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宦官的历史 >

第3章

宦官的历史-第3章

小说: 宦官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彼岳嗨苹泼拧⒅谢泼诺戎懊渤晌鹿俚拇啤U馐钡幕鹿僖巡辉偈亲畛跻庖迳系耐豕谠返呐ィ幸徊糠殖晌谭罨实奂捌浼易宓墓僭保且丫纬烧渭牛鹿俨唤龇夂罱簦易笥一实郏殉殖欢瘸鱿至恕爸盍罕ǎ鲁涑钡淖ㄈň置妗W源佣毫荷獭⒘杭健⒘禾蟮韧馄菁虐殉殖岳矗鹿倜且部嘉竦米约旱娜Χ辉袷侄巍
  到了唐代,宦官称号还出现另外一种雅称———净白。在儒家文化主导的封建时代,男女之间的自由相恋,被社会认为是超越礼法的越轨事件。男女两情相悦从而发生的性行为,更是被认为是肮脏下流、为世人所不齿。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而后代更是高歌“存天理,灭人欲”。久而久之,不但连男女之情,就是人的生殖器官也被认为是肮脏之物。宦官被割去生殖器,全身上下都变干净了,所以叫净白。
  太监一名,正式出现于何时,史界并无定论。一说是唐代,一说是辽代,日本学者认为出现于元代。隋、唐、宋时期,朝廷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唐宋宦官甚至可以直接统率军队,如著名的宦官将领杨思勖,北宋的童贯。唐代主持内侍省的宦官,权力很大,四方奏表,均先呈送给他们过目,然后由他们决定是否呈报给皇帝。一般政事,他们有权作出决断。统率军队的宦官监军,其权力往往在节度使之上,“监军则权过节度,出使则列郡辟易”(《旧唐书·宦官列传》)。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中央集权大大削弱,藩镇蜂起,宦官权力日盛,唐玄宗、唐宪宗、唐敬宗均为宦官迫害而死;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在宦官的拥立之下才得以登上皇帝宝座的。
  元代,宦官还被称作“火者”,如元代权阉朴不花便被称作“资政院老火者”。
  而我们所熟知的太监名称,在明代才正式成为宦官的同义词。明代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各专设掌印太监提领,称二十四衙门。二十四衙门统领全部宦官,这些机构的首领称“太监”,全部是阉人,分管各衙门,为宦官中品级最高者。更多的宦官,还是没有资格称太监的。明代的高级宦官也常被称作“巨珰”、“权珰”。珰原指汉代武官佩用的金制冠饰,东汉时宦官“假貂珰之饰,处常伯之任”,以后就逐渐演化成高级宦官的代称。
  清初,满洲贵族鉴于前朝宦官危害,设宦官十三衙门,后以内务府统辖全体宦官,其中以总管太监、首领太监为品级最高者。顺治年间,下诏凡是侍奉皇室的内廷官员及其下属奴仆,都被称作太监。这个时期,太监与宦官才真正合二为一,成为宦官的通称。清代对宦官的品级和员额控制很严,自四品至八品共五级,最高不可超过四品,并且宦官不许干政,更不允许染指军队。




源出寒门(2)



  宦官的名称众多而复杂,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简略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因生理缺陷而得名。“奄”或“阉”,是指破坏生殖器官;“椓”也是破坏生殖器官;椓刑、宫刑,都是对生理机能的毁坏。由此产生奄人、椓人、刑余、刑臣、刑隶、刑人等名称。
  其二,因宦官工作性质而得名。“宦”有仆隶之意,由此得宦者、宦官之名;又因为宦官掌管王宫内苑的事务等,所以被称为宫人、内宰、内小臣、阁人、寺人等名称。
  其三,因宦官所处环境而得名。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内廷,也称禁中,与处理政务和大臣议事的外廷相对。封建礼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门户有禁、男女有别,王宫内苑不可随意任人出入,设宦官在内廷服役,以通内外联系。由此而产生中官、内臣、内侍、内宫、内竖等名称。
  其四,因宦官担任的官职而得名。如司宫、阍寺、巷职、黄门、内常侍、中常侍、内监、少监、宫监、太监等名称。
  其五,因宦官服饰而得名。如珰、貂珰、貂寺等名称。
  其六,因宦官与皇帝的特殊关系而得名。如宦官被皇帝任为出外使节而称为“中使”;宦官得到皇帝宠信,骤然荣华富贵者,被称为“中贵”。
  其七,因人们对宦官的认识而得名。由于宦官受到皇帝宠信后,飞扬跋扈,人们对其鄙视痛恨,所以称之为“熏余”、“凶竖”、“阉竖”、“宦竖”等。同时,在宦官得势之时,许多人畏其凶焰,为其冠以尊称,如“师爷”、“公公”等名称。
  人类文化学家认为,文字符号也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种体现。从早期的蔑称“阉竖”,到后来的宦官、净白、太监等。表面词汇的转换,实质上折射出宦官集团整体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逐渐上升。
  宦官的来源
  宦官的出现和存在,完全违反了中国古代传统伦理思想。儒家学说一向标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孝经》也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道家认为,不亏其体,不辱其身,不羞其亲,是每个人应遵守的基本准则。而宦官上辱其先人,中伤自身,下绝其后嗣,丧失了为人之尊严和天赋家庭生活之权利。正因为如此,宦官作为一个群体,历来受到社会普遍的鄙视。但是,由于宦官群体作为最接近权利核心的一个集团,同时又为一些贪图富贵、渴望权力的人所向往,他们希望借此“一飞冲天”,所以历来希望入宫为宦的人也不在少数。
  作为皇帝的家奴,宦官既令大多数人鄙视又让小部分人羡慕,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位置。它的来源渠道,也是随着历史的延伸,而不断呈现出时代的特点。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宦官的来源主要是战争中的俘虏。国君将俘虏处以宫刑,罚进宫廷为宦,这是宦官最初的主要来源。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经常进行大规模的残酷战争,战败一方的壮年男子和幼童往往被处以宫刑,成为战胜者王宫内苑的奴隶。西周王宫中有一定数量的内竖,“竖,末冠者之官名”(《周礼》)。这就是被处以宫刑的幼童。《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吴子余祭观舟,阍以刀弑之。”这是被处以宫刑的壮年男子。
  因触犯法律而被处以宫刑的人,这是早期宦官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西周时期,犯淫乱之罪的男子,法律规定受宫刑罚入宫中为宦。到了秦汉时期,受宫刑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延伸到各类罪犯。汉代,甚至规定死刑可以用宫刑替代,死囚成为宦官。这样,宦官的来源大大拓展了。秦朝的权阉赵高,原是赵国贵族的远支子孙,“盖其父犯宫刑,妻子没为奴隶,妻后野合所生子皆承赵姓,并宫之”(《史记·李斯列传》)。西汉有名的宦官石显、弘恭,“皆少坐法腐刑”(《史记·佞幸列传》)。北魏的法律规定:“大逆不道腰折,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女子没县官。”(《魏书·刑罚志》)这些幼童,处宫刑后入皇宫为奴仆。
  将普通百姓的年幼子弟,阉割后进献或入贡给宫廷做宦官,是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后的一个重要途径。隋朝在法律上明令废止宫刑,由于国家法律机构所施的宫刑基本停止,切断了把罪犯阉割然后入宫为宦的途径。而封建统治者对宦官的需要远没有停止,相反随着皇权的进一步膨胀和帝王淫侈生活的不断攀升,宦官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唐代玄宗以后,宦官的数量明显不足。于是,下令地方官吏们为宫廷贡献宦官。据《新唐书·宦者列传》载:“圣历初,岭南讨击使李千里上二阉儿,曰金刚,曰力士,武后以其强悟,敕给事左右。”力士便是后来的权阉高力士。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唐代的宦官很多是地方官吏进献给宫廷的,而且多数来自福建、两广地区。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近代。明代著名宦官郑和,本是回族人,家居云南,明军攻入云南后被俘获,十二岁被阉,入朱棣宫中为宦官。宦官范弘、王瑾、陈芜、阮浪等,都是明英国公张辅从安南进献给朱棣的宦官。明英宗时期,镇守湖广贵州的太监阮让率军征伐东苗,竟将俘获的东苗儿童1565人全部强行阉割,然后送入宫中为宦。




源出寒门(3)



  到了明清时期,自宫后进入宫廷的宦官逐渐增多,成为宫廷宦官的一个新的主要来源。
  自宫为宦的人,究竟始于何时,已经很难考证了。不过,春秋五霸时期齐桓公手下的竖刁,是我们目前知道的最早自宫为宦而飞黄腾达之人。像这种一心希望入宫,以寄希望于来日“一飞冲天”的投机小人,历代比比皆是。元朝的朴不花,其情人奇氏入宫做了皇后,自愿受阉趋前奉伺奇氏,一方面出于不忘旧情,另一方面也有贪图富贵的因素在内,后来终于成为元朝一代权阉。明末的魏忠贤,河间肃宁人,大字不识一个,嗜赌如命。一次赌输后,不能容忍赌徒的耻笑,同时无法归还赌债,于是挥刀自宫,躲入皇宫,投到太监魏朝的门下。晚清的李莲英,河间府大城县人。其父李玉因继承遗产而与其继父的亲侄辈闹纠纷,远走北京。李玉希望孩子将来替自己出这口恶气,便让人给八岁的李莲英净身,“年九岁入内廷,充役使”。
  在宦官权焰大盛的时代,这样的自宫现象更为普遍,往往成为一种社会行为。东汉时期的宦官横行猖撅,势倾朝野,因而多有“腐身熏子”自愿成为刑余者。中唐以后,宦官挟制天子、监察藩镇,为所欲为,自宫现象一时盛行。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登峰造极的时代,自宫现象亦最为严重。其中有“兄弟俱阉”,有“熏腐其子”者,甚至有人“尽阉其子孙以图富贵”。1475年,礼部上奏,民间自宫的百姓达到四五万人,要求宫中录用。直至清代,宫中宦官数量大为减少,大规模的“自宫”的现象才逐渐消亡。清代宦官基本为自愿入宫,经过自动投充、礼部咨送、宫内宦官引荐、太监牙行引进等形式进入宫廷。
  宫中权阉所收养的义子阉割后入宫为宦,这类人其实也是贪图富贵,所以才不惜自残为宦。古代都不反对宦官养子。一方面宦官本身无法生育而又有养老送终的需要,另一方面一部分宦官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财产的雄厚,使得收养义子有了物质基础,同时养子也满足了宦官想做一个正常人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宦官势力显赫的朝代,宦官娶妻养子的现象更为普遍。当时朝廷规定高品宦官可以由养子承袭爵位,因而不少贪慕荣华富贵之徒,便投身宦官或送其子侄为其养子。按照规定宦官只能收养一个儿子,但是权阉收养的儿子常常数以十计。这些养子不惜以身体为代价,谋取富贵。出于培植自身势力的需要,权阉养子往往都能成为高品宦官。大宦官仇士良有养子五人,除一个因年纪幼小未能入仕之外,其余四子皆承恩入仕且位高权重。历史上由养父养子相继相承的宦官家族以唐朝中后期的杨家最为典型。这一家族自唐德宗贞元年间任职左神策军中尉的杨志廉开始,五代养父养子先后时间长达一百多年,号称“世为权家”,相继活跃于权力核心,其中以“守”字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