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104瑜伽论问答 >

第19章

104瑜伽论问答-第19章

小说: 104瑜伽论问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Q具勝功德。自謂為勝是在上緣下慢等煩惱也。問。業果道異。界繫非一。上能緣下。下又緣上。隔界變過何遮遣乎。答。緣他界本伲l镀渥冇跋瘛歉艚缱儭=翊私缇壊痪壉吮举|。但緣彼他界名言得失等。於上生恃執。於下生慢憶。故慈恩釋云。雖有是緣不似本伲>壝麨榫硢枴8毒壣辖缦陆鐭⿶馈H缬绺舯樾须S眠緣上界。初禪已上遍行隨眠亦緣上地。答。可然。初禪已上遍行隨眠亦緣上地。論文既云。無色界於色行煩惱色界煩惱尚緣無色界。況初禪煩惱不緣上靜懀А
    伽第五十九。遁倫記第十七。第三百九十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九月十三日)。
    問。於結生相續有七種。所謂纏及隨眠結生相續。唯隨懀ЫY生相續等也。此中何名唯隨眠結生相續乎。答。瑜伽第五十九云。唯隨眠結生相續。謂見拢酪庠啤3豕焉弦娐}跡者。唯由惑種結生相續問。對法論云。初之二果。纏及隨眠潤生。若不還果。唯隨眠潤生唯彼論文。雖見拢E。初二果拢衫p隨眠結生相續。何此論云。唯隨眠潤生。謂見拢E乎。答。唐三藏會宣。拢藵櫳S眠則定如此中說。一切風道皆云隨眠潤生。纏起不定。或有或無。對法據起故。言二果纏及隨眠二種皆潤問。唐三藏釋纏起不定或有或無。唯言不消。既以唯言簡不定義。何不定釋不消唯言乎。答。依決定起。言唯隨眠。不定起者。且除不論。問。見論現文。此釋不成。若如所釋者。可云定隨眠。答可思。測法師云。初二果人雖起現行。為智所所伏。勢用鈍故。相從名種。理實通現問。爾何言唯。若唯苦無唯言。此釋可成。即有唯言。何用此釋。答。
    伽第五十九。遁倫記第十七。第三百九十一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九月十五日)。
    問。說於妄語業。時眾及對論者領解。成業道。時眾及對論者不領解。不成業道云。前人若聞城外二字領解者。聞第二字正成業道。若聞三字始領解者。至第三字始成業道如此云意何。答問。進云。記文具云樣。有人為誑惑他作妄語云。城外見狼。此時前人名聞城外二字即領解心成者。聞第三字正成業道。若聞二字始領解者。至第三字始成業道。若聞四字方領解者。至第四字乃成業道事趣具見。今此中付前三人。若聞城外二字。未聞見狼二字。那忽可領解城外見狼乎。又若聞城外狼三字。未聞見字。那忽可領解城外見狼乎。此事專不被領解。何成妄語業道乎。
     伽第五十九。遁倫記第十七。第三百九十二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九月十王日)。
    問。說十不善業道中綺語業道云。方便究竟。謂纔發言如此云意何。答問。進云。此文意云。綺語業纔語業纔發綺語言。即成業道今付此所疑。如妄語業。時眾及對法論者領解。乃成業道。若不爾時。不成業道。如離間語。所破人領解。乃成業道。若不爾時。不成業道。如離間語。所破人領解。乃成業道。若不爾時。不成業道。如□惡語。呵罵彼人。即成業道。如此前三語業。皆有所對領解乃成業道者也。今何綺語業道不待前人領解。纔發言成業道。答問。進云。說文云。若如私屏自有歌哭泣悲歎。纔發言詞即在業道今付此所疑。若為他說外道邪論。或作歌詠。眨麊U前人。皆是綺語。此等綺語令他領解。方成業道。何此論說綺語云。纔發言成業道。答。綺語有二種。一說外道邪論眨麊U歌詠前人。二私屏歌詠哭泣悲歎等。初綺語待他領成業道。後綺語不對他。纔發言成業道。今論文舉後綺語云纔發言。問。今何不舉前綺語乎。答。初綺語待他領。同前三業。事非希奇。不更論之。不待他領成業道邊。是希奇故。今新舉之。問。前三語業可有不待他。何彼中不舉。答。前三業無不待他。故彼不舉。但於綺語有不待他。故但此法。不可責齊。
    伽第六十。遁倫記第十七。第三百九十三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九月十四日)。
    問。人不盡壽量齊限。非時中夭。何業何果。答是殺生業增上果也。瑜伽論云。未盡壽量。非時中夭。是名殺生增上果也。問。壽量短促非時中夭。皆是壽命不如法義。其壽命短促。名殺生等流果。此非時中夭。應殺生等流果。何名增上果乎。答。瑜伽論云。飲食果蘊皆少光澤。勢力威德並皆微劣。消變不平生長疾病。由此因緣。非時中夭意云。飲食少光澤勢力微劣故。所食不消變發動諸病患。由病患因緣。不盡壽中夭故非時中夭由增上果攝飲食等不合。飲食等為因。非時中夭果。以果從因故。此名增上果。
    伽第六十。遁倫記第十七。第三百九十四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九月十九日)。
    問。說雜羅漢位受決定業果云。諸阿羅漢所有不善決定受業。由上經苦之所逼惱。果報已熟於決定受業。有報定時不定·時報不定。何決定受業阿羅漢難轉。猶受小輕苦。答。景法師釋云。報定不定無學身猶受。時定報不定無學身受。今方阿羅漢受小輕苦者。是報定時不定問。凡阿羅漢已得轉依。一切業果皆可不受。故次下云。若已轉依。果報種千皆永斷。故一切不受然報定時定一切可不受者也。何云報定時不定無學身受小苦乎。答。彼景法師云。若轉依等者。是時定報不定羅漢不受也。非也。非謂報定時不定羅漢不受問。若爾。何云一切不受。答。准彼師意。云一切者少分一切。論文既云由小輕苦之所逼惱。何云一切不受。問。次下文釋一切不受言云。由佛世尊依未解脫相續建立定受業故未解脫者。是未斷盡諸煩惱之有學凡夫。依有學等立定受業。依已解脫阿羅漢身可無定業。何云無學身受報定業革。答。准彼師意。依未解脫立定受業者。是亦時定報不定業。於其報定時不定業。雖已解脫。未免其果問。亦有何等釋云准景法師。答。慈恩有二釋。簡彼云准也。問。其何等乎。答。一云。此決定業得羅漢時猶受小苦。果報已熟。已得轉依有餘涅槃。一切不善決定受業異熟不受。次受輕二云。已轉依者。無餘涅槃。入無餘滅。名解脫者。有作涅槃。名未解脫。入無餘滅一切不受。住有餘滅受小輕苦。今如佛世尊依未解脫立定業者。依有餘滅立定受業問。此二師釋差別云何。答。景法師釋。於決定業分別報定時定。若報定業羅漢難免。轉受小苦。若心時定業羅漢能免。已得轉依有餘滅故。一切不受。名也解脫慈恩釋意。有餘無餘俱名轉依。有餘轉依未來異熟一切不受。但受定業轉輕現苦。無餘轉依亦免現苦。二世業果一切不受問。轉決定業受小輕苦。為唯無學非餘凡拢4稹4榷麽屧啤*q在凡夫小乘報苦逼。便名已熟。從果為名。故言羅漢故凡夫有學亦轉重輕受。如大般若所說而已。
    伽第六十。遁倫記第十七。第三百九十五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問於十不善道。有大乘論中。以三句分別。一業非業道。二業道非業。三亦業亦業道也。以此三句攝十不善業樣何。答。即論文云思是業非業道。貪恚邪見業道非業。殺生乃至綺語亦業亦業道問何故如此業非業道業道非業差別可有。答。業構造義。道能通義。令身口意有所構造。因能通果今至成熟。思唯構造。不招後果。不至成熟。唯業非道。貪恚邪見是生死因。雖能通果。不構造心。道非業。殺生等七令心構造。能招後果。亦業亦道。問。且付初句。何故思名業非業道。同論上文云。意表業即體是思意業既道。思何非業道。又云。思上假說三業三業既業道。何思非業道。答。慈恩釋云。撸拿馈K技捶堑馈D艿霉拭麨闃I道。思亦是道。故前文言。表意業體即是思也意云。思可有二義。一思非業道。二亦名業道。論據一邊云業非道問。慈恩廣釋。論何狹說。答。於一論內處處異說見一處說不言狹。故備法師云。前約真理。言思即業道。今約世俗門。說思非業道意云。論前文云思上假說三業。即思可業道。此約真理。此處文思非業道。此約世俗門問。言即思業道。何名真實理。言思非業道。何名世俗門。答。凡動身口意。無不依思力。一切業·業道以思為自性。是業真實義。故約真實理。云思即業道。思內在構造。業道外動轉。動轉名業道。不取內構造。是世俗溋x。故約世俗門。云業非業道。
    伽第六十。遁倫記第十七。第三百九十六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問。說生雜染種。有十一種生。其中第七列清淨不清淨生。第九列清淨不清淨處生。此二種生如何生乎。答。瑜伽第六十云。清淨不清淨生。謂色無色異生。清淨不清淨處生。謂生色無色界生問。所列生名既無差別。并所說出者同是色無色界異生。何故之為二種生乎。答。記文釋云。前第七就體。此第九約處意云。釋第七清淨不清淨生云。上界異生已離欲染。名為清淨。體是凡夫。名不清淨故第七不清淨生標由凡夫體。第九不清淨處生明凡夫處問。離欲染故。於上二界立清淨名。生彼處者應清淨處生。何更名不清淨處生。若凡夫體故名不清淨處生。與前第不清淨生。應無差別。何重列之。答。上界異生離欲染故。雖名清淨。然得味禪。於處生染。是不清義。故名不清淨處生。
    伽第六十二。遁倫記第十七。第三百九十七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問。立十遍處定。何故上至識無邊處立為遍處。其上不產遍處定耶。答。瑜伽第六十二云。由識無邊處。無量遍滿行轉。是故此上不立遍處如文可知。問。爾其由識無邊。處無邊無量遍滿行轉方何。答。同論次上文云。由識無邊處。便能引發無淨願智·無礙解等諸勝功德。又能成辨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便能證入相受滅解脫最勝住等是由識無邊處成辨無邊無量遍滿行之義也。問。識無邊處有何所以。引發無諍願智·無礙解等勝功德乎。答。遁倫記云。景法師云。由數觀識廣略自在。若細心故便能引發無諍願智·無礙解等憬興師云。諸功德法皆由心所由識處定得在故。如識為境即得自在。由識處定得無諍等諸勝功德·無所有處·非想處故。入滅盡定遍滿行轉識處究竟。故於其上不立遍問。凡諸功德依第四禪。何云由識處發無諍智等。答。女由識處得心自在。發無諍等諸功德法。後依四禪發功德用。初後有殊。不可一概。
    伽第六十二。遁倫記第十七。第三百九十八條。第四遍造(永觀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問。八解脫·八勝處·十遍處。此三法何為前。何為後。答。列之論論不同。毘曇·俱舍等解脫為初。勝處為中。遍處為後。成之論云。遍處唯因。解脫唯果。勝處因果瑜伽第六十二云。勝處·遍處是諸解脫能清淨道意云。二處是因。解脫是果故論論不同也。問。且付瑜伽論。何故勝處遍名為解脫能清淨道。答。景法師釋云。解脫有二。一如量智中作解脫觀。謂內有色外觀色等。二如理智中作解脫觀。觀前七種解脫所觀平等真如。依如量智作解脫觀。解脫為初。次修勝處。後修遍處。依如理智作解脫觀。先修遍。次修勝處。後修解脫。今依此義。云勝處遍處是諸解脫能清淨道云。付如理智解脫觀方。云勝遍處是能清淨問。何從依如理智可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