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2199-暗访淮河 >

第19章

2199-暗访淮河-第19章

小说: 2199-暗访淮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阜阳城有千年不流的腐河,早些年有调查,据说周边人的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的人。七里长沟“污水吃人”是发挥到了极致。从现在的情况和财力看,腐水可能还要存在,至于多少年,老百姓说不准。后来了解到,淮河平原城市大多没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千年不变”、“百年不变”的腐水,是很多城市的心腹之患;二、沙河流到阜阳叫颍河,是阜阳最大的河流。上海有外滩,欧洲有塞纳河畔,阜阳人在颍河闸和两边的护堤上做了一些文章,修了石阶,种了花草,也想有休闲或附会风雅的去处。不想一河臭水,让人不得不掩鼻而行,哪有闲情雅致驻足此地;三、颍河放污水时,泡沫最能反映其污染状况。污染最重时泡沫呈粉红色,艳若桃花,东南风吹出1米多高。(姚秘书长是第一位用色彩描述污染并给人难以忘怀的人)四、淮河落差小加剧了污染。200多米的总落差,中下游仅有20多米。而数不清的闸坝,使原本很小的落差进一步缩小;五、地表水污染。长期依赖地下水的阜阳,形成了地下大漏斗,地面不均衡沉降惊人,造成建筑物损坏。具体数据说不清。姚秘书长说的这一条非常重要,提示我们探访地质部门,具体了解到“地下淮河”的有关情况。这事以前环保、水利、城建等部门很少知道,而对淮河流域居民生活、生产至关重要!姚秘书长学哲学出身,长期在党委宣传机关和办公室工作,接触了一些有关淮河污染的材料。他有一说一,绝无卖弄。吃喝间解说阜阳,入情入理。    
    “污水吃人”的七里长沟毕竟名气太大了,姚秘书长尽管说“现在不会了”,我还是建议大家第一站去那里看看。    
    当年的七里长沟边有一个大的水塘,生活污水积攒在水塘里,发酵后产生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比较重,特定的环境下该气体沉淀在水塘周围,导致下水塘取水浇地的人和抢救的人中毒死亡。事故发生后,舆论哗然,阜阳市即下决心治理。所谓的治理,就是将水塘填了,水沟取直了,当然,还“计划兴建”了大量设施。让人叫绝的是,当年阜阳领导人提出:要把“吃人沟”变成阜阳的“风景路”。    
    4月2日的一大早,我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先到七里长沟,准备看完后再去瞅瞅“千年腐水”护城河。司机小王年纪很轻,约20出头,本地人。一提七里长沟,非常熟悉,但已说不出当年“污水吃人”的情节了。车走城东南,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直达阜阳市污水处理厂。厂区大门口有一条与厂区围墙平行的污水沟,就是当年的七里长沟了。水泥路一到头,也就离污水处理厂不到百米的地方,长沟当年的狰狞面目显现面前:一沟黑污水泛着刺鼻的腐臭,不紧不慢地向东流动。在沙颍河堤前转个弯,绕土堆北去。土堆上油菜花盛开,半人高的杂草绿得发亮,反衬出污水黑得深沉,黑得有层次。这时如果有人落入水中,未等淹死之前,肯定中毒身亡。    
    只是取直了的“吃人沟”依旧污染严重。这么小的地方,2004年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的执法检查报告还专门提到它。


第三部分:暗访淮河——风风雨雨万里行重回“吃人沟”(2)

    一个扛着铁锹的中年农民来到水沟旁,看着我们拍照。我对农民说,记得当年“污水吃人”事件后,报载阜阳花大力气整治“吃人沟”,不知“整”在何处。中年农民说:“当年死人后的确‘整’了。水沟取直了,水塘填起来了。后来上面不问,阜阳人也就不问了。”“那污水呢?”我问。    
    “直接流到沙河了。”农民不紧不慢地回答,同时回身指着污水流着的方向。七里长沟曾经半个时辰“吃了”6人的污水,现在没有存留的沼泽了,但并没有失去自己的“生命”,只是汇集到更大的河流,慢慢“消化”更多的生命。    
    非常有讽刺意义的是,与七里长沟并行的是规模宏大的阜阳市污水处理厂。投资额度有1亿多元之巨。污水处理厂与七里长沟间只相隔一条水泥路和20多米宽的绿化带。水处理厂墙下就有一条水沟,污水沉积,与七里长沟没有什么两样。在长沟边还有一个泵房和闸口,闸口是处理厂处理完的清水外排用的。沟口积水不多,明显久不使用。    
    阜阳污水处理厂生产区里惟一可见的老人就是这位看门人在阜阳污水处理厂处理区的大门口,显得特别冷清。吸取漯河、周口等地的教训,我们先是隔着栅栏门眺望,半晌没见人影,也听不到机器声。一会儿,一个看门老人出来,60多岁,淳朴、善良。见记者并不敏感。老人询问要找谁,还是去厂部,或者打电话。我们打听厂区里有没有人。老人说:“平时没有人了,就我在这里看门。他们雇我来的。你们有什么事,我拿电话来,你们先打电话给领导。别人都是这么做的。”说着老人回到传达室,找到一张电话表,然后帮着我们找起来。按表上要了两个电话,果然就有一名负责人表示,马上过来,看有什么事情。    
    老人看门是一天24小时制,没有“休息”一说。每月工钱300元。除了为数不多的参观、检查,他这里很少有人来。要来,也是催要各种各样欠款的。我们三人都挂着相机,老人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我请老人在厂区门前照上一张照片。老人很认真地站到厂牌前,并按我的要求不断改变位置。整个过程中,老人行动缓慢,面无表情,有问必答,也不多话。明显感觉到,生活的压力使老人变得身心疲惫,已变成一架用最少的燃料驱动的老旧机器了。10多年的农村采访,从陕北高原,到淮河两岸,我见过太多这样的老人。他们是油画《父亲》中活着的老人。    
    不一会儿,一位颇有风度的姓周的厂长开着别克公务车来到厂区门前,问明记者来意,不卑不亢地邀请记者去厂办公区谈谈。我们简单地问了问,就由小蔡、小曹上车随行,我去了处理厂里。    
    处理厂是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机器排放有序,明净整洁。一会儿,机器果然启动起来,均匀地低鸣。我观察半天,没有见到水的流动,似乎在空转。也许,这道工序就是不需要进水的。    
    据介绍,厂子是利用西班牙政府贷款499。6万美元加上国债资金等建起来的,共投资1。94亿元,日处理能力10万吨。2002年12月试运行,但建成后一直就是在“试”的阶段了:一是城市管网暂未配套,污水进不来;二是运行费用巨大,无力承担。周副厂长毫不掩饰地说:“马上要还贷,不知道钱从哪里来。”    
    记者采访时实地拍摄的阜阳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未见水流    
    周副厂长说,现在厂子里一天要处理3万吨。现在污水处理费分别是每吨生活污水0。3元,工业污水0。35元,商业污水0。5元。正式运行后加价一倍。几乎在同时,我给市环保局负责人打电话,他们告知:污水厂每天处理约1-2万吨。稍后采访水利局,有关负责人推测,污水厂每天能开、处理5000吨就不错了。因为污水处理费根本无法足额收取。“没有钱,机器怎么会转呢?”我觉得,这是对阜阳污水处理厂最为公允而客观的判断。处理厂办公区和处理区正隔壁,办公楼很气派,有现代感。门前有一广场,停放着的好车不少。办公楼大门正对着七里长沟,视力好的人,站在楼上也许可以看见沟里黑油油的污水。半晌,我的两位同事从楼内出来。我们与周副厂长道别后,沿着曾经吃人的长沟,回往市里。生活污染在淮河流域已占据半壁江山,对“吃人沟”的采访,又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生活污染处理设施如何建、如何用?


第三部分:暗访淮河——风风雨雨万里行“颍河十八闸,闸闸皆污水”

    在淮河,上图所示的闸门,淮河流域大中型的就有6000多座。    
    4月2日上午,我和小曹还到阜阳市水利局作了采访。我们在这里见到了一群干实事、知晓实情的官员,受到不少教益。特别是了解到建国后水利工程在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即“颍河十八闸,闸闸皆污水”。水利部门是政府职能机构,特别是在阜阳这样的农业大市,水利局人员、资金、项目相对都比较充裕。我一直对淮北平原在改革开放前建起的一个个大大小小农业灌溉水利工程感到惊奇。淮北平原地势平坦,河很难流动起来,靠自然的力量造就的河流很少。建国后为解决农业水利问题,挖掘了动辄数百公里长上百米宽的人工河,像是人的血管,再建一批支血管,小沟渠直通到每一块地头。有些地头还修建有深深的渗水沟。作为安徽人,我知道在淮北平原曾塑造了一些“典型”人物。如改造盐碱地的郭洪杰,转业军人做生产大队书记,靠一把铁锹带领农民把低洼的盐碱地改造成良田,解决了吃饭问题;利辛县农民孙邦昌,在兴修水利时用自制的独轮车,干出惊天动地的工程。孙邦昌事迹上了年画。我们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能看到各种版本的孙邦昌带领农民修水利的连环画式的年画。    
    阜阳市水利局则没有阜阳人的“大气魄”,在一条背街的小院子里,门前道路狭窄,办公楼老旧,规模也很小,远比不上只有27人的信阳市环保局。在二楼顶西间办公室办公的陈柏生局长,颇有大禹风骨。为人平易、直爽。见到记者后,并无客套,但马上召集了局里的几位负责人,有分管技术的副局长、总工程师、水政科长、防汛办主任、水资源处的高级工程师等,一同来到小办公室里,接受采访。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一些令人怵目惊心的事实:阜阳人均水资源仅411立方米。国际公认1700立方米为“贫水”界线,阜阳不及其1/4。阜阳“地下水漏斗”与地面不均衡沉降在整个流域中最为严重。最大的沉降超过1。5米,规范地说,是1520毫米。阜阳以地下水丰富著称,在教科书、淮河有关资料上都是这么写的。阜阳人非常习惯打井用水。实际上,阜阳上亿年积攒起来的可用地下水,已消耗1/4。现在水井都要打到300米左右,才可保证供水。市区面积不大,最多只算是个小城市,但深井数达230多口,最大井深超过1000米。市水利局水政科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查井、封井。可一些饭店、澡堂、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就在自家院里打井,很少能够发现。由于开采量过大,造成“漏斗”中心区颍河闸底板与主体断裂,1998年投资2000多万修复,2000年又因地基下沉而损坏。在阜阳市,地下水漏斗核心区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影响区域1800平方公里,与太和、界首、周口、漯河漏斗连成了一片。    
    阜阳人饮用水发生困难。农村人在地下30米以上打不到井水。城里人因消毒药味太重,不敢喝自来水。现在阜阳自来水日供水能力约14万吨,但实际供水才6。7万吨上下,这其中还包括工业用水。特别是以茨淮新河为水源地的二水厂,日供水能力10万吨,每天只卖出5000吨左右。当然,二水厂附近还在兴建一个大型电厂,估计两年内可以投产。电厂一年耗水估计需要20万吨,到时候二水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