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中医古典电子书 > 存在主义 >

第8章

存在主义-第8章

小说: 存在主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 4 
存 在 主 义 


   也许,短篇故事《墙》是介绍沙特思想最好的一个例子。 这篇小说就算结局的处理不妥善,奥·亨利仍无法与他相比, 若说它的风格不完善的话,它仍比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更为多 姿多彩。它是以古典的手法讨论存在主义的中心问题,即面 对死亡的问题,同时它更包含了许多其他的重要论题,这些 论题在沙特另一些著作中也可以发现到。例如在两本剧本 《脏手》(Dirty Hands)和《胜利者》(The Victors)。在这 些作品中,沙特表现出人的最高价值是真诚,并特别指出它 与社会效用是截然无关的。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他另一个 和尼采相同的地方来。尼采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有 用性,因为,假如他不对任何人有效用的话,那有用性将仍 然存在。”尼采所谓人的价值是很复杂的,而沙特之认为人的 价值在于真诚这点,也许相形之下会显得较为单纯了。但是, 更进一步的比较却表示出,尼采所强调的特征在沙特思想中 也可以看得到,只是不太明显罢了。这些特征是热情及其控 制,不受习俗约束,以及那在自我规范中找到了完美的表达 方法之有创造力的自由。沙特可能从海德格那里学来的即是 所有这些只要面对死亡就可以达到。不过,沙特并不象其他 许多海德格信徒一样去读他的书然后重视他那些离奇的话。 相反的,当我们比较沙特和海德格时,似乎觉得沙特是从体 验中写出了海德格那种相当学院式和抽象的东西。 
   当我们转到《存有与空无》一书时,情形也是一样的,这 里我的意思不是指在讨论“自我蒙骗”一章里所说的啡咖馆 中一对夫妇及侍者的这回事。这些可能只是例证,也许含有 不确定的意味,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如此的,它们是反省的 


存 在 主 义 
3 4 
时机。自我欺骗的现象和清晰的自我了解的企图是强烈地被 体验到的。 
   这章里的一个中心观念,在一九四三年沙特的著作发表 以前,就在雅斯培的著作中见到了,即人之外在事实和超越 的对立。沙特并不像雅斯培一样,对弗洛依德抱很深的成见。 一九三一年雅斯培在论弗洛依德时说:“……在齐克果和尼采 思想中已达顶点之完整性的人类之自我反省,弗洛依德将它 贬抑成为性欲和童年特殊遭遇的泄露,它仅藉对早已熟知的 类型之再发现以掩蔽真正的具危险性的自我反省。”就这同一 题材,甚至雅斯培之责难心理分析有几分意指人应该回到 “不再要求他作为人的自然去”这方面,沙特在“自我蒙骗” 的分析上也有同样的看法。不过在雅斯培著作中那些说教式 的,道德训诲的,抽象的,与弗洛依德之明白陈述完全不同 的严肃说教,却在沙特的著作中显得生动而自然。弗洛依德 之攻击“自我蒙骗”很容易引起另一种不同层次的自我欺骗: 即我们面对我们的压抑—— 而且视为“潜在意识抑压力”或 我们父母的牺牲品。读过沙特著作之后,我们才更能了解雅 斯培和海德格,好象他必须走在前面,而他们较抽象的讨论 跟在后面。 
   事实上,第一个在著作中述及信仰和自我蒙骗,最后的 人和超人等观念的是尼采。接着雅斯培和海德格讨论同一类 问题。(他们采用学究式的写作方法去试图了解自己),如用 特大的字体列出一、二、三点,甚至用罗马字的Ⅲ,阿拉伯 字的2和小写的b去详述失望和死亡。沙特在咖啡馆中见侍 者在“扮演侍者”而感到自己必须扮演一位哲学教授;他必 


4 4 
存 在 主 义 


须认识象他所敬仰的海德格,胡塞尔和黑格尔这类的专门哲 学家,当说到“愤怒的人”时,他甚至提到席勒教授而没有 提到席勒所研究过的尼采。遗憾的是沙特的分析穿上了伪造 的辩证法外衣:他像海德格一样的说到“空无”,从黑格尔那 里取来“自体”(in-itself)和自觉 (for-itself)两个观念, 尤其在使大部分读者不明他意指的方式下使用“存在”这个 字, 而那少数的读者虽曾分辨出他使用 “是”(“am”) 和 “不过是”(“am nothing but”)时所作的有层次的混淆,仍 会感到这些混淆破坏了他整个的分析—— 虽然并不是真正如 此。 
   在沙特思想中,“自体存在”(en-soi)是一种自足的存 在,就是象桌子一类东西的存在:“自觉存在”(pour-soi)是 一种自我意识的存在,特指人而言。这种存在的结构与“自 体存在”的结构不同。这里,“自我欺骗”的现象给了作者一 个线索:自觉存在必须是什么样的东西才能使“自我欺骗”成 为可能?这个问题的形式令人想起康德和海德格,至少这个 超验的模式是否破坏了沙特的思想这一点,是可疑的。例如, 他是否解释了一个可能在事实上没做过某些特别事情而自信 已经做过来欺骗自己呢?他的理由是否解释了一个人如何使 自己相信没有做过事实上已经做过的事呢?最低限度,沙特 的论证方式引起了这类问题:他是在一个层次上从事思考,而 在这个层次上,讨论是可能的;他的思想激起了讨论,同时 他思想本身也是一种讨论的一部分。 
我们很可以说,德国存在主义的缺点在它主要是一种独 白。德国存在主义可以说只是造出一种语言。实证主义语言 


存 在 主 义 
5 4 
中,重要的批评成为不可能,而不以这种语言提出的问题,常 被视为普通的,天真的,实证主义的以及非哲学的,同时德 国的存在主义表现的方式也可说是属于说教式的。在两种情 形下,它都是艰深的,而沙特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他的思 想风格并不如此。 
   根据沙特的理论,使自我欺骗成为可能的是自觉存在不 同于自体存在,或者具体一点说:当我们说一个人是同性恋 者、侍者或懦夫,与我们说他是六英尺高或头发是金黄的,并 不具有同一的意义。如果它只是说一个人不仅是侍者或同性 恋者以及他的特性不能为这个事实所尽的话—— 沙特有些诡 谲的语句,看起来好像这是唯一的论点—— 那么我们可以反 驳:说一个人不是六英尺高的人,也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这句 话时,也是真的。像“可能性”,“选择”和“决心”等字眼 暗示出这个问题的难关。如果我是六英尺高,那样就是那样, 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正如说桌子两英尺高一样。但是, 说一个人是侍者或懦夫,其意义是与此不同:它依赖于不断 的新的决定。我可以说,现在我必须脱离,否则我就是那个 样子—— 因为我是一个侍者或懦夫,似乎作为侍者或懦夫好 象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一样。实际上,这种表面的对于事 实的陈述掩盖了一种“决定”。这个论题在其他地方也被讨论 到而没有妨害沙特在“反犹太的画像”中的术语。 
   这里沙特试图表示,说一个人是反犹太人的,和说一个 人的头发金黄色的,并不具有同一的意义;沙特说他选择作 为一个反犹太人者,因为他惧怕 “自由”、“公开” 和 “变 化”,及希望象物一样地坚实。他希望获得同一性,他希望成 


6 4 
存 在 主 义 


为某种东西,就象桌子之为桌子或岩石之为岩石一样。也许 起初,他扮演一个反犹太人者;但是,当他成为他的第二本 性时,那么这个人所获致的就只是对自由的逃避:他已放弃 了他的人性。 
   沙 特 并 不 是 从 一 种 先 验 哲 学 推 论 出 他 的 《画 像》 (Portrait)的,在这里被凝炼为一篇论文的那些观察,早在 《存有与空无》出版四年前的《一个领袖的幼年》中可以发现。 这篇故事与《墙》出版于同一卷书中。 
   在使用英语的国家中,沙特关于“存在主义”的演讲,可 能是他最有名的著作。这是相当不幸的,因为它毕竟只是一 篇临时的演讲,这篇演讲虽有许多地方生动明朗,也毫无疑 问地值得加以注意,但却带有时间性的特征。它的内容包括 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些因对事实不必要的错误陈述和疏忽而 站不住脚的论述,另一部分是对存在主义所下的定义。这种 定义已为雅斯培和海德格所弃,也应为沙特所不取的,因为 这个定义对他自己思想的内容,也是不中肯的。说存在主义 是主张存在先于本质的学说,已成为目前一般的看法,而这 句话却阻碍了我们对于这一个复杂运动和沙特哲学的了解。 至于他对这个定义的意义所作的说明也引起了很多批评。在 演讲的后面一部分,对某些康德伦理学说的论述也是如此。然 而,还是有很多好东西使这篇演讲值得一读再读。 
   这篇演讲的目的是针对一九四六年那些重要的批评而提 出他自己的辩护。十年以后,对沙特的反对稍微有点不同了, 至少在美国是如此。这些反对是做为慢待他的思想的一种借 口,其实他的思想根本没有被研究,只是被忽视。就因为这 


存 在 主 义 
7 4 
个理由,一些妨碍了严正批评的不相干的责难,可以在这里 简单的举出来并加以反驳。 
   第一,最普通的也是最不严正的一点是说他在咖啡馆写 作,并说他对于性的问题讨论得太多。一位英国评论家曾说 他的五个短篇故事使得《查泰莱夫人情人》一书退避之舍,一 位美国出版商曾将这点印在平装的封面上。在他的主要哲学 著作中,沙特也讨论性的问题,而另一美国出版商就曾在原 书出版前把部分有关性问题的地方翻译出版。但是沙特之讨 论这个问题,无论在小说或哲学作品中,其目的都是加强我 们对于书中重要问题的了解,绝不是引发我们欲望的。至于 在咖啡馆中写作一点,大多数哲学家也许是在僻静之处写作 (当沙特从对抗希特勒战争中回来以后,他没有这样一种僻静 的地方,而他的房间没有暖气,咖啡馆中却有),可是苏格拉 底却在市场上讨论哲学,这种情形在北部气候中是办不到的, 更不能希望在这种情形下写作。此外,对于一个非常关切心 理观察的哲学家而言,咖啡馆比僻静处可能要好得多。 
   第二,在美国,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即认为一个公言的 无神论者根本不是哲学家。这个观点之造成是由于美国大学 里哲学与神学之长时期的结合,它忽视了一个事实,即一百 五十多年以来,大部分重要的哲学家都是泛神论者,无神论 者或不可知论者,而在英国哲学中,早自十八世纪巴克莱予 上帝一个相当奇特的地位以来,上帝根本不在英国哲学问题 内占有任何地位。不过,英国哲学家们并不常常证明他们的 不信上帝,而沙特却加以证明,并且他的非英国式的强调观 念对于生活的关联,使他遭受双重的怀疑。因此,我们可以 


8 4 
存 在 主 义 


记住,那一切人类中最慈悲最使人敬仰的佛陀,也证明他自 己的不信神,而且与沙特持同样的理由。 
   虽然佛陀之强调“绝望”与“痛苦”不下于存在主义者, 然而这两者之间的显明区别,却是无可比拟的。以佛陀的形 像去描绘沙特,那是愚笨的行为,沙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