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哲学宗教电子书 > 宗喀巴大师传 >

第9章

宗喀巴大师传-第9章

小说: 宗喀巴大师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兜率弥勒法王前,
  妙吉祥藏佛子名,
  由文殊与秘密主,
  明示悬记指师尊。”(扎喜贝丹称宗喀巴为尊师)
  此后之情况,在诸悬记中,明示有真名者,如上文所引“将受生于赡洲他处为一法王……之后生于赡洲印度东方,成为班智达,名杂纳西”等说法。真名不显者(指不显说受生后之名),如密秘主的悬记中说:
  “羯摩金刚持密子,(本尊对弟子称呼) 
  从昔与你常亲近,
  罗桑扎巴此贤人,
  彼是诸佛之化身,
  受生班智达身后,
  宣说显密教义明,
  迅速成佛决定真,
  印度汉地尼泊尔,
  卫藏多康诸方隅,
  彼皆前往去受生, 
  引导众生解脱道,
  至尊文殊是本尊,
  妙音佛母作业印,(密宗手印) 
  唯一决定证菩提,
  集会徒众皆圣称。”
  转生的地方虽然全在赡部洲,但地区有印度、汉地、尼泊尔等,西藏内部,又分卫、藏、多康等。此诸处,示现无边智者和大成就者而作利益众生事业。不仅如此,在《迦当宝籍》的《祖师问道语录》二十六篇之一中,仲敦巴所献的供养颂问中有未来悬记,说:
  “有一大德我化身,
  暂时化现比丘僧,
  彼于其土作抚育,
  有时化现孩童身,
  有时复现乞丐相,
  时化鸡犬畜生身,
  时现祈祷美妙音,
  时化陀罗尼字形。
  具有声名之比丘,
  教法住时彼常来,
  彼与传承系同等,
  彼由具戒得加持,
  获得三士大义真,
  体验其事经百次,
  能于彼土修禅定,
  于彼亦略正见损,
  欲魔信号时发生,          
  禅定贪嗔等失尽。
  但由化身所加持,
  天及人等供施处,
  定成堪受崇敬人。
  总之于彼诸胜地,
  最初掌管恤扎寺,
  后来二千五百僧,
  具足三学[31]释迦学,
  成为众生怙主尊,
  于此诸方及方隅, 
  集会僧伽无量数。
  遍满十方有缘人。
  外部诸海量同等,
  百川流注亦难满,
  若干时中不减盈。”
  这一悬记的“具有声名之比丘”一句,显然是说一切智宗喀巴大师的真实名讳。言其化身直至佛教能住存于何时,常常乘愿而来,而且以不定的各种身、语、意的形态出现。依靠这些大悲和加持,对于三士道能作闻、思、修的有情,数有千百,渐次集会更多的徒众,而形成日窝格鲁派教法,并广大兴盛起来。但是一些其他宗派由于难以容忍而对(格鲁派)的见行教理,进行诽谤和责难;而许多信徒依然对福田(上师为最上福田)虔诚敬奉,(格鲁派)的一些闻思者和断离世务者懈怠了闻、修之业,入于放逸和爱憎之流,虽然也有可能降到如此地步,但是由于至尊宗喀巴大师的加持和事业之力,所集会的徒众仍能一心专注多闻,依照戒行精修者,对于人天众生福田,圆满供养而不减退。从“总之于彼诸胜地”句以下是说:总是指以色拉、哲蚌、噶丹三大寺为首要的诸方和方隅的僧院寺庙,以及内部的大寺和上下密院等。这些寺院中,最初仅四部分(小僧团),渐次广大,渐次众多起来,到后朔诸僧寺和扎仓中,多至八千或九千人,最少亦有二千五百人。这些僧众对于三学道、三藏教法和四部密续[32]之讲说和听受,都能合一勤奋修学。由此成为众生的唯一救怙主。而且由于这样的美誉名声和事业。遂使汉、蒙、藏等诸方求学闻、思、修大义的人士犹如鸭群齐集莲池,难以数计。此诸人士获得丰富众多的闻、修之宝,犹如到达宝洲觅得珍宝而各还自乡。从此带动其他诸方,广大宏扬黄帽宗风,来往会集如流不断。如是等同大海,百川流注,亦难见其有增减之象。由教法之门说来,这实际是预言(宗喀巴)各种化身的无尽无边幻现,由如是化身而作利益众生之事业。这仅是在此世界示现的情况,其它广博无边的十方佛土中,亦示现如是的化身和事业,直至轮回尽时(轮回是无尽的,化身和事业亦无尽期)。所有此种情况,即是一切智佛也难以详说。如《华严经》中所说:“超越恒河所有尘沙数量的各个世界中,所有如来的身前,皆有圣文殊住坐并发胜心。”
  又,一旦依照应化有情的信愿,再现成佛事业的情况,正如玛吉诺尊[33]的悬记中所说:
  “女子汝问彼菩萨,
  彼是贤劫第七佛,
  现是大志菩萨名。
  浊世藏土邪行出,
  现称楚僧扎巴名,
  他方成佛狮子吼,(宗喀巴将来在他方成佛,名狮子吼)
  威慑坏戒邪行类,
  戒律废弛整戒行。
  首创善规持教印,
  能显佛教比丘僧,
  无边密续彼自在,(能自在通达于无边密教中)
  为令有缘皆饱满,
  续部[34]海中取精英。”
  此中说的是贤劫第七佛成佛情况和狮子吼佛成佛情况。由于宗喀巴大师与至尊文殊同一心识,悬记中还讲到宗喀巴大师成为普照如来佛的情况。其中第一是就在此娑婆世界(即此世界)贤劫中示现成佛而说的。几次成佛,若按人主绛伯央所著《噶丹教法史》中的说法,则是:“所渭未来时间中有名‘宝积清净无尘积世界’与所谓‘稀有超越庄严世界’,二者实际是一。如来阿罗汉正等正觉圆满佛世尊‘普照’与净相中出现的狮子吼佛,揣想二者是否也应是一事。”如其所说,作为一事,也不矛盾。如果作为各异的事实说来,就应化众生的视野来说,示现多次成佛的情况,是很多的。譬如以我们大悲的(释迦)佛世尊来说,如《宝积十六会父子相见经》中说:“往昔无量劫以前,在此世界上,全部恒河沙土成为合一佛国,我们的导师释迦狮子,成为圆满佛陀名‘王顶’,示现十二种事业。”以及《妙法莲花经》中说:“从百千俱胝无量劫以前,我虽已现证圆满菩提成为圆满佛陀,但我有时为调伏诸有情,而示现如是诸善巧方便。我于此土全无诳言。”举例作广大解说后。薄伽梵(即释迦牟尼)复广示其义,当时作如是偈颂说: 
  “百千万劫难思议
  其量何时亦无尽,
  殊胜菩提我证得, 
  我亦常时说法义。
  我复正持菩萨名,
  建立彼诸佛智慧,
  我于俱胝多劫中,
  成熟无边诸有情。
  亦复示现涅槃相,
  为调有情说方便,
  彼时我不入涅槃,
  次为我将广说法。”
  此外,《父子相见经》中说:
  “八十俱胝诸佛中,
  虽已示现成佛相,
  亦无满足之思想。
  佛心亦入胜菩提。
  三千世界六十一,(六十一个三千世界)
  诸佛刹土作事业。
  能仁如何善方便,
  佛世尊前普敬礼,
  尚示最初发胜心,
  彼与彼处普示现, 
  导师世尊复再再,
  示现许多佛陀身。”
  这是说往昔多劫以前,虽已成佛,尚须多次示现成佛情况。就小乘之例规说来,也是说于俱胝刹土(世界)中,示现俱胝化身,而作圆满成佛等十二事业[35]。至尊弥勒实际上也早已成佛,但一般应化众生的理解是仍住持菩萨相,于未来时期中示现成佛。又如同说怙主龙树证得初地(欢喜地)后,转生极乐世界。但又说他此生获得双运位[36]。又说他于未来时期中,于清净光世界佛土中成佛,名为“智生光明如来”。因此应知至圣宗喀巴大师也是往昔早已成佛,名“龙种最胜如来”,然而在一般普通有情的理解则是住于至尊文殊证得十地(法云地)的自在菩萨果位中按浊世不净众生的理解则是示现三恩[37]上师金刚持着袈裟身相,于“中有”(死有和生有的中间阶段)示现现证双运身[38]而成佛。后来于此贤劫中成为妙目如来,又于他方世界成为狮子吼佛和普照如来等说法,也与调伏众生的善巧方便而示现的幻化神变是不相矛盾的。
  上述玛吉诺尊的悬记中所说的第七佛,不是从拘留孙佛[39]算起的第七佛,而是从弥勒佛算起的第七佛。若从拘留孙佛算起则为第十一妙目如来。这是《宗喀巴大师传使具缘莲花盛开之日》等书中所说的。又于《贤劫经》中说: 
  “妙目如来在俗时,(在俗家时) 
  彼于十妙如来前,
  敬供重楼妙室已,
  初发菩提最胜心。”
  这是说发心情况。至于其父母、种姓、会集徒众等特别情况,在《贤劫经》中说:“妙目如来诞生地名桑界,种姓为婆罗门,身光(身中发出光明)有十二由旬[40],父名仁波且(意为大宝),母名色哇(意为明显),子名居噶嘉波(意为行星王),智慧第一弟子名洛卓塔意(意为智慧无边),神通第一弟子名生格卓(意为狮子步)。第一次会集声闻众三亿人,第二次会集二亿八千人,第三次会集三亿六千人。其寿量为七万岁,正法住世时间为三万万年,舍利(即佛骨)将不断增长。以前十佛从第一佛起所作的所有成熟有情的事业,妙目如来一人完成诸佛的事业。” 
  又,“于稀有卓越庄严佛土中,成佛名狮子吼”,这不仅有上文所引的那些悬记,此外还在前述阿阇黎莲花生所著《催促牌记》的附注中说:
  “由彼佛子名扎巴,
  改变释迦为报身 [41],
  彼以父续[42]深瑜伽,
  离四边[43]理之正见,
  解救善缘众有情。
  彼于此土示寂后,
  往生稀有卓越刹,
  狮子吼佛现证成,
  从佛手中大灵塔, 
  放射俱胝大光明。”
  以及《传授教授王经》的“教法清浊分辨品”中悬记如上文所引之余篇中说:
  “出现有名罗桑者,
  会集徒众有多人,
  彼常建立十法行[44]。
  有树叶柱[45]佛殿中,
  于我(佛)身像有两尊[46],
  敬献五佛庄严冠,
  如佛经义善宣明。
  以和雅音作祈祷,
  于我善作祈愿文,
  教法长住一千春。
  从此逝世往东方,
  卓越庄严世界中,
  成佛名为狮子吼,
  彼之胜刹极圣超,
  对彼虔信彼刹生。”
  有这样的许多悬记之语。至于狮子吼佛的身量为一由旬,寿量为无量劫;身光为许多由旬;身色青绿,如绿玉色;右手为说法手印;左手为入定印之上,捧有盛满甘露之钵。甘露之色较其诸色殊胜妙好,其中有由甘露的光彩所成之大灵塔,中间微高,普遍放射各种光明,与甘露同一色彩,彼佛土中,“上根”诸有情一见灵塔,立即自然生起与清静正见相接合的密教(或咒义)通达。存在于心中而成为真实甘露的加持;其“中根”和“下根”诸有情仅由(佛)语所示清净证见结合密教之力,遂能现证地、道之通达。总的说来。其一切侍眷会众都是依于清净正见与密道相结合而成佛的。这些情况出自至尊文殊向多敦·绛伯嘉措所示的悬记如上文所引的余篇中明白记载。一切智克珠杰对于这些情节,作有《清净雪山篇》偈颂,说:
  “狮子吼佛之寿量,
  彼之寿数无量劫,
  身量由旬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