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155-幼幼集成 >

第17章

155-幼幼集成-第17章

小说: 155-幼幼集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良久方苏。此不可见证治证。盖病源深固,但可徐图,惟以健脾补中为主,久服痰自不生,痫自不作矣。 
倘系年深日久者,与河车八味丸间服。无不愈者。 
官拣参(一两切片,焙干) 漂白术(一两五钱,切片,土炒) 白云苓(一两,切片,姜汁蒸过,晒干) 
真广皮(一两,酒炒) 法半夏(一两) 石菖蒲(五钱,取九节者,切片) 白当归(一两,酒洗,晒,切) 
青化桂(五钱,去皮,浔桂不用) 杭白芍(一两,酒炒) 白蔻仁(一两,酒炒) 漂苍术(一两,用黑芝 
麻拌炒) 南木香(五钱,忌 
火) 真龙齿(一两,火 醋淬,研末,水飞过,晒干,取五钱) 赤金箔(三十张) 镜面砂(三钱,研末, 
水飞,晒干听用) 
上药各根据分两制过,合为一处,焙干,研细末筛过,炼蜜为丸龙眼核大,以朱砂为衣,贴以金箔,晒干,以 
瓷瓶收贮。每日早午晚各服一丸,姜汤化服。痫证未久者服此,倘年深日久者,早服河车八味丸,午晚服此。无 
力备参者,不用亦可。 
x河车八味丸x 治小儿痫证,年深日远,肝肾已亏,脾肺不足,心血耗散,证候不时举发。此证总归于 
虚,不可以为有余而攻逐之,致成不救。但以此丸早服,以救肝肾,前定痫丸午晚服,以宁心健脾生肺,则万举 
万全,真神治也。 
紫河车(一具,头生男者,用白矾煎汤揉洗极净,用姜汁同酒煮烂) 大地黄(三两,姜汁、砂仁同酒煮烂) 
净枣皮(一两,炒干) 粉丹皮(五钱,酒炒) 宣泽泻(五钱,盐水炒干) 嫩鹿茸(二两,切片,炒干) 
白云苓(一两五钱,乳汁蒸晒) 怀山药(一两五钱,酒炒) 川熟附(七钱五分,切,焙干燥) 青化桂(七钱 
五分,去粗皮,研) 北五味(一两,去梗,炒干) 大麦冬(一两,去心,糯米拌炒) 
上药根据法炮制,和为一处,焙极干,研为细末,炼蜜为丸,龙眼核大。每早一丸,用淡盐汤化服,以饮食压 
之。午及临卧,各用前定痫丸一服。 

卷二痫证
幼科预宜修制应用丸粟七方
属性:x消风丸x 凡疏通腠理,清解表邪,启发皮毛,流利经络,病之初起者用之。 
方见卷二痫证门。 
x集成金粟丹x 凡开关通窍,下气利痰,醒昏定痉,一切危急者用之。 
方见卷二咳嗽门。 
x集成沆瀣丹x(音亢械) 凡导滞清热,降火利膈,解胎毒,去积热,通利二便用之。 
方见卷二胎疾门。 
x泻青丸x 凡退热平肝,清表里,定痉搐,解烦退热,表里两急者用之。 
方见卷四啼哭门。 
x理中丸x 凡脾虚中寒,面青腹痛,寒呕寒泻,四肢厥冷,一切虚寒者用之。 
方见卷二乳子伤寒之理中汤,加增分两,炒研蜜丸,即理中丸。 
x三仙丹x 凡饮食过多,有形之物填塞中焦,及痢疾大便不通,一切宜攻下者用之。 
方见卷二痢疾门。 
x太极丸x 凡遇年岁疫疠流行,小儿发热昏沉,甚则作搐者,时疫也。宜用此。 
方见卷二小儿时疫门。 
以上七方,皆宜预为修制,以备急需。凡古方截风定搐之药,无所用之,不必留意。 

卷二
乳子伤寒证治
属性:幼科谓小儿八岁以前无伤寒,不知此语出于何经?夫寒风暑湿燥火,为六气政令,乃阴阳代谢之机,岂伤 
人之物?只因人之脏气不足者,各从其类而翕受之,因其偏受而致病,所以谓六淫之邪,其来自天,决无择人 
而入之理。今谓小儿八岁以前无伤寒,不知寒邪不伤八岁以前之几乎?抑八岁以前之儿不受寒邪之伤乎?若谓 
八岁以前天癸未足,则八岁以后天癸仍未足,则应云十六岁以前无伤寒,又何独以八岁为言哉?夫癸肾内藏真 
阳,与膀胱为表里,今癸水真阳未足,则王水清寒,故寒邪之来,各从其类,竟趋太阳寒水之经,以寒召寒, 
诚莫能御,所以小儿伤寒为最多。今谓其无伤寒,不几令小儿之病伤寒者,束手待毙,皆死非命乎!非小儿 
无伤寒,因其荣血未充,易于生热,治之不当,即变而为痉。幼科指为惊风者,即此是也。然小儿伤寒,贵于 
急治,但不宜发表,由其肌肤薄,腠理疏,恐致汗多亡阳。若能于初起之时,即为解肌,祛其表邪从外而出, 
则必无变痉之虞矣。 
或曰∶伤寒同一病耳,而乳子与小儿治各有异,何也?曰∶乳子筋骨柔脆,不耐伤 
寒,初入太阳,即人事昏沉,浑身壮热,筋脉牵强。医不详辨,误认惊风,其祸立至。所以乳子伤寒贵于急治, 
故辨证不繁,用方宜简,若迁延时日,则无力耐之矣。是以与小儿之传经论治者,缓急不同。 
其证初起,男体重,面黄而带惨色,女面赤而带惨色,喘急恶寒,口中气热,呵欠顿闷,项急者是也。 
如恶风寒,心偎藏其身于母怀者,是藏头伏面,此谓表证。可与解肌,桂枝防风汤。 
如恶热,出头露面,扬手掷足,烦渴便秘,掀衣气粗,是为里证,略疏通之,小柴胡汤加大黄,中病即止。 
如头额冷,手足冷,口中气冷,面色暗淡,大便泻青,此为阴证里虚。当救其里,宜理中汤。 
如大热大渴自汗,此表里实热,宜和解,柴胡白虎汤清之。 
又有先伤风寒,后伤饮食,或先停饮食,后感风寒,名夹食伤寒。其证壮热头痛,嗳气腹胀,大便酸臭, 
留连不解,大柴胡汤下之。体素弱者,猩猩散。 

卷二乳子伤寒证治
入方
属性:x桂枝防风汤x 治半周一岁以至三五岁幼儿,伤寒初起,恶寒发热,体重面黄,或面白喘急,口中气热, 
呵欠顿闷,速以此方解散肌肉之邪。此方有汗能止,无汗能发,不致过汗亡阳,为幼科解表之第一方。 
嫩桂枝(一钱半) 杭白芍(二钱) 北防风(一钱半) 老生姜(一钱) 大红枣(五枚) 炙甘草(一钱) 
上作一剂,水煎,热服。有痰,加北芥子一钱;有呕吐,加陈皮、半夏各一钱;热多,加柴胡一钱;胸紧气 
急,加枳壳、桔梗各一钱。 
x小柴胡汤加大黄x 治小儿里热恶热,出头露面,扬手掷足,烦渴燥粪,掀衣气粗,微利之。 
官拣参(七分) 北柴胡(一钱半) 片黄芩(一钱) 法半夏(一钱) 炙甘草(五分) 锦庄黄(一钱) 
生姜三片,红枣三枚为引,水煎,热服。 
x理中汤x 治阴证里虚,头额冷,手足冷,口中气冷,面色暗淡,大便泄青。 
官拣参(一钱) 漂白术(二钱) 炮姜炭(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大枣三枚为引,水煎浓,凉冷服。 
x柴胡白虎汤x 治表里皆热,大热大渴自汗。 
官拣参(一钱) 熟石膏(二钱) 净知母(一钱) 北柴胡(一钱) 炙甘草(一钱) 
合一剂,用早粳米一撮为引,水煎,热服。 
x大柴胡汤x 治夹食伤寒,其证壮热头痛,嗳气腹胀,大便酸臭,延绵不解。 
北柴胡(一钱五分) 锦庄黄(一钱) 法半夏(一钱) 赤芍药(一钱) 小枳实(一钱二分) 
生姜三片,大枣一枚为引,水煎。热服。 
x惺惺散x 治小儿真元不足,气血怯弱,内伤外感,热不能受。 
官拣参(一钱) 漂白术(一钱五分) 白云苓(一钱) 白芍药(一钱) 芽桔梗(一钱) 天花粉(一 
钱,酒炒) 北细辛(五分) 正川芎(一钱) 北防风(一钱) 
生姜三片,红枣三枚为引,水煎,热服。 

卷二乳子伤寒证治
小儿伤寒类治
属性:(出程凤雏《慈幼筏》) 
帝曰∶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则生热也。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小儿八 
岁以后,气血充足,经脉完固,伤寒与大人同治。仍自表达里,先皮毛,次肌肉,次筋骨、肠胃,丝毫不爽。 
其始也,先从太阳寒水一经,有恶风恶寒,头痛脊强等证。寒郁皮毛,是为在表。脉浮紧无汗为伤寒,麻黄汤发 
之,得汗而解;脉浮缓有汗为伤风,以桂枝汤散之,汗止而解。 
〔疏〕太阳经在最外一层,故邪入皮毛,即先伤之。皮毛不能传变,由太阳之络脉传入本经,而后内入诸 
经也。邪客皮毛,即玄府闭(汗孔也)。人身脏腑之气,无刻不与外气 
通,通故和畅;玄府闭则内气不能发泄而生热,非风寒能变热也。此时但发其皮毛,玄府开而邪随汗散矣。麻 
黄、桂枝汗皮毛之方,非解中之药也。若表不解,热积而日甚,从本经反而之内,及各经之井荣俞合交会之处, 
则热传于他经,而各经并见矣。(经脉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入为合,十二经脉莫不皆然。) 
太阳既罢,无头痛恶寒,脉又不浮,为表证罢而在中,乃阳明少阳之间。脉不浮不沉,而在乎肌肉之间, 
皮毛之下。然有二焉∶若微洪而长,阳明脉也,外证鼻干不眠,用葛根解肌;脉弦而数,少阳脉也,外证胁痛、 
耳聋、口苦,寒热往来,以小柴胡汤和之。盖阳明少阳,不从标本,从乎中治。若有一毫恶寒,邪尚在表,虽 
入中,还当兼散邪。 
〔疏〕肌肉不能传变,肌肉之中皆经络也。经络谓之中,里则脏腑,表则皮毛。脏腑之气血,惟经络传达; 
外邪之壅热,亦惟经络传变。故阳明少阳皆从中治。中者,经病也,非胃与胆病也(阳明属胃,少阳属胆,皆外 
之经络受病,非内之胃与胆病也。)经病用和解,必由汗散,然非开发皮毛之法矣。盖邪初客表,经中阴津受伤, 
但启其毛窍而汗自通;及热传中经,血液燔灼,窍虽启,而汗为热隔,不能外达。庸工不知,尚用风热之药, 
以发其表,益助热而耗阴,汗源干涸,究竟不得汗而毙者多矣。仲景和解只清解热邪,而津液自存,阴汗既充, 
涌出肌表,而外邪自然焕散。此养汗以开玄府,与开玄府而出汗者,迥乎不同也。 
邪在阳明则解肌,邪在少阳则和解。然病犹未退,既为传里实热,脉不浮而沉,按之筋骨之间,所谓阳明 
胃腑病也,与经病不同(阳明经病已罢,至此传入于胸中之胃腑矣。)若脉沉实有力,外证不恶风寒而反恶热, 
谵语大渴,六七日不大便,皆肠胃燥实致之,轻则大柴胡汤,重则三承气,大便通而热退矣。 
〔疏〕热邪入里,驱出为难,故就大便通 
泄,从其近也。得汗而经邪从汗解,非汗为害,而欲驱之也。便矢而腑邪从矢出,非矢为难而欲攻之也(矢与粪 
同。)医不察此,但知消克泻下之法,始终禁绝饮食,求一便矢为能事,殊可笑矣! 
寒邪直入三阴之经,名曰直中。乃三阳主气衰,无热拒寒也。故初起即手足厥冷,或战栗蜷卧,不渴,或 
腹痛呕吐泄泻,或口吐涎沫,面如刀刮,不发热而脉沉迟无力。此不从阳经传入同治之例,更当外证何如。轻 
则理中汤,重则姜附汤、四逆汤治之。 
〔疏〕伤寒者,由皮毛经络而后入脏腑。初虽恶寒发热,而终为热证,其人必素有火者;直中脏腑,始终 
恶寒而并无发热等证,其人必素无火者。一则发表攻里,一则温中散寒,两途判然明白。证有反常者,如发热面 
赤烦躁,揭去衣被,饮冷脉大,非阳证乎?然投凉药而死者,何也?内有伏阴也。切其脉,不论浮沉大小, 
必指下无力,按之筋骨之间皆然,甚者服一切茶汤及药皆吐,此阴盛格阳,乃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证。仲景将 
传经、直中并论,正谓有阴证似阳,阳证似阴耳。如太阳证头疼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