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508-三指禅 >

第11章

508-三指禅-第11章

小说: 508-三指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横骨陷中)。”余读经文,而知疟脉之所以弦也。躯壳之内,脏腑之外,属半表半里,而邪居之宜,脉之弦, 
与少阳同。是放风无常府,以所中处为府。其中顶骨也,三阳之脉皆上于头,阳明之脉循发际至额颅,邪气并 
于阳明,令人头痛,洒淅寒甚,久乃热,则为阳明之疟;少阳之脉,上抵头角,下耳后,邪气并于少阳,令人 
头痛,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则为少阳之疟;至于太阳之脉,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正过风府处,故 
头痛、腰痛、体重,寒从背起。所以中于阳者,太阳之疟居多。其中 骨也,三阴之脉皆发于足。太阴之脉上 
膝股,内入腹,邪气并入太阴,令人足软,不嗜饮食,多寒热,则为太阴之疟;厥阴之脉入毛中,绕阴器,邪 
气并入厥阴,令人足软,小腹满,小便不利,则为厥阴之疟,至于少阴之脉,上股后廉直贯膂,正当风府处, 
故足软,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所以中于阴者,少阴之疟居多。其中于阳也,阳气渐入于阴分,日下一 
节,其行也迟,故其作也,日晏一日,难愈;其中于阴也,阴气转入阳分,日上二节,其行也速,故其作也, 
日早一日,易愈。治之之法,疟在三阳,则以三阳治之(阳明经症∶葛根、升麻、黄芩、芍药、草果、炙草、 
姜枣引。阳明腑症∶大黄、芒硝、槟榔、浓朴、炙草、姜枣引。少阳症,青皮饮∶青皮、浓朴、柴胡、黄芩、 
法夏、云苓、白术、草果、炙草、姜枣引。太阳经症∶麻黄、桂枝、杏仁、炙草、姜枣引。太阳腑症∶焦术、 
茯苓、猪苓、桂枝、泽泻、草果、炙草、姜枣引);疟在三阴,则以三阴治之(附子理中汤加草果统治三阴∶ 
玉竹、焦术、干姜、草果、炙草、附片、姜枣引)。倘弦化脉虚有汗,但辅其正气而邪自除,则统阴阳而温补 
之(经验方∶黄 、焦术、附子,首乌、秦归、玉竹、草果、 
云苓、炙草、姜枣引),未有不随手而效者。《机要》曰∶“疟有中三阳者,有中三阴者,其症各殊,同《伤 
寒论》,知治伤寒,则知治疟。”余谓第知治伤寒,犹不足以治疟,知伤寒矣,而知邪客风府,则足以治疟矣。 
所同于伤寒者,症;所异于伤寒者,脉。伤寒之脉,随阴阳变迁;疟症之脉,一弦字贯彻。知所以治伤寒,而 
于阴阳胜复之理,邪正交战之时,脏腑行经之穴,无不灼知之矣。业医者,欲验一己之功修,请自试之治疟。 

卷三
伤风脉论
属性:六淫以风为首,人触之为伤风,憎寒、壮热、头痛、身痛、呕吐、口渴、脉浮而数。张元素羌活汤(羌活、 
防风、黄芩、白芷、川芎、苍术、细辛、生地、炙草、姜葱枣引),不犯三阳禁忌,俗称治伤风神方。且冬可 
以治寒,春可以治温,夏可所治热,秋可以治湿,为诸路之应兵。但夏月伤暑,脉虚身热,在所禁耳。旅店山 
居,医难卒办者,皆可自检其方而用之。论未竣,客有笑于旁者曰∶“世当叔季,元气衰薄,虽伤风亦当用补, 
岂可概以羌活汤为治外感之总剂乎?”余勃然曰∶君言时当叔季,对洪荒而言,在岐黄撰写《灵》、《素》 
二经,已言叔季,何况今日。至所言元气衰薄,谬亦甚矣。欲知今时,当观已往。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唐虞 
之前,无论已。儒者侈言夏后殷周之盛。夏都安邑,四百四十一年,历年多者,仅见一二;商都于亳,六 
百四十四年,历年多者,仅见一二;周都丰镐,八百七十四 
年。视夏商之元气较浓,武王九十三,穆王百有四岁。信史艳称而长寿者,尚不止二君,以及柱下吏、漆园叟 
、关令尹、王子晋,接踵而生,三代之元气如是云云。经嬴秦二世,耗散殆尽。西汉都于长安,二百十有三年, 
高祖五十三,武帝七十一,余元五十之寿;东汉都于洛阳,一百九十六年,光武六十三,明帝四十八,余无 
四十之寿。犹幸以寿名世者,黄石公、赤松子、东方朔、魏伯阳,有数可纪。自汉末历魏晋五代,元气衰薄极 
矣。四百余年中,在位一二年居多,享寿一二十过半。迄唐大统归一,元气方转,二百八十九年,君之五十余 
岁者,犹数数觏。为之臣者,许旌阳、孙思邈、钟离权、吕岩类,皆以寿称。由后梁五代,以致宋、元、明, 
元气又寝衰矣。七百余年中,位无五十年,寿少五十岁,其时若陈抟、张平叔、冷谦、周颠而外,寿不概见。 
历代元气,彰彰可考,天运循环,无往不复。逮及我朝,元气大转。以一万八百年为一时计之,尧舜在中天之 
初,距今四千余年,今正当中天之中。膺彼苍之眷顾,代见圣人之生;钟维岳之向导,世征仁者之寿。贞元 
会合,间气浑涵。涤环宇之妖氛,宏开寿域;跻斯民于浑噩,普乐春台。雨时肠若,海宴河清;五星联珠,两 
曜合璧。一时应运生者,相皆耄耋,人率期颐。广洛浦之耆英(《宋史》:文路公彦博,结洛阳社,惟司马温 
公光,年未七十,共余俱八十、九十老人,谓之洛社耆英会),屡屡开千叟之宴;集香山之人瑞(潜确《类 
书》白乐天年七 
十,以刑部尚书致任,自号香山居士。会老年宴集于履道里,合之得九人,皆年高致仕者。人慕之,绘为九老 
图),在在建百岁之坊。余家世居邵邑,资水之湄,龙山之麓,同时百岁者五人。水之北;卢老、罗老,一妇 
归黄;山之南,一妇归吕,一妇氏唐。而八十、九十者,指不胜屈。一武庠(石辑五),年已八十矣,弓着六 
钧,矢穿七札,演剧犹作小旦之音。即吾门一领青衿,相传五代(高祖谛直公,册名周应京;曾祖元恺公,册 
名周士隽;祖存仁公,册名周良阶;父诞登,册名周道岸),俱年愈八十,详于乘册。外祖(黄正礼)九十七, 
在黉门八十有三。母舅(黄文铎)九十三,为孝廉六十余二。“世上难逢百岁人”,古人语也,想古来百岁 
最难觏,以今观之,当易之曰∶“世上随逢百岁人”。“人生七十古来稀”,唐人诗也,想唐时,七十岁者亦 
稀有。今观之,当易之曰∶“人生七十世间多”。元气之足,禀赋之浓,三代以来,未有如我朝之盛者。治病 
者亦惟率由旧章焉耳,伤风漫云补乎哉! 

卷三
伤寒脉论
属性:《伤寒》一书,后汉张机所着,发明《内经》奥旨,启万世之章程,为医门秘诀。其文佶屈,其义 , 
其方简峭而警辟。有志集注,适有养胎之举,托迹昭潭(涟源黄德 
安,同里旧交,寄居潭市,主于其家,怂恿着论,力救时世),客舍清闲,窃举茅庐诵读时所心得者,提要成 
篇,姑从简略(携稿诣省垣,衡邑成子凝秀,故人新吾子也,随 真以补前刻)。 
经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一日,一次也,不以日数拘。巨阳,太阳也。太阳,经也;膀胱,腑也, 
经脉从癫络脑,夹脊抵腰。受之,受其邪也)。”时值 发栗冽,有寒有风(寒为阴邪,伤营;风为阳邪,伤 
卫),其中风也,经先受其风,桂枝症(不以病名病,而以药名病者,重乎其药也)。脉浮而缓,头痛项强而 
恶寒(有风不皆无寒),过时即热,有汗,鼻鸣而恶风。倘消渴而小便不利,邪入膀胱腑之卫分矣,五苓散主 
之。其中寒也,经先受其寒,麻黄症。脉浮而紧,体痛(统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而言),呕逆而恶 
寒,历时方热,无汗喘满而恶凤(有寒不皆无风)。倘如狂(淤热冲心)而小腹急结(淤热不行),邪入膀胱 
腑之营分矣,桃仁承气汤主之。大青龙汤治风寒两中经而烦躁(寒郁于外,热蒸于内,阴阳攻击),小青龙汤 
治风寒两中腑之干呕(小便不利,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兼咳,兼渴,兼噎,兼喘)。 
x中风经症x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服已须臾,饮热稀粥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取微 
汗。发汗遂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汤加附子。发汗后而喘,麻黄、杏仁、甘草、 
石膏)。 
x中风府症x 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肉桂)。 
x中寒经症x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温服覆 
取汗。发汗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炙草、附子,三味温服。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生姜、 
人参、芍药、甘草、大枣。发汗过多,叉手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炙草,二味煮去滓顿服。未经汗下, 
脉沉,当温其里,宜四逆汤,附子、干姜、炙草,未经汗下心悸而烦者,小建中汤∶桂枝、芍药、炙甘草、 
生姜、饴糖)。 
x中寒府症x 桃仁承气汤(桃仁、桂枝、大黄、芒硝、炙草。发汗,若下之,懊 不得眠,胸中窒碍者, 
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煮去滓温服,得吐则止。大下后,恶寒痞结,桂枝汤先解恶寒,大黄、黄连,二味煮去 
滓,温服以攻痞。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附子)。 
x风寒雨中经症x 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炙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x风寒雨中腑症x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五味、甘草、干姜、半夏、桂枝、细辛。渴去半夏加栝蒌;噎去麻 
黄加附子;小便不利,小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喘去麻黄,加杏仁;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 
四逆汤主之,茯苓、人参、炙草、干姜、附子)。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经也;胃,腑也。经脉起鼻额,循鼻外,系目系)。居戊土之乡,原禀坤静, 
摄离火之篆(阳明纯热),反揽干刚脉浮而大,烦渴目痛,鼻干不得眠者,阳明经病也;脉浮而实,潮热谵语,腹满、大 
便硬者,胃家腑病也。经病治以白虎汤,腑病治以三承气汤,其为正阳明则然。六经虽分阴阳,而宰之者阳明, 
为六经之所朝宗,即为六经之所归宿。三阳有类聚之条,三阴有转属之症。太阳阳明,不更衣(不大便)而 
无所苦(脾约丸);少阳阳明。时烦躁而大便难(以法治之)。大实腹痛,阳明杂见太阳之篇(桂枝大黄汤) 
;土燥水干,阳明混入少阴之类(急下之),脉滑而厥(里有热,白虎汤),厥阴中亦有阳明。随经而见,妙 
蕴无方。 
x阳明经症x 白虎汤(石膏、粳米、知母、炙草)。附录钱仲阳葛根汤(葛根、升麻、白芷、炙草、大枣、 
生姜)。 
x阳明腑症x 三承气汤(汗吐下后微烦,小便数,大便硬,小承气汤∶大黄、浓朴、枳实;腹胀满,调胃承 
气汤∶大黄、炙草、芒硝,不大便,发热汗多,大承气汤∶大黄、浓朴、枳实、芒硝。太阳阳明,脉浮而涩, 
麻仁脾约丸∶麻仁、芍药、枳实、大黄、浓朴、杏仁;少阳阳明,以法治之,相胃家虚实加减。下,桂枝大黄 
汤,见后少阴,急下之,大承气汤。) 
x备录阳明症方x(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茵陈蒿汤∶大黄、茵陈、栀子。身黄发热,栀子、黄柏、炙 
草)。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经也;胆,腑也。经脉循胁络 
耳)。兼木火之德(属甲木,寄相火),司出入之门(入太阳,出太阴)。邪犯经,胸满胁痛而耳聋,邪犯腑, 
口苦(胆热上蒸)、呕逆(胆热上冲)而目眩(胆热上熏)。脉之大者,变而为弦,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