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6049-动物园的历史 >

第23章

6049-动物园的历史-第23章

小说: 6049-动物园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涤涤新式系停较展耙彩遣磺惺导实摹<钙直蛔闪硕锉;で畛<氖桥分抟芭V遥绲吕鬯苟俑浇哪锎谋锤瘢∕oritzburg)保护区。面对西柏林的那个盛名远播的蒂尔加藤公园,东柏林市民于1954年7月决定在腓特烈斯菲尔德城堡(FriedrichsfelderCastle)创建他们自己的动物园。负责设计动物园的是风景园林师P·莱内(P。Lenné)。当时的照片展现了志愿者挖沟凿壑的热闹场面;孩子们砸碎了小猪存钱罐,没有个人和企业的捐助,这家动物园不会在1955年开放。    
    东德的动物园深受公众的喜爱。约40家地方动物园、30家大型动物花园、几个自然博物馆、20余个水族馆(大多在南方)和4个万人景仰的历史性动物园(莱比锡、德雷斯顿、哈雷和东柏林)每年共迎接600万左右的游客。单在20世纪30年代便有约30家动物园开放,其中有12例属于旧园革新;1960年前后有大约15家动物园落成,此后10年中有8家左右,1980年又添一家。这些动物园雇用了不计其数的劳动力,竟使欧洲动物园协会(AssociationofEuropeanZoos,ECAZA)的成员数量翻了一倍。它们全都设有儿童区,许多还展出微型化的民族建筑和传统工艺——磨坊和锻炉等。除了约20家专展本土物种的动物园(在许多公共公园或植物观光游的沿途区域也能看到这样的本土动物),动物大多来自异国他乡。


第三篇 向往自然(20世纪)第十一章 自然模仿(2)

    1958年,贝纳德·格兹梅克(BernhardGrzimek)强调了动物园的教育意义和社会角色(工人阶级的休闲和集会),海因里希·达特(HeinrichDathe)也在莱比锡动物园开放的时候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用格兹梅克的话说,传统动物园是“民治国家的样板”和深邃人性的标志;在喜欢斗牛和囚养歌鸟的拉丁国家,动物园便寥寥无几。“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基础的”动物园证实了达尔文学说和巴甫洛夫理论。莫斯科附近的奥斯坦基诺(Ostankino)动物园是一个活实验室,对“整个苏联的物质和精神进步做出了价值连城的贡献”;它包含一个以进化论为主题的博物馆和一个宏伟气派的新古典风格科学影院。    
    面对来自探险公园的竞争,一些传统动物园不得不做出调整,去除了游客和动物之间的视觉障碍,设法令动物更加舒适和自由。在20世纪60年代,玻璃嵌板成了动物园海洋哺乳动物池的标准配置,能够将白天转化成黑夜(从而创造一种被称作夜曲的效果)的红外线照明设备也开始流行,令游客们得到了一睹夜出生物的机会。自然主义动物园在种有适量植被的兽园的上空安装了观察包厢。底特律的黑猩猩园成了欧洲动物园的楷模。在1公顷的土地上,它的8个观察点竟使游客可以在短短6。5米的距离内欣赏黑猩猩,精心选择的植物也不会阻挡游客的视线。    
    还有许多动物园想出了其他花样。一些探险公园试图重现古昔旧貌,它们就建在古城堡或豪华古宅的附近,只需整改周边土地,让动物各就各位即可。英格兰的乌邦寺庄园——贝德福德公爵和公爵夫人的家,就是以这种方式复活的。这个古老的庄园因曾经收集濒临灭绝的麋鹿而青史留名。苏格兰国家公园将餐厅建在“一座老宅中”,并用相应的装饰物突出了这座历史建筑的独特内涵。这些公园经常重演早期的娱乐活动,比如训鹰表演,或让(受过训练的)野生动物更直接地与人接触,特别是与儿童接触。许多公园(如迪士尼乐园和ParcAstérix)开始展出海豚这样的受训动物或驯鹿这样的半驯化动物。就连鸵鸟和鳄鱼等野生动物的商业育种也向公众敞开了大门。最后,由于用于广告宣传的野生动物实在太多,同样向公众开放的专业化训练中心迅速兴起。弗兰克旅馆(FrankInn)于1969年创建了美国快乐谷(AmericanHappyValley),而且曾为无数部著名电影供应动物,包括克洛德·齐蒂(ClaudeZidi)的《动物》(L’Animal,1976年)。主演《阿拉斯加》(Alaska)的那头北极熊远谈不上大自然的孩子,但却是马克·韦纳(MarkWeiner)的明星弟子之一。最成功的电影甚至能制造完美的自然幻想。    
    早期动物园中充当热带鸟舍的温室已经重现于新时期的动植物园。东柏林动物园中的艾尔弗雷德•;布雷姆温室(AlfredBrehmHouse)标志着这一领域的一大飞跃;11000平方米的热带厅展现了丛林植被和鸟类生活。但许多这类尝试(最引人瞩目的例子都在欧洲之外)已经证明,尽管虚拟模仿可以做到,真实再现却是不可能的。提供给墨尔本动物园“雨林大猩猩”园的植物便碰到了这样的难题,最终,动物园不得不以人造树木取代了它们。    
    蒙特利尔生态博物馆的所在地曾是1976年奥运会的室内自行车赛场,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它一直是个名副其实的成功典范。在这里,游客们将从“热带”出发,经由本国的“圣劳伦斯地区”来到“两极”,但不会真正进入首次混合了两极物种的冷冻展区。馆中的植物已经过适应化培育,有些来自蒙特利尔的植物园。精心选择的进口物种都是具有美学价值、无毒无害且能经受动物袭击的植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造树干和异国物种。令满身灰尘的游客更加污浊不堪的湿热空气对动物和植物的影响远不同于自然气候;看起来,动物似乎与这样的环境水乳交融。在欧洲,植物模仿仅限于兽笼和兽园的装饰性植物(而且通常少得可怜),占据主流的是野生动物公园的模式。    
    观测公园的理念成形于1960~70年间,面向的是愿意接受一定限制的顾客;在安博塞利国家公园(AmboseliNationalPark),游客可能要把45%的时间花在寻找和观察某一只动物上,如果去观览兽笼,他们在同样长的时间内也许能看到几十只动物。被皈依佛教的作家P·茹尔德(P。Jourde)遗赠给法国基金会(FondationdeFrance)的布朗弗雷公园位于布列塔尼南部,拥有大量进口动物,其中有许多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活动。今天,它着重于大众教育,园内环境几近天然状态。这样的公园旨在号召游客们积极参与动物保护大业。观测公园的游客保护义务对动物的天然状态只是略有影响,动物园是否如此呢?    
    不现实的诺亚方舟    
    1863年,法国传教士戴维·佩尔(DavidPère)在北京以南的一片守备森严的皇家地产上发现了一种欧洲人原以为已经灭绝的鹿:麋鹿。1894年之后,贝德福德公爵收集了几只麋鹿,一些动物园也对拯救幸存麋鹿做出了贡献。1863年,弗雷德里希·法兹…费恩(FriedrichFalz…Fein)像其他几个俄国大贵族一样将自己的一片庞大领地(新阿斯卡尼亚诺瓦)献给了濒危动物保护事业。1886年,铁路大王奥斯汀·科尔宾(AustinCorbin)也在纽约长岛慷慨捐地。同一年,野牛的险境促使史密森学会开始努力保护这种动物,华盛顿的动物公园就是为此而创建的。美国西部的黄石国家公园堪称典范,有许多创举源于它的启发,1933年的野生动物公园伦敦公约是一个突出代表。非洲大陆的殖民当局纷纷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有的向游客开放,如喀格拉保护区(Kagera,1934年),像加拉姆巴国家公园(GarambaNationalPark,1938年)这样的保护区则完全封闭。    
    正如J·N·希森(J。N。Hyson)所说,“让许多'美国'动物园领导者转变成热心保护主义者的不是环保主义在美国的兴起,而是殖民主义在非洲的终结。”从1962年开始,育种场的发展和国际协作(1964年的伦敦大会和1966年的圣迭戈大会)起到了扼制动物进口的作用。公众对逼真环境的兴趣使伦敦特科顿集团的影响力开始减弱,集团在美国的代表查尔斯·科(CharlesCoe)等人发现,像费城动物园那样的无菌“产科套房”式设计已经开始落伍。德斯蒙德•;莫里斯便公开批评了“可耻的裸体兽笼”。1958年,有时被称作“活拟景”的自然展览出现在了沃思堡动物园(FortWorthZoo),仪器模拟出的激雨雷鸣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亚利桑那的索诺拉沙漠博物馆(SonoraDesertMuseum)仿建了展出动物的沙漠天然生境;迪士尼的电影《沙漠奇观》(LivingDesert)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在1999年,有人评论说布朗克斯动物园的刚果大猩猩森林“迎合了'游客的'情感和探索意识”。但罗伯特·萨默(RobertSommer)的一本批判这种伪饰诡计的著作《动物园中的同心环境伦理》(HomocentricEnvironmentalEthicsinZoos)却大受欢迎。


第三篇 向往自然(20世纪)第十一章 自然模仿(3)

    1945年之后,诺亚方舟的形象成了动物园的新追求,但扮演这样的崇高角色并非没有难题,最明显的一个就是囚养动物所受到的伤害。鸟儿的翅膀常被截除,像粉红火烈鸟这样的涉水鸟双足负担过重,容易骨折,当支撑物使用的鸟喙也会变形。大象也深受运动不足之苦;不久之前,苏黎世动物园已经允许除去大象身上的链索,即使是在夜间。    
    要想让动物园的动物最终回归自然,最大的障碍在于动物生命期的缩短。高死亡率并没有成为历史,动物园动物的快速更新便是一个反映。根据《国际动物园年鉴》的资料,伦敦的传统动物园和惠普斯奈德野生动物公园的动物更新率都是1/5左右。根据一次更为精确的测算,温森斯动物园的年更新率大约为17%。P•;巴腾在1974年1月至5月之间详细调查了美国的动物园,收集了3000余张照片,最后得出了动物更新率接近1/4的结论。理论上说,只需停止动物供应4~6年便可迫使动物园关门大吉,因为这会让它们只剩几只老寿星可展。    
    有趣的是,一项对1951、1960、1970、1975和1980年温森斯动物园动物存活期的研究显示,整体状况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变化。1985年的数据与1839年的巴黎动物园相当接近。除了20世纪的寥寥几个例外,动物在入园后的头18个月内的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中国动物园通过人工授精繁殖出的大熊猫只有21%能够活到3岁。海洋哺乳动物的短命现象已经成了官方研究课题:野生鼠海豚可活30年左右,但动物园中的鼠海豚只有14年的寿命;海豚的生命期也被囚养生活缩短了30年。这些统计并没有将动物流行病考虑在内:巴黎植物园在1976年发现了类鼻疽,但为时已晚,除患病动物全部死亡外,还有两名饲养员不幸丧生。    
    至于补充性的囚养繁殖,各家观点莫衷一是,不尽相同。达尔文相信囚养动物没有生育意愿;卢瓦泽尔发现16世纪动物园的肮脏兽房和英国的伦敦塔中也有交配现象,这显然证明囚养动物的繁殖并不说明他们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动物园的环境。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当今媒体、詹姆斯•;费希尔(JamesFisher,认为“老虎学会了接受笼中生活,学会了在笼中繁殖。”)等科学家以及福塔野生动物公园的动物学家们所持的观点。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很高的出生率,但狮子(负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