类也。苦寒沉降。损伤胃口。阳明顿失循序 
之司。救逆则有复脉建中之类。大凡此症。骤变则为痉厥。缓变则为虚劳。则主治之方。总 
以甘药为要。或兼寒或兼温。在人通变可也。(邵新甫) 

卷五
温热
属性:某(二十) 脉数暮热。头痛腰疼。口燥。此属温邪。(温邪入肺) 
连翘 淡豆豉 淡黄芩 黑山栀 杏仁 桔梗 
某 温邪化热。肺痹喘急。消渴胸满。便溺不爽。肺与大肠见症。 
淡黄芩 知母 鲜生地 阿胶 天冬 花粉 
谢 积劳伤阳。卫疏。温邪上受。内入乎肺。肺主周身之气。气窒不化。外寒似战栗。其温邪内郁。 
必从热化。今气短胸满。病邪在上。大便泻出稀水。肺与大肠表里相应。亦由热迫下泄耳。用 
辛凉轻剂为稳。 
杏仁 桔梗 香豉 橘红 枳壳 薄荷 连翘 茯苓 
龚 襁褓吸入温邪。酿为肺胀危症。 
芦根 桃仁 苡仁 冬瓜子 
施 久患虚损。原寝食安舒。自服阴柔腻补。不但减食不寐。脘中常闷。渴欲饮凉。此口鼻吸入 
温邪。先干于肺。误补则邪愈炽。气机阻塞。弱质不敢开泄。援引轻扬肃上。兼以威喜丸。淡以 
和气。上焦得行。可进养胃法。 
白沙参 苡仁 天花粉 桑叶 郁金 兼服威喜丸 
王 温邪发热。津伤。口糜气秽。(温邪劫津) 
卷心竹叶 嘉定花粉 知母 麦冬 金石斛 连翘 
某 春温身热。六日不解。邪陷劫津。舌绛。骨节痛。以甘寒熄邪。 
竹叶心 知母 花粉 滑石 生甘草 梨皮 
丁 口鼻吸入热秽。肺先受邪。气痹不主宜通。其邪热由中及于募原。布散营卫。遂为寒热。既 
为邪踞。自然痞闷不饥。虽邪轻未为深害。留连不已。热蒸形消。所谓病伤。渐至于损而后已。 
(热伤胃津) 桂枝白虎汤。 
又 气分之热稍平。日久胃津消乏。不饥不欲纳食。大忌香燥破气之药。以景岳玉女煎。多进 
可效。忌食辛辣肥腻自安。竹叶石膏汤加鲜枸杞根皮。 
杨 伏邪发热。烦渴。知饥无寐。乃胃津受伤所致。拟进竹叶石膏汤加花粉。 
叶 热伤气分。用甘寒方。白虎汤加竹叶。 
某 右脉未和。热多口渴。若再劫胃汁。怕有脘痞不饥之事。当清热生津。仍佐理痰。俟邪减便 
可再商。 
麦冬 人参 石膏 知母 粳米 竹叶 半夏 
叶(二八) 仲景云。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不寒瘅热。令人消烂肌肉。条例下不注方。但曰 
以饮食消息之。后贤谓甘寒生津。解烦热是矣。今脉数。舌紫渴饮。气分热邪未去。渐次转入血分。斯甘 
寒清气热中。必佐存阴。为法中之法。 
生地 石膏 生甘草 知母 粳米 白芍 竹叶心 
毛(六十) 温邪热入营中。心热闷。胁肋痛。平素痰火。与邪胶结。致米饮下咽皆胀。老年五液已涸。忌 
汗忌下。(热入心营) 
生地 麦冬 杏仁 郁金汁 炒川贝 橘红 
马 少阴伏邪。津液不腾。喉燥舌黑。不喜饮水。法当清解血中伏气。莫使液涸。 
犀角 生地 丹皮 竹叶 元参 连翘 
陈(妪) 热入膻中。夜烦无寐。心悸怔。舌绛而干。不嗜汤饮。乃营中之热。治在手经。 
犀角 鲜生地 黑元参 连翘 石菖蒲 炒远志 
又 鲜生地 元参 天冬 麦冬 竹叶 茯神 金箔 
又 阳升风动。治以咸寒。 
生地 阿胶 天冬 人参 川斛 茯神 麦冬 
张 营络热。心震动。复脉汤去姜桂参加白芍。 
陆(六九) 高年热病。八九日。舌燥烦渴。谵语。邪入心胞络中。深怕液涸神昏。当滋清去邪。兼进牛黄 
丸。驱热利窍。(热邪入心胞) 
竹叶心 鲜生地 连翘心 元参 犀角 石菖蒲 
胡 脉数。舌赤耳聋。胸闷。素有痰火。近日冬温。引动宿病。加以劳复。小溲不利。议治胞络之热。 
鲜生地(五钱) 竹叶心(一钱) 丹参(一钱半) 元参(一钱半) 石菖蒲根(六分) 陈胆星(六分) 
顾 温邪误表劫津。邪入胞络内闭。至宝丹。 
王 吸入温邪。鼻通肺络。逆传心胞络中。震动君主。神明欲迷。弥漫之邪。攻之不解。清窍既蒙。 
络内亦痹。幼科不解。投以豁痰降火理气。毫无一效。忆平脉篇。清邪中上。肺位最高。既入胞 
络。气血交阻。逐秽利窍。须藉芳香。议用局方至宝丹。 
施 温邪如疟。阴气先伤。苦辛再伤阳及胃。内风肆横。肢掣螈 。邪闭心胞络中。痰潮神昏。乃 
热气蒸灼。无形无质。此消痰消食清火。竟走肠胃。与病情隔靴搔痒。速速与至宝丹三分。冷 
开水调服。若得神清。再商治法。 
顾 饮酒又能纳谷。是内风主乎消烁。当春尽夏初。阳气弛张。遂致偏中于右。诊脉左弦且坚。 
肌腠隐约斑点。面色光亮而赤。舌胎灰黄。其中必夹伏温邪。所怕内闭神昏。治法以清络宣 
窍。勿以攻风劫痰。扶助温邪。平定廓清。冀其带病久延而已。 
犀角 生地 元参 连翘心 郁金 小青叶 竹叶心 石菖蒲 
又 目瞑舌缩。神昏如醉。邪入心胞络中。心神为蒙。谓之内闭。前案已经论及。温邪郁蒸。乃无 
形质。而医药都是形质气味。正如隔靴搔痒。近代喻嘉言。议谓芳香逐秽宣窍。颇为合理。绝 
症难挽。聊尽人工。至宝丹四丸。匀四服。凉开水。调化。 
包 老年下虚。春温上受。痰潮昏谵。舌绛黄苔。面赤微痉。先清上焦。(热邪闭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