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

第21章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第21章

小说: 颜氏家训--人情世故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系,而圣人要把它作为教化的内容来对待呢?”我回答说:“那是为了勉
励大家啊,勉励一个人去树立好的名声,就可以获得向善的果实。况且我们
勉励人们向伯夷学习,成千上万的人就可以树立起清廉的风气了;勉励人们
向季札学习,成千上万的人就可以树立起仁爱的风气了;勉励人们向柳下惠
学习,成千上万的人就可以树立起坚贞的风气了;勉励人们向史鱼学习,成
千上万的人就可以树立起刚直的风气了。所以圣人希望世上芸芸众生,不论
其天资禀赋的差异,都纷纷起而仿效伯夷等人,使这种风气连绵不绝,这难
道不是一件大事吗?世间众多的庶民,都是爱慕名声的,应该根据他们的这
种感情而引导他们达到美好的境界。或许还可以这样说:“祖父辈的美好名
声和荣誉,也好比是子孙们的冠冕服饰和高墙大厦,从古到今,得到它的庇
荫的人也够多了。那些广修善事以树立名声的人,就好比是建筑房屋栽种果
树,活着时能得到好处,死后也可把恩泽施及子孙。那些急于追逐实利的人,
就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死后,如果他们的名声能够与魂魄一道升天,能够
同松柏一样长青不衰的话,那就是怪事了!
    【注释】
    ①(háng):兽迹。
    ②名教:指以正定名分为主的封建礼教。
    ③鱼鳞:鱼的鳞片。这里形容密集相从。杂沓:众多杂乱貌。参差:不
齐貌。此二名意思是:圣人希望天下之民,不论其天资禀赋的差异,都纷纷
起而仿效伯夷诸人。
    ④祖考:祖先。生曰父,死曰考。
    ⑤冕服:古代统治者举行吉礼时所用的礼服。冕指冕冠,服指服饰。
    ⑥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⑦魂爽:即魂魄。
    【评语】
    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人生在世,谁不希望博得一个好的名声。
爱慕声誉,就要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时时、处处、事
事严格要求自己,不得有丝毫懈怠。思想上欲博导声誉,行动上却只顾追实
利,如此求名岂不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涉务篇
一○八、恪尽职守造福于民
                                    
    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①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
君禄位也。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一则朝廷之臣,取其鉴达治体②,经
纶博雅③;二则文史之臣④,取其著述宪章⑤,不忘前古;三则军旅之臣⑥,
取其断绝有谋,强干习事;四则藩屏之臣,取其明练风俗,清白爱民;五则
使命之臣⑦,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⑧;六则兴造之⑨,取其程功节费,
开略有术,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辨也。
    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涂⑩哉?但当皆晓指(11)趣,能守一职,便
无愧耳。
    【译文】
    君子立身处世,贵在有益于人、不能光是高谈空论,弹琴练字,以此耗
费君主的俸禄官位。国家使用的人材,大概不外六种:第一种是朝廷之臣,
他们能通晓政治法度,规划处理国家大事,学问广博,品德高尚;第二种是
文史之臣,他们能撰述典章,阐释彰明前人治乱兴革之由,使今人不忘前代
的经验教训;第三种是军旅之臣,他们能多谋善断,强悍干练,熟悉战阵之
事;第四种是藩屏之臣,他们能通晓当地民风民俗,清政爱民;第五种是使
命之臣,他们能洞察情况变化,择善而从,不辜负国君交付的使命;另六种
是兴造之臣,他们能计量功效,节约费用,开创筹划很有办法。以上种种,
都是勤于学习、豹ズ操行的人所能办到的。人的资质各有高下,哪能要求一
个人把以上“六事”都办得完美呢?只不过人人都应该明白其要旨,能够在
某个职位上尽自己的责任,也就可以无愧于心了。
    【注释】
    ①物:这里是人的意思。
    ②治体:指政治法度。
    ③经纶:原指整理丝缕,引申为规划处理国家大事。博雅:学识渊博纯正。
    ④文史之臣:指在中央负责主管文书档案,起草诏令典章以及修撰国史
的官员。
    ⑤宪章:《正义》:“宪,法也;章,明也,言夫子法明文武之德。”
    ⑥藩屏之臣:指地方上的高级长官,可为中央藩屏。
    ⑦使命之臣:指奉朝迁之命办理内政外交官员。
    ⑧不辱君命:不使君命受辱,即完成使使命之意。
    ⑨兴造之臣:指负责土木建筑的官员。
    ⑩涂:通“途”。六途:指上文所指的“六事”。
    (11)指:通“旨”。
    【评语】
    人生易逝,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穷尽一切知识,熟习各种技艺,
但只要勤勤恳恳,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三百六十
行,行行都会出状元。
                                     
一○九、勤涉世务士之根本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①古今,若指诸掌②,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③堂之下,不知有战陈④之急;保俸禄
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⑤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
务也,晋朝南渡⑥,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己下尚
书郎中书舍⑧己上,典章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
    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⑨令史,
主书监帅⑩,诸王签省(11),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
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
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译文】
    我看世上那些弄文学的书生,品评古今,倒像指点掌中之物,但要他们
去干实事,却大都胜任不了。生活在和平时期,不知道会有丧国乱民的灾祸;
在朝中做官,不懂得战争攻伐的急迫;有可靠的俸禄收入,不了解耕种庄稼
的辛苦;高踞于吏民之上,不明白劳役的艰辛,所以难得用他们去顺应时世,
处理公务。晋朝南渡后,朝廷优待士族,所以江南的士族,凡有才干的,都
提拔他们担任尚书令、尚书仆射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的官职,掌管
机要大事,剩下那些空谈文章的书生,大都迂阔傲慢,华而不实,不接触实
际事务;纵然有一些小小过失,也不好对他们施以杖责,所以只能给他们名
声清高的职位,以此来掩饰他们的弱点。至于尚书省的令史、主书、监帅,
诸王身边的签帅、省事,担任这类职务的都是熟悉官吏事务,能够履行职责
的人,纵有不良表现,都可施以鞭打杖击的处罚,严加监督,所以这些人多
被任用,大略是用其所长吧。人往往不自量,大家都埋怨梁武帝父子亲近小
人而疏远士大夫,这也就如自己的眼珠子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一样。
    【注释】
    ①品藻:鉴定等级。
    ②若指诸掌,像指示掌中之物一样,比喻事理浅近易明。
    ③庙堂:宗庙明堂,古代帝王议事之处,故也以庙堂指朝廷。
    ④战陈:作战的阵法,陈,“陈”的本字。
    ⑤肆:踞。
    ⑥晋朝南渡:指西晋被灭后,晋元帝于建武元年(17)南渡,在建康(今
南京)建立东晋之事。
    ⑦冠带:官吏或士大夫的代称,以其戴冠束带,故称。
    ⑧令:即尚书令,为尚书省的长官。仆:即尚书仆射,为尚书省的副长
官。尚书郎:尚书省属官,掌管文书起草这事。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掌
管进呈奏案之事。
    ⑨台阁:指尚书省。令史:尚书省属下的官员。
    ⑩主书:尚书省属下官员。监帅:监督军务的官员。
    (11)签:指典签,南朝以诸王出镇,由朝廷派典签佐之,本为处理文书
的小吏,但实际起监视诸王的作用,权力甚大,遂有签帅之称。省:指省事、
尚书省属官。以上所言令史、主书、监帅、典签,省事等均属低级官员。
    【评语】
    学习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若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治国,甚
至不知稼穑,不察民情,岂能有真才实学,又怎能对社会发展有所做为。

一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献①,大冠高履②,出则车舆,入收扶侍,
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③所爱,给一果下马④,常服御之,
举朝以为放达⑤。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及侯景之乱⑥,肤脆骨柔,
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健康⑦令王复性
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⑧。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
故名为马乎?”其风俗至此。
    古人欲知稼穑⑨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⑩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
不生矣,三日不粒(11),父子不能相存(12)。耕种之,(13)之,刈获之,载
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
南朝士,因晋中兴(14),南渡江,卒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
傣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15)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16)土,耕一
株苗;
    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
    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17),皆优闲不过也。
    【译文】
    梁朝的士大夫都爱好宽袍大带、大帽高履,外出乘车舆,回家靠僮仆服
侍,在城郊以内,无人骑马。周弘正被宣城王宠爱,得到一匹果下马,经常
骑着它外出,满朝官员都认为他过于放纵。至于像尚书郎这样的官员骑马,
就会被人检举弹劾。到侯景之乱发生时,这些士大夫肌肤脆弱,筋骨柔嫩,
不能步行;身体瘦弱、气血不足,不耐得寒暑,在仓猝变乱中坐以待毙的,
往往是这些人,建康令王复,性格既温文尔雅,又从未骑过马,看到马嘶叫
腾跃,无不感到震惊害怕,就对别人说:“这正是老虎,为什么要把叫做马
呢?”当时的风气竟到了如此地步。
    古人想了解农事的艰难,这大约体现了重视粮食、以农为本的思想,吃
饭是民生第一大事,老百姓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三天不几饭,恐怕父子之
间也顾不上互相问侯了。种一茬庄稼,要耕地、播种、薅草、松土、收割、
运载、脱粒、簸扬,经过多道工序,粮食才能入仓,怎能轻视农业而重视商
业呢?江南朝廷的士大夫们,是因为晋朝的中兴,渡江南来,最后客居异乡
的,到现以己过了八九代了,还从来没有下力气种过田,全靠傣禄生活。即
使有点土地,也都是靠僮仆们耕种,自己从未亲眼看见翻一尺土,薅一株苗;
不知道哪个月该播种,哪个月该收割,哪能懂得世上的其它事务呢?所以他
们做官不明吏道,理家不会经营,这都是生活优闲造成的过错。
    【注释】
    ①褒衣博带:宽大的袍子和衣带。
    ②高履:即高齿履。
    ③周弘正:字思行,南朝学者,在梁,陈都做过官。宣城王:简文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