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永乐大典 2 >

第284章

永乐大典 2-第284章

小说: 永乐大典 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苑珠林述意部】
  惟夫七圣垂化,正摄群心,善恶二门用标宗极。善类清升,恶称俯坠,良由业惑未倾,牢笼三界,情尘不静,拥翳五烧,滞入倒之沉沦。击四生之维絷,是故,随顺邪师,信受恶友,致使烦惑难摄,乱使常行,心马易驰。情猴难禁,福念善。罕自无闻,造罪造。日就增进,因此转回。生死不绝,大圣愍之。岂不痛心也。《引证部》如尸迦罗越六向拜经云:恶知识者有四辈:一,内有怨心,外强为知识。二,于人前好言语,背后说人恶。三,有急时于人前愁苦,背后欢喜。四,外如亲厚内兴怨谋。恶知识有四辈:一,小侵之侵大怒。二,有倩使之便不肯行。三,见人有急时避人走。四,见人死亡,弃之不视。又《涅经》云:菩萨摩诃萨,观于恶舄及恶知识等无有二,何以故俱坏身。故菩萨摩诃萨于恶舄等心无怖惧,于恶知识生怖畏心,何以故?是恶象等唯能坏身,不能坏心,恶知识者二俱坏。故是恶象等唯坏一身,恶知识者坏无量善身,无量善心。是恶舄等唯能破坏不净臭身,恶知识者能坏净身。及以净心,是恶舄等能坏肉身,恶知识者坏于法身。为恶舄煞,不至三恶,为恶友煞必至三恶,是恶舄等,但为身怨,恶知识者为善法怨。是故菩萨当远离诸恶知识。又《增一阿含经》:世尊说偈云: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当近善知识,人中最胜者。人中无有恶,习近恶知识,后必种恶根。永在暗中行。又中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怨家法而作怨家。第一,不欲令怨家有好色,虽好沐浴,名香涂身,然为色故,恚覆心而作怨家。第二,不欲令怨家安隐睡眠,虽卧床枕,覆以锦绮,然故忧苦不扌舍,嗔恚覆心而作怨家。第三,不欲令怨家而得大利,虽应得利而不得利,应不得利而得其利,彼此二法,更牙相违,恚覆心而作怨家。第四,不欲令怨家有朋友,若有亲朋,扌舍离避去,因恚覆心而作怨家。第五,不欲令怨家有称誉,彼恶名丑声,周闻诸方,因覆心而作怨家。第六,不欲令怨家极大财富,彼大富人傥失财物,因覆心而作怨家。第七,不欲令怨家身坏命终,生至善处,彼身口意恶,行已命终,必至恶处,生地狱中而作怨家。又佛本行经云: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我念往昔久远世时,于雪山下有二头鸟,同共一身,在于彼住,一头名曰:迦喽口荼鸟:一头名忧波迦喽口荼鸟。而彼二鸟一头若睡,一头便寤,其迦喽口荼又时睡眠,近彼寤头有一果树,名摩头迦其树花落,风吹至彼所寤头边,其头尔时作如是念。我今虽复独食此花,若入于腹,二头俱时得色得力,普除饥渴,而彼寤头遂即不令彼头睡寤,亦不告知。默令彼花其彼睡头于后寤时,腹中饱满,咳哕气出,即语彼头作如是言:汝于何处得此香美微妙饮食而啖食之,令我身体安隐饱满,令我所出音声微妙,彼寤头报言:汝睡眠时,此处去我头边不远,有摩头迦花果之树,当于彼时一花坠落在我头边,我于尔时作如是念:今我但当独食此花,若入于腹,俱得色力,并除饥渴。是故我时不令汝寤,亦不语知,即食此花。尔时彼头闻此语已,即生恚嫌恨之心,作如是念:其所得食不语我知,不唤我觉。即便自食,若如此者,我从令后所得饮食,我亦不唤彼寤语知。而彼二头至于一时游行经历,忽然值过一个毒花,便作是念:我食此花,愿令二头俱时取死。于时语彼迦喽口荼言:汝令睡眠,我当寤住,时迦喽口荼闻彼忧波迦喽口荼头如是语已。便即睡眠。其彼忧波迦喽口荼头寻食毒花,迦喽口荼头既睡寤已,咳哕气出,于是即觉有此毒气,而告彼头作如是言:汝向寤时食何恶食,令我身体不得安隐,命将欲死,又令我今语言鹿分涩,欲作音声障碍不利。于是寤头报彼头言:汝睡眠时,我食毒花,愿令二头俱时取死。于时彼头语别头言:汝所为者,一何太卒,云何乃作如是事,已即说偈言:汝于昔日睡眠时,我食妙花甘美。其花风吹在我边,汝返生此大嗔恚。几是痴人愿莫见,亦愿莫闻痴共居。与痴共居无利益,自损及以损他身。
  佛告诸此丘:汝等若有心疑,彼时迦喽口荼鸟食美花者,莫作异见,即我是。彼时忧波迦喽口荼鸟食毒花者,即此提婆达多是也。我于彼时为作利益,返生嗔恚。今亦复尔,我教利益,返更用我为怨仇也。又《佛本行经》云:尔时世尊与彼难入迦毗罗婆苏都城,入已,渐至一卖鱼店,尔时世尊见彼店内茅草铺上有一百头臭烂死鱼,置彼草铺,见以告彼,长老难作如是言:难,汝来取此鱼铺一把茅草,其彼难而白佛言:如世尊教,作是语已,即于彼店鱼铺下抽取一把臭恶茅草,既执取已。佛复告言:长老难,少时捉住,还放于地。难白言:如世尊教,即把草住,尔时难捉得彼草经一时顷,便放于地,尔时佛复告难言:汝自嗅手,尔时难即嗅其手。尔时佛复告难言:汝手何气?长老难报言:世尊,唯有不净腥臭气也。尔时佛告长老难,如是如是若人亲近诸恶知识。共为朋友,交往止住,虽经少时,共相随顺。后以恶业相染习,故令其恶声名闻远至。尔时世尊因斯事,故而说偈言:犹如在于鱼铺下,以手执取一把茅。其人手即同鱼臭,亲近恶友亦如是。颂曰:峨峨王舍城,灵竹园。中有神化长,巧诱入幽玄。善人募授福,恶友乐仇怨。善恶升沉异,薰莸别路门。日善友至此,并释书。
 
 
 
 
永乐大典
 
 
卷之一万二千四十三
卷之一万二千四十三
  二十有酒
  赐 酒
  【书林事类】
  晋文公献楚俘于周王,赐之鬯一卣。卣,器也。,黑黍。鬯,香草,和酒以降神。册魏公九锡文曰:“是用锡君,鬯一卣。”《周礼》酒正掌酒,言逮下之恩,赐颁皆有法以行之。注法尊卑之差。酒正,凡秩酒者,以书契授之。注,秩,常也,谓老臣常受酒。《礼》:君若赐之爵,即越席而再拜稽首受。登席祭之,饮卒爵,而侯,君卒爵,然后虚爵。注,不敢先君尽之。《礼》:酒肉之赐不再拜。再,重也。不重拜,轻也。
  【史记】
  晋击秦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围。遂脱缪公而返,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
  【南史】
  《宋彭城王义康传》:义康以事出镇豫章,实幽之也。会稽长公主,于兄弟为长,帝所亲敬。上尝就主宴集,甚欢。主起再拜稽首,悲不自胜。上不晓其意,起自扶之。主曰:“车子岁暮,必不见容。特乞其命。”因恸哭,上亦流涕,指将山曰:“必无此虑,若违今誓,便是负初宁陵。”即封所饮酒赐义康,曰会稽姊饮,忆弟所饮余,今封送。车子,义康小字也。
  【隋书】
  《王谊传》:高宜受禅,谊奉使突厥。上喜稽旨,进封郢国公。未几,其子奉孝卒,逾年谊上表。言公主少请除服。御史大夫杨素劾之,有诏勿治。然恩礼稍薄,谊颇怨望。或告谊谋反,上令案其事。主者奏谊有不逊之言,实无反状。
  上赐酒而释之。
  【唐会要】
  贞观十七年十一月,太宗诏曰:“天下宜赐三日。自汉魏已来,或赐牛酒,牛之为用耕稼所资。多有宰杀,深乖恻隐。其男子年七十已上,量给酒米面。”
  【次柳氏旧闻】
  玄宗善八分书,将命相。先以御书其姓名置案上,会太子入视,上举金瓯覆其名,以告之曰:“宰相名,汝庸能知之乎?即射中赐若卮酒也。”肃宗拜而称之曰:“非崔琳卢从愿乎?”上曰:“然。”因举瓯以赐卮酒。是时,琳从愿皆有宰相望。玄宗倚为相者数矣。竟以宗族蕃盛,附寄者众,不用之。
  【古今事通】
  《唐书》:李嗣业入朝赐酒,玄宗前醉舞,赐采百段,金四五十物,钱十万为解酲具。《蜀杌》:潘炕使梁,梁祖饮以三十巨觥。疑其沉沔,令人俟之,乃盛服将入朝,倍以全器赐之。《王氏闻见录》:真宗饮酒三斗不乱。一日召辅臣赐饮至三斗,复进巨觥,觥退而酒出。诏贮三瓶,中礻集未饮酒,赐辅臣。明日开视不能辨。群臣问所以,帝笑曰:“古人谓酒有别肠,岂虚言哉。”《匈奴传》:匈奴攻战斩首虏,赐一卮酒。人人自趋利。
  【唐】
  张果数御美酒,尝云,我先克丙子岁,位侍中。有邢和璞者,善知人寿夭。师夜光者,善视鬼。帝令和璞推果生死,懵然莫知其端。帝诏果密坐,使夜光视之。不见果所在,帝谓高力士曰:“吾闻饮堇无若者,奇士也。”时天寒,因取以饮,果三进,颓然曰:“非佳酒也。”乃寝,顷视齿憔缩,顾左右取铁如意,击堕之藏带中。更出药传其断,良久已生,粲然骈洁。帝益神之。
  【南唐书】
  史虚白,字畏名。隐九江,乘双辕犊车,挂酒壶一酒瓢。往来匡山,元宗召见赐酒便殿,醉溺于殿陛。元宗曰:“真隐者也。”
  【资治通鉴】
  《后汉高祖纪》:契丹述律太后遣使,以其国中酒、馔、脯、果赐契丹主。贺平晋国,契丹主与群臣宴于永福殿。每举酒立而饮之,曰:“太后所赐,不敢坐饮。”
  【三槐王氏杂录】
  初贡团茶,及白羊、酒,惟见任两府方赐之。仁宗朝,及前宰臣,岁赐茶一斤,酒二壶。后以为例。
  【涑水记闻】
  真宗重礼杜镐,镐直龙图阁,上常因沐浴罢,饮上尊酒,封其余。遣使赐镐于阁下,镐素不饮,得赐喜饮之至尽。因动旧疾,忽僵不知人。上闻之惊,步行至阁下,自调药饮之,仍诏其子侍疾。少顷,镐稍苏,见至尊在欲起,上抚令卧。镐疾平然后入宫,方镐疾亟时,上深自咎责。以谓由已赐酒,致镐疾也。
  【宋史】
  《张阐传》:绍兴三十一年冬,给札侍从台谏,修具时务,阐时为工部侍郎,兼侍讲。上十事皆剀切。当时应诏数十人。惟阐,与国子司业王十朋,指陈时事,斥权幸无所回隐。明日召两人对内殿,帝大加称赏,赐酒及御书。《孝义传》:江白父卒,负土营葬。庐于墓侧,藜羹瓦芒,书夜号泣,将终制犹然。转运使以其状闻,诏赐帛二十匹,粟、麦二十石,酒十缸。
  【宝濡须志】
  宋主兰字廉仲,尝在讲筵,孝宗赐酒,公辞以量浅,上曰:“量随福至”。及公进酒,上又自令满斟曰:“酒逢知己饮,”君臣相得盖如此。
  【金史】
  《章宗纪》:承安元年七月庚辰。御紫宸殿,受诸王百官贺,赐诸王宰执酒,敕有司。以酒万尊置通衢。
  赐民纵饮。
  【山居新语】
  至元四年,伯颜太师之子,甫十岁余,为洪城儿万户。乃邀驾同往,托以三不刺之行为辞,本为其子也,至中途有酒车百余,乘从行,其回车之兀剌赤,多无御寒之衣。致有披席者,有一小厮无帽,雪凝其首,若白头僧帽者,望见驾近,哭声震起,上亦为之堕泪。遂传命令遣之。伯颜不从,上亟命分其酒于各爱马。即各投下。及点其人数,死者给钞壹锭,存者半锭,众乃大悦。遂呼万岁而散。
  【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