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混乱的经济学 >

第41章

混乱的经济学-第41章

小说: 混乱的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必须有足够的动力去向资金的使用者提出要求,索要使用资金的充分代价。如果企业的资本金归私人所有,资金的私有者将会把从自己的资金中得到尽可能多的回报作为目标,他当然会有足够的动力要求资金的使用者付出尽可能高的代价,这个代价至少不会低于资金对社会的机会成本。让资本的支配者有足够的动力去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这是企业资本金私有有益于社会的第二大原因。
  
  资本金私有的第三方面好处是它有利于激励人们养成节约的习惯,增进储蓄。在不存在严重的生产过剩的条件下,增加私人储蓄可以增加整个社会的资本金,也就是增加整个社会预付于再生产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这种社会的预付资金是一种稀缺资源,它的增加一般来说是有益于整个社会的。而要想通过鼓励私人储蓄来增加整个社会的预付资金,就必须首先保证私人的储蓄可以化为私人自己的财产。当人们将他们的储蓄形成的私人财产投入经营企业时,这些财产就会成为私人所有的企业资金。在这个意义上,企业资本金的私人所有可以鼓励私人的储蓄,增加整个社会的预付资金。
  
  企业资本金私有的第四方面好处是,在人们都承认私有财产制度、又已经界定了物品的所有权时,私有制可以降低协调经济活动的费用。正如著名的剩余控制权假说所指出的,对一件物品的所有权一般都意味着对它的剩余控制权,特别是对私人所有的物品就更是如此。这种剩余控制权意味着,除了在有关的法律和契约中已经作了特别规定的控制权以外,对该物品的所有剩下的控制权都掌握在其所有者手中。如果有某个物品的所有权没有被界定归某个私人所有,不同的个人之间就可能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为对这件物品的某一项权利而发生争执。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两个矿主可能会为争夺在一座“无主”的荒山上开矿的权利而打架。这样当然会耗费巨额的协调费用。而如果实行了私有制,又界定了对每一件物品的所有权,这样的争执就会消失,协调经济活动的费用会因此而大大降低。
  
  但是,绝不能由此就将这第四条好处简单地概括为私有财产制度必定会降低协调经济活动的费用。在已经界定了对每件物品的所有权之后,私有制会通过消除对剩余控制权的争夺而降低这方面的协调费用;但是私有制本身也会提高其它方面的协调费用。为实现私有制而界定每件物品分别归哪一个私人所有,这本身就要耗费很高的协调费用。更重要的是,当人们需要把分别归不同的个人所有的多项物品集中在一起使用,以通过分工和协作而提高经济效率时,各个私人的所有权会极大地妨碍对这些物品的集中统一调度,由此而增加经济活动的协调费用。这样,私有制只是从某些方面降低经济活动的协调费用,却可能从另外一些方面增加这种费用。总的平衡起来,我们无法先验地断定,私有制是降低了还是增加了经济活动的协调费用。因此,不能确定地把降低经济活动的协调费用作为私有制的一项优点。
  
  企业资本金私有与鼓励私人储蓄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在谈到资本金私有的第三方面好处时,把它归结为可以鼓励私人储蓄。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们在探讨这方面的逻辑关系时,所作的论证是很牵强的。确实,只有在私人的储蓄可以化为私人财产时,个人才会有巨大的储蓄动力。但是,个人并不必定要把他的私人财产变作企业的资本金。他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私人财产变作某种债权,例如某种银行存款。至少在理论上,即使相当大的一部分企业资本金不是私人所有的,也可能保证私人的储蓄完全变为私人财产,让私人自由地投资和支配其私人财产。因此,无法肯定鼓励私人储蓄是不是企业资本金私有的一个优点。
  
  这样一来,我们只能确定地说,企业资本金私有的前两方面好处才是私有制企业的真正优点。这两个优点是:私有制企业的决策者会自发地尽量节约使用社会的现有资金,会为自己的利益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过,就是在这两方面,企业资本金私有也与经济效率没有必然的联系。企业资本金私有并不一定导致尽可能节约使用社会的现有资金,也不一定最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这两方面的经济效率,企业资本金私有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我们只能说,一般来说或在通常情况下,私有制企业可能具有这样两方面的优点,但是这种优点并不是绝对的。
  
  我们先看一下,为什么企业资本金私有不是上述两方面经济效率的充分条件。
  
  仔细研究本节论述的企业资本金私有的前两方面好处,我们可以发现,企业资本金私有能起这样的有益作用,是因为而且也仅仅是因为它使资金的支配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并且增加自己支配的资金。如果企业资本金的支配者不能作到这一点,企业资本金私有就不可能起到这两方面的有益作用。但是讲求严密的逻辑思维的人会发觉这中间的缺环和漏洞:这两方面的经济效率只要求有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增加现有资金的支配人,这种人可以使其支配的资金的净回报最大化;这样一种资金支配人在逻辑上并不能与这笔资金的私人所有者划等号。
  
  这里需要为资本金的“支配权”下一个定义:一个人如果可以不经别人同意就决定将资本使用在何处、如何使用,那他就享有对资本的最高支配权。实际的经验和认真的思考都会告诉我们,要想使一个人支配的资金的净回报最大化,他就必须具有足够的动力来追求达到这一点,同时还必须具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来最有效率地保护和使用资金。支配人的动力、能力和精力同样是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增加现有资金的必要条件,三者必须同时得到满足,缺一不可。
  
  我们可以认为,如果资本的私人所有者自己来直接支配这笔资金,企业资本金私有可以使资本的支配人有充分的动力来追求使现有资金的净回报最大化。但是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个私人资本所有者也同样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增加他的资本金。只要我们承认人们经营管理资金的能力可能不一样,而且人的精力有限,他又往往认为某些其它事情比管理自己的资金更重要,我们就不能想象,为什么私人资本的所有者就必然会有最大的能力和精力来经营和管理资金。简单的概率论就可以告诉你,不存在这样的必然性。
  
  日常经济生活中的事实也可以证明,私人资本的所有者往往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来有效地经营和管理自己的资本金。
  
  在西方发达国家,股份公司的小股东往往把自己买股票的钱委托给别人经营;就是那些很有钱的大富翁,现在也往往把自己的资金托付给索罗斯和巴菲特那样的证券投资天才代为经营。这就证明,连这些资本所有者也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有效率地经营管理自己的资本金。
  
  中国近代的富人一般都是“富不超过三代”,这些富人的孩子之所以会穷下去,显然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管理和经营自己继承下来的私有财产。当然,他们变穷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他们可能连保存和增加自己财产的足够动力都没有。但这只能是另一个足够有力的证据,说明资本金私有不能保证财产支配人的效率。
  
  这样,企业资本金私有至多只能保证资本支配者最大化其净回报的动力,但是却无法保证资本支配者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来最有效地保存和增加资本金。这样,私有制并不必定能让资金的支配者最大限度地保存并且增加自己支配的资金,从而也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最节约地使用资金和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正因为如此,本节前边才说,对于这两方面的经济效率,企业资本金私有并不是充分条件。公有制企业可能在效率上与私有制企业相抗衡,也正是由于它可以使资本支配者具有较高的能力和精力,以能力和精力上的优势来抵销动力上的不足。
  
  说企业资本金私有并不是达到上述两种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是因为我们可以设计出足够有效率的激励机制,以促使公有资本的支配者有足够的动力去最大化其支配的资金的净回报,从而使公有资本的运营有不低于相当多的私有资本的效率。
  
  对人们经济行为的理论分析现在已经能够证明,只要使资本支配者的个人收入与其支配的资金的净回报保持一定比例,又保证他这样努力工作的预期收入高于他个人的机会成本,即使资本支配者所支配的资本并不归他个人私有,他也有足够的动力去争取尽可能高的资金净回报。按照这样的作法,不但代别的私人资本所有者管理其财产的资本支配者可以有足够的动力,就是管理公有财产的资本支配者也会有足够的动力去保存和增加公有资本。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附加的前提条件:必须建立足够严密的监督和控制制度,以防止资本支配人侵吞不属于他个人所有的资本金。
  
  现代西方的大股份公司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这样运作的。美国的许多大公司具有“大公司、小股东”的股权结构,没有能够控股的私人大股东,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公司股东们的资本支配人。分散的小股东们很难在股东大会上以个别人的个人意志来控制公司管理者的行动,他们之所以能够让公司的管理者们为自己的资本赚取尽可能大的净回报,是靠了三方面因素的联合作用:
  
  第一个因素是有严密的制度来防止公司的管理者欺骗股东、侵吞股东们的资本,这种制度主要是靠政府的法律和执法行动来提供支持的;
  
  第二方面因素是他们通过规定公司管理者的薪金和股票期权,使公司管理者们的个人收入有效地正向取决于公司资本的保值增值状况;
  
  第三方面因素则是由他们自己和灵活的美国股票市场造成的:如果公司资本的净回报不好,股东们就会抛售公司的股票,造成股票价格下跌;在美国的经济环境下,这会大大方便其他人通过收购廉价的股票而接管该公司,从而使公司的管理人员失去其对公司的领导地位。这第三方面的因素实际上是通过股票市场的运作来撤换管理不善的资本支配人,它有力地保证了美国企业在资本增值方面的效率。
  
  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种有效率的公有资本支配人制度,它与美国大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有着相同的运行规则。这样一种制度设计将会证明,存在大量有效率的公有制企业的市场经济是可能的,企业资本金全部私有并不是有效率的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以下三节将从历史事实、有关资本产权的理论和有效率的公有制企业的制度设计三个方面来说明上述论点。然后我们将以旧中国的历史事实和东欧国家私有化的教训为例来说明,市场经济加私有制并不就是发展现代化经济的充分条件。
  
  第二节  近现代公有企业的历史回顾
  
  首先我们要对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