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净土圣贤录易解_慧律法师着 >

第6章

净土圣贤录易解_慧律法师着-第6章

小说: 净土圣贤录易解_慧律法师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的众生,发起广大的菩提心,随著他的根机个性,给予适当的教化,令他成就佛道。乃至在尽于未来广大如海的时劫之中,都能广大普遍利益一切有情众生。’偈颂曰:‘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根据这段经文,如果真心想要长养菩提心的根苗,实践殊胜的行愿,而却不知道要回向极乐世界,发愿往生西方净土的,就好像倒退著走而却希望能够前进一样。

 

至于普贤菩萨所开示的念佛三昧,别见于《如来不思议境界经》,经典里面说:当时世尊入于三昧,此三昧名为“如来不思议境界”。普贤菩萨告诉德藏菩萨:‘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为了追求无上菩提之道,发心要证得这个三昧的,这个人必须要先修习智慧,因为这个三昧,是要由智慧才能够得到的。凡是要修智慧的人,首先应当要远离妄语绮言,以及种种令人散乱无利益的事。到精舍之中,仔细观看佛的形像,金色的身形相好庄严,或者观想佛陀由纯金所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具足,无量无数的化身佛,在佛清净圆满的光明之中,次第一一而坐。

 

然后就在佛像前,头面接足恭敬礼拜,作如是的思惟:我听说十方无量的诸佛,现今仍然在世说法度众生的,有所谓的一切义成佛、阿弥陀佛、宝幢佛、阿 佛、毗卢遮那佛、宝月佛、宝光佛等,只要在这些现在佛当中,随著我心念所喜好爱乐的佛世尊,我心中所尊仰敬重的佛国世界,生起绝对广大的清净信念,想像面前这尊佛的形像,把他当作是那个我所喜好爱乐的佛世尊的真实形像,内心恭敬尊重,就如同此佛现今在我面前被我见到一样,以这种方式上上下下仔细地观察佛的形像,令一心专注而不散乱。然后到空闲寂静的地方,正身端坐静静思惟,就好像佛显现在我面前一个手臂长的距离之前一样,心中常常系住意念,不要让他散乱忘失。

 

如果一旦暂时忘记了佛的形像,应该再回到精舍去观看佛像。在作如是观看、观想思惟时,应当生起极为尊重虔诚恭敬的心,好像佛的真实之身,就现在我的面前,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细看观察,不要再把他当作只是形像而已。作这种思惟观察之后,应该在此佛前,以美丽妙好的华鬘、末香涂香,并恭敬右绕,以种种的方式来供养佛。凡是想要修智慧的人,应当如此专一心意系念不忘,常常如同佛世尊显现安住在我的面前一样。诸佛世尊是一切都能明见,一切皆可听闻,一切事情皆知的圣者,应当完全了知我虔诚的心意。

 

如是地反覆思惟想像,像这样的想像观察之后,再回到空闲寂静的处所,将佛的形像专注系念在面前,不再令他散乱忘失,一心专注精勤修习,满三七二十一日之后,若有大福德的人,即可见到如来显现在他的面前。若有累世造种种恶业有所障碍,而不能见到佛现前的人,如果能继续具足信念,一心专注精勤思惟而不退转,更不起其他妄想,还是可以很快地见到佛现前。

 

这是什么缘故呢?如果有人为了追求无上菩提之道,于一个法门中,专心修行学习,没有不能够达成的。譬如有人,在大海水中,用双掌随意捧取海水来喝,即是已经饮用了阎浮提世界中的一切河水。菩萨如果能修习这个菩提大海中的一门,则是已经得了一切三昧、一切诸忍、一切诸地、一切诸陀罗尼。是故应当常常精进修行无有懈怠,远离于放逸,专注心念一心一意,要令自己必定于今生现前见佛。

 

如果经过这种修习之后,一旦见到佛时,应该要如是思惟:这是真的佛吗?或者只是形像呢?经过思惟后知道所见的佛像,是由自己自心想像所生,甚至于在广大的虚空中,或者于一毛端微小之处,其中所现的一切真佛,也都是由自心想像所生。就如同虚空一样,平等无差别,都是自心作佛,离开心外没有别的佛。乃至三世一切诸佛也是这样的,同样是了不可得,唯是依著自心的想像所显现。菩萨若能了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以及种种的一切法,都是唯心现量,如果能于这个义理随顺忍可,或者可以顿时悟入初地菩萨的阶位,可以即刻舍身往生东方妙喜世界,或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常常可以亲见如来,亲自奉事供养。’按照此经的经文,可以与《观无量寿佛经》互相比较发明,修行净土法门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忽略了。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或者称“曼殊室利”,中文称“妙德”,又称“妙吉祥”。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族,从母亲的右胁出生。身体紫金色,刚生下来就能够说话,不久就在世尊座下出家(见《文殊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经》说:‘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之前,南方称为“平等”的世界,此世界的佛陀名号为龙种上如来,即是今现在文殊师利菩萨是也。’《央掘魔罗经》言:‘现在北方“常喜世界”,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即是文殊师利菩萨。’

 

而在《悲华经》中说:‘阿弥陀佛为转轮圣王时,第三王子名叫“王众”,在宝藏佛之处,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于将来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没有止尽无有界限地,庄严清净佛国世界。使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数广大的十方国土,合为一个他所教化的世界,此世界中有无量的珍宝充满其中,没有浊恶苦痛的触受,没有种种女人,甚至没有女人这个名词,也没有声闻辟支佛等未发广大菩提心的众生。一生得补佛位的等觉菩萨,充满整个世界。第三王子发愿以后,宝藏佛即为他命名为“文殊师利”,授记他于未来世,南方世界名为“清净无垢宝窴”的国土,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为“普现如来”。’

 

《观佛三昧海经》说:当时世尊为诸大众,说观佛三昧之后,文殊菩萨接著又告诉大众说:‘在过去宝威德如来时,一位有德长者的儿子,名叫“戒护”,仍在母胎的时候,就受了三归依。到了八岁时,父母礼请世尊到长者家接受供养。那时童子见到佛陀,安祥的威仪、平稳缓慢的步行,在佛的每一步脚下生出莲华,而且身相具有广大光明。见了以后非常欢喜,向佛恭敬礼拜,礼拜之后仔细地看著世尊,眼光不曾暂时离开。一见到佛之后,即除去百万亿那由他劫生死重罪。

 

自从这次见佛以后,生生世世恒常遇到百亿那由他恒河沙数诸佛。如是众多的世尊们都开示这个观佛三昧,后来又遇到百万尊佛陀出世,皆是同一个名字,号为“栴檀海”。当时童子都亲自奉事供养诸佛,中间毫无遗漏空缺,既礼拜供养诸佛世尊,又合掌恭敬地观看佛的相好。由于观看佛陀身相的这种殊胜功德之因缘业力故,再一次又能亲近百万阿僧祇劫诸佛。从此以后,就获得了百万亿的念佛三昧,得百万阿僧祇的旋陀罗尼。既得此三昧及陀罗尼后,诸佛即现前为他说无相法,刹那之间就获得首楞严三昧大定。

 

由于最初童子受三归依,礼拜一次佛陀的缘故,又因为仔细观察如来的相好,心无疲厌懈怠。只是由于这个短暂的因缘,就能够遇到无数诸佛,更何况是一向专心系念,完整究竟地思惟,观察如来色身的种种相好呢?当时的童子,难道是别人吗?那就是我文殊师利啊!’文殊师利菩萨说完之后,释迦世尊告诉阿难:‘你应当受持记忆文殊师利所说的话,普遍地告知一切大众,以及未来后世的众生,如果有人能够礼拜、能够念佛、能够观佛者,应当知道此人,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功德平等没有差异。’

 

又《文殊发愿经》与普贤菩萨在普贤行愿品末后的偈颂大略相同,《文殊发愿经》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文殊、普贤,是华严会上辅佐毗卢遮那佛的两位大圣,此二大菩萨所陈述的行愿,以及他们说法度众生的内容,无不是以念佛为基础,以净土为归宿。世间上有一些执著华严而却轻视净土法门的人,应当知道要明察警惕才是!

 

祁婆迦尊者

 

佛在拘尸那城力士生地,娑罗双树之间,将要入涅槃之时,为诸天、众人说种种法之后。又告诉阿难:‘在我灭度之后的未来世里,北印度国里,将会有一个比丘,名叫“祁婆迦”,出生于这个世间。此人曾经于过去无量百千诸佛之前,培植了种种的福德善根,供养恭敬礼拜诸佛,对佛法具足甚深信心,安住于大乘的菩提道中。为了要慈悲怜悯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之缘故,发起追求无上正觉的广大菩提心。智慧多闻受持菩萨法藏,称颂显扬大乘佛法,显示发明大乘义理,兴起建造如来无量的形像,以及种种塔庙,能令诸天、人民,心中生起信心喜乐。

 

彼祁婆迦比丘,修习无量种种最殊胜的菩提善根之后,临命终后,往生于从此过西方百千亿诸佛国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于彼阿弥陀佛之处,培植一切的福德善根。又经历亲近八十亿诸佛如来之处,修习种种清净梵行,以这些无量无边的善根,于未来世过九十九亿劫之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号为:“无垢光如来”。世界名为:“一切功德庄严”。’(根据大悲经)

 

马鸣尊者

 

马鸣。梵语“阿湿矩沙”,东印度桑岐多国的婆罗门种族,从夜奢尊者之处获得传法。曾著作《大乘起信论》,文章最后劝人求生净土。其文曰:‘众生生长在这个浊恶的娑婆世界,自己恐怕不能常常遇到诸佛如来,亲自礼敬承事供养,畏惧自己对于大乘佛法的信心难以成就,想要退失菩提心的人。应当知道佛陀有最殊胜的方便法门,可以摄受护念众生对菩提道的信心。那就是以专一心意忆佛念佛的因缘,就可以随愿往生他方的佛土,可以常常得见诸佛如来,永远超离恶道的痛苦。如同经典所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往昔所修习的种种福德善根,回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得往生西方净土,并且由于时时见佛的缘故,终究可以不退转于菩提之道。若能观照彼阿弥陀佛的真如法身,常常精勤修习思惟,必定终究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因为思惟真如法身住于决定不退转的缘故。’马鸣尊者后来传法于迦毗摩罗尊者之后,即进入“龙奋迅三昧”,飞身到虚空当中,如同日轮光明照耀之相,然后还归到本位,而入于涅槃。(传灯录。大乘起信论)

 

龙树尊者

 

龙树。梵语“那伽曷树那”,南印度国婆罗门种族的后裔,从迦毗摩罗尊者之处得到传法。龙树菩萨在未听闻大乘佛法之前,本想要自创教派自立门户度化众生,当时大龙菩萨慈悲悯念,即以大神通力,将龙树菩萨接入龙宫,开七宝经函,出示种种大乘方等经典,龙树菩萨才知道自己的渺小。龙树在龙宫九十日中通达彻悟许多大乘经典之后,大龙菩萨就将龙树菩萨送出龙宫,回到印度之后,广大地宏扬大乘佛法,曾经著作《毗婆沙论》,论中有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偈颂,大略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