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混乱的经济学 >

第129章

混乱的经济学-第129章

小说: 混乱的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我们当前突出的一个问题。
  
  经济确实过热,而且现在已经在向我们的一些“瓶颈”和底线冲击,比如说用电,都不行了,物价也会上升。这个必须制止。
  
  我是纯搞西方经济理论,西方经济理论都讲均衡,我一制止过热的经济,它回到一个均衡点,那很好,恢复就业,谁都有活干,物价也不上涨了,什么都很好。——可惜啊,你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这样一个情况。事实是,你一制止,整个儿的逻辑就往后变了。房地产价格一跌,房地产不投资了;房地产不投资了,钢价也跌,钢铁也不投资;钢铁也不投资了,一大批人穷了,他也不买房子了;不买房子了,房地产价格继续跌。就是这个逻辑。恶性循环就来了。——怕的就是你一调控调出个恶性循环来。
  
  但是当然了,我想现在温总理的想法就是:我恰好给它调到一个火候,拿捏到那个好处,正好不热也不冷,西方经济学叫“均衡”。可惜谁也没那两下子。——你得承认,美国美联储的调控手段是很高的,但是它的高,——我前几年就常说:“我知道格林斯潘下一步要干什么”。比如2001年美国开始进入衰退的时候,我说:他下一步要降息,——美国这之前一直是升息的,——但是降息也抵挡不住美国经济的衰退。他原来一个劲儿升息是因为股票市场泡沫很厉害,股票上涨得很厉害;学经济的人都知道升息有助于抑制泡沫。但是不管他怎么升息,也没有抵制住股票市场的泡沫,最后是纳斯达克上了5000点嘛!
  
  现在我们最难就是这个关节点、转折点,很少有人能说清楚是为什么。有人说是对市场没信心了,后续资金不足了,或怎么怎么样,就掉下来了。——掉下来之后,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格林斯潘就用他的老工具:他要降息了。但是降息他也顶不住,因为有些东西不是你降点儿息就能顶住的,毕竟大势在这儿摆着呢。说实话,格林斯潘做得还可以,但是美国的经济功劳不在格林斯潘,而在于恰好小布什上台;在衰退的时候,小布什来了一场伊拉克战争。小布什不断扩大美国的财政开支,把一个顺差的美国财政开支变成了一个政府有大量逆差的财政开支。这实际上是典型的凯恩斯主义。再加上格林斯潘降息,这就是在经济学上有名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双管齐下,美国这次萧条幅度很小,但是拖的时间很长,慢慢算过去了。——其实很难说过去了,最近一段时间又不好了,因为中东油价上涨了。——我说的意思是,不管怎么说,美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是非常成熟了,特别是对现代市场的管理,已经很成熟了。格林斯潘这种人,确实可以说是“老油子”、老奸巨滑,但是他也不能完全抵得住,没有拿捏得特别恰到好处的时候。热的时候还是有过热的时候,冷的时候还是有过冷的、衰退的时候,只不过程度要轻一些而已。
  
  在中国,据我看,最大可能是出现股市那种两难:它涨的时候你怎么压也压不住,它跌下来,中央政府怎么想办法也没办法。——去年股市跌的时候,我在网上看,股民骂什么的都有,股民丢了钱,他谁都不管,多难听的都说。但是挡不住,没有办法。
  
  这就是我们说的中国经济,现在又处在这么一个两难的境地上。这个两难的境地和我们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确实这种波动在一个纯粹的市场经济里,可以说不能避免。美国前两年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美国的经济周期已经消失了。但是这人“消失”的说法出来不到半年,美国的经济衰退。美国自己的研究部门承认自己衰退,你就不能说“周期消失了”。可见不能避免。只能说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凯恩斯主义这一套调节的办法,国家大量地调节了,使经济在衰退的时候,波动的幅度比较小一些。只能做到这么一点。
  
  但是我们中国头几年那么狂热的市场迷信,实际上是主张——很多人甚至鼓吹——中国政府对经济不要干预。典型的是98年,朱镕基当总理的时候,他为了反通货膨胀实行紧缩,紧缩以后中国经济在那个时期比较萧条,下岗失业的人挺多的。朱镕基确实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他很快采取了措施。他之前的重点是防过热、防膨胀,往下压需求;但是压下去以后又发现不对,总需求又起不来了,当然就得赶快转变政策,扩大总需求。这有一个政策上的急剧转变,这个转变按照樊纲的看法,应该是晚了半年。——这个不能怪任何人,谁能拿捏得那么准啊?晚半年能认识到就不错了。后来朱镕基还是认识到了,就实行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就是大萧条时期美国的总需求严重不足,有东西没人买,政府就出来想办法急剧地扩大总需求。包括举办国有企业,包括政府收购银行,包括政府搞各种各样的公共工程。朱镕基说:我就实行罗斯福新政;所以他搞了大量的国债项目。就在这个时候,中国的经济学界,我身边的熟人中,有一大批人讲:这是政府干预,中国政府不改老毛病,还是在搞财政扩张、干预经济,政府降低效率,等等。——可见我们中国对市场化的迷信,早已比美国人严重得多了。
  
  当然朱镕基那时候可以不听他们的,就继续干下去,那算是适当缓解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上一次衰退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很大。很多群众为什么对经济政策的不满情绪那么高呢?跟上一次的衰退、大批人——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有很大的关系。——我再说一遍:下岗失业不完全是宏观问题造成的,还有很多人错误地推行私有化政策等等,都有责任。但是当时宏观形势比较萧条,肯定是原因之一。
  
  那么,这一次经济过热,就是房地产的泡沫,简单分析起来,也还是和我们中国人的市场化迷信有很大关系。确实,这次过热不是政府拉起来的。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超高速增长。过去从来没想到过,认为达到8%已经不错了;2003年第一季度一下子达到10%,一下子跳了2个百分点。——美国的经济由萧条到繁荣也就跳了3个百分点。大家都大吃一惊:怎么能这么旺盛?最初大家还都找原因呢,最后才分析清楚了,就是这个建筑行业。我说了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当然跟政府有关系,各级地方政府在那里搞“政绩工程”;第二个,更重要的,就是房地产,房地产的开发投资急剧上升。而且房地产的开发投资急剧上升势必拉动钢材、水泥、铝的短缺,价格暴涨,价格一涨涨50%。价格暴涨之后,“良性循环”开始了,大批的人往水泥、钢材投资,所以到2004年第一季度,钢铁业投资翻了一番。——但是这个繁荣太厉害了,大起大落,中国经济毛泽东时代是大起大落,现在又是。很多变化都没有想到。
  
  为什么?为什么房地产这么热?我查了查数据,最后发现:是银行的问题。我们国家过去银行的贷款只贷给企业,1998年中国的银行才开办了消费信贷业务。而消费信贷主要就是针对汽车和房子,其余的基本上不给你贷款。也就是1998年的时候,中国的消费信贷、对汽车和房子的贷款还是零呢,现在已经在贷款的总余额里占10%了。也就是说超高速增长。就在我们说的2003年的时候,增长得特别快。贷款余额——就是银行的账上写的贷了多少,——2002年底2003年初是1万亿,到2003年底是1万5千亿,一年就增加了50%。而这一年增加的贷款总数,占中国整个贷款的20%到30%。——增加得特别快。——银行开始贷款了,所以大批的人都开始买房了。
  
  但就是这么大批的买,也没有把那些开发商的房子都买尽,每年照旧有20%的当年盖的房子卖不出去。也就是说,他盖房子的金额,总比他卖出房子的金额,要高出2 0%。但是不管怎么样,你们拿钱来买房子,人家房地产商的信心就足啊,他坚定地相信:我下一步还可以继续开发、继续盖,肯定卖得出去。所以即使是剩房子,很多人都说空置率20%,已经是泡沫了,不能再继续干,但是房地产商说“没事”,说:我们这儿继续盖,买房的人就增加,我们这边正好供得上。一年多出20%,不要紧。——积极的很。——我就说,银行的房子贷款很大程度上拉动了房地产业。
  
  那么银行为什么要贷款?第一,这是国家的政策,国家同意他们这么做。第二,你去问银行,银行都说:我们这是迫不得已啊,不贷怎么办?我现在有大量的存款,国家为了搞宏观调控,搞货币政策,让我的资金增加;我现在有资金,我的资金贷不出去呀!
  
  大家都知道,80年代的时候,都在走后门找银行贷款。现在社会上也有人,包括很多民营企业家说:我想贷款贷不着,银行不贷给我。确实银行有资金,但是银行说:我不贷给你,这样的骗子太多了。你空口说白话,套出一个亿,答应给我3%的利息;头两天你可能还给我点儿利息,过两天你人没了,连本金都没了。我那一个亿,本来三年能收回三百万,可如今本金都不知跑哪儿去了。——我敢借给你吗?——这就是国际上的信用的问题。信用很重要。借给你钱的时候你得有足够的资本。你有两个亿的资产摆在那儿,比如用你的房子在那里抵着,我敢借给你一个亿。比如民营企业家,就说是那些大款,你有值两个亿的房子,我敢借给你一个亿。你不还,很清楚,你抵在我这里的房子拿给我。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逻辑。你得有“资本金”,没有资本金,银行都不敢贷给你。中国很多企业家——到现在都是——空口说白话的人。他说他有一个亿,你要真去查查,——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有些人不一定比你有钱,别看他们在福布斯上的排行怎么怎么高。——有些人可能不明白了,我又不是什么公司;但我明白,就是说他们的公司都是负资产。他们的负债比他们的资产还多呢!都是借人家的钱在玩儿。你要光看他的资产,他有好几亿,比如他有5个亿的资产,但是他负债有6个亿。所以他不如我,我资产肯定比负债多,我几乎不借债,我拥有的每一分钱都是正资产,而他的是负资产。——不止我,他根本不如你们在座的这些听众。因为在座的都是老实人,报社编辑之类的,据我所知都没有负资产现象。家里有间小楼屋,不管值多少钱,都是正资产,银行的几万块钱存款,也都是正资产。——所以很多企业银行都不敢贷款,国有企业也不敢贷,因为国有企业大量倒闭,也给银行带来大量坏账。那么贷给谁最好呢?贷给房地产最好。因为我买了一房子,我在银行搞按揭,这个按揭就是拿我的房子在抵押。所以银行不担心:你看,我贷给他一百万,他真有一百万的东西,这一百万就是他的房子。将来不怕他不还钱,因为这个按揭条例上都有,他要不还钱可以把房子收回来。所以银行这么积极地、拼命地给房地产贷款,因为房地产有保障。
  
  但是我警告他们:这种事情对个别银行、个别的业务来说是正确的,但是所有的银行都这么做就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银行给了这么多人这么多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