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55-幼幼集成 >

第15章

155-幼幼集成-第15章

小说: 155-幼幼集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用。 

卷二
丹毒
属性:《千金》曰∶丹毒一名天火,皆风热恶毒所为,入腹则杀人。其证由心火炽盛,热与血搏,或起于手足,或 
发于头面胸背,游移上下,其热如火,赤如丹砂,形如锦纹,其痛非常。凡自胸腹而散于四肢者,易治;自四肢 
而入腹者,难治。 
按∶丹毒虽曰风热,而有胎毒之发者,十之八九,小儿最多,方脉无此。世有丹毒伤生而不知者,盖此毒每 
发于隐密之处,倘父母不觉,遂致伤儿。大凡小儿头面四肢、胸背胁腋,忽有红晕一点,渐次散开,色如锦纹, 
外带黄色,即是火丹。速宜砭去恶血,内服沆瀣丹,庶不致内攻作搐;倘医者不知针砭,妄用搽敷,逼毒入内, 
必致作搐而死。每见丹毒之祸儿者,比比矣。 

卷二丹毒
入方
属性:x集成沆瀣丹x 方见二卷胎病论。 
x磁锋砭法x 法见四卷丹毒证治。 

卷二
疮痈
属性: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 
按∶疮疖疥癣,小儿独多。由胎毒淫火使然也。治之者,宜清热解毒,使之外出可也。倘医者视为泛常, 
不先内托解毒,误用砒、硫毒药搽之,逼毒内入,以致疮忽自平,其证腹胀便闭,身无血色,目闭不开,手足 
动摇。此毒瓦斯内攻也。 
此条与方脉之发背痈疽,偶伤风湿,而手足搐搦,角弓反张者,大不相侔。盖彼因误伤风湿而病痉,此因 
误用搽敷而致搐。病因不同,治宜各别。速服雄黄解毒丸微下之,疮出则吉,疮不出如喘者死。 

卷二疮痈
入方
属性:x雄黄解毒丸x 治疮疡毒瓦斯内攻,腹胀便闭,身无血色,目闭不开。并能解一切疮疥之毒,更可下痰追 
虫打积。 
明雄黄(一钱) 川郁金(二钱) 巴豆霜(一钱) 
上为细末,醋打米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白汤送下,以利为度。 

卷二
痘疮
属性:痘禀先天胎元之毒,遇时行而即发,其证初起,两眼含泪,珠如水晶,鼻气出粗,睡中惊惕,两耳纹现, 
恶热不恶寒,痘证也。 
按∶初起发热三四日间,应与疏通腠理,微解表邪,使毒瓦斯易出;若不行疏散,以致腠理固闭,热盛神昏 
而搐矣。此常候也。先宜人参败毒散升散之,次用导赤散加朱砂,以制其猖撅。痘出则吉,屡搐者凶。 
收靥后作搐,此痘毒倒陷,雄黄解毒丸紫草汤下。痘复出者吉,搐不止者凶。五六卷痘疹门论证最详, 
宜考。 

卷二痘疮
入方
属性:x人参败毒散x 治四时感冒,并痘疮升散之用。 
川羌活(七分) 川独活(五分) 北柴胡(五分) 信前胡(四分) 正川芎(五分) 白云苓(五分) 
真枳壳(五分) 芽桔梗(五分) 上拣参(三分) 炙甘草(四分) 
姜一片,枣一枚,水煎,热服。 
x导赤散x 此清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 
大生地(三钱) 川木通(二钱) 生甘草(一钱) 
上作一剂,竹叶七片为引,水煎,临服,加朱砂末一分,调服。 
x雄黄解毒丸x 方见先条疮疡门。 

卷二痘疮
附案
属性:阳文庠立天张君,有子三岁,于今春布种神痘,一夕作搐十数次。痘师某者,坐守其家,莫能得定。次 
早微明,张君来寓叩门,因诉其作搐之由。予念故人之子,往视之,见其昏迷不醒,手足搐掣,各处艾火疤 
无数,问所服药,一派凉泻,予知其误治。乃以全身灯火醒之,即能开声,因用人参败毒散令其母子同服,一 
剂而搐止痘出。可见理之未明,毫厘千里。盖痘麻初起,全赖阳和升生之气,故发热本为正候,由其不与疏通 
腠理,毒郁不伸,乃致作搐。此时正宜升散,助其生机,顾乃反用艾火堵截之,用凉药镇坠之,欲其搐止,其 
可得乎?是幼科惊风之说,皆此辈酿成之祸,于患者何有焉! 

卷二
霍乱
属性:经曰∶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其证先伤于食,后感风寒,邪正相争,心腹绞痛,有上吐下泻者;有上不得 
吐,下不得泻者,所以烦躁闷乱,其证最急,速宜盐汤探吐之,俟其吐泻之后,乃用藿香正气散分理其阴阳可 
也。但见喘而搐者,不治。 
按∶此乃干霍乱也,俗名绞肠痧,由其 
上不得吐,下不得泻,所以抽搐昏乱。若上既能吐,下既能泻,则宿食痰饮俱去,安有昏乱之理。若曰大吐大 
泻之后,而见昏愦,此即脱证之例,岂作搐之谓耶?看书若止随文解义,则执一不化,皓首无成,然此犹为中 
人言之也;至有全不知书,道听途说,讹讹相指,以致于诬民惑世者,此类医中尽多。昔人谓巫者对本宣科, 
教风扫地,予谓巫者犹能对本宣科,而医中之不肖者,即欲宣科,更苦干无本可对。然则医风之扫地,不殆有 
甚乎? 

卷二霍乱
入方
属性:x盐汤探吐法x 法见二卷霍乱门。 
x藿香正气散x 治内伤脾胃,外感风寒,吐泻霍乱等证。 
藿香梗 家苏叶 大腹皮 真广皮 芽桔梗 白云苓 法半夏 六神曲 香白芷(以上各一钱) 川浓朴 
炙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剂,生姜三片,大枣三枚,水煎,温服。 

卷二
客忤
属性:小儿客忤,由儿真元不足,神气未充,故外邪客气得以乘之。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不治其虚,安问 
其余?忤者,谓外来人畜之气,忤触其儿之正气也,或因生人远来,或因六畜暴至,或抱儿戏骑牛马,或父母骑 
马远归,未及熏衣,即抱其儿,则马汗不正之气,从鼻而入。经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则正气受忤,此外因 
之客忤也。其证口吐青黄白沫,面色变异,喘急腹痛,反侧不安,手足 。第此证神不昏乱为异耳。治宜涂囟 
法、搐鼻法,内服摄生饮。 
复有内因客忤,或儿平日所喜者,乃戏而夺之;平日所畏者,乃戏而恐之。凡亲爱之人,喜食之果,玩弄之 
物,心之所系,口不能言,一时不得,遂逆其心志。其候昏昏喜睡,寤不惺惺,不思乳食,即其证也。宜 
先顺其心意,内服沉香安神丸并惺惺散。 

卷二客忤
入方
属性:x涂囟法x 专治客忤等证。 
灶心土(一钱) 明雄黄(五分) 真麝香(半分) 
共为细末,枣肉和匀,捏作一饼子,照囟门宽窄为样,以饼贴囟上,取艾绒作豆大一粒,灸三炷即止。 
x搐鼻法x 治伤风伤寒,头目不清,并治客忤。 
正川芎 藿香叶 鲜藜芦(各三钱) 玄胡索 粉丹皮 镜辰砂(飞,各二钱) 
共为极细末,以少许吹鼻中,得嚏则邪气出矣。 
x摄生饮x 治一切卒中,大小科同。 
制南星 南木香 法半夏(各一钱半) 北细辛 漂苍术 石菖蒲 炙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 
x沉香安神丸x 治内因客忤。 
官拣参(一钱) 漂白术 真广皮 陈枳壳 芽桔梗 青礞石( ,各五钱) 炙甘草 上沉香(各一钱) 
镜辰砂(飞,一钱) 真川连(一钱五分) 
共为细末,蜜丸芡实大。每一二丸,麦冬汤下。 
x惺惺散x 方见卷二乳子伤寒门。 

卷二
中恶
属性:此证比之客忤为更甚。盖客忤无非外来人畜不正之气,中恶则中恶毒之气。如老柩荒厝,淫祠古树,冷庙 
枯井,败屋阴沟,皆有恶毒之气存焉。小儿触之,从鼻而入,肺先受之,闭其清道,填塞胸中,忽然而倒,四 
肢厥逆,两手握拳,上气喘急者是也。 
复有中恶毒之物者,亦谓之中恶。如菌草河豚,瘟牛疫马,自死六畜,并水鸡虾蚌之类。自口而入,则胃 
肠受之,故心腹刺痛,腹皮青黑,闷乱欲死。前后二证,俱宜霹雳散搐其鼻,令其喷嚏之后,毒瓦斯已出,然后 
用药。前证中毒瓦斯死者,用返魂汤;此中毒 
物死者,用雄黄解毒丸下去之。 

卷二中恶
入方
属性:x霹雳散x 治中恶卒死,并一切卒暴之证。 
猪牙皂(三分) 北细辛(五分) 大川芎(五分香) 白芷(五分) 踯躅花(半分) 明雄黄(二分) 
真麝香(半分) 
上为极细末,每用少许,以灯芯三寸长,蘸药点鼻孔内,以得喷嚏为验。 
x返魂汤x 治中恶卒死,宜此主之,即仲景之麻黄汤也。因其毒瓦斯闭塞肺窍,以此开通之。 
净麻黄(去节,二钱) 光杏仁(去皮,七个) 炙甘草(一钱) 葱白(三寸) 
水一盏,煎半盏,分数次服。 
x雄黄解毒丸x 方见卷二类搐疮疡门。 
一曰非搐,即幼科之慢惊风、慢脾风者是也。 
按∶幼科有言曰∶急惊传慢惊,慢惊成慢脾。慢脾者纯阴之证也。然慢惊亦有虚热,尝多便秘痰壅气塞, 
便误认为实热。妄用巴、黄,以下痰行便;或妄投脑、麝,以通窍凉脏。致使阴气愈张,阳气愈弱,幸不死而成 
此证。又有一名虚风,因吐泻日久,风邪入肠,乃大便不禁,面色虚黄,脾气已脱,真元已亏,继此发热,即 
是慢脾。此不必皆由急惊传至,男子以泻得之为重,女子以吐得之为重。其候面青舌短,头低眼合,吐舌切牙, 
声音沉小,睡中摇头,四肢微搐,冷而不收。身则有冷有热,痰涎凝滞,神志昏迷,沉沉喜睡。逐风则无风可逐, 
疗惊则无惊可疗,乃至重之候,十难救一二也。治法大要∶生胃养脾,回阳益志,镇心定魄,化痰顺气。若眼半 
开半合,手足不冷,二便涩滞,此尚有阳证,须温和化痰理气,不可即用回阳,然亦不可因阳证而用清凉之药。 
此仅虚火往来,会成如阳证耳。在幼科所论者如此。 
予见此等辨论,娓娓其辞,自相矛盾,乖误多端,惟有拊膝长嘘而已。孰料幼科谫劣, 
一至此哉!既知慢脾为纯阴之证,又误以慢惊之虚热作实热,误下痰,误通窍,乃致变为慢脾。又有因吐泻日久, 
风入肠胃,大便不禁,面色虚黄,脾气已脱,真元已亏,继此发热,即是慢脾,如此之候,即应急救真元,维持 
竭绝,何得以眼之半开半合,手足不冷,二便涩滞,为尚有阳证,不可即用回阳?吁,此浅近之理,犹且未明, 
而尚欲立言传世乎!盖眼之半开半合,名为昏睡露睛。此脾胃两伤,败极之证,安得目为有余?手足为诸阳之本, 
四时皆宜温和,今手足不冷,犹幸有一线微阳,牵引接续,尚未至于厥逆,岂可谓之阳证?二便涩滞,由其气血 
伤败,大肠枯焦,无以滋荣传送,又岂里实便秘之比哉?此等之证,治之得法,尚可挽回,而乃称为阳证,为之 
顺气化痰,岂眼之半开半合,手足不冷,二便涩滞,果为阳热有余耶?抑由痰凝气滞耶?不然,化痰顺气,将焉 
用之?呜呼,幼科浅陋,莫可挽救!凡小儿有热,不辨表热里热、虚热实热,阳浮作热,阴极发躁,一概称为 
阳火。今慢脾之热,无非纯阴之证,真阳被逼,不能保存,浮越肌表,散漫无归,亡在倾刻,即急为收摄敛纳, 
犹虑不及,而反谓之阳证,必欲其口鼻无气,两眼不开,四肢冰雪,二便长流,始可谓之阴证乎!立言者见地如 
斯,继述者自可知矣。予故于此等之证,以非搐名之。使知一意挽救,不用猜度,且亦不须细辨。请以幼科夏禹 
铸之言,以明斯证之误,亦可见予言之不虚也。 
夏禹铸曰∶世人动曰慢惊,予独曰慢证,盖此证多成于大病之后。庸工一见病愈,遂不防守去路,或初误 
汗误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